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歌訣(轉載)

緒論

一、中醫診斷學內容,望聞問切與辯證, 望診觀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聞診切記兩方面,聽聲音和嗅氣味,問診癥狀及病史,脈診按診屬切診。

二、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原理

診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內表知里, 見微知著局把體,以常達變標衡異。

三、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法則

診斷遵循三原則,整體觀念要考慮,四診合參免誤診,辨病辨證相結合。

四、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

中醫診斷髮展史,重要醫家醫著尋,黃帝內經奠基礎,傷寒雜病論六經。西晉王叔和脈經,最早脈學專著書。最早病歷是診籍,諸病源候論病源。世醫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脈出瀕湖,張景岳編十問歌,脈訣匯辨六綱脈,診家樞要元滑壽,宋代陳言創三因,衛氣營血葉天士,三焦辨證吳鞠通。敖氏傷寒金鏡錄,最早舌診專著書,彩圖辨舌指南書,曹炳章著重要書。

上篇 診法 四診總括

四診望聞問切明,神色形態舌診稱。聞診聽聲嗅氣味,問以言審切指憑。四診合參查全面,整體癥狀辨病情。

第一章 問診 問診總括

問診一般內容多,主症現病既往何。個人生活家族史,重點景岳十問歌。

一、問診的方法

問診首先抓主訴,重視主症了一般,問診直接問病人,語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觀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問,危重病人要細心,果斷迅速快診斷。

二、問診的一般內容

(―)問一般情況

一般情況問姓名,性別婚否和年齡。民族職業和籍貫,現住單位記錄清。

(二)問主症和現病史

主症主要自覺症,現病發展經過情。治療效果和兼症,辨證論治此為憑。

(三)問既往史、個人生活史、家族史

既往病史診可參, 家族患病查相傳。個人嗜欲和習慣,亦有影響問周全。

三、問現在癥狀

問診現症是首件,十問歌訣有貢獻。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倶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數閉崩皆可見。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1.問寒熱

(1)惡寒發熱

惡寒發熱同時呈,新病外感表證名。寒重熱輕屬表寒,傷風熱輕而惡風,表熱熱重惡寒輕。

(2)但寒不熱

但寒不熱里寒證,久病肢冷內損陽,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腸。

(3)但熱不寒

但熱不寒里熱證,壯熱邪實熱蒸騰,熱有定時名潮熱,陰虛濕溫熱陽明,長期微熱自覺熱,鬱熱氣虛或陰虛。

(4)寒熱往來

寒熱往來無規律,胸脅苦滿病少陽,瘧疾寒熱定時發,先後交替寒熱強。

(二)問汗

汗為陽熱蒸津緣,寒熱虛實問周全,表虛傷風汗自出,表實無汗感風寒,自汗陽虛動尤甚,盜汗陰虛潮熱煩,大汗不止絕汗居,冷汗熱汗亡陽陰,病變轉折出戰汗,冷汗陽氣虛或驚,壯熱汗蒸里實熱,黃汗風濕熱邪蒸,頭面汗出上焦熱,半身汗見中風癱,手足心汗陰虛證,中焦濕熱脾虛關,下焦濕熱蒸陰汗,心脾心腎心胸汗。

(三)問疼痛

(1)問疼痛的性質

脹痛氣滯刺痛瘀,重痛濕邪隱痛虛,灼痛火熱冷痛寒,有形實邪絞痛寒,酸痛濕證腰膝腎,掣痛肝病竄氣風,部位不同六經痛,胸痹真心痛多胸。虛證病久痛勢輕,痛而喜按陣發鬆,實證痛短痛勢劇,痛而拒按持續痛。

(2)問疼痛的部位

1.頭痛

頭痛病在髄諸陽,實痛暴急虛緩長,風熱面赤身惡熱,風寒怕風頭項強,氣虛綿綿過勞甚,血虛頭暈面白蒼,前額陽明少陽側,巔頂厥陰後太陽,頭痛連齒少陰病,牙為骨余病腎詳。

2.胸痛

胸痛病證有多般,胸痹憋悶痛引肩,面青痛劇真心痛,肺熱熱咳喘鼻煽,潮熱盜汗陰虛證,痰濕胸悶喘多痰,肺癰咳吐膿血臭,氣滯太息脹痛連,刺痛血瘀有定處,痞滿不痛寒熱兼。

3.問脅部

脅痛病犯肝膽經,氣脹火灼刺瘀成,懸飲咳痛肋間滿,嘔惡身黃濕熱蒸,往來寒熱少陽證,傷寒胸脅苦滿疼。

4.胃脘痛

胃脘冷痛屬於寒,熱痛口臭便結干,血瘀刺痛脹氣滯,陰虛嘈雜五心煩。

5.腹痛

大腹總屬脾胃鄉,小腹腸腎胞膀胱,兩脅少腹肝經過,痛位不同知病方,實證拒按痛急暴,虛證喜按痛緩長,得熱痛減屬寒痛,痛而喜冷熱為殃,持續陣發脹吐閉,腸閉腸結氣不通,全腹壓痛反跳痛,臟器穿孔或熱毒。

6.背痛

背脊多因寒濕傷,背痛連項寒太陽。

7.腰痛

腰痛綿綿屬腎虛,陰雨痛甚感寒濕,灼熱沉脹濕熱痛,刺痛不移是血瘀。

8.四肢痛

肢痛風寒濕熱痹,疼痛性質病可知,風竄寒劇熱灼痛,沉重酸痛屬於濕。

9.周身痛

身痛多因風寒濕,凝滯經絡血行遲,暑濕疫毒發斑痛,久病卧床營血虛。

(四)問頭身胸腹

頭暈癥狀多因成,肝亢目眩兼耳鳴,胸悶嘔惡痰濕盛 面白舌淡血不榮,耳鳴遺精腰酸軟,腎虛失養髓海空,氣機不暢胸悶心,心慌不安為心悸,驚悸怔忡需分清,肝膽脅脹脘痞胃,氣滯腹脹濕重身,身重因濕困陽氣,嗜卧懶言脾病知,乏力或虛或脾濕,麻木或虛或肝風。

(五)問耳目

(1)問耳

耳中暴鳴肝火攻,漸鳴按輕髓不充,新病暴聾肝火逆,年老漸聾精氣虧,腎虛風邪故重聽,耳脹耳閉風痰濕。

(2)問目

目痛惡嘔五風障,目癢羞明風熱傷,眩暈肝亢痰濕盛,肝腎虧虛昏雀歧。

(六)問睡眠

睡眠衛氣陰陽關,理出靈樞口問篇,失眠嗜睡須詳辨,各種病因察相兼

(1)失眠

失眠又稱不寐證,陽盛陰虛不得眼,驚悸納少心脾弱,心腎不交潮熱煩,胸悶口苦痰熱擾,脘脹食滯卧不安。

(2)嗜睡

嗜睡多眠神疲倦,陽虛陰盛有濕寒,身重脘悶濕困脾,脾氣虛弱倦懶言,心腎陽衰但欲寐,邪陷熱譫發疹斑。

(七)問飲食與口味

(1)問口渴與飲水

口渴飲水津液添,渴飲多少病態關,不渴喜熱屬寒證,大渴飲冷實熱煩,大渴尿多身消瘦,腎陰虧竭消渴傳,陰虛濕熱不多飲,漱水瘀血吐飲痰。

(2)問食慾與食量

食慾食量問可知,納呆神疲脾胃虛,身重便溏濕困脾,厭油身黃肝熱郁,厭食噯腐傷食滯,胃火亢多食善飢,多食易飢便溏瀉,胃強脾弱不化濕,胃中嘈雜灼熱感,飢不欲食胃陰虛。

(3)問口味

詢問病人口味異,可察病性和虛實,口甜脾濕口苦熱,酸腐傷食淡脾虛,口咸腎病與寒證,臨證詳辨病可知。

(八)問二便

詢問二便診病明,便秘泄瀉質異情,便感異常與尿液,多少禁痛淋閉癃。

(1)問大便

1.便次異常 ①便秘

便秘實熱津虧腸,冷秘畏寒面白蒼,陰虛便干脈細數,老人產後氣液傷。

②泄瀉

泄瀉水濕停於腸,脾虛完谷或鴨溏,排便不爽肝乘脾,五更泄瀉損腎陽,厭食噯腐脘脹痛,瀉物不化屬食傷。

2.便質異常

便質異常望問全,完谷不化脾腎寒,溏結不調肝乘脾,初硬後溏脾虛原,瀉下黃靡或膿血,濕熱蘊結於大腸。

3.排便感異常

排便感覺有異常,肛門灼熱濕熱傷,溏結不爽肝乘脾,里急後重痢疾詳,脾腎陽虛或滑瀉,氣虛下墜或脫肛。

2.問小便

小便關乎肺脾腎,津液盈虧問可分,寒證消渴尿量多,尿少浮腫或傷津,頻數失禁腎氣弱,短赤尿痛病為淋,點滴名癃不出閉,氣化不行濕熱因。

(九)問經帶 (1)問月經

月經正常二七流,持續三五二八周,經色正紅無瘀塊,七七癸竭經必休。

1.經期異常, ①月經先期

先期量多色深紅,粘稠屬熱血妄行,量多質稀紅色淡,氣虛不能攝血成。

②月經後期

後期量少質清稀,經色淡紅是血虛,紫暗有塊寒凝滯,有塊深紅是血瘀。

③月經先後不定期, 愆期量少色深紅,肝鬱氣滯乳脹痛,淡紅質稀量不定,脾腎虛衰損任沖。

2.經量異常

量多血熱或氣虛,量少血虛寒凝瘀。 腹痛經前實脹痛,氣滯血瘀痛不通,虛證經後腹隱痛,得熱痛減是寒凝,月經大下經崩證,淋漓不斷經漏名,深紅有塊多實熱,色淡無塊虛損成,經閉原因有血瘀,肝氣鬱滯氣血虛,室女經閉多虛證,已婚妊娠哺乳期。

