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殺放生之事,淺而易見。戒殺放生之理,深而難明。若不明其理,縱能行其事,其心決不能至誠惻怛。其福田利益,亦隨其心量而致成微淺。倘遇不知者阻誹,遂可被彼所轉,而一腔善心,隨即消滅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詞,用申其義。俾物類同沐慈恩,人倫各培福祉。以懇到之深仁,滅自他之殺報。同臻壽域,共樂天年。尚祈以此功德,迴向西方。則永出輪迴,高超三界,為彌陀之弟子,作海眾之良朋矣。閱者幸注意焉。 原夫水陸眾生,一念心性,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以宿惡業力,障蔽妙明,不能顯現,淪於異類。遂致知識陋劣,除求食避死之外,了無所知。譬如大寶銅鏡,經劫蒙塵。不唯毫無光明,即彼銅體,亦不顯現,直同廢物。忽遇智人,知是寶鏡,具有照天照地無邊光明。遂日事磨礱,初則略露鏡體,次則漸發光明。及乎磨之至極,則照天照地之光,全體顯現。無智之人,方始貴重,視為至寶。須知此光,鏡本自具,非從磨得。雖復自具,倘無磨礱之緣,從劫至劫,亦無發光之日。一切人天六道眾生心性,悉皆如是。由無始來,惑業障蔽,不能顯發本具妙明,迷背真性,造生死業。大覺世尊,知諸眾生一念心性,與佛同儔。因茲種種方便,隨機說法。普令修習戒定慧道,以期斷惑業而複本有,圓福慧以證法身。又令世人發慈悲心,戒殺放生。良以我與一切眾生,皆在輪迴之中。從無始來展轉相生,展轉相殺。彼固各各皆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兒女,我亦各各皆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兒女。彼固頻頻由惡業力,或於人中,或於異類,受我殺戮。我亦由惡業力,或於人中,或於異類,受彼殺戮。久經長劫,相生相殺,了無底止。凡夫不知,如來洞見。不思則已,思之則不勝慚愧悲憫矣!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於人道。固宜解怨釋結,戒殺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為念佛迴向凈土,令得度脫。縱彼業重,未能即生,我當仗此慈善功德,決祈臨終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即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永出輪迴,漸證佛果矣。 且愛物放生,古聖先賢,皆行此事。故《書》有「鳥獸魚鱉咸若」之文,而文王澤及枯骨,況有知覺之物哉?至於簡子放鳩,子產畜魚,隨侯濟蛇,楊寶救雀。此固聖賢一視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動含靈,皆具佛性。展轉升沉,互為怨親,及將來決定成佛等義。迨至大教東來,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無二之理,大明於世。凡大聖大賢,無不以戒殺放生,為挽殺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樂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須聽屠門半夜聲。」又云:「欲得世間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是知戒殺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濟世良謨也。故陳智者大師,買臨海江滬溪梁六十餘所,亘四百餘里為放生池。請敕立碑,禁止漁捕。有偷捕者,動輒得禍。直至唐貞觀中,猶然如是。唐肅宗乾元二年,詔天下諸州各立放生池,敕顏真卿撰碑文,並書丹。