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桑植到甘孜——這支部隊有點猛(五)
從桑植到甘孜——這支部隊有點猛(五)
雖然紅二、六軍團的反「圍剿」勝利了,但是,根據地的建設尚未完全恢復。由於根據地人口少,物產不豐富,再加上被占期間,國民黨掠搶破壞,百業凋零,人民群眾生活艱難。紅軍迫切需要的糧食、冬裝和兵員都無法解決。更重要的是,國民黨在圍剿根據地失敗後,正在醞釀組織更大規模的「圍剿」行動,在不太大的根據地內與國民党進行周旋也顯得不太現實。因此,紅二、六軍團決定在國民黨軍隊新的「圍剿」還沒有組織起來的時候,將紅軍拉出去,主動向國民党進攻,去攻打國民黨軍隊兵力薄弱、物資又比較豐富的津市、澧州地區。
於是,紅二、六軍團的主力向津澧地區出擊。這個攻勢,勢如破竹,8月20日至27日連克石門、澧州、津市等城,消滅敵軍一部,控制了大片地區。紅二、六軍團在那裡廣泛發動群眾,沒收和分配地主惡霸的財物,宣傳抗日反蔣主張,擴大紅軍,趕做冬裝。在短短半個月中,補充了3000多名新戰士,籌集了大批物資、彈藥和經費。
1935年9月29日,紅二、六軍團在石門的磨崗隘召開會議,總結反「圍剿」鬥爭,任弼時代表省委和軍委分會作了總結髮言。他在總結中指出,紅軍在反「圍剿」的鬥爭中主要取得的勝利有三個:第一,紅二、六軍團進入湘西北地區,在極短促的時期當中,共經過大小戰鬥30次,前後與紅軍直接作戰的敵人計有86個團。除依城或據點困守之一部,即在沅陵、塔卧、龍山、宣恩共約10個團外,均被紅軍擊敗,前後佔領過7個縣城。第二,紅軍前後共計繳獲敵步槍約10000枝,俘敵約8000餘人,繳獲敵輕重機關槍約150餘挺,無線電五部,山炮二門,子彈約120萬發,生擒敵縱隊司令兼師長一、師參謀長二、團長三、營長及營以下官長200餘,擊斃敵師長一、旅長二、團長五、營連排長百餘,敵傷亡兵力在10000以上。第三,紅二、六軍團與十倍於自己的強大敵人半年多的艱苦戰鬥,不但沒有被敵人消滅,也沒有減少和削弱,而且比以前擴大一倍以上。在這一過程當中,除成立18師和11及17團並且成為有力的戰鬥部隊外,我們還成立了有戰鬥力的獨立團、營和游擊隊。
任弼時指出這些勝利的取得有著深刻的意義:第一,由於紅軍積極的勝利行動,不單鉗制住了敵人六個縱隊兵力,使其不能進攻紅一方面軍,而且繼續把進攻或預備進攻紅一方面軍的一部分敵人吸引了過來,使紅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勝利地會合,並還有大量的進攻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及進攻中央蘇區、湘贛和湘鄂贛蘇區的敵人正在被紅二、六軍團調動,或者將要被調動過來。這在配合主力紅軍與其他蘇區上,是盡了力的,完成了歷史任務的。第二,紅二、六軍團從艱苦流血奮鬥中保衛了新開闢的蘇維埃版圖,有些城市與村鎮雖然因戰略上的關係被放棄,現在還被敵人暫時佔領著,但是開闢龍山、桑植這一塊新蘇區,……仍然是紅軍勝利進展中的根據地,紅軍保衛著這一基本新區,這在中國蘇維埃運動的發展中有其重要歷史意義,它使江西、四川兩大蘇維埃基本區域的聯繫具備了基礎鞏固的橋樑。第三,紅軍這種戰勝強大敵人的英勇果敢的奮鬥精神和取得的成功,再一次在全中國和世界的民眾面前表明紅軍是一種不可摧毀的力量,證明帝國主義、國民黨就是想暫時停止中國蘇維埃革命的發展也是不可能的,給了那些對中國蘇維埃革命運動前途表現悲觀失望的機會主義者以迎頭的痛擊,將要更加推動和興起全國革命鬥爭的浪潮。
任弼時還總結了取得這些勝利的原因:第一,是由於紅色戰鬥員、指揮員的英勇果敢、不怕艱苦、堅決奮鬥的犧牲精神和幹部的組織創造才能。紅軍因為要抓住有利的時機消滅敵人,時常在一天之內行軍80至一百二三十里,來同強大敵人作戰。最後一個時期,因為遇到糧食的絕大困難,在作戰中每天只能得到一兩餐稀飯,個別的部隊甚至兩天只吃一餐飯,還是不知疲倦地同敵人頑強作戰。第二,是因為有新區和游擊區域群眾的擁護和熱烈的參戰。紅軍在敵人翼側行動和作戰當中,廣大群眾加入紅軍。在龍山、來鳳,宣恩和咸豐地區擴大3000新戰士,在江埡地區擴大1000餘,最近在津市、澧縣和石門擴大3000以上。群眾還自動幫助紅軍運送傷員、偵察敵情和帶路。第三,是由於中共省委和軍委分會一般的正確估計和依據全國革命形勢,來靈活運用中央及軍委關於粉碎敵人「圍剿」新的戰略戰術方針,特別是退出塔卧以後。
