新報稱《我不是潘金蓮》反映現實 接地氣迎票房豐收
點擊載入圖片
2016年9月8日,在加拿大多倫多,演員郭濤在第4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出席影片《我不是潘金蓮》的全球首映儀式。新華社發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道 新報稱,馮小剛執導的《我不是潘金蓮》涉及中國社會諸多熱點話題,包括計劃生育、假離婚、官員推諉、爭上位、村民上訪和被截訪等,故事簡單又緊湊。
劇情簡單但內涵深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28日報道稱,在電影中,范冰冰飾演的村婦李雪蓮懷二胎後,為躲避計劃生育而與丈夫假離婚。豈料丈夫假戲真做,很快就移情別戀,與別的女人結婚。深感冤屈的李雪蓮找法院理論,但法院根據人證物證判定離婚有效。
於是,李雪蓮將前夫和地方官員一層一層往上告,一直告到在北京。她成功攔截首長的車,得以向首長申冤,成功告倒了市長、縣長、法院院長等一票人。儘管如此,假離婚的判決還是沒有逆轉,前夫不僅不承認假離婚,還指她在婚前已非處女之身,給她扣上「潘金蓮」的帽子。為了自證不是潘金蓮,她踏上十年的上訪之路,年年上京告狀,年年地方官員要防她。故事就圍繞著上訪與截訪的攻防展開。
一開頭,李雪蓮告的狀是荒誕的。離婚協議已簽併產生法律效益,她卻想復婚,證明離婚是假離婚,然後再離婚。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李雪蓮偏要將與前夫之間的糾葛當做冤事,層層往上告。故事的結局同樣荒誕,李雪蓮的前夫突然死了,她的狀也告不下去,這才發現十幾年下來,生活的動力都源於跟前夫「死磕」,前夫死了,她也不想活了。
報道稱,性格偏執的李雪蓮思想其實很簡單,她只不過想討個說法,並沒有要爭取什麼權益。但地方官員因怕丟烏紗帽而不斷推諉,一味地防、堵、推,沒有及時安撫及改變與上訪者的溝通方式,結果讓「芝麻變成西瓜,螞蟻變成大象」。就像劇中那位馬市長說的:「許多人栽跟頭,沒栽在『大』字上,皆栽到了『小』字上。」
影片接地氣換來兩億票房
報道稱,電影帶出另一更棘手的現實問題:官不了解民心,民聽不懂官話。官民兩方在影片中似乎成了兩個無法溝通的群體。李雪蓮不聽官員的解釋,她更相信動物的話。因為聽了家中那頭牛的話,她決定不上訪了,地方官員卻堅持要她簽保證書,此舉反倒激怒了她。
與其說電影側重強調「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的反腐基調,不如說是深刻地反映官員「保官位」的處事套路與民眾「討公道」的思維模式之間產生極大碰撞的現實寫照。漫長的官民互動未能解決問題,最終靠涉事一人的意外身亡才意外地讓問題終結。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地方就發生過官民互動無果,問題最終不了了之或升級為矛盾更激烈的事件。
報道稱,影片中提到的「大」、「小」視角差異或許能帶來一些啟發。民眾身邊的「大」事即便只是官員眼中的「小」事也必須應對處理,小事不處理又無法遮蓋的話,遲早要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大事。
報道稱,影片布下很多中國民眾心領神會的笑點,包括官場潛規則、人事博弈、官員戰戰兢兢怕在首長面前出錯、下級對上級唯唯諾諾等,以及官員對上訪者採用美男誘惑和各種圍追堵截的手法。影片上映三天票房就破兩億人民幣,相信與劇情「接地氣」有很大關聯,馮小剛更憑此片一舉奪下本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而全劇最精彩、最反諷的笑點還在最後,李雪蓮找好一棵樹準備上吊,一個農民突然出現勸阻她。乍看以為是好心人救美,豈料農民只是希望李雪蓮不要死在自己的果園,生怕事情傳出去之後,遊人都不敢到他的果園採摘。農民還讓李雪蓮幫個忙,想死就到他的競爭對手位於前方的果園去死,甚至面不改色地說:「別在一棵樹上弔死,換棵樹,耽誤不了你多大功夫!」
馮小剛說,「這個故事是生活中長出來的幽默,這種幽默是一種中國人特有的民族態度。」
馮小剛: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26日報道稱,馮小剛表示,在反腐的背景下,《我不是潘金蓮》當然不是關於一個婦女個人冤屈的電影,甚至也不只是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中遇到的困頓那麼簡單,「這是一則社會寓言,而這則寓言想說的道理便是,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報道稱,馮小剛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蓮》在引領娛樂圈話題的同時,又受到中國官方媒體的關注,成了新的反腐敗話題。
影片通過各級官員處置李雪蓮上訪的表現,入木三分地勾畫出現實中的官場生態,以及官員不願擔當的無奈。