(2)問帶下

白帶量多質清稀,脾虛不運屬寒濕,黃帶稠臭因濕熱,赤帶淋漓是肝鬱。

第二章 望診 望診總括

望診目視察病情,欲知內臟視外應,全身局部棑出物,舌象指紋望分明。

一、望全身情況 (一)望神

望祌精基命總稱,廣為活動狹神明,意義精氣衰與盛,重點察目靈活情,有神無神假神等,精神錯亂四類型。

(1)有神(得神)

有神神清呼吸平,兩目精彩言語清,肌肉不削麵榮潤,動作自如反映靈。

(2)少神

少神介於得失間,精神不振思維鈍,懶言聲低動作緩,心脾兩虛肺腎虧。

(3)無神(失神)

無神萎靡目晦暗,氣微喘促動艱難,面色無華形削瘦,昏譫撮空手。

(4)假神 假神病危反精神,欲食多言想親人,面色蒼白顴紅泛,回光反照死來臨。

(5)神亂(神志錯亂失常)

亂神狂躁罵胡說,打人毀物登高歌,呆癲自語情鬱悶,癎發昏倒抽搐多。

(二)望色

望色理論面絡豐,光澤乾枯定吉凶,紅黃隱隱為正色,五色偏深病色稱,常色又分主與客,皆為正常之色澤;主色一身不可變,客隨外因變些些。

(1)正常面色

正常面色隱黃紅,不枯不燥光潤明,精氣含蓄而不露,榮光外發氣血平。

(2)病理面色

病理面色分善惡,善色病輕有光澤,惡色枯晦主病重,白黃青黑紅色多。

1.白色

面白血虧虛寒成,淡白無華血不榮,?白虛浮陽氣弱,蒼白陽脫陰寒凝。

2.黃色

面黃主虛又主濕,萎黃脾虛望可知,陰黃寒濕煙熏暗,陽黃濕熱色如橘。

3.紅色

面紅主熱分虛實,陰虛午後兩顴赤,滿面通紅實熱證,蒼白顴紅戴陽離。

4.青色

面青寒瘀痛驚風,寒痛面色蒼白青,面見青灰心氣弱,眉鼻唇青小兒驚。

5.黑色

面黑晦暗腎陽虛,陰寒水飲痛血瘀,焦干腎精久耗證,眶黑水飲帶淋漓。

(3)望色十法

十法浮沉表裡分,清色為陽濁屬陰,微甚虛實夭者重。澤輕搏久散主新。

(4)面部分部色診

面診部位可詳參,額心頦腎左頰肝,右肺鼻脾分臟腑,部色生順克則難,靈樞額首眉間肺,目間主心鼻柱肝。鼻頭脾胃外小大,人中胱子外腎顏。

(三)望形體

(1)望形體的強弱胖瘦

形體強弱胖瘦形,內與臟腑盛衰應,身強臟堅氣血顯,體弱臟脆病易生,肥白無華陽氣弱,面黃消瘦陰血空,大骨枯槁大肉陷,臟精衰敗病危傾。

(2)望頭背腰膝骨的異常表現

頭垂不抬目陷深,精神將奪病昏沉,背曲肩隨胸府壞,腰轉不能腎虛因,膝難屈伸筋將憊,行則振掉骨病分

(四)望姿態

(1)望動靜姿態

動靜姿態分陽陰,陽動身輕欲見人,實熱仰卧掀衣被,坐仰喘粗肺脹因,陰靜面里身踡卧,身重近火虛寒深,坐俯少氣肺虛證,卧則氣逆水凌心。

(2)望異常動作

異常動作察病情,唇瞼指顫血不榮,痿證軟弱肢不用,痹見關節痛難行,中風語謇身癱瘓,四肢抽搐屬肝風,惡寒戰慄瘧發作,傷寒戰汗正邪爭。

二、望局部情況

(一)望頭面 (1)望頭部

1.頭顱

頭形過大伴弱智,腎精虧損腦積水,小顱多是先天虧,佝僂病兒方顱見。

2.囟門

囟門高突實熱證,囟陷津虧是虛寒,顱囟遲閉腎氣弱,頭搖肝風或老年。

3.頭髮

發為腎華血之榮,色黑潤澤精血充,乾枯憔悴大病後,脫髮腎虧血虛風。

(2)望面部 1.面形異常

面腫多見水腫病,陽水陰水上下分,抱頭火丹大頭瘟,風熱火毒上攻溫, 痄腮風溫少陽毒,發頤難治陽明毒。

2.特殊面容

怖癲病及驚風,苦笑破傷風象徵。

(二)望五官 (1)望目

望目紅腫實熱證,瞼爛目黃脾熱濕,窠腫水病傷津陷,曈縮中毒散精虛,肝風天吊目斜視,昏睡露睛脾氣虛,五輪學說心中吟,兩眥血輪屬於心,白睛氣輪肺所屬,黑睛風輪肝莫屬,瞳仁水輪眼科腎,眼瞼肉輪脾相奔,目赤為火淡白虛,胞黑晦暗屬腎虛,瞳孔散大瀕死危,瞳小中毒肝火旺,脾氣不升胞瞼垂。

(2)望耳

耳為腎竅屬少陽,瘦小正虛厚身強,乾枯焦黑腎精耗,流膿聤耳及耳瘡,小兒麻疹有先兆,耳背紅絡耳根涼,耳竅化膿性疾病。

(3)望鼻

鼻為肺竅屬胃經,枯槁病重明潤輕,陽明熱盛鼻孔燥,鼻煽肺熱喘不寧,清涕風寒濁涕熱,膿涕鼻淵引頭痛。

(4)望唇

唇為脾華屬陽明,淡白血虛熱源紅,青紫寒瘀傷津燥,口角流涎脾濕成,唇口靡爛脾胃熱,抽掣肝風歪中風。

(5)望齒、齦

齒為骨余腎所榮,齦屬手足兩陽明,精竭齒枯傷津燥,齦淡血虛熱腫紅。

(6)望咽喉

咽喉肺胃門戶關,虛火嬌嫩色紅鮮,紅腫化膿肺胃熱,灰白假膜白喉兼。

(三)望軀體

頸項循行諸陽經,瘰癧痰核肝氣鬱,地方水土氣結癭,氣管偏移水飲氣。 項強風寒或落枕,神昏溫邪腦髓病。項軟腎虧脾胃虛,頸脈動顯水腫稱。 扁平肺腎氣陰虛,桶狀久咳氣不宣, 雞胸佝僂塌肺痿,一側膨隆氣胸懸。 腹部膨隆多鼓脹,精氣耗竭腹凹陷。

(四)望四肢

四肢水腫水腫病,熱痹膝部紅腫痛,血行障礙青筋露,肺咳喘見杵狀指。

(五)望二陰

陰挺脫肛中氣陷,陰部濕癢濕熱肝,痔瘡又分內外混,血熱腸燥或濕熱,肛裂便血燥屎撐,瘺管流膿不收口。陰囊腫大透明否,水疝狐疝有區分。

(六)望皮膚

皮膚屬肺護體表,皮色潤枯腫脹曉,痘疹斑?痱濕疹,癰疽疔癤二陰找。

(1)皮色

皮膚紅赤如塗丹,丹毒赤游風熱關,皮膚面目黃如染,陰黃晦暗陽黃鮮,皮黑腎病虛勞損,女勞黑疸黑黃兼。

(2)形態異常

皮毛榮枯病太陰,盛潤衰枯須詳分,皮枯毛折肺損絕,甲錯血勞若魚鱗,浮腫病變肺脾腎,指壓皮膚凹陷深。

(3)皮膚病症

1.斑疹

斑大疹小撫之分,陽明為斑肺見疹,濕郁肌表白?疹,多種皮損為濕疹。熱癰寒疽淺表癤,痛癢麻木疔毒險。

①斑

陽斑點大似錦紋,平鋪紅紫結片雲,稀疏紅活達四末,熱退順證有精神,密集紫黑入胸腹,壯熱神昏邪毒深,陰斑紅紫點不一,發無定處隱隱稀,面背不見出無常,內傷血熱與氣虛。

②疹

疹似麻粒色桃紅,高出皮膚界線明,始出顏面後身肢,外感時邪肺熱生,熱輕出透色紅潤,漸隱熱退是順征,壯熱難出疹突回,色淡或暗皆屬凶,風疹細小稀疏形,淡紅身癢癥狀輕,隱疹連接如雲片,高出皮膚瘙癢明。

2.水皰 ①白?