有云:「我皇舉天下以為池,罄域中而蒙福,承陀羅尼加持之力,竭煩惱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彷彿。宋真宗天禧元年,詔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亦宋之放生池也。明蓮池大師,立放生池於上方、長壽二處。其《戒殺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餘年以來,景仰高風,慈濟物類之緇素通人,何可勝數。 或曰:鰥寡孤獨,貧窮患難,所在皆有,何不周濟,而乃汲汲於不相關涉之異類。其緩急輕重,不亦倒置乎哉?答曰:子未知如來教人戒殺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雖異,佛性原同。彼以惡業淪於異類,我以善業幸得人身。若不加憫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盡,彼罪或畢,難免從頭償還,充彼口腹。須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殺業所感。若無殺業,縱身遇賊寇,當起善心,不加誅戮。又況瘟疫水火諸災橫事,戒殺放生者絕少遭逢。是知護生,原屬護自。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鰥寡孤獨,貧窮患難,亦當隨分隨力以行周濟。豈戒殺放生之人,絕不作此項功德乎?然鰥寡等雖深可矜憫,尚未至於死地。物則不行救贖,立見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又曰:物類無盡,能放幾何?答曰:須知放生一事,實為發起同人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企其體貼放之之意,中心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則捕者便息。庶水陸空行一切物類,自在飛走游泳於自所行境,則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謂以天下而為池乎?縱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則無量水陸生命,得免殺戮。況不止一人乎?又為現在未來一切同人,斷鰥寡孤獨貧窮患難之因,作長壽無病、富貴安樂、父子團圝、夫妻偕老之緣。正所以預行周濟,令未來生生世世永不遭鰥寡等苦,長享受壽富等樂。非所謂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審思之,戒殺放生,畢竟是汲汲為人,抑止汲汲為物,而緩急輕重倒置乎? 南潯極樂寺外,向有放生池。以磡未全砌,遂致坍塌。兼復多年未浚,淤泥充滿。每有善士就河放生,雖發善心,生難獲益。其旦蒙放而暮復遭捕者,當居多半。若近大江,則固宜放之江中,小河則斷非所宜。園林大師心有不忍,擬欲深浚其池,外築圍牆以為防護,俾放生有地,而盜捕無由,其意亦良厚矣。尚未開工,適普陀覺三大師至,一見即志道相契。旋以寺事付託,而己則放下萬緣,專修凈業焉。覺師纘承舊緒,即欲速成其事。但以工程浩大,獨力難成。擬募闔鎮善信人等,共襄勝事。祈予作序。予常痛念近世殺劫之慘,欲挽無力,因彼之請,觸動予懷。遂將吾人與物類之本具真心,及隨業升沉,並殺生護生之現未果報,撮略言之。冀諸位檀越,同發善念,同捐凈資,俾此舉速得成功,庶物類悉皆得所,其功德利益,無量無邊。豈特現世萬禍冰消,千祥雲集,而未來世之銜恩報德者,正不知其幾千萬億也! 文鈔摘錄: 若有言己頗信佛法,曾閱師文鈔,近亦念佛。但恨業習濃厚,不能吃素耳。光曰,此病易治,祈將光南潯放生池疏,熟讀,保汝即能吃素矣。彼於十月,即吃長素。痛念殺劫瀰漫,皆由殺生食肉所感。因汲汲提倡念佛放生,冀民物各遂其生,同得往生西方也。 《續編·南京三汊河創建法雲寺緣起碑記》 弘法敬輯 放生一事,以提倡戒殺護生為本。凡入會者,俱宜吃素,方可以吃素之利益,與一切人說。縱不能人各依從,而人以貴會諸公,皆盛德君子,實行吃素,自然潛移密化,悉皆不殺生,不食肉矣。若仍舊食肉,放生之功德,亦不可思議,但自己所行,尚自矛盾,尚不能依慈悲忠恕之道而實行,況欲令見聞者潛移密化乎。
