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4)石膏 知母**

清熱瀉火藥第一味:石膏源於《本經》  《本經》:「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產乳,金瘡。」  《別錄》:「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熱,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  《疫疹一得》:「石膏性寒,大清胃熱;性淡氣薄,能解肌熱;體沉性降,能泄實熱。」  石膏Gypsum為一種礦石含水硫酸鈣(CaSO4·2H2O)。分布極廣,幾乎全國各省區皆有蘊藏,主產於湖北、甘肅及四川,以湖北應城產者最佳。全年可挖。研細生用或煅用。【性味歸經】辛、甘,大寒。歸肺、胃經。本品辛甘大寒,善清氣分實熱、肺胃實火而除煩渴,兼解肌表之熱。肺胃氣分實熱證,當為首選之品。【功效】 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後外用收濕斂瘡。【應用】  1.用於溫熱病氣分熱證。本品清熱瀉火,首先是清氣分實熱。其藥性大寒,能外解肌膚之熱,內清肺胃之火,有較強的清泄熱邪和抑制亢陽的作用,為治療溫熱病氣分證,症見高熱、汗出、心煩、口渴、脈洪大有力等症的要葯。該證因溫邪內傳,里熱壅盛而引起壯熱不退、心煩口渴。本品善能清泄內入氣分的熱邪,並抑制亢奮陽氣,以收退熱、除煩、止渴之效;且常與知母相須為用,可明顯增強清除氣分實熱的作用,如《傷寒論》白虎湯。溫熱病又因邪毒內犯所致,再與金銀花、連翹等長於治療溫熱病的清熱解毒藥配伍,效果更佳。如熱傷氣津,煩渴不止者,應與人蔘、麥門冬等益氣、養陰之葯同用,祛邪不忘扶正。  2.用於肺熱喘咳證。本品清熱瀉火,又有清肺熱的功效。治療邪熱郁肺,肺氣上逆而氣急喘促者,因其不具平喘之功,故須配伍麻黃、杏仁等平喘之葯,共收清肺平喘之效。治痰熱咳嗽者,亦應配伍清肺化痰葯,或清肺止咳藥。  3.用於牙齦腫痛等胃熱證。本品清熱瀉火,還有清胃熱的的功效。足陽明胃經,多氣而多血,胃中積熱,循經上攻,易致牙齦紅腫疼痛,或牙周出血,甚至腐臭潰爛。治療此證,常與黃連、升麻等清胃、解毒藥同用。胃火上炎所致的頭痛、咽腫、口瘡及消渴,本品亦可配伍使用。  4.外用於瘡瘍不斂。本品煅後研末外用,有收濕斂瘡的功效,故可用於瘡瘍潰爛而不斂、濕疹浸淫及水火燙傷等。可以單用,如與清熱解毒藥或其他收濕斂瘡葯同用,更為適宜。【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內服宜生用;外用多火煅研末,亦可生用。【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及陰虛內熱者忌用。【參考資料】  1.本品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其含量不少於95%;並常含粘土、有機物、硫化物及鈦、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稱生石膏對發熱動物有解熱作用,但有的稱解熱作用並不明顯。小劑量可興奮血管系統,大劑量則抑制。並有縮短凝血時間、抑制神經應激能力、減輕骨骼肌興奮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膽汁排泄、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抗病毒、抗炎及免疫促進等作用。  2.寒水石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的天然晶體。性味辛、咸,寒。歸心、胃、腎經。功能清熱瀉火。常用於熱病煩渴,癲狂;熱毒瘡腫,口瘡,丹毒燙傷等。煎服,10~15g。脾胃虛寒者忌服。【臨床報道】   1. 退熱:石膏120g,麻黃、桂枝各3g。