總之,從紅二、六軍團會師以來,紅軍創建了湘鄂川黔蘇區,並且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紅二、六軍團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從被敵人追著打變成可以整旅整師地消滅敵人,寫下了紅二、六軍團戰史上的最為輝煌的一頁,人數也從原來的8000人擴大到20000人,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之一。
●紅二、六軍團真正的走長征路是1935年的11月。此後,紅二、六軍團經過艱苦的努力,戰勝重重困難,終於完成了使命
在紅二、六軍團粉碎了國民黨的「圍剿」之後,蔣介石找出他們失敗的原因是,這次對紅二、六軍團的「圍剿」只使用了湘、鄂兩省的地方部隊,指揮又不能夠統一起來,指揮不靈,造成了國民黨軍隊的失敗。因此,蔣介石要調整部署再一次向紅軍發動新的攻擊。
重新組織起來的「圍剿」改變了原來的布局,蔣介石派來「圍剿」的部隊是以國民黨中央軍為主,武器精良,給養充足,特別是這些中央軍大部分都與紅軍打過仗,有一定的經驗。
這樣,1935年9月初開始,以國民黨中央軍為主力,以湘、鄂兩省的地方部隊參加的大「圍剿」開始了。國民黨部隊的總兵力達到了130個團。湘、鄂兩省的地方部隊有約86個團,鄂、贛兩省增調孫連仲縱隊3個師及一個獨立旅、樊嵩甫縱隊4個師,共約42個團,同時還有湯恩伯縱隊的兩個師13個團,此外,102師、103師作為預備隊也成為「圍剿」的組成部分。不但如此,蔣介石為了統一指揮,協調「圍剿」的部署,在湖北宜昌設立了行營,由陳誠代蔣介石坐鎮指揮。
在軍事部署之外,蔣介石還要在經濟上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實行更加嚴密的封鎖,以造成紅二、六軍團補給上的更大困難。
這一次蔣介石想徹底消滅紅二、六軍團並摧毀湘鄂川黔蘇區。
面對嚴重的敵情,中共湘鄂川黔邊省委和軍委分會召開會議對敵情與紅軍的作戰方針進行了研究,分析當前各方面的條件。會議認為,雖然目前的形勢空前嚴峻,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對我方有利的因素。首先,紅一、四方面軍已在川西北會師,並開始突破國民黨的封鎖線,進入成都、雅安附近活動。其次,紅二、六軍團經過艱苦的努力,現在也已有很大發展,並積累了粉碎敵人「圍剿」的經驗,增強了粉碎「圍剿」的信心。東征的勝利,開闢了新游擊區,籌集了資財,發動了群眾,壯大了自己,整訓了部隊,這都為粉碎敵人新的「圍剿」做了較為充分的準備。會議確定,反「圍剿」的困難雖然增多了,但在原有蘇區還是具備粉碎敵人「圍剿」的條件。
於是,紅二、六軍團的對策是:在一、四方面軍東進川陝地區配合下,依據原有蘇區及東部游擊區,抓住有利時機擊破東面急進之敵,破壞其向西逼退紅軍包圍於龍山、桑植、永順狹小地區的計劃,再尋求機動,在運動中擊滅其他方向之敵。
根據這一對策,紅二、六軍團決定採取主動出擊,並於9月上旬,主動撤離津市、澧州,集結在石門西北的維新、仙陽、大興、磨崗隘一帶。
但是,國民黨的這次「圍剿」在戰略上也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他們採取逐段築碉,交替前進的方針,想與紅軍打持久戰,而且這一方針漸漸地奏效了。國民黨「圍剿」部隊一天前進三五里地,邊築堡、邊推進,逐步縮緊對紅二、六軍團的包圍。紅軍的活動地域在一天天縮小,情勢日益危急。