在專訪馮小剛時,《人民日報》記者坦言這部影片題材很敏感。馮小剛對此回應稱,這是一個關於幹部要不要有擔當的故事。現在很多電影是在拍現實,但其實跟現實不發生關係,都是面兒上的東西。《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題材無疑是和我們的現實結合得比較緊密的。
馮小剛解釋說,《我不是潘金蓮》里講了一個道理,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電影里這些官員里哪怕有一個認真對待李雪蓮這事,都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但每個人都想推諉,每個人都想怎麼臨時去把這事堵一下,出現問題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事對我的烏紗帽有影響」。
他說:「我覺得很多領導幹部看完這個電影后會有觸動、有思考、有啟示,擔當對於一個幹部的重要性,這是這個電影的重要意義。」
美媒:中國電影銀幕數量本周有望成全球最多
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道 美媒稱,雖然今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增長有所放緩,但中國目前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增加銀幕,預計本周有望在數量上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14日發表文章稱,據總部設在倫敦的市調公司IHS馬基特公司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今年以來,中國日均新增銀幕27塊,從而使其在數量上有望在本周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該報告說,截至9月底,中國擁有的電影銀幕數量為39194塊,1-9月份新增數量略超過7500塊;相比之下,估計美國的銀幕數量目前大約是40475塊。
過去五年中,一波電影熱潮使得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猛增34%。截至2015年底,銀幕數量較2010年增長4倍,達到31627部,平均每天新增10塊以上。
據總部位於北京的娛樂業諮詢公司藝恩諮詢提供的數據,與銀幕數量猛增的情況相反,今年前十個月電影票房收入只有388.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僅增長4.7%,增速明顯放緩。
部分得益於政府補貼,大城市以外的銀幕數量增長是中國影片總數增長的主推手。
IHS技術諮詢公司電影市場分析部門負責人戴維·漢考克說,「由於中國還有大量城鎮沒有自己的銀幕」,許多投資方仍然「熱切盼望增加其銀幕數量」。
雖然電影票房收入的突然下降推遲了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影票房市場的時間,但IHS技術諮詢公司仍然認為,這一天終將到來,不過要到2019年。今年早些時候,大部分人預測中國會在2017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市場,但此後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增速突然明顯放緩。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目前相當於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的四分之三。
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增長放緩的部分原因是一些網路平台為了建立自己的用戶群大幅降低票價。在價格大戰中,一些熱門影片的票價常常只要十幾元人民幣。
漢考克說,他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剎車是對前期白熱化增長的一種市場糾正。他說:「我認為今年電影票房收入增長放緩不是一種可持續的衰退,而是對影片質量降低、電影票打折等一系列問題的反應。」
他說:「隨著銀幕數量繼續增長,並且出現一些受歡迎的影片,增長會重新出現。」(編譯/林朝暉)
點擊載入圖片
資料圖片:觀眾在北京一家電影院排隊購票。新華社記者 楊青攝
(2016-11-19 00:13:01)
美媒稱中國電影票房走低讓好萊塢緊張:對中國賭注太大
參考消息網站10月29日報道 美媒稱,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走低,使好萊塢倍感壓力。缺少好電影使不少電影迷離開影院。
美國《洛杉磯時報》10月24日刊登題為《中國電影票房驟降讓好萊塢緊張》的報道稱,一個周三的下午,在北京繁華的中央商務區的萬達Imax影院,商場的顧客在大堂的沙發上消磨時光,等待與朋友見面,可是許多人並不是來這裡看電影的。事實上,有些人說由於缺少好片,他們已經不去影院了。
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現轉折?