研末,1日量,水煎多次分服。(《新中醫》1980;(6):28)  2.治療流行性感冒:將生石膏搗爛放入瓷器皿或新葯鍋內,加入水500ml左右,共煎4次,每次煎煮時間不得少於1小時,藥液可以加糖。用量:1歲以上每天200g,1歲以下每天用100g。(《中國農村醫學》1982;(6):17)  3. 治療牙痛:生石膏45g,細辛4.5g。水煎服。(《山西中醫》1986;2(3):29)  4.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取生石膏250g研末,加桐油100ml,調成糊狀均勻敷於患處,包紮,日換1次。(《上海中醫藥雜誌》1983;(2):23)  5.治療急性腸炎: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各30g。煎兩次,將兩次煎出藥液混合後澄清,分數次飲服。輕者24小時服1劑,腹瀉口渴嚴重者,24小時可服2~3劑。(《江蘇中醫雜誌》1986;7(5):8)

石膏與知母鑒別:  二者皆性寒、歸肺胃經,均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都能用治溫熱病邪在氣分,壯熱、煩渴、汗出、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兩者常相須為用。同時,二者皆可用治肺熱咳嗽。不同之處在於:  石膏 ──石膏辛甘大寒, 重在清解,長於清瀉肺胃實火。故肺熱咳嗽,胃火上炎,頭痛,牙齦腫痛多用。煅石膏還有收斂生肌之功,外用與瘡瘍潰而不斂,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證。  知母 ──苦甘性寒質潤,重在清潤,偏於滋潤肺胃之火燥,並長於滋腎瀉火,又能潤燥通便。多用於肺燥乾咳,陰虛消渴,腸燥便秘以及腎陰不足之骨蒸潮熱等證。石膏清熱瀉火,第一清氣分熱,它能夠用於溫熱病的氣分熱證,是治療溫熱病氣分熱證的非常常用的一個葯。治療溫熱病氣分熱證的基礎方白虎湯就是石膏、知母為主要的藥物。它也可以配伍清熱解毒的葯,比如說銀翹白虎湯,加了銀花、連翹,也可以治療溫熱病的氣分熱證;有的時候是氣分和營血分同時,病在氣血兩燔,也可以加一些涼血的葯。它常常和知母相須為用。第二臟腑熱證的清熱瀉火,包括了清肺熱,用於肺熱咳喘。但是石膏本身沒有止咳平喘的作用。我們在講解表葯的時候講麻黃,麻黃不但用於風寒引起的咳喘,肺熱壅盛的咳喘,它也能夠收到止咳平喘的效果,但是要和清肺熱的葯配伍共同組成清肺止咳,或者清肺平喘的方,比如說麻杏石甘湯,它與石膏配伍,這個地方石膏主要就是清泄肺熱,針對病因病機,麻黃緩解咳喘的癥狀,同時石膏制約麻黃的辛溫發汗的對於肺熱喘咳不利的這樣的一些偏性,或者副作用,儘量少的發生。石膏本身不是止咳平喘葯,所以常常配伍麻黃這一類的止咳平喘葯,只是麻黃配伍比較多,而且是張仲景的經方。石膏也可以配伍其他的平喘止咳藥,用於肺熱的咳喘。清胃熱,或者胃火引起的牙齦腫痛這樣的一些胃熱證。胃火上炎也可以引起頭暈頭痛,石膏也可以用,但是它的基本的功效就是清胃熱。石膏的清熱瀉火把它分解以後,就是三個功效,清氣分熱、清肺熱、清胃熱,一般它不清心熱,也不清肝熱,所以歸經裡面,主要是肺胃二經。石膏還能除煩止渴,是清熱瀉火的附加功效。本身石膏在臨床上應用,它可以緩解口渴癥狀,但它不是生津葯,嚴格說除煩止渴是它清熱瀉火的一個間接的效果,通過清熱瀉火,胸中的熱邪消除了,不至於熱邪擾心,它不是直接地清心熱,止渴應該是一個瀉火存陰,去掉了氣分的熱邪,津液得到了保存,口渴得到了緩解,或者津液恢復了。所以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功效,它是附在清熱瀉火的附加功效,連帶作用。石膏是一個清熱瀉火的要葯,尤其認為石膏清氣分熱證的首選葯。是治療溫熱病氣分熱證的要葯,把它作為白虎湯的君葯來對待。