《增廣·與泉州大同放生會書》 唐肅宗時,顏魯公真卿,適守是邦。詔天下諸州各立放生池,命魯公撰文。其曰,舉天下以為池,罄域中而蒙福。是豈獨為物計哉,蓋欲有所感也。今清涼山下烏龍潭,乃魯公自立之放生池。魯公精忠貫日月,文筆動風雲。而且篤信佛法,極意護生。其懿德弘慈,千百年後,莫不景仰。……予常痛近世殺劫之慘,欲挽無力。因彼之請,觸動予懷。予前撰南潯極樂寺放生池疏,已將吾人與物類之本具真心,及隨業升沉,並殺生護生之現未果報,撮略言之,茲不縷述。冀諸位檀越,同發善念,同捐凈資。俾此舉速得成功,庶物類各得其所。其功德利益,無量無邊。豈特現世萬禍冰消,千祥雲集。而未來世之銜恩報德者,正不知其幾千萬億也。須知放生原為戒殺,戒殺必從吃素始。倘人各戒殺,人各吃素。則家習慈善,人敦禮義。俗美風淳,時和年豐。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此挽回天災人禍,正本清源之要務也。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請皆於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則求無不得矣。 《增廣·金陵三汊河法雲寺放生池疏》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須知水陸諸物諸物,從無始來,亦曾高居尊位,威權赫奕。不知借威權以培德,反致仗威權以造業。竟使惡業叢集,墮於異類。口不能言,心無智慮,身無技術,以罹此難。雖弱肉強食,於事則得。而怨恨所結,能無生生世世,圖報此怨之念乎。人縱不念諸物被殺之苦,獨不懼怨業深結,常被彼殺乎。又不懼殘害天物,天將奪我福壽乎。人惟欲眷屬團聚,壽命延長,身心安樂,諸緣如意。正應發大悲心,行放生業。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愛物之誠。則向之所欲,當可即得。 《增廣·江慎修先生放生殺生現報錄序》 紜紜異類,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不但不敢殺而食之,又思令其各得其所。由是聖君賢相,哲士鴻儒,多皆仰遵佛訓,俯培己仁。或茹素而斷葷,或戒殺而放生。其嘉言懿行,載諸史冊。亦企後人同修慈心。愍彼物類,同具佛性。 《增廣·烏程周夢坡居士夫人誕期放生碑記》 凡有血氣者,必有知覺。既有知覺,則必貪生怕死,趨吉避凶。鳥獸昆蟲蚤虱,莫不皆然。若忽爾捕而殺之,則其力雖不能敵,無可如何,其心之仇恨,殆不能以語言文字形容。若將欲殺,或有贖之放之令生者,則其心之感激,亦復難以形容。縱彼現時雖無報恩報怨之力,然善惡之緣既結,或於現生,或於未來,必有不期然而然之報應。即彼等不能即報,而常行放生,天地鬼神,常為鑒臨,必當降以禍福,且勿忽其弱而欺之。 《續編·放生殺生現報錄戒殺放生各文合編序》 放生之舉,原為發起同人戒殺吃素之心。倘能戒殺吃素,則殺業不作,殺報自止。從前已造之業,則以竭力修善,至誠念佛,以消滅之。須知法雲寺之放生,實一切同人戒殺吃素之前導。而有心人聞而興起,同生慈惠惻怛之心,共行仁民愛物之道。將見人心轉而天眷常臨,雨暘時而五穀豐登。禮讓興行,戰爭息滅。中外協和,天下太平矣。此馮公等創建法雲,提倡放生之本志也。