白?顆粒小泡疹,擦破流水屬濕溫,頸胸多見面不發,順證晶瑩枯邪深。

②水痘

痘分水痘與天花,水痘水泡不留疤,天花形圓出等大,根紅頂膿白漿痂。

3.瘡瘍(癰疽疔癤)

知腫熱痛陽證癰,漫腫本色陰疽明,疔小如粟根硬痛,癤或圓形軟化膿。

三、望排出物

觀察病人排出物,二便經帶痰嘔吐,淡白清稀屬寒證,黃濁稠粘熱證錄。

(一)望痰涕

望痰觀察色質量,稀白痰寒黃稠熱,濕白滑多燥少黏,膿血肺癰咯血鮮。清涕風寒濁風熱,鼻鼽清多淵濁臭。

(二)望涎唾

涎清量多脾胃寒,時吐黏涎濕濁犯,流涎不止風中絡,中風後遺症也見。

(三)望嘔吐物

吐物清稀屬胃寒,胃熱穢濁味臭酸,傷寒酸腐食不化,黃苦鬱熱膽與肝,吐血鮮紅或紫暗,胃熱肝火絡破殘。

(四)望二便 (1)望大便

便溏清稀脾濕寒,濕熱黃稠臭且粘,痢疾粘凍挾膿血,熱虧羊屎灰白疸。先便後血臟毒暗,先血後便腸風連。

(2)望小便

小便清長是虛寒,短赤實熱津熬煎,尿血下焦熱傷絡。血淋疼痛排尿難,砂石石淋脂膏淋,混濁濕熱脾虛連。

五、望小兒指紋

(一)望指紋的概念與理論根據

小兒指紋察脈絡,太淵分支從此過,望紋切脈同一理,紋色形態診邪客。

(二)望指紋的方法

兒科診法指紋分,風氣命關手太陰,紅黃隱隱正常色,不出風關邪未深。

(三)病理指紋及主病

指紋浮沉主病情,浮淺主表沉里明,紅紋外感紫屬熱,黃虛黑郁青痛驚,淡細不澤主虛證,深粗暗滯實熱征,風關病輕氣關重,命關見之病多凶,多枝彎曲環形重,單枝斜形屬病輕。

第三章 舌診 一、舌診概說

(一)舌的結構和舌象形成的聯繫

舌分兩面附口中,黏膜乳頭有四種,舌肌運動靈而巧,拌食調音嘗味功。

(二)舌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心肝脾腎系舌本,經脈經別經筋通,三焦膀胱胃三腑,經脈經筋連舌中。苔乃胃氣熏蒸成,五臟六腑與胃通,並與腎氣不分離,先天後天兩作用。臟腑精氣營於舌,病變也可觀舌容。舌為心苗脾外候,肝腎經脈舌本流,臟腑精氣榮舌上,觀察舌象知病由,舌尖心肺脾胃中,兩邊肝膽根腎蹤,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臟腑同。

(三)望舌方法和注意事項

察舌面向日光源,伸舌平展要自然,舌體放鬆尖下彎,不可用力或捲縮,舌質先看苔後看,舌尖先看根後看。飲食藥物可染苔,苔色不符要問餐,牙齒殘缺半側厚,張口呼吸苔燥干。

(四)望舌的內容和正常舌象

望舌內容質與苔,質察內傷臟腑災,苔辨外感衛分病,胃氣虛實不分開,舌診意義要記住,正氣盛衰觀舌質,病位深淺察厚薄,病邪性質重苔色。舌質與苔需辨識,舌是本體苔屬垢,正常舌質色淡紋,不大不小潤柔靈,苔薄白勻鋪舌上,揩之不去乾濕中,病勢進退多方察,立法處方遵舌象。

二、望舌質

(一)望舌色 (1)淡紅舌

淡紅舌氣血調和,平人常見病輕多,外感未傷氣血臟,內傷病輕轉愈獲。

(2)淡白舌

淡白舌是虛寒證,氣血兩虧瘦薄形,陽虛寒濕舌胖嫩,潤滑多津齒痕明。

(3)紅舌

紅舌主熱分虛實,色澤乾燥與潤濕,實熱紅干有裂刺,鮮紅少苔是陰虛。

(4)絳舌

絳舌里熱色深紅,乾裂芒刺熱入營,少苔而絳虛火旺,陰竭枯萎鏡面同。

(5)青紫舌

青紫舌干屬熱極,淡紫濕潤寒盛醫,青紫而暗有斑點,痛有定處是血瘀。

(二)望舌形

舌形細嫩主虛寒,粗老堅斂實熱煩,瘦薄陰虧氣血弱,胖大陽虛熱濕痰,芒刺熱盛發疹斑,裂紋白虛紅主熱,齒痕陽虛水腫病,光滑如鏡陰精幹。

(三)望舌態

舌動強實中風歪,痿軟氣血陰虛態,久病肝風舌震顫,吐弄心脾熱為災,短縮淡寒紅絳熱,胖滑痰濕正氣衰。

(四)舌下絡脈

短細偏淡氣血虛,粗黑青紫暗紅瘀。

三、望舌苔 (一)望苔質

苔薄邪淺厚邪深,乾燥傷液潤濕津,滑膩痰濕陰邪盛,厚腐食痰陽熱分,舌苔花剝胃氣弱,光潔似鏡竭胃陰,病中見全濕痰滯偏於某處臟腑分,有根堅斂實熱證,無根浮塗胃衰因。

(二)望苔色 (1)白苔

白苔薄滑主表寒,表熱苔見薄白乾,厚腐食濁滑痰飲,白砂白粉溫疫兼。

(2)黃苔

黃苔乾燥里熱蒸,深黃熱重淺黃輕,黃滑粘膩多濕熱,焦黃燥裂府實成。

(3)灰黑苔

灰黑苔主寒熱極,灰輕黑重性質一,熱極津枯苔燥裂,淡嫩滑潤是寒虛。

附:危重舌象。

舌卷嚢縮是肝絕,沙皮荔干津已竭,晦如豬肝氣血敗,色赭帶黑腎氣絕,胃陰已耗舌似鏡,脾陽將亡苔如雪。

四、舌質與舌苔的關係

苔統一綜合觀,實熱苔黃舌紅干,虛寒苔白舌淡潤,舌紅苔白虛熱痰。

第四章 聞診 聞診總括

聞診聽聲辨異常,兼臭氣味診病詳,聽聲語言和呼吸,咳嘔噯呃弱與強,嗅味病體口氣味,分泌排泄物味彰。

(一)聲音

語聲強弱辨病情,實熱語多聲高洪,虛寒懶言聲低細,重濁外感呻吟痛,新病音啞屬實證,久病失音肺虛成,鼾聲昏迷中風重,小兒驚呼病驚風,呻吟高亢實劇痛,低微無力為虛證,噴嚏多為感風寒,久病忽出陽回征,呵欠頻頻虛陽衰,嘆息胸悶是肝鬱。

(二)語言

語言錯亂神異常,獨語為癲罵詈狂,鄭聲屬虛聲低細,譫語為實語高強。自言自語喃不休,獨語癲證心氣虛。言語錯亂說後知,心氣不足神失養,中氣大虛才奪氣,語言謇澀風痰擾。

(三)呼吸

呼吸微粗分虛實,痰鳴是哮喘聲急,不足以息為少氣,短氣喘促不接續,上氣氣逆息促急,肺泡音強熱迫肺,弱為虛實皆可見,支氣管痰熱俱盛,濕啰音痰濕壅塞,干啰音痰飲淤血。

(四)咳嗽

咳聲重濁屬表實,聲低氣怯內傷虛,乾咳肺燥痰聲濕,咳聲不揚熱痰黃,頓咳連聲喉風啞,聲如犬吠疫白喉。

(五)心音

心音增強氣熱盛,減弱氣虛心脈瘀。

(六)胃腸異常聲音 (1)嘔吐

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吐為名,吐緩聲低虛寒證,吐急聲高實熱形,朝食暮吐叫胃反,熱擾神明噴射吐,嘔吐酸腐暴食逆,共同進餐食中毒。

(2)呃逆

呃聲高亢胃火炎,呃聲低沉虛寒證。不高不低日常呃,一時氣逆不屬病。嚴重階段出呃逆,土敗胃絕轉危重。

(3)噯氣

噯氣俗稱打飽嗝,食後噯氣並非病,噯出酸腐宿食停,情志增減肝氣犯。低沉斷續胃氣虛,脘腹冷痛寒客胃,無臭胃虛病在肝。

二、嗅氣味 (一)嗅病體味 (1)口氣

口氣臭穢胃熱成,或有齲齒口不清,酸臭脘脹傷食滯 腥臭咳膿

是肺癰。

(2)汗氣

汗出腥膻濕熱蘊,腥臭溫疫火毒熾,腋下臊臭濕熱狐。

(3)痰、涕之氣

濁痰腥臭熱毒癰,黃稠味腥肺熱盛,清涕痰稀為風寒,濁涕腥穢鼻淵壅。

(4)二便之氣

氣味共性記分明,分泌排泄物分清,酸腐臭穢多實熱,虛寒寒濕氣味腥,大便酸臭腸鬱熱,溏泄而腥脾虛寒,臭如敗卵不消食,食積化腐為傷食,小便黃臊臭濕熱,爛蘋果味消渴重。

(5) 經帶惡露之氣

經臭屬熱腥為寒,帶黃濕熱清稀寒,崩漏帶臭為癌病,產後惡露濕熱毒。

(二)病室氣味

水腫晚期尿臊味,失血證候味血腥,爛蘋果味消渴重,病體腐臭疫氣蒸,或為瘡瘍潰化膿,屍臭臟敗病垂危,蒜臭多為磷中毒,汗臭此為濕溫明。

第四章 切診 切診總括

切診脈診按診分,三部九候天地人,寸口人迎脈相比,獨取寸口為方針,按診包括捫肌膚,手足胃腹觸壓尋。

(一)診脈的部位 1.遍診法(三部九候)

遍診三部九候尋,上中下分天地人,上部之天太陽主,上地大迎人耳門,中天寸口地合谷,中人掌後神門臨,下天太沖或五里,下地太溪人箕門。

2.三部診法(即人迎與寸口趺陽脈)