剛剛畢業的21歲大學生田莊慧(音)聳聳肩說:「現在我看的電影少多了。我只是沒那個慾望了。興
奮勁過去了。」
報道稱,像喜歡看奇幻和科幻電影的她這樣不再對電影感興趣的人並不在少數。她的態度反映了世界第二大
電影市場出現了驚人的情節反轉:票房急劇減速。
根據一家位於北京的調研公司藝恩網,過去六個月中國的票房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10%。對於一個2015年票房收入大漲近50%、總票房達到67.8億美元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轉折。此前
許多人相信中國最早將在明年超越美國和加拿大作為世界第一大市場,但糟糕的夏季已經削弱了炒作的聲音。
報道稱,這種困境已經使日益關注於全球市場的好萊塢感到越來越焦慮,因為它們下了很大的賭注,認為中國消費者對娛樂的胃口將越來越大。美國的影業公司越來越多地調整大片的內容,儘可能吸引中國觀眾,還與本土公司洽談,提高在內地做大生意的機會。
專家們紛紛發聲解釋這個現象,原因包括電影陣容差勁、網路售票折扣減少、政府加大對虛假票房統計的監管。
製作人、資深中國影業顧問羅布·凱恩說:「需要關注的有很多東西,票房的放緩只是其中之一。很多中國觀眾對花錢看爛片感到厭倦。」
這种放緩已經引起一些急於迎合好萊塢的中國投資者的強烈反應。
中國電影爛片多
報道稱,中國第一富豪、電影和房地產巨頭大連萬達集團的董事長王建林上周在洛杉磯對好萊塢的高管做了一次演講,試圖平息大家的憂慮。來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為他在青島出資82億美元、佔地408英畝的影視園做宣傳的王健林強調說,儘管目前出現波折,但未來十年票房將繼續強勁增長。
王健林說:「我相信任何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悲觀看法都是不準確的。隨著中國繼續走向城市化,隨著商場數量增長,隨著中國人收入增加,中國電影市場在未來10年將保持快速增長。」
然而,顯然過去幾年炙手可熱的速度是不可持續的。王健林表示,中國的票房銷售額在未來十年中每年可增長15%。這意味著電影行業到2016年可達300億美元規模,是北美地區的三倍(2015年111億美元)。
報道稱,分析師指出票房增速放緩的部分原因是網上銷售票價的大漲。多年來,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等科技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提供了多達50%的折扣。這種操作已經明顯降溫,票務銷售公司員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盈利壓力。中國的平均票價約為5美元,美國的平均票價為8.51美元。
業內的觀察家還指出,過去幾年來,一些民營企業操縱票房數據,誇大其影片所取得的成功。3月,中國監管機構對售票網站展開調查,了解這些網站是否誇大了《葉問3》的票房數字。
中國政府監管機構對票房造假的打擊也給中國電影市場整體數據的可靠性提出了質疑。突然的放緩可能反映市場的透明度更大,給那些希望從電影中輕鬆獲得回報的投資者和製片公司帶來麻煩。
其次是質量問題,或者說是質量差的問題。中國需要更好的電影才能吸引人們到電影院。萬達集團的王健林和許多分析師都表示,票房的繁榮刺激了一波投資進入電影業。雖然電影業今年也推出了包括《美人魚》(中國票房5.61億美元)在內的幾個本土大片,但很多有大牌明星參演的電影如喜劇《洛杉磯搗蛋計劃》、歷史劇《大唐玄奘》和戰爭劇《鋼刀》業績很差。
維斯塔國際集團中國區經理勞倫斯·王表示,犧牲質量已經招致惡果。
他說:「因為市場瘋狂,所以人們認為任何電影都可以賺錢。但這是一個錯覺。觀眾有自己的品味,他們可以判斷這部電影好不好。」
好萊塢大片供應不足
報道稱,好萊塢自身可能要為中國市場停滯增長負一部分責任。去年中國票房出現熱潮的一部分原因是美國的大片如《侏羅紀世界》和《速度與激情7》,但今年大片則供應不足。