《續編·法雲寺放生徵信錄序(民二十一年)》 大覺世尊,為三界大師,四生慈父,視一切眾生,猶如一子。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故。於諸大乘經,嚴戒殺生食肉,以期一切眾生,同得長壽安樂之近報,同證解脫涅槃之遠果也。智者大師,宗佛慈意,於陳大建間,買臨海江滬溪梁六十餘所,亘三百餘里,為放生池。請敕立碑,禁止漁捕,有偷捕者,動輒得禍。至唐貞觀中,猶然如是,此佛祖普度眾生之悲心也。乾為大父,坤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與(友也)也,此儒者民物一視之素志也。嚴禁傷胎破卵,必使鳥獸魚鱉咸若,(若,順也。咸若者,皆順遂其生也。)此聖王勝殘去殺之德政也。良以天地之大德曰生,民物之大苦曰殺。勝殘去殺,須由小而至大。仁民愛物,必自易而至難。倘不推本於涵養仁恕,必至捨小取大,捨易取難,日行殘殺,而妄冀仁民愛物,則徒成空談,決難實行其事矣。何以言之,小兒平民,皆能實行愛物之事,行之既久,滿腔仁慈,日後得位行政,便可大庇群黎。即隱居一鄉,亦可以身率物,移風易俗。如是,則仁民之道,自愛物培植而來者,方可周遍圓滿而無弊。不由愛物來者,於現生猶無所憾,於將來大有可虞。以既種殘害物類之因,難免循環報復之果。願仁民者,當慎思焉。放生一事,原為啟發現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殺吃素,普令含識,各得其所,各盡天年。近之則息殺因,遠之則滅殺果。小之則全吾心之純仁,大之則弭世界之殺劫。且勿以為不急之務,而漠然置之也。……大家同心戮力,提倡衛生吃素,以成不放之大放。至誠念佛,以期往生而了生死。其弭殺劫而邀天眷,挽世道而正人心者,豈語言文字所能形容也哉。 《續編·中國濟生會蘇州分會捐放生池園永為靈岩山寺下院功德碑記》 放生,原為提倡戒殺吃素,人若畢生吃素,便成不放之大放矣。……此仁民愛物,成始成終之大經大法,不須更為詳談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深義也。願見聞者,咸深思之。 《續編·天台山國清寺創開放生池碑記(民二十三年)》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民之大本曰善。生則植物動物並育,善則仁民愛物齊行。乾為大父,坤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若不令民物得所,將何以仰副天心。欲常祈天眷垂憐,當急以仁愛是務。能如是,則雨暘時若,谷麥豐登,人民安樂,天下太平矣。即以個人論,亦得業消智朗,障盡福崇,生入聖賢之域,沒登極樂之邦。……試思世人為口腹故,殺害生命,種種慘酷,誰能忍受。由習慣故,不但不生憐憫,而且反發歡樂,以致循環報復,成此劫運。諸佛菩薩,為救殺劫,現身異類,亦受人殺。既殺之後,見諸異相,方知佛現,因各戒殺。 光於民二十年,為貴池劉公魯,跋豬齒臼佛記贊。文曰,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由迷背故,遂失其正。起貪瞋痴,造殺盜淫,食他之肉,資己之身。殺業既結,歷劫互戕,如來愍之,為作慈航。大啟慈訓,人猶不信,特示形儀,以期隨順。蛤蜊蚌殼,牛腰羊蹄,豬齒鱉腹,均有佛棲。有宋職氏,殺豬棄首,犬守四日,不敢下口。逐犬析骨,齒臼現佛,紺目螺發,儼然大覺。未殺之前,均謂是畜,已殺之後,方知是佛。是知殺生,不殊殺佛,即非佛現,亦未來佛。殺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脫。晁氏兄弟,為文為贊,義理淵深,文詞璀璨。天池書寫,諸公題跋,永用警策,啟牖後覺。既明此義,孰敢行殺。爭地爭城,遂息傾軋。貴池劉公,篤信佛法,保存徐書,題跋充洽。令嗣公魯,持以相示,敬書數語,藉表我志。願見聞者,吃素戒殺,定可現生,歸極樂剎。此跋文雖粗淺,頗可觀感,敬錄原文,以期息滅嗜殺食肉之痴心,發起戒殺茹素之善念。佛菩薩現身異類,弭世殺劫,散見群書,閱觀音本跡頌,物類現相,可知梗概。以佛視一切眾生皆是佛,故不忍互相殘殺,永沉惡道,乃為此種種驚人視聽之示現,可不深長思乎。 《續編·靈岩山寺下院放生池附設放生會緣起碑記》 乾為大父,坤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此儒者民物一視之素志也。嚴禁傷胎破卵,必使鳥獸魚鱉咸若,此聖王勝殘去殺之德政也。良以天地之大德曰生,民物之大苦曰殺。勝殘去殺,須由小而至大。仁民愛物,必自易而至難。倘不推本於涵養仁恕,必至捨小取大,捨易取難。日行殘殺,而妄冀仁民愛物,則徒成空談,決難實行其事矣。