三部診法寸人迎,人迎主外寸主中,內傷脈大見氣口,外感脈大見人迎,二脈比較相等大,人體康健氣血平。

3.寸口診法

寸口診法出內難,只診寸口一部全,簡便易行醫全用,脈之大會手太淵。

4.寸口診法的原理

寸口動脈屬肺經,肺朝百脈氣血行,起於中焦通脾胃,脈之大會診病清。

5.寸口脈的分部和分主臟腑

掌後高骨是為關,關前為寸後尺邊,左手三部心肝腎,右手肺脾命門安。

(二)診脈的方法

脈診時間清晨好,內外安靜干擾少,診脈之法令患安,平臂平心掌向天,尋關定位指端齊。調息察至意須專,舉尋按候浮中沉,總按單按仔細參,時間必滿五十動,配合三診始周全。

(三)正常脈象

常脈從容節律勻,不遲不數不浮沉,一息四至和緩象,特點須記胃根神。

(四)異常脈象與主病

異常病脈二十八,浮沉遲數虛實加,長短洪微緊緩脈,芤革弦牢澀與滑,散細使動濡和弱,促結代疾至數查。

1.浮脈、芤脈、散脈

浮脈輕取皮膚得,重按稍弱表證逢,有力表實無力虛,久病陰竭證可驚,芤脈傷陰失血病,邊實中空似捻蔥,散浮不齊名散脈,臟腑精虧病危頃。

2.沉脈、伏脈、牢脈

沉脈重按筋骨尋,病主里證虛實分,有力邪實氣血困,無力虛損內傷因,伏脈推筋著骨取,霍亂亡陽厥逆深,實大弦長名牢脈,癥瘕積聚病屬陰。

3.遲脈、緩脈

一息三至脈名遲,病主寒證分虛實,有力實寒血凝滯,無力陽衰不可疑,四至和緩正常脈,緩弱脾虛或傷濕。

4.數脈、疾脈

數脈一息六至通,熱證脈快血沸騰,有力而數陽熱盛,數而無力陽虛成,疾脈一息七八至,熱極陽亢陰液空。

5.虛脈

虛脈舉按無力空,主虛氣短汗怔忡,陽氣不斂脈浮大,陰血虧損脈不充。

6.實脈

實脈舉按有力長,實證高熱便燥狂,正盛邪實相搏結,氣血壅盛脈堅強。

7.滑脈、動脈

滑財流利應指圓,病主食火和飲痰,沖和有力正常象,婦女妊娠五月間,動脈滑數主驚痛,跳突如豆顯於關。

8.澀脈

澀脈細遲往來難,三五不調應指端,氣滯血瘀澀有力,傷精血少無力艱。

9.長脈

長脈首尾端直長,超過本位指下詳,若兼和緩氣血盛,肝亢熱實脈滿張。

10.短脈

首尾縮縮脈名短,寸尺部位不能滿,若兼無力氣虛象,有力氣滯痰食顯。

11.洪脈

洪脈洪大有力強,來盛去衰證屬陽, 三焦實火邪熱盛, 血行加速脈擴張。

12.細脈、濡脈、弱脈、微脈

細脈如線但清晰,病主諸虛又主濕,虛則氣血不充脈,濕壓脈道細可知,濡脈浮細弱沉細,微脈欲絕皆主虛。

13.弦脈、緊脈、革脈

弦脈端直似琴弦,病屬肝膽痛飲痰,緊脈綳急數有力,脈道拘急痛因寒,革主半產亡精血,如按鼓皮浮而弦。

14.代脈、結脈、促脈

代脈緩止有定數,臟氣衰竭虧損名,結脈緩止無定數,痰結氣滯陰寒凝,促脈數而時一止,氣滯血瘀陽熱成。

(五)二十八脈的分類和鑒別

脈象繁多不易記,須抓綱領找規律,近代分類有六綱,浮沉遲數與虛實,浮類為綱芤革散,沉綱伏牢為一系,遲類為綱緩結代,數疾促動相接續,虛細濡弱微澀短,實長洪滑弦緊具。

(六)相兼脈象與主病

疾病複雜脈相兼,二合三合脈相關,浮兼緊數緩滑脈,病位表寒熱虛痰,沉兼澀弦緩遲象,血瘀氣滯與虛寒,弦數肝火緊寒痛,弦細血虧郁在肝,弦細而數陰虛證,數而弦滑肝熱痰。

(七)脈證順逆與從舍

新病脈浮洪數實,久病脈沉細弱虛,脈證相應名順證,正盛邪衰病多吉,若見相反名為逆,邪盛正衰病難醫,脈證還需辨真假,舍假從真方術施。

(八)敗脈診法

敗脈皆無胃根神,真臟脈見危證尋,釜沸魚翔陰陽絕,彈石解索腎難存,屋漏雀啄胃脾絕,偃刀轉豆絕肝心,麻促蝦游營衛敗,十怪危象死來臨。

(九)診婦女脈

1.診月經脈

經來左關尺脈洪,尺脈不至經難行,月經閉止查尺脈。澀為血虛滑實情。

2.診妊娠脈

已婚停經變飲食,脈滑沖和孕可知,積聚沉結癆脈數,必不兼滑辨何疑。

3.診將產脈

將產尺脈如轉珠,中指頂節旁之處,非正產時則無脈,腹痛連腰將勉出。

(十)診小兒脈

小兒脈短分部難,切診一指定三關,五歲六至為平脈,三歲一息八至安,當辨浮沉分表裡,更審數遲察熱寒,弱強可知虛與實,邪正還須急緩參。

(十一)脈診的臨床意義及脈症從舍

脈診能知位表裡,寒熱虛實也可比,病因病機預後明,脈症不符從舍明,切脈四診必合參,單憑切脈不周全,四診八綱作診斷,錯雜真假辨何難。

第五章 按診

一、按診的方法

按診選擇仰側坐,皮膚胸腹或確認,按診手法四種用,觸摸按叩輕到重,先按肌膚後臟腑,一步一步診清楚,手法輕巧並柔和,避免暴力傷病人。

二、按診的內容

(一)按胸脅 (1) 按胸部

叩之如鼓為氣脹,叩之音實水臌成。症積有形病在血,瘕聚無形病氣分。結胸痞滿疼痛分,有痛結胸無痛痞。

(2)乳房按診

局部壓痛癰發疽,大小不一乳癖痛,形如雞卵不痛核,形如梅李膿渣癆,腫塊質硬慮乳癌,發育期硬痛為癧。

(3)虛里按診

應手緩聚是正常,移位增大抬高畸,微弱氣虛或支飲,遲弱動數心陽虛,彈手洪絕散數喘,心肺氣絕危候先,時有一止宗氣離,動高而聚為熱甚。

(4)脅部按診

脅部肝膽經脈居,喜按無力為肝虛,腫塊拒按為血瘀,質軟滑痛肝熱著,質硬不痛多肝積,質硬不平痛肝癌,梨形壓痛膽石脹,左痞肥氣硬瘧母。

(二)按脘腹

心下硬滿按之痛,水氣實邪結胸名,濡軟不痛胸痞證,邪熱阻滯胃虛成,腹部痛脹辨虛實,拒按實證喜按虛,叩之如鼓腹氣脹,如嚢裹水水膨知,症積硬痛有定處,瘕聚無形痛可移,腸癰右下腹拒按,包塊按移是蟲積。