另外,含結晶水的石膏像那種肌肉的纖維的形狀,不好粉碎;石膏在火上直接煅燒,失掉了結晶水,就很容易研成很細的粉末,這種粉末狀的石膏吸濕的作用很強,外用就收濕斂瘡,主要用於一些皮膚瘡瘍,分泌物比較多,濕瘡、濕疹,不容易癒合,作一個局部的外用藥,內服沒有這個功效。煅石膏有時候還作為一些劇毒的外用藥的一個稀釋劑,調整它的用量比例,比如我們今後講升葯,升葯裡面經常加石膏,石膏在裡面調整那個氧化汞的濃度的。石膏一般內服,現在都是生用,在過去常常也煅用,這個在學術上其實一直有爭論的,就認為煅了也可以清熱瀉火。但是目前應用的主流是生用,外用的時候是煅用了,研至粉末。===========================================知母源於《本經》  《本經》:「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用藥法象》:「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滋化源之陰。」

  《本草綱目》:「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而瀉火,乃二經氣分葯也。」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莖。主產於河北、山西及東北等地。春、秋季均可採挖,除去莖苗和鬚根晒乾為毛知母,剝去外皮晒乾者為知母肉。切片入葯,生用或鹽水炒用。本品又名鹽知母。性味歸經】苦、甘,寒。歸肺、胃、腎經。知母苦寒清泄,多液而潤,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熱而滋陰潤燥。凡肺胃腎陰虛火旺之證,均為常用之品。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應用】  1.用於熱病煩渴溫熱病氣分熱證。本品苦寒清熱,甘寒滋潤,亦善入肺胃經清熱瀉火。其清泄氣分實熱的功效與石膏相似,亦為治療溫熱病氣分熱邪亢盛,高熱不退、汗出、心煩、口渴、脈洪大有力等症的要葯,並常與石膏相須為用以增效。因其能滋胃陰而生津止渴,故更能緩和熱邪傷津之口渴多飲。  2.用於肺熱咳嗽及陰虛燥咳。本品既清肺熱,又滋肺陰而除燥熱,對於肺熱咳嗽,或陰虛肺燥所致的燥熱咳嗽,均可使用。治肺熱咳嗽,痰黃粘稠;或肺有鬱熱,氣逆不降而氣急作喘者,常與清化熱痰葯和止咳平喘葯同用。治肺陰不足而燥熱內生,乾咳少痰者,常與養陰潤燥和化痰止咳藥同用。  3.用於津傷口渴等胃熱證。本品苦寒,能清胃火,存津液;其甘寒之性,又可滋養胃陰,生津止渴。故對津傷口渴之證,不論胃火內盛,或陰虛燥熱所致者,皆可選用。治胃中火盛傷津之煩渴,宜與天花粉、葛根、石膏等清胃生津葯同用;治陰虛燥渴有熱者,須與生地、麥冬等養陰生津葯同用。胃熱所致的頭痛、咽腫、牙齦腫痛及腸燥便秘,亦可使用本品。  4.用於腎陰不足所致的虛火亢旺證。本品既滋腎陰,又退虛熱,而以降火以堅陰為主。用於腎陰不足,虛火內生,症見骨蒸潮熱、虛煩盜汗、遺精等症,須與龜甲、熟地黃等滋補腎陰之葯同用。用法用量】煎服,6~12g。使用注意】虛寒證不宜;因其性寒滋潤,脾虛便溏者尤應忌用。【參考資料】  本品主要含有多種知母皂甙等多種甾體皂甙,皂甙元主要為菝葜皂甙元,另含知母聚糖類、煙酸、鞣質、木脂素類、雙苯吡酮類等成分。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等多種致病細菌及皮膚癬菌有較強抑制作用;對甲狀腺素、糖皮質激素有調節作用;並有解熱、抗炎、利膽、抗肝炎、促進消化、保護心肌、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腫瘤、抑制Na-K-ATP酶活性及免疫抑制而不影響細胞活力等作用。【臨床報道】  治療前列腺肥大症:知柏坤草湯(知母、黃柏、牛膝各20g、丹參30~50g,大黃10~15g,益母草50g)(《中西醫結合雜誌》1988;(3):155)