報道稱,私下裡,洛杉磯的製片人和製片公司淡化了中國市場衰退的長期意義,但承認製片公司必須更好地研究中國電影觀眾的品味。對許多人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未開發機會。中國人年均看不到一部電影,而美國觀眾每年則要購買幾乎四張電影票。分析師和高管希望,隨著更多的人走進當地的電影院,中國的人均觀影率將繼續增長。
近來票房的放緩並沒有減少中美兩國的交易。
中國電影製作和營銷公司華樺傳媒上周表示,它將投資於派拉蒙影業即將拍攝的二戰電影《同盟》(布拉德·皮特主演)。之前,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剛剛簽署了協議,共同製作和投資斯皮爾伯格的安培林公司的電影。
9月,索尼影業獲得了萬達的承諾投資,希望促進其電影在中國的上映。雖然萬達在這個領域是最積極的,不過各製片公司也已排好了隊,與中國合作夥伴如騰訊、阿里巴巴、湖南電視台和復星國際合作。去年,華納兄弟和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成立了一家名為旗艦娛樂集團的合資公司,製作中文電影。
報道稱,反過來,中國電影公司也轉向美國的製片公司,進一步學習現代電影製作的藝術和工藝。好萊塢的出口產品如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和傳奇娛樂的《魔獸》仍創造著相當可觀的電影收入。中國票房的成功可以決定電影是否盈利。(編譯/塗頎)
點擊載入圖片
中國消費者和自己喜愛的電影玩偶合影。新華社發
(2016-10-29 00:14:02)
中國紅星照耀好萊塢?美媒:美政府不應干涉電影製作
參考消息網10月18日報道 外媒:中國的富豪們正在積極地收購好萊塢的資產和影響力,從王健林買下AMC影院和傳奇影業到馬雲10月早些時候宣布阿里影業與斯皮爾伯格的安布林合夥公司進行合作。這些生意得到了中國政府的積極支持。這也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嗎?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6日以《好萊塢上空的紅星》為題報道稱,至少有16位國會議員是這樣認為的。這個兩黨團體說,最近的這些交易讓人「越來越擔憂中國在試圖對美國媒體進行話題審查和宣傳控制。」這些議員要求政府問責局對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進行複審,該委員會的職責是確保商業協議不會威脅到國家安全。
這可能是有用的做法,不過希望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儘管與中國的貿易面臨各種挑戰,美國監管者還是不應該干涉電影的製作。如果像議員在他們的信中建議的那樣,將國家安全的定義擴展到媒體和軟實力機構,那就會將經濟中很大一部分領域的投資都政治化。
報道稱,擔心中國試圖掌握媒體影響力是可以理解的。還沒有其他政權有這樣的實力去在全世界範圍內(包括在美國和其他開放社會)進行自我宣傳並封鎖或收買批評。
不過,中國對好萊塢的影響力與其說來自其富豪的支票簿,不如說來自其票房的誘惑,中國的票房很快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的審查機構對這個市場監管很嚴,每年只允許進口34部外國電影,因此好萊塢的公司開始用朝鮮人代替中國人來作為反派(《赤色黎明》),在電影中植入中國產品(《鋼鐵俠》),並讓中國來挽救大局(《火星救援》)。
報道稱,這種討好行為雖然令人可悲,但票房數字已經說明了一切。
數字也表明,讓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來限制中國在美國的投資無益於遏制中國的影響力,這樣甚至還會傳遞出有關美國對投資的開放度以及監管電影融資侵犯自由表達權的錯誤信息。
報道稱,電影業是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並不像防務承包商或發電廠運營商那樣具有即時的安全威脅。不喜歡電影公司對中國態度的美國人可以把他們的娛樂資金投到別處,資助那些不願討好中國的獨立項目。對中國在好萊塢影響力的回應應該是更多的競爭,而不是政府對媒體更多的控制。(編譯/王笛青)