(三)按肌表 1.察寒熱

按尺膚察寒熱情,初熱久輕表證明,初輕久熱里實熱,肌膚熱泛虛癆成。

2.察潤燥

皮膚潤澤津末傷,或為汗出玄府張,乾燥無津傷津液,肌膚甲錯瘀血詳。

3.診疼痛

肌膚疼痛辨虛實,按之痛實痛減虛,輕重部位分淺深,輕按在淺重在深。

4.察腫脹

手壓肌膚腫脹清,水腫氣腫要分明,按之不起為水腫,舉之即起氣腫成。

5.察瘡瘍

硬腫不熱屬陰證,高腫烙手陽證名,無膿不痛按之硬,頂軟波動是化膿,膿在淺表輕按痛,重按方痛在深層。

6.診尺膚

肘後內側為尺膚,熱甚熱證涼泄瀉,窅而不起為風水,粗糙失精或血瘀。

(四)按手足

陽盛熱熾手足熱,陰盛陽虛手足寒,身冷肢厥寒厥證,身熱肢冷熱郁煩,外感表證手背熱,手心熱重內傷纏。

(五)按腧穴

酸脹無痛為正常,壓痛結節為病理。

第七章 八綱

八綱表裡寒與熱,虛實陰陽萬病綱,錯綜複雜千變化,理出頭緒立法方。

第一節 表裡

表裡二綱定病位,病邪深淺外與內,傷寒溫病此為綱,臟腑經絡皆相對。

一、表證

表證邪入肌表中,病急程短位淺輕,惡寒發熱苔薄白,脈浮咳嗽頭身痛。

(一)表寒證

寒惡寒身發熱,鼻塞無汗浮緊咳,中風惡風脈浮緩,頭項強痛自汗多。

(二)表熱證

表熱熱重惡寒輕,微渴有汗咽腫紅,咳痰稠粘脈浮數,舌紅苔黃銀翹靈。

二、里證

里證邪深入里言,外感後期內臟傳,傳入直中情食倦,氣血逆亂病多端。

(一)里熱實證

里熱實證高熱狂,煩譫口渴喜飲涼,腹痛拒按尿亦少,沉數有力舌苔黃。

(二)里虛寒證

里寒虛證腹冷感,脘腹滿痛喜按暖,嘔吐清水食納少,便溏清谷氣息短,小便清長舌質淡,舌苔白色脈沉緩。

三、半表半里證

半表半里邪正爭,寒熱往來苦滿胸,心煩喜嘔不欲食,口苦脈弦目眩聾 。

四、表證和里證鑒別

表證里證鑒別嚴,病程長短辨何難,體征詳察舌與脈,癥狀細問熱與寒、

五、表證和里證的關係 (一)表裡同病

表裡同病同時兼,寒熱虛實最有關,表證未罷又及里,內傷愈未外感添。

(二)表裡出入

表邪不解入裡層,抗力低下邪氣隆,護理不當失誤治,表邪入里病勢增,里邪從內透出表,醫護得當抗力升。

第二節 寒熱

寒熱辨別病性綱,單純寒熱屬陰陽,寒熱錯雜與轉化,真假表裡虛實詳。

一、寒證

寒證面白肢冷踡,不渴喜暖畏惡寒,尿清便溏舌質淡,苔白脈遲弱而難。

二、熱證

熱證惡熱渴飲涼,面目紅赤痰涕黃。吐衄尿赤便乾結,舌紅脈數重則狂。

三、寒熱證的鑒別要點

寒熱鑒別綜合觀,口渴面色肢熱寒,便溏尿清與喜惡,舌脈不同辨周全。

四、寒證與熱證的關係

寒熱關係本質截,陰陽之氣不相協,錯雜上下兼表裡,相互轉化真假別。

(一)寒熱錯雜 1.上熱下寒證

上熱下寒胸煩熱,咳痰粘少咽喉痛,下寒腹痛喜暖按,大便溏瀉尿長清。

2.上寒下熱證

上寒下熱胃痛局,嘔吐清水噦逆急,小腹疼痛熱脹悶,尿痛頻急色黃赤

3.里寒表熱證

里寒表熱浮腫常,畏寒便溏四肢涼,復感表熱渴咽痛,發熱解表必助陽。

4.里熱表寒證

里熱表寒素有熱,煩躁便秘渴咽干,復感寒邪身軀痛,繼而發熱惡風寒。

(二)寒熱轉化 1.寒轉為熱

寒轉為熱寒漸輕,從陽化熱熱上升,心煩口渴身壯熱,舌絳苔黃脈數洪。

2.熱轉為寒

熱轉為寒先壯熱,正不勝邪熱消失,肢冷麵白脈微弱,冷汗不止神萎靡。

(三)寒熱真假 1.真寒假熱證

真寒假熱陽氣虛,身熱面紅外陽郁,欲近衣被喜熱飲,肢冷尿清便溏稀。

2.真熱假寒

真熱假寒陽不升,面白肢厥冷如冰,惡熱煩渴咽干痛,尿赤便結舌脈應。

3.辨寒熱真假之要點

寒熱真假要點知,現象本質不統一,?白顴紅紅滿面,胸腹大熱冷四肢,身寒不欲近衣被,必以舌脈為據依

第三節虛實

虛實邪正盛衰機,邪盛則實精奪虛,錯雜真假與轉化,表裡寒熱各有之。

―、虛證

虛證形瘦無精神,心悸氣短汗雨淋,陰虛盜汗五心熱,陽虛自汗肢不溫,無寒氣虛聲低懶,無熱血虛夢眩昏。

二、實證

實證停郁精神狂,息粗咳嗽痰濁黃,胸脅脘腹脹滿痛,便難里急不爽強,小便不通或澀痛,舌紅苔黃脈弦長。

三、虛證與實證鑒別

虛證實證鑒別明,外感內傷看病程,聲息粗壯與低弱,喜按拒按舌脈情。

四、虛實關係 (一)虛實夾雜

1.上實下虛證

上實喘咳壅盛痰,胸背腹脹卧則難,下虛浮腫吸氣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2.上虛下實證

上虛心肺不足證,下實大腸濕熱凝,心悸怔忡氣息短,里急後重便血膿。

3.里實表虛證

里實表虛風熱壅,郁在三焦表裡中,腹滿拒按二便閉,發熱汗出痛惡風。

4.里虛表實證

里虛表實食慾減,便溏食後腹脹滿,惡寒發熱頭身痛,素體陽虛又外感。

5.虛中挾實

虛中夾實病脾腎,腎不主水脾不運,食少便溏腰酸痛,尿少浮腫實邪困。

6.實中挾虛

實中夾虛實結聚,脘腹脹滿二便閉,體痩面黃飲食少,氣短乏力脈弦細。

7.虛實各半

虛實各半咳胸滿,痰涎壅盛又外感,素體陽虛便失禁,形寒肢冷動則喘。

(二)虛實真假 1.真實假虛

內有真實外假虛,里急後重癥瘕積,體痩神疲身肢冷,大實羸狀補益疾。

2.真虛假實

真虛假實腹脹滿,痛喜揉按且和緩,舌質胖嫩虛弦脈,反瀉含冤重危險。

3.虛實真假鑒別

虛實真假辨識分,脈舌言語體質因,脈有力神沉候真,假脈浮候無力神,真實舌老苔黃厚,真虛苔白薄淡嫩,聲高息粗多真實,聲低氣怯真虛甚,新病身強為真實,真虛久病老弱存。

(三)虛實轉化 1.實證轉虛

實證轉虛高熱病,口渴汗出脈大洪,失治誤治久不愈,食少消痩面不榮。

2.虛轉實證

虛證轉實脾肺衰,痰食水血結成災,健脾化濕宣肺氣,只可補益不可開。

四、虛實與表裡寒熱的關係 (一)表虛證

表虛外感與內傷,外感表虛頭項強,熱汗惡風脈浮緩,內傷氣短倦便溏。

(二)表實證

表實外感正邪爭,腠理密閉汗不通,頭身疼痛脈浮緊,惡寒重而發熱輕。

(三)里虛寒證

里虛寒證內陽空,面白舌淡神不應,畏寒肢冷腹喜按,脈微便溏尿長清。

(四)里虛熱證

里虛熱證陰虧極,潮熱盜汗兩顴赤,消瘦口乾五心熱,病理陰虛陽有餘。

(五)里寒實證

里寒實證喜溫暖,腹痛泄瀉痰鳴喘,面白肢冷尿清淡,舌淡苔白脈遲緩。

(六)里實熱證

里實熱證高熱煩,面紅目赤大便難,神昏譫語腹拒按,溲赤滑數苔黃干。

第四節 陰陽

陰陽二綱統六綱,善診色脈先陰陽,病有錯綜複雜變,不外陰方和陽方。

―、陰證

陰證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語聲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遲。

二、陽證

陽證神旺語壯粗,面紅目赤身如朱,尿黃便秘譫狂躁,舌紅苔黃脈洪浮。

第八章 病性辨證

一、六淫辨證 (一)風淫辨證

風淫惡風並汗出,喉癢脈浮癮疹出,局麻口強直顫,風水風痹破傷風。

(二)寒淫證候

寒淫證候寒象生,傷寒中寒寒痹撐,寒痹關節痛劇烈,中寒吐瀉脘腹痛。

(三)暑淫證候

暑淫證候夏季見,陽熱內盛津氣耗,中暑深入心肝臟,驚厥昏迷乏力極。

(四)濕淫證候

傷濕胸悶全身重,體倦不渴尿清長,冒濕主要首如裹,遍體不舒四肢怠。

(五)燥邪證候

燥邪證候秋季燥,口鼻咽喉肌膚燥,乾咳無痰燥傷肺,輕微表證小便少。

(六)火(熱)淫證候

火淫壯熱面赤渴,尿黃便秘並失眠,狂躁出血譫語昏,紅腫熱痛化膿溫。

二、辨陰陽虛損 (一)真陰不足(陰虛證)

真陰不足陰虛成,形瘦潮熱顴唇紅,眩鳴盜汗遺精見,少寐多夢煩不寧,五心煩熱舌紅瘦,舌苔少無細數形。

(二)真陽不足(陽虛證)

真陽不足陽虛災,自汗欲寐面唇白,身倦肢冷陽痿泄,帶稀便溏尿頻排。

(三)亡陰證

亡陰失血脫水病,汗粘口乾喜飲冷,面色潮紅畏熱煩,舌紅乾燥虛數呈。

(四)亡陽證

亡陽病變陽虛脫,手足厥冷自汗多,惡寒氣微喜熱飲,脈微欲絕淡潤舌。

三、辨氣血證候 (一)氣虛類證

(1)氣虛證

氣虛活動症劇添,疲倦乏力頭暈眩,少氣懶言或自汗,舌淡脈虛無力宣。

(2)氣陷證

氣陷氣虛失升舉,倦怠少氣頭目昏,臟器下垂腹脹墜,舌淡脈弱小便頻。

(3)氣不固證

氣虛不固津血精,自汗尿頻餘瀝清,涎唾涕淚清稀帶,滑精早泄經滑胎。

(4)氣脫證

氣脫證見命垂危,神情淡漠或昏憒,呼吸微弱大汗出,面色蒼白脈微絕。

二、血虛類證 (1)血虛證

血虛證為失濡養,面白無華或萎黃,唇甲色淡眼昏花,失眠心悸又健忘; 婦女經少甚經閉,舌淡脈細少力量。

(2)血脫證

血脫大量或長期,面蒼舌枯悸眩暈,氣短厥逆脈微芤,血脈空虛不榮潤。

三、氣滯類證 (1)氣滯證

氣滯主證脹悶痛,脹疼發作時重輕,竄痛噯氣矢氣減,兼證五臟各有型。 脘悶納呆脅脹滿,咳喘胸憋腰脊痛。

(2)氣逆證

氣逆泛指氣上逆,升發太過氣上沖,氣逆證在肺胃肝,咳嗽氣喘平卧難; 噯氣呃逆伴嘔吐,目赤頭痛與暈眩。

(3)氣閉證

發病突然氣閉證,突然昏仆或窒息,絞痛肢冷二便閉,心腦肺腎管竅閉。

四、血瘀證

血瘀證為血行瘀,因熱因寒因氣虛;疼痛如刺位不移,日輕夜重面色暗, 舌紫脈澀似刮竹,唇甲色暗皮下瘀,或有腫塊或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婦女血崩或漏血,肌膚甲錯青筋露。

五、血熱證

血熱證熱入血分,生風動血為特徵;各種出血與發斑,煩躁狂亂與神昏。 面紅目赤尿短黃,熱盛肉腐瘡瘍生;舌質紅絳脈數疾,清熱涼血法可斟。 身熱夜甚煩不眠,月經先期崩漏連。