知母是一個百合科的草本植物。用的它的根莖,這個根莖是切了片以後的,沒有切片以前,就像那種毛毛蟲那樣子,周圍有那種毛狀物,那種扁扁的,它的旁邊有些長芽,然後長苗,在那個幼芽的時候,就像一種小蟲,好像在母體上吸乳一樣的,所以這個葯的最早叫舐母,好像在舔舐那個母乳一樣,後來為了簡化字,把它改了,這個已經約定俗成了。我為什麼要講這個呢?據說是我們中國的還是專門學葯的,有的還可能說是博士生,在美國去編了一本《中藥學》,有一次三個美國人到我們學校叫我跟他們講《中藥學》,要用他的教科書,在美國出版的,我一看他那個中藥書上,還彷照《本草綱目》有一個釋名,每個葯為什麼叫這個?知母的釋名下面就是knowmother,know mother,知道母親,實際上使人啼笑皆非,地黃,earthyellow,那就黃色的土地,像這一類的例子,這個書裡面應該說是笑話百出。其實他沒有知道知母當時怎麼來的?它是因為知母這個形狀,長的那個芽白的,就像小的昆蟲在母親的母體上舔舐吸乳那麼一個狀態,這樣根據那個形態特徵命名,它演變了以後出現的名稱。今後如果同學們要把中藥翻譯成英語,有很多東西不能望文生義,不能犯那樣的一些低級可笑的錯誤。知母和石膏非常相似,而且相須為用。它們的不同點如下:知母和石膏不同的最大一點,知母多了一個功效,滋陰潤燥,嚴格來講就是滋陰兩個字。知母的滋陰作用於腎,胃和肺三個臟腑。歸經,知母多了一個腎經,就是因為它滋陰,包括了滋腎陰在裡面,這個地方它和石膏就不一樣。對於腎來講,知母是滋陰降火,那麼是腎陰虛,虛火亢旺,知母表現出來的是退虛熱、退虛火,所以陰虛火旺出現了骨蒸潮熱、遺精盜汗。就可以用比如說知柏地黃丸、知柏地黃湯這類退虛熱的葯。對於腎,它是滋陰降火;對於胃是生津止渴;對於肺,它才是滋陰潤肺,滋潤肺燥。但是我們在教科書上,長期以來都是寫的滋陰潤燥,就把它局限在肺,主要是以肺為主,當然這個燥也可能包括腸燥,可能主要在肺,其次與胃有關,就是忽略了它最主要的是腎,主要在腎的滋陰降火。由於知母有滋陰這一個功效,對於肺熱、肺的咳嗽證、胃的病證當中,不但像石膏一樣可以治療實熱的肺熱咳嗽,實熱的、胃熱的胃火牙痛。對於肺陰虛的燥熱咳嗽、胃陰虛的口渴,或者咽喉牙齦腫痛,知母也能用。石膏只能治實證,知母對肺胃也能治虛證,另外還能夠治療腎陰虛的陰虛火旺,這是石膏、知母最大的區別。對於溫熱病的氣分熱證,知母可以直接養陰生津。《醫宗金鑒》強調知母是白虎湯的君葯,就說明白虎湯的適應證,就是溫熱病的氣分熱證,也表明從傷寒那個陽明的經證的時候,傷津口渴就是一個很重的癥狀了,而這個知母直接能夠生津止渴。還有不同點就是石膏外用,能夠斂瘡生肌,知母沒有。比較這兩個葯,它們相似的清熱瀉火,清熱瀉火的三個方面從功效到應用,不但相似,而且相須為用;不同的,重點強調知母的滋陰,滋陰是肺胃腎的的虛熱證,都可以用。所以知母的應用二,不但用於肺熱咳嗽,還可以用於陰虛燥咳,陰虛燥咳就是滋陰潤肺。三,用於津傷的口渴,胃熱證。石膏是用於實證,知母是虛實都用。腎陰虛引起虛火亢旺,就是知母的,對於腎,石膏外用就是比較次要了。因為知母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所以使用注意當中,便溏腹瀉的,就更不能用。便溏腹瀉石膏能不能用?原則上也不能用,它是虛寒證,知母更不能用,它不但是一般的清熱葯,而且還滋膩的,還能夠潤腸通便。關於滋陰的問題最後講到補陰葯的時候再講,在《中藥學》當中是一個很複雜的功效,我們要學的滋陰在我們書上,不同的藥物來源於不同的理論。知母的滋陰,包括過去有的書上認為黃柏、苦參也能滋陰,它來源於一個特殊的理論;熟地、枸杞子這些的滋陰又來源於另外一種理論;沙參、麥冬那些滋陰又來源於第三種不同的理論。三個理論體系造成了滋陰的術語在中藥裡面非常溷亂,有很多矛盾的現象。嚴格地講,滋陰主要是指的補陰的清補藥,它的作用叫做滋陰。(最好沒副作用或有負擔)
推薦閱讀:

白虎湯類方(白虎湯,白虎加人蔘湯,竹葉石膏湯)
清熱葯——清熱瀉火藥(石膏、寒水石、知母)
名醫名方:用生石膏治銀屑病要得法
有一種不弔頂叫做只用石膏線走一圈,極簡奢華
你還在用石膏線吊頂?別土了!

TAG:石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