點擊載入圖片
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杜比劇院門口拍攝的一座被塑料布覆蓋的小金人。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2016-10-18 00:28:00)
美媒:中國電影票房增速下滑 或掀起影院併購潮
參考消息網10月8日報道 美媒稱,中國電影票房火熱的增長勢頭或許正在冷卻,但另一個趨勢可能正在抬頭:合併。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6日報道,視頻遊戲開發和運營商完美世界(北京)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上個月宣布,計劃以人民幣13.5億元(約2億美元)收購陷入困境的中型院線今典集團。完美世界首席執行長蕭泓將收購今典旗下的217家影院視為打造大型院線的第一步。
蕭泓表示,在影院領域,合併是不可避免的。他表示,完美世界希望能夠成為市場上最後剩下的少數參與者之一。
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與美國相比,中國影院市場是分散化的,31,600塊屏幕分屬48家院線。而在美國,少數幾家院線掌控著大部分影院。
中國最大院線是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從母分司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而出,在中國的電影票房中所佔份額不到14%。其次是中影星美院線,所佔份額為8.7%,由國有企業中國電影集團控股。
今年前八個月,中國票房收入增長12%,至人民幣327億元,但增速仍顯著低於近年的增長水平。比如,中國2015年票房收入同比增長30%。
票房增速下滑,一方面是因為影院通過減少優惠和折扣的方式實際上提高了價格,另一個原因是缺乏賣座、必看的影片。不論原因是什麼,這都意味著,中國明年將無法如外界長久以來預期的那樣,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光大證券首席傳媒分析師王錚稱,上述降溫趨勢也可能為整合提供另一動力,一些小型影院或因市場逐步成熟和利潤率下降而產生出售自身的想法。
一些大型參與者也在進軍影視業,可能是在為未來的收購交易試水。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電影製作公司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5月份以1.52億美元買入廣東大地影院4.76%的股份。以票房排名,大地影院為中國第三大影院連鎖企業。
阿里影業副總裁楊磊磊在一份書面回應中稱,該公司對電影業務高度重視,並將繼續投資於現有影院和修建新影院。他表示,該公司現正與幾家影院運營商進行商談,重點將關注沿海城市的影院。
中國娛樂業巨頭萬達集團也希望通過合併和新建影院來鞏固該公司作為中國第一大影院運營商的地位。
從萬達集團分拆出來的萬達電影院線近期宣布,計劃在未來六年新增150家IMAX影院。該公司還在旗下購物中心和娛樂主題公園內開設新影院,但未透露具體數量。
總部位於北京的博納國際影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預計,未來中國電影產業的參與者數量將減少。該公司在博納影業集團旗下擁有35家影院。
博納國際總經理黃巍稱,合併將帶來大型品牌體系和規範的管理,這是一個行業未來發展的基礎。他表示,合併還有助於服務的標準化,並避免低層次競爭,是該行業躍升到下一階段的必要條件。
點擊載入圖片
資料圖片:北京市的一家萬達影院外景。 新華社發(萬象 攝)
(2016-10-08 11:14:00)
推薦閱讀:
※接地氣二姐婚禮變公主配飾加分不少
※神奇寶貝中堪比金拱門的接地氣名字你知道嗎?
※江蘇最接地氣的特色老街都在這裡了!
※最接地氣的野菜做法,向春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