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感於「大小多少」

有感於大小多少

近日,重讀老子的《道德經》,對蘊含其中的辯證觀點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尤其對「大小多少」這四字的闡述受益匪淺、感悟良多。

大生於小,多起於少——「大小多少」體現了發展的規律。曾看到過這樣一副對聯:「深奧道理可憑淺顯言明,高遠之志常用尋常事舉。」意思是講,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要想實現高遠之志,須從尋常事做起。縱觀歷史,凡是有作為的傑出人物,都是從小事做起,按照自己的目標一步步成就了偉業。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美國福特公司的創始人福特,當初就是因為應聘時彎腰拾了一張廢紙而被公司聘用,並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小事之所以「小」,無非就是涉及的範圍小、受到的關注小、造成的影響小。但沙粒雖小傷人眼,小雨久下會成災。任何偶然現象背後都隱藏著必然原因,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平時工作中的小事故、小隱患、小問題,如果只喊不抓、只說不罰,久而久之小問題可能引發大事故,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禍患積於忽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大看作小、小看作大,多看作少、少看作多——「大小多少」體現了處世的態度。古語說,人上之人視人為人,人下之人視己為人。從哲學的角度講,大和小、多和少是一種相對關係和因果關係,暗合著對立統一的法則,因人、因時、因環境而異,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的人,官不可謂不大,但若是貪婪之輩、狂妄之徒,在群眾眼裡卻顯得那麼渺小,為人所不齒,官大也是小。有的人官雖不大,卻勤政廉政、清心寡欲,在群眾心中樹起了高大形象,為人所愛戴,官小也是大。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說自己是塊補補丁的布頭,只要需要,補到哪裡都行。董老是個大人物,卻把自己看得這樣「小」,反而更讓人覺出他的偉大。毛澤東曾多次強調「夾尾巴」的問題,他說:「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謙虛謹慎,把尾巴夾緊一些。」鄧小平把自己比作中國人民的兒子,但一點也不影響他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雷鋒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戰士,但他的形象卻很高大、影響卻很深遠。官不在大,有德才大;位不在高,有品方高。把自己看得小一些,擺得低一些,而把別人看得大一些,擺得高一些,不但掉不了價,反而愈加贏得別人的尊重。崗位的價值在於「做事」,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人生在世,不論權力多大、官位多高、財富多少,只要把自己定位為普通人,保持平常心,遠離「特殊化」,就會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富能窮、能進能退。

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大小多少」體現了做人的境界。人生就像一道選擇題,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不斷地做著各種選擇。面對名利,有些人選擇了「寸土必爭」,但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有些人選擇了「退避三舍」,卻常常有意外收穫。老子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他通過對名譽、財富、得失等問題的追問和思考,得出的結論是:「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過分的貪愛必定會付出沉重的代價,過多的佔有必定會導致更多的喪失。所以,「少則得,多則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些論斷,深刻地揭示了貪得無厭的危害、善於放棄的高明,直到今天,仍然對我們走好人生之路具有深刻啟示意義。在面對「大小多少」的選擇時,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順其自然不自流、努力追求不強求,人生旅途多坎坷、笑看一切勿喜憂。

(張桂柏)《解放軍報》2013年2月21日11版

推薦閱讀:

2米眼鏡王蛇現鬧市 頭部有成人手掌大小
大小球走地瞎蒙
關於奶瓶的排除和選擇(數量、材質、大小和品牌等)

TAG: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