六、血寒證

血寒證為血中寒,寒盛陽虛失溫暖;肢末冷痛見青紫,甚至壞死變潰爛。 小腹拘痛得溫減,月經來遲經色暗;舌淡而紫脈沉遲,面白唇青又畏寒。

七、氣血同病證類 (1)氣滯血淤證

氣滯血淤肝鬱成,太息易怒脅脹痛。月經不調脅痞塊,舌紫脈虛診可憑。

(2 )氣虛血瘀證

氣虛血瘀虛致瘀,少氣乏力懶語言,面白或紫舌紫斑,固痛如刺脈澀難。

(3)氣血兩虛證

氣血兩虛頭暈眩,少氣乏力懶語言。面白色淡脈細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4)氣不攝血

氣虛失血屬內傷,倦怠少氣面萎黃。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脈弱歸脾湯。

(5)氣隨血脫證

氣隨血脫極重危,出血同時氣息微,冷汗肢厥神淡漠,二便失禁脈絕微。

四、辨津液癥候 一、痰證

舌苔粘膩脈象滑,痰證之象可分明。風痰痰生動肝風,僻舌強眩暈朦,舌苔白膩脈弦滑,突然昏仆喉痰鳴。熱痰痰熱互結證,痰黃黏稠咽腫痛,舌紅苔黃脈滑數,發熱咳嗽便秘紅。寒痰畏寒四肢冷,咳嗽喘促痰稀清,舌淡苔白脈沉遲,大便溏薄小便清。燥痰乾咳身胸痛,痰少難咳或帶紅,舌紅苔少脈細數,鼻咽乾燥煩渴生。濕痰胸脘滿悶撐,咳嗽嘔惡痰多涌, 舌淡白膩脈濡緩,納呆身重睏倦增。

二、飲證

痰飲脘痞腹脹生,大便泄瀉腸鳴稱,嘔吐涎水伴清稀,胃脘振水音嬉戲。懸飲水留脅痞撐,胸脅飽滿脹痛生,呼吸咳唾引脅痛,舌苔白滑脈沉弦。 溢飲水溢尿不利,肢體疼痛沉重疲。支飲胸脘痰白清,咳逆倚息難卧平。或伴哮鳴胸膈悶,張口抬肩喘不停。

三、水停證

水停全身腫按凹,小便不利脈濡緩,身重舌胖苔白滑,腹水膨隆叩音濁。

四、津液虧虛證

津液不足體失養,皮膚乾燥毛不榮,便秘尿少脈細數,唇焦舌燥乾渴生。

五、辨情志證候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大過易致病。大怒傷肝氣上逆,目赤嘔血臉色青。 過喜傷心魂不安,病煩心痛或狂生。憂思太過傷脾胃,面黃善臆腹脹悶。悲多傷肺常哭愁,面白或咳寒熱呻。驚恐傷腎神不歸,面黃善欠小腹疼。 情志抑鬱氣機壅,五志郁久火化成, 津精陰液受灼傷,虛火上炎病更沉。

第九章 臟腑辨證

―、心病證 (一)虛證 (1)心血虛證

中醫陰血指物質,心血不足難養神,心神不安悸健忘,失眠多夢伴怔忡, 面色不華唇舌淡,脈細結代氣不勻。

(2)心陰虛證

心陰虛證心悸煩,少寐多夢身潮熱,口咽乾燥盜汗出,舌紅心熱脈細數。

(3)心氣虛證

氣陽可以指功能,心氣不足難鼓動,面色淡白或自汗,神疲胸悶動加重, 心慌氣短而脈虛,或呈數脈結代送。

(4)心陽虛證

陽氣不達自汗出,面色統白顏不榮, 陽氣不達肢冷寒,陽脫汗多肢冷凍, 口唇青紫呼吸微,脈微欲絕病危重。

(二)實證 (6)心火亢盛證

舌診心病本為竅,發熱吐衄夜難眠,心悸虛煩神不定,口渴唇裂津液少, 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火下移患血尿。苔黃脈數舌尖紅,唇紅面赤口舌瘡。

(7)心脈痹阻證

心脈痹阻證分四,憋悶疼痛發有時;痛引肩背或內臂,瘀痰寒凝與氣滯。 瘀血脈澀舌紫暗,疼痛如刺痛不移;痰阻悶痛多體胖,身體睏倦苔白膩。 寒凝劇痛面青灰,畏寒肢冷脈沉遲;氣滯多因情緒作,脹悶脈弦善太息。

(8)痰蒙心神證

痰蒙心神神識呆,精神抑鬱表情淡;喃喃自語見人止,舉止失常又稱癲。 若見突然昏倒地,口吐涎沫則為癇;皆為濕痰蒙心竅,舌苔白膩可為鑒。

(9 )痰火擾神證

痰火擾神則發狂,打人毀物神昏譫;親疏不避胡亂語,哭笑無常喉痰鳴; 舌紅苔黃脈滑數,狂躁妄動面赤紅。心煩失眠發熱渴,胸悶氣粗吐痰黃。

(10)瘀阻腦絡證

瘀阻腦絡痛如刺,頭痛頭暈少記憶;或為外傷或中風,經久不愈舌暗紫。

二、肺病證 (一)虛證

(1)肺氣虛證

肺氣虛證少氣力,咳喘無力痰清稀;自汗畏風易感冒,舌淡苔白脈來弱。

(2)肺陰虛證

肺陰虛證肺癆多,久咳傷肺虛熱灼;乾咳無痰或痰少,痰中帶血不易咯; 口咽乾燥津液虧,聲音嘶啞為金破;形體消瘦午後熱,骨蒸盜汗夜間作;虛火炎炎兩顴紅,舌紅少苔脈細數。

(二)實證 (3)風寒犯肺證

風寒束肺邪在衛,發熱惡寒身體疼;咳嗽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浮緊。咳痰稀薄呼吸促,無汗喉癢頭痛說。

(4)風熱犯肺證

風熱犯肺有發熱,微惡風寒又伴咳;痰黃鼻濁咽喉痛,舌紅苔黃脈浮數。

(5)燥邪犯肺證

燥邪傷肺秋季生,微惡風寒發熱輕;乾咳無痰或痰少,痰中帶血或胸疼;鼻衄尿少大便干,脈浮數緊汗少無;口唇鼻咽皮膚干,舌苔乾燥薄少津。

(6)肺熱熾盛證

肺熱熾盛里熱證,表邪不解入內成;咳嗽氣喘鼻翼煽,發熱煩渴咽喉疼;胸痛汗多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洪盛。

(7)痰熱壅肺證

痰熱壅肺熱停胸,發熱喉痰胸中痛,氣喘胸悶身煩躁,咳痰黃稠帶血腥。脈滑舌紅苔膩黃,尿黃便秘鼻煽動。

(8)寒痰阻肺證

寒痰阻肺咳嗽喘,痰多色白稀或稠,易咯胸悶喉哮鳴,惡寒肢冷舌質淡。素有痰疾復感寒,脈遲或滑苔白膩。

(9)飲停胸脅證

水飲停胸礙氣機,胸脅飽滿脹或痛,咳嗽氣喘牽引痛,頭眩苔滑脈沉弦。

(10)風水相搏證

風邪外襲衛失宣,頭面先腫遍全身,膚亮尿少來勢迅,風寒風熱各有症。

三、脾病證 (一)虛證

(1)脾氣虛證

脾胃氣虛納谷呆,腹脹時作運化乖;大便溏薄水滲腸,面黃消瘦或浮腫;少言倦怠氣虛象,脈緩而弱舌色淡。

(2)脾虛氣陷證

脾氣虛甚成氣陷,氣短神疲面白眩;食少便溏脘腹墜,脫肛陰挺胃下垂,小便混濁如米泔,久瀉久痢而舌淡。

(3)脾陽虛證

脾陽虛證中寒生,脘腹脹痛最喜溫;食少納呆口味淡,便溏完谷四肢冷。或有水腫小便少,帶下量多顏色清;脈沉而遲又無力,舌淡苔白胖齒痕。

( 4)脾不統血證

脾虛甚則不統血,血滲肌膚呈紫色;婦人經多或崩漏,少氣懶言面萎黃;便血尿血齒衄等,皆為氣虛失固攝。食少便溏疲乏力,舌淡苔白脈弱細。

(二)虛證 (5)寒濕困脾證

濕邪困脾脾失運,脘腹脹痛或痞悶;泛惡欲吐頭身重,舌苔厚膩水濕停。寒濕面晦如煙熏,口淡不渴大便清;寒濕下注白帶多,脈濡而緩舌淡胖;

(6)濕熱困脾證

濕邪困脾脾失運,脘腹脹痛或痞悶;泛惡欲吐頭身重,舌苔厚膩水濕停。濕熱苔膩顏色黃,或見身熱熱不揚。濕灼肌膚皮膚癢,嘔惡口苦小便黃;身目發黃顏色鮮,大便如溏排不爽;嗜食煙酒或肥甘,蘊結中焦脾胃傷。