就在這緊急時刻,9月29日,紅二、六軍團的電台與紅四方面軍的電台聯絡上了。這讓紅二、六軍團喜出望外。紅一、四方面軍在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紅二、六軍團就失掉了與中央軍委的無線電聯絡。紅二、六軍團與中央軍委聯絡中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6至8月,正是二、六軍團反「圍剿」作戰最緊張的時候,因此與中央保持聯絡很困難。而中央軍委此時要制定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的戰略方針,組織北上,還要同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進行堅決鬥爭。加上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電台的建製作了調整,中央軍委原同紅二、六軍團聯絡的電台被留在了紅四方面軍,通訊聯絡規定(呼號,波長)和通報密碼也留在紅四方面軍。在這種情況下,紅二、六軍團失去了與中央軍委的通訊聯繫。
因為這時紅四方面軍所用的電台是張國燾與中央分裂時帶到紅四方面軍的,所以,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建立聯繫時,誤認為這就是中央軍委的電台。
於是,紅二、六軍團以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的名義給紅四方面軍發電並轉中央,通報了紅二、六軍團的情況。電報的內容有三個(一)紅二、六軍團於8月27日佔領津市、澧州、石門、臨澧,現在已退出;(二)紅二、六軍團將敵人的原「圍剿」計劃打破,準備粉碎敵人新的大舉「圍剿」;(三)你們現在何處,久失聯絡,請來電說明此間省委委員姓名,以證明我們的關係。
在發出電報的第二天,即9月30日,紅二、六軍團就收到了朱德與張國燾共同簽署的回電,電報說:「29日來電收到,你們省委弼時同志書記,賀龍、夏曦、關嚮應、蕭克、王震等委員。一、四方面軍六月在懋功會合行動,中央任國燾為總政委,……我們今後應互相密切聯絡。」
這封電報所說的「一、四方面軍六月在懋功會合行動」實際上是隱瞞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即,此時紅四方面軍與中央已經分手,張國燾已經指揮紅四方面軍南下,中共中央也已經率領紅一、三軍團北上。而此時的紅二、六軍團領導人對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錯誤和電台調整的情況一無所知,對中革軍委電台實際已被張國燾控制也渾然不覺,就此認為他們所聯繫上的就是中革軍委。
1935年10月9日,紅二、六軍團給朱德、張國燾致電,在通報了紅二、六軍團周圍的敵情之外,提出「依據目前敵情,在一、四方面軍向川陝鄂豫邊行動配合下,我們是決心依據桑、龍間蘇區及慈、石、桑、鶴間地域進行戰鬥,並首先求得擊破東面之樊、孫縱隊。」並提出了紅二、六軍團行動的計劃:「此間情報:紅四方面軍似在甘肅地區行動,這對我們配合作用較小。我們認為在上述狹小地區不利我們與強敵持久戰鬥,而應迅速突出敵包圍線,轉移於鎮遠、黃平之線。」
10月15日,朱德、張國燾複電,一方面認為「一切請按實際情況由你們自行決定,必須秘密、堅決、迅速、機動,出敵不意。」另一方面認為紅二、六軍團「在狹小地區內固守為失策,決戰防禦亦不可輕於嘗試。遠征減員必大,可否在敵包圍線外原有蘇區附近,誘敵出堡壘,以進攻路線集中兵力各個擊破之。」
緊接著,朱德與張國燾於10月19日又來電指出:「你們行動方針由兄等按實況決定,我們只做一些建議。取守勢最失策,遠征損失大,可否在赤區外圍和附近地區誘敵,各個擊破之。」
在接到朱德、張國燾的電報後,紅二、六軍團於10月17日和10月23日,先後在石門的渡水坪和熱水溪召開軍委分會會議,進一步對行動方針進行了討論,但未能做出最後決定。
1935年11月4日,在桑植縣劉家坪召開了中共湘鄂川黔邊省委和軍委分會聯席會議,來決定紅二、六軍團的行動。這次會議根據紅二、六軍團的實際情況,最終決定紅二、六軍團進行戰略轉移。
11月14日,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給朱德、張國燾致電,通報紅二、六軍團「擬向東南方向突圍」:「我軍因在慈石以西地區不便擊敵,現已回集桑植附近。原擬由西南突出封鎖線外調動敵人,因敵嚴密防範,由這面突出已不可能。擬即向東南行動。」並於11月18日將紅二、六軍團軍隊的編製情況也向朱德、張國燾做了通報:「我軍這次在津、澧、慈、石地區共擴紅約6000人。」「適應戰爭需要,已將地方獨立團分編為第5及第16師,每師為兩個團。」「現在以18師之53團及地方獨立營、游擊隊任現地區鉗制任務,余均集中行動。」