四、肝病證 (1)肝血虛證

肝血虛證面無華,爪甲不榮肢體麻;關節拘急筋失養,手顫肉瞬視力差。肝血不足眼昏蒙,頭暈面白無華榮,舌質淡白脈弦細,脅痛經少或閉經。

(2)肝陰虛證

肝陰虧虛眼乾澀,舌紅少津弦細數,顴紅潮熱盜汗生,面部烘熱五心煩,脅肋隱隱有灼痛,手足蠕動口咽干。

(二)實證 (3)肝氣鬱結證

肝鬱氣滯氣不暢,胸脅少腹痛且脹;咽部異物稱梅核,頸部癭瘤為甲亢。情志抑鬱善太息,月經不調乳房脹;柴胡疏肝何時用,脈來如弦端直長。

(4)肝火熾盛證

肝火熾盛面目紅,失眠口苦與頭痛;急躁易怒脅肋灼,便秘尿黃耳鳴聾;舌紅苔黃脈弦數,甚則鼻衄或吐紅。

(5)肝陽上亢證

肝陽上亢頭脹痛,煩燥易怒顏面紅;頭重腳輕腰膝軟,眩暈耳鳴睡多夢;舌紅少津脈弦勁,本虛標實水不充。

(6)肝風內動證

肝風內動分四型,震顫抽搐為特徵;肝臟體陰需涵養,水虧血少肝風生。

1.肝陽化風證

肝陽化風頭眩暈,手顫肢麻站不穩;甚則突然昏倒地,口眼歪斜人不省;半身不遂失言語,喉中痰鳴脈弦勁。

2.熱極生風證

熱極生風小兒多,高熱肝經受燔灼;四肢抽搐頸項強,兩目上視牙關合;甚則角弓呈反張,清肝泄熱病立差。

3.陰虛動風證

陰虛動風熱病後,肝腎陰傷人消瘦;筋脈失養手足蠕,虛火內生兩顴紅;舌紅少苔陰虛現,脈細而數力不足。

4.血虛生風證

血虛生風有失血,血不養肝肝風生;肢體麻木筋攣急,手足震顫肌肉瞬;爪甲不榮面無華,舌淡眩暈伴耳鳴。

(7)寒滯肝脈證

寒滯肝脈肢體寒,少腹冷痛牽陰部;巔頂冷痛得熱緩,舌淡苔白脈沉弦。

五、腎病證 (一)腎陽虛證

腎陽虛證生外寒,腰膝酸軟性冷淡;面色光白或黧黑,小便清長夜頻繁。男子陽痿命火衰,女子不孕為宮寒;舌淡而胖苔白滑,脈沉無力尺部看。

(二)腎虛水泛證

腎虛水泛陰水證,氣化失司水內停;水腫如泥腰下甚,小便短少脈來沉。畏寒肢冷腰冷痛,舌淡苔白脈沉遲,水氣凌心則心悸,咳喘痰鳴卧難平。腹部脹滿腰膝軟,頭暈耳鳴氣短甚。

(三)腎陰虛證

腎陰不足生虛火,頭暈耳鳴腰膝軟,潮熱盜汗五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男子陽強虛火旺,遺精早泄或易舉。女子崩漏或經閉,失眠健忘發脫瘦,咽干齒松骨蒸熱,午後顴紅小便短。口唇鼻咽皮膚干,舌苔乾燥薄少津。

(6)肺熱熾盛證

肺熱熾盛里熱證,表邪不解入內成;咳嗽氣喘鼻翼煽,發熱煩渴咽喉疼;胸痛汗多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洪盛。

(7)痰熱壅肺證

痰熱壅肺熱停胸,發熱喉痰胸中痛,氣喘胸悶身煩躁,咳痰黃稠帶血腥。脈滑舌紅苔膩黃,尿黃便秘鼻煽動。

(8)寒痰阻肺證

寒痰阻肺咳嗽喘,痰多色白稀或稠,易咯胸悶喉哮鳴,惡寒肢冷舌質淡。素有痰疾復感寒,脈遲或滑苔白膩。

(9)飲停胸脅證

水飲停胸礙氣機,胸脅飽滿脹或痛,咳嗽氣喘牽引痛,頭眩苔滑脈沉弦。

(10)風水相搏證 風邪外襲衛失宣,頭面先腫遍全身, 膚亮尿少來勢迅,風寒風熱各有症。

三、脾病證 (一)虛證

(1)脾氣虛證

脾胃氣虛納谷呆,腹脹時作運化乖;大便溏薄水滲腸,面黃消瘦或浮腫;少言倦怠氣虛象,脈緩而弱舌色淡。

(2)脾虛氣陷證

脾氣虛甚成氣陷,氣短神疲面白眩;食少便溏脘腹墜,脫肛陰挺胃下垂,小便混濁如米泔,久瀉久痢而舌淡。

(3)脾陽虛證

脾陽虛證中寒生,脘腹脹痛最喜溫;食少納呆口味淡,便溏完谷四肢冷。或有水腫小便少,帶下量多顏色清;脈沉而遲又無力,舌淡苔白胖齒痕。

( 4)脾不統血證

脾虛甚則不統血,血滲肌膚呈紫色;婦人經多或崩漏,少氣懶言面萎黃;便血尿血齒衄等,皆為氣虛失固攝。食少便溏疲乏力,舌淡苔白脈弱細。

(二)虛證 (5)寒濕困脾證

濕邪困脾脾失運,脘腹脹痛或痞悶;泛惡欲吐頭身重,舌苔厚膩水濕停。寒濕面晦如煙熏,口淡不渴大便清;寒濕下注白帶多,脈濡而緩舌淡胖。

(6)濕熱困脾證

濕邪困脾脾失運,脘腹脹痛或痞悶;泛惡欲吐頭身重,舌苔厚膩水濕停。 濕熱苔膩顏色黃,或見身熱熱不揚。濕灼肌膚皮膚癢,嘔惡口苦小便黃;身目發黃顏色鮮,大便如溏排不爽;嗜食煙酒或肥甘,蘊結中焦脾胃傷。

四、肝病證 (1)肝血虛證

肝血虛證面無華,爪甲不榮肢體麻;關節拘急筋失養,手顫肉瞬視力差。肝血不足眼昏蒙,頭暈面白無華榮,舌質淡白脈弦細,脅痛經少或閉經。

(2)肝陰虛證

肝陰虧虛眼乾澀,舌紅少津弦細數,顴紅潮熱盜汗生,面部烘熱五心煩,脅肋隱隱有灼痛,手足蠕動口咽干。

(二)實證 (3)肝氣鬱結證

肝鬱氣滯氣不暢,胸脅少腹痛且脹;咽部異物稱梅核,頸部癭瘤為甲亢。 情志抑鬱善太息,月經不調乳房脹;柴胡疏肝何時用,脈來如弦端直長。

(4)肝火熾盛證

肝火熾盛面目紅,失眠口苦與頭痛;急躁易怒脅肋灼,便秘尿黃耳鳴聾;舌紅苔黃脈弦數,甚則鼻衄或吐紅。

(5)肝陽上亢證

肝陽上亢頭脹痛,煩燥易怒顏面紅;頭重腳輕腰膝軟,眩暈耳鳴睡多夢;舌紅少津脈弦勁,本虛標實水不充。

(6)肝風內動證

肝風內動分四型,震顫抽搐為特徵;肝臟體陰需涵養,水虧血少肝風生。

1.肝陽化風證

肝陽化風頭眩暈,手顫肢麻站不穩;甚則突然昏倒地,口眼歪斜人不省;半身不遂失言語,喉中痰鳴脈弦勁。

2.熱極生風證

熱極生風小兒多,高熱肝經受燔灼;四肢抽搐頸項強,兩目上視牙關合;甚則角弓呈反張,清肝泄熱病立差。

3.陰虛動風證

陰虛動風熱病後,肝腎陰傷人消瘦;筋脈失養手足蠕,虛火內生兩顴紅;舌紅少苔陰虛現,脈細而數力不足。

4.血虛生風證

血虛生風有失血,血不養肝肝風生;肢體麻木筋攣急,手足震顫肌肉瞬;爪甲不榮面無華,舌淡眩暈伴耳鳴。

(7)寒滯肝脈證

寒滯肝脈肢體寒,少腹冷痛牽陰部;巔頂冷痛得熱緩,舌淡苔白脈沉弦。

五、腎病證 (一)腎陽虛證

腎陽虛證生外寒,腰膝酸軟性冷淡;面色光白或黧黑,小便清長夜頻繁。男子陽痿命火衰,女子不孕為宮寒;舌淡而胖苔白滑,脈沉無力尺部看。

(二)腎虛水泛證

腎虛水泛陰水證,氣化失司水內停;水腫如泥腰下甚,小便短少脈來沉。畏寒肢冷腰冷痛,舌淡苔白脈沉遲,水氣凌心則心悸,咳喘痰鳴卧難平。腹部脹滿腰膝軟,頭暈耳鳴氣短甚。

(三)腎陰虛證

腎陰不足生虛火,頭暈耳鳴腰膝軟,潮熱盜汗五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男子陽強虛火旺,遺精早泄或易舉。女子崩漏或經閉,失眠健忘發脫瘦,咽干齒松骨蒸熱,午後顴紅小便短。

(四)腎精不足證

腎精不足發育遲,囟門遲閉智力低;身材矮小骨痿軟,先天之精不足致。成人早衰腰膝軟,發脫齒搖腦獃痴;男子精少不育證,女子經少或經閉。耳聾耳鳴步履艱,舌質淡嫩脈沉弱。

(五)腎氣不固證

腎氣不固神疲乏,滑精早泄白帶稀;胎動易流腰膝軟,舌淡苔白脈弱為。遺尿失禁耳鳴聾,尿後餘瀝尿頻清。

六、腑病證 (一)胃氣虛證

胃氣虛弱失和降,胃脘隱痛或痞脹,進食或按則痛緩,納呆食脹噯氣倦,口淡面黃氣短懶,舌淡苔白脈弱見。

(二)胃陽虛證

陽氣不足胃失煦,胃痛綿綿時發止,喜溫喜按食後緩,畏寒肢冷不化食,納呆脘痞口淡倦,舌淡吐清脈沉遲。

(三)胃陰虛證

胃陰虛證口咽干,飢不欲食大便難;胃脘灼痛乾嘔逆,舌紅少苔脈細數。

(四)胃熱熾盛證

胃火熾盛胃灼痛,口臭齒衄牙齦腫;吞酸嘈雜喜冷飲,消谷善飢便難通;舌紅苔黃脈滑數,清胃瀉火法可宗。

(五)寒飲停胃證

寒飲停胃失和降,脘腹痞脹振水聲,吐清眩暈口不渴,舌苔白滑脈沉弦。

(六)寒滯胃腸證

寒滯面青急暴痛,遇寒則甚得溫輕,畏寒肢冷口不渴,苔白脈弦或沉緊。 噁心嘔吐後痛緩,泛清瀉稀或脹秘。

(七)食滯胃腸證

暴飲暴食滯胃脘,脹滿疼痛又拒按;噁心嘔吐厭拒食,舌苔厚膩脈滑行。噯腐吞酸食不化,腸鳴矢氣瀉敗卵。

(八)胃腸氣滯證

胃脘氣滯邪氣擾,脘腹脹痛竄痛要,痛而欲吐或欲瀉,噯氣腸鳴瀉不爽, 矢氣痛緩無則劇,便秘苔厚脈弦貌。

(九)蟲積腸道證

蟲積腸道食不潔,臍腹時痛脘嘈雜,痛時腹部有條索,面黃體瘦雜白斑,嗜食異物睡牙磨,蛔蟲鑽頂痛劇烈,大便排蟲或嘔蟲,鼻癢睛藍唇白點。

(十)腸熱腑實證

腸熱腑實熱結流,腹滿硬痛渴便秘,大便惡臭尿短黃,舌紅苔燥脈沉數,日晡潮熱高熱汗,甚則神昏譫語狂。

(十一)腸燥津虧證

腸燥津虧大便難,燥如羊矢數日解;口臭咽幹頭暈眩,左腹包塊腹脹痛。舌紅少津苔黃燥,津虧嗜辛脈細澀。

(十二)腸道濕熱證

大腸濕熱食不潔,里急後重便膿血;或見暴注肛門灼,腹痛腹脹身熱渴。糞黃穢臭尿短黃,舌紅苔黃脈滑數。

(十三)膀胱濕熱證

膀胱濕熱外感襲,尿頻尿急灼熱痛;腰腹脹痛伴發熱,混濁尿血或砂石,口渴尿黃舌色紅,脈滑濡數苔黃膩。

(十四)膽郁痰擾證

膽郁痰擾躁不安,嘔惡太息兼失眠,眩暈口苦胸脅滿,膽怯驚悸吐痰涎。舌紅苔白或黃滑,脈診弦數或弦緩。

七、臟腑兼病證 (一)心腎不交證

心腎不交水火失,腰膝酸軟失眠悸,夢遺尿黃五心熱,暈鳴健忘大便秘。潮熱盜汗咽干煩,舌紅少苔脈數細。

(二)心腎陽虛證

心腎陽虛唇甲青,小便不利肢體寒;心悸怔忡胸悶喘,肢體浮腫腰膝酸。朦朧欲睡神疲乏,脈弱苔白舌淡紫。

(三)心肺氣虛證

心肺氣虛咳喘甚,心悸氣短與胸悶;動則加劇神疲乏,吐痰清稀聲低懶,自汗面白唇淡紫,舌淡苔白弱結代。

(四)心脾氣血虛證

心脾兩虛氣血虛,食少腹脹便溏齊,心悸怔忡皮紫斑,頭暈健忘神乏疲,面黃脈弱舌淡嫩,月經量少色淡漓。

(五)心肝血虛證

肝血不足難養心,失眠多夢心悸慌;頭暈目眩肢震麻,面白經少甚則閉。目干模糊易健忘,爪淡脈細舌淡白。

(六)脾肺氣虛證

脾肺氣虛常咳喘,面部虛浮白無華,納少腹脹大便溏,久咳氣短痰清稀,聲低肢腫乏力現,舌淡脈弱苔白滑。

(七)肺腎氣虛證

肺腎氣虛納無權,氣短而喘動則甚,咳嗽無力痰清稀,呼多吸少腰膝軟,聲低乏力自汗鳴,咳尿脈弱舌淡紫。

(八)肺腎陰虛證

肺腎陰虛虛火灼,乾咳痰少甚血唾;音啞咽干盜汗瘦,腰酸顴紅骨蒸熱。男子遺精女經少,舌紅少苔脈細數。

(九)肝火犯肺證

木火刑金氣鬱化,肝火犯肺咳牽胸,口乾口苦頭脹暈,咳嗽痰黃甚咯血,脅脹急躁面目紅,舌紅苔黃脈弦數。

(十)肝膽濕熱證

肝膽濕熱鬱熱蒸,身目發黃嘔惡生,腹脹口苦厭油膩,口乾尿赤 便不調,舌紅苔黃脈弦數,寒熱往來脅肋痛,或為睾腫囊濕疹,或見帶下黃濁濃。

(十一)肝胃不和證

肝胃不和多情志,胃脘脅肋脹痛竄,噯氣呃逆吞酸雜,不思飲食情志抑,煩躁易怒善太息,舌紅脈弦苔薄黃。

(十二)肝鬱脾虛證

肝鬱脾虛胸脅竄,太息腹脹納呆伴,腸鳴矢氣溏不爽,腹痛欲瀉瀉後松;急躁易怒便溏結,脈弦或緩舌苔白。

(十三)肝腎陰虛證

肝腎陰虛水不足,腎水不能養肝木;頭暈目眩腰膝軟,失眠脅痛煩熱鳴。遺精經少口燥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十四)脾腎陽虛證

脾腎陽虛命火衰,五更泄瀉完谷溏;形寒面光腰膝冷,畏冷肢涼久瀉痢,面?身腫尿不利,舌胖苔滑脈沉遲。

第十章 其他辨證方法

(一)六經辨證

六經辨證源《傷寒》,外感寒邪發熱看;三陰三陽分表裡,表證不愈向里傳。

1、太陽病證

太陽為表似藩籬,外邪入侵先受之;頭項強痛脈象浮,惡寒為陽被遏致。

(1)太陽中風證

太陽中風風為主,發熱惡寒自汗出;鼻鳴乾嘔脈浮緩,調和營衛邪可除。

(2)太陽傷寒證

太陽傷寒寒邪重,發熱惡寒與頭痛;無汗而喘脈浮緊,辛溫發汗毛竅通。

(3)太陽蓄水證

太陽蓄水在膀胱,小便不利少腹脹;發熱惡寒有汗出,水入則吐逆於上。

(4)太陽蓄血證

太陽蓄血其人狂,少腹滿痛小便暢;大便色黑有如漆,脈沉而澀人善忘。

2、陽明病證 (1)陽明經證

陽明經證有四大,大熱大汗脈洪大;大渴引飲心煩躁,白虎湯方用最恰。

(2)陽明腑證

熱結大腸陽明腑,潮熱汗出在日晡;大便不通腹滿痛,苔黃厚黑又焦枯。

3、少陽病證

半表半里在少陽,寒熱往來脈弦長;口苦咽干默不食,胸脅苦滿嘔也常。

4、太陰病症

太陰脾病里虛寒,寒濕內困腹部滿;自利口渴時腹痛,不食舌淡脈沉緩。

5、少陰病症 (1)少陰寒化證

少陰寒化心腎衰,無熱惡寒肢厥逆;脈微而細但欲寐,下利清谷嘔不食。

(2)少陰熱化證 少陰熱化虛火燔,心煩失眠口咽干;舌紅少津脈細數,心火獨亢陰液干。

6、厥陰病證

陰盡陽始厥陰證,寒熱交錯心中疼;飢不欲食食吐蛔,消渴氣上來撞心。

(二)衛氣營血辨證

衛氣營血葉天士,《溫熱論》中所創立;源自《傷寒》有所改,外感溫熱最相宜。

1、衛分證

衛分之證屬於表,發熱重而惡寒少;舌邊尖紅脈浮數,咽痛咳嗽用銀翹。

2、氣分證

氣分證為熱入里,正盛邪實相爭激;發熱更甚惡寒消,舌紅苔黃尿黃赤。邪熱壅肺肺失宣,咳嗽氣喘痰黃粘;熱擾胸膈心懊惱,坐卧不安似火炎。熱結胃腸腑不通,潮熱便閉腹滿痛; 熱結旁流下稀水,譫語狂言神被沖。 熱郁膽腑膽氣逆,樞機不利脅痛急; 膽液上犯為口苦,乾嘔脈弦數有力。

3、營分證

營分證為營陰傷,身熱夜甚早晨涼;斑疹隱隱神昏譫,脈細苔少舌紅降。

4、血分證

血分之證病更深,生風動血又耗陰;身熱夜甚煩躁狂,皮膚顯露出斑疹。 吐血尿血或衄血,抽搐項強內風生;苔少或無陰傷象,舌色紅絳瘀血凝。

(三)三焦辨證

三焦辨證吳鞠通,創在溫病條辨中;前人經驗來結合,溫病濕溫皆可用。

1、上焦病證

上焦之證屬肺衛,表證不解肺熱生;肺衛之邪熱不解,逆傳心包病情危。

2、中焦病證

中焦之證為脾胃,胃熱腸實同陽明;更有太陰濕化證,身熱不揚胸脘悶。

3、下焦病證 下焦之證為肝腎,熱劫陰分虛熱生;低熱顴赤手足蠕,舌紅少苔脈不靜。


推薦閱讀:

[轉載]帝出乎震——神秘的龍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時代的「帝」和「神」(四)
【轉載】陰宅點穴的具體方法?
死准死準的12星座收服大法4(轉載)
轉載:《卜筮易知》(四)  清丶風生閣  著 邵偉華 奌校
轉載: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種行為

TAG:中醫 | 轉載 | 診斷學 | 中醫診斷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