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正式突圍。賀龍代表軍委分會下達突圍命令。當晚,紅二、六軍團即告別湘鄂川黔根據地,從劉家坪等地出發,開始戰略轉移。
紅二、六軍團的主力部隊出發後,以一小部分隊伍去突破大庸城東南的碉堡線,消滅了國民黨部隊的一個營,擺出一副要打大庸的架式,而主力部隊卻從大庸東邊強渡澧水。當敵人發現紅軍的突進方向並非進攻大庸時,立即派飛機轟炸、掃射,派部隊堵截,試圖阻擋紅軍前進,但是,敵人的出擊晚了一步,當他們匆匆忙忙地趕到澧水時,紅軍的主力部隊已全部渡過澧水。紅軍的行軍速度極快,在過了澧水之後,立即佔領了洞庭溪,跨過了沅江。從而紅軍輕易地跳過了被國民黨視為天險的澧水、沅江兩條河流。
緊接著,紅二、六軍團繼續向東南猛進,一下子插進湘中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地區新化、錫礦山、辰溪、漵浦。經過十多天的工作,才向西走,到芷江、晃縣之間的便水,與追趕來的國民黨16師、19師全部及63師的一部分大戰一場。這一仗雖然是個消耗戰,但暫時制止了敵人的追趕,取得了在江口和石阡的短時休整,並迎回了紅二、六軍團主力部隊從湘鄂川黔蘇區出發時留在蘇區堅持鬥爭的部隊18師的53團及地方武裝。這支部隊在強大的國民黨軍隊的圍攻之下,不能在根據地內立足,便由師長張振坤率領,從根據地的西面突圍,採取迂迴曲折,避實擊虛的戰術,突破敵人重重包圍,幾經艱苦,經招頭寨、黔江、酉陽、秀山、松桃一帶,到江口與主力會合。
紅軍控制了湘中的廣大地區,並立即在這些佔領地區進行廣泛的宣傳,動員群眾打土豪,分財物,參加紅軍,七天中,六軍團就擴兵1000多人,二軍團也成立了新兵團。
紅軍進入湘中,不僅對長沙造成了重大的威脅,使國民黨心驚膽顫,土豪、富戶也惶惶不可終日,而且湘中地區的老百姓在紅軍的宣傳下,也都被動員起來支持紅軍。紅軍在人力物力上都得到了有力的補充,部隊士氣高漲。
紅軍在江口、石阡及以南地區稍事休整後,就經過餘慶、甕安、平越,行進到了貴陽以北60里的札佐鎮,這裡駐紮著國民黨的兩個營的兵力,紅軍立即將這裡的守敵殲滅。而後,又經修文向西渡鴨池河,佔領了黔西、大定、畢節地區。國民黨的萬耀煌部隊的13師很快追來,佔領了大定。紅軍的17師由遵義以西的打鼓新場回師大定,在大定城西10多里的將軍山,把國民黨向畢節進攻的先頭部隊的7個連四面包圍,經過一個半小時就解決了戰鬥,國民黨的這7個連無一漏網。在紅軍的強大阻擊下,國民黨後面的追兵也不敢貿然前進。
於是,紅二、六軍團控制了將軍山。爾後,國民黨的追兵又趕來了。紅二、六軍團與國民黨的追兵進行了激戰,並對駐威寧的滇軍,嚴加警戒。同時積極開展了宣傳,並進行擴大紅軍的工作,經過20多天的努力,紅軍又補充新兵5000多人。但是,這時越來越多的追兵趕到了,國民黨萬耀煌、樊嵩甫、郝夢齡、郭汝棟等四個縱隊,共7個師一個旅,都在向畢節地區調動。
於是,紅軍於1936年的2月下旬,退出畢節城,進入烏蒙山區活動。國民黨部隊又以10個師的兵力繼續圍攻紅軍,長江北岸還有大批川軍在防堵,紅軍決定跳出敵人包圍圈,從昭通、咸寧之間,通過滇軍孫渡縱隊防線,向南部滇東一帶進軍,佔領宣威、亦資孔及貴州的盤縣,到達南北盤江之間。
而這時,追擊紅軍的國民黨部隊已由進攻黔西、大定、畢節地區時的90個團,減少到了50多個團,紅軍則由於不斷補充兵源,兵力在逐步增加,士氣旺盛,南北盤江及牛欄江東廣大地區的政治、經濟條件都比較有利。於是,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等紅軍將領們決定,在這一帶展開創立游擊根據地的活動。
推薦閱讀:
※中國特種部隊幹掉76名美特種兵
※外媒揭秘解放軍駐港部隊裝備與生活
※部隊的400米障礙,跑過的請轉發
※第二次鴉片戰爭:清軍作戰部隊一直比英法聯軍少?)(3
※中國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組建歷程
TAG: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