何以言之。小兒平民,皆能實行愛物之事。行之既久,滿腔仁慈。日後得位行政,便可大庇群黎。即隱居一鄉,亦可以身率物,移風易俗。如是則仁民之道,自愛物培植而來者,方可周遍圓滿而無弊。不由愛物來者,於現生似無所憾,於將來大有可虞。以既種殘殺物類之因,難免循環報復之果。願仁民者,當慎思焉。放生一事,原為啟發現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殺茹素,普令含識各得其所,各盡天年。近之則息殺因,遠之則滅殺果。小之則全吾心之純仁,大之則弭世界之殺劫。且勿以為不急之務,而漠然置之也。……竊謂放生原為提倡戒殺吃素,人若畢生吃素,則成不放之大放矣。今將黃山谷居士戒食肉詩錄之,以期大家於食肉時,一再思之,必有不忍食與不敢食之心,勃然而興。詩曰,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本是一種性,只為別形軀。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需,莫教閻君斷,自揣應何如。有味哉,斯詩也。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此仁民愛物成始成終之大經大法,固不須更為詳談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深義也。願見聞者,咸深思之。 《續編·常熟蓮華庵放生池碑記(民二十三年)》 黃山谷雲,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需。莫教閻老斷,自揣應何如。
願雲禪師偈雲,千百年來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慈受禪師雲,飲食於人日月長,精粗隨分塞飢倉。下喉三寸成何物,不用將心細較量。 世間養人之物,不勝其多。如法烹調,味都甘美。何得為我口腹,殺彼生命。致令生生世世,互相殺戮,了無已時。可不哀哉。故流布此書,冀挽殺劫。願見聞者,咸皆信受。幸甚。 《三編·江慎修先生放生殺生現報錄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合編題辭》 仁人君子,為報恩故,為免劫故,倍復注意於戒殺放生,持齋茹素也。然有大多數未聞佛法者,習以為常,任意行殺,以期悅口。由是之故,釀成兵劫。試思兵劫之中,人被殺戮,與彼物類受宰割以充口腹者,相去幾何。倘作此想,則殺彼身以悅我口之念,能不消滅乎。又我既貪生,彼豈愛死。我若一芒刺指,即難忍受。彼則臠割其身,心豈能甘。雖力不能敵,無可如何,其怨恨之心,固結莫解,生生世世,必為報復。是以賢哲之士,欲令世人同息殺業,冀合乾父坤母,民胞物與之道,種種設法,買而放之,令盡天年。須知此舉,重在救人,非單為救物也。以其冀人因見買放,不忍特殺。既不忍殺,則怨對不結,而未來之殺劫可消,後世之福壽自永。此放生之究竟宗旨,真實利益也。不知者,每謂虛費錢財,了無所益。試設身處地,為當願人放我,為當願人殺而食我耶。杭州西湖,自宋真宗時,即為放生池。自後縱有廢弛,不久即復。 《三編·贖遷西湖放生魚募緣疏》 問:如雞食蟲,養雞則是殺蟲,保蟲必須殺雞,然則如何。答,佛大慈悲,各令一切悉遂其生。雞乃人之所養,若不設法令生,彼將斷絕,非彼自生者可比。雞食蟲,以飢故,使不飢,則可不食,非必定食蟲也。若如彼說,則殺雞即為救蟲。然人之吃一切物命,亦當殺之以為救一切物命,可乎不可。小智不知大理,妄以己之愚見,阻人戒殺放生之善。後來做了物類,決定不能遇放生救命之人。此時之苦,皆今日之邪智所培植也。 《增廣·復馮不疚居士書》 故梵網戒經,一一皆言應生慈悲心,孝順心。又雲,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是殺我父母。 《增廣·佛教以孝為本論》
道德仁義,乃吾人本具之性德。因果報應,實天地化育之大權。人生天地之間,藐爾七尺之軀。其與廣大高厚莫測之天地,並立為三,稱為三才者。以其能仰體天地之德,皆可以為堯舜,皆可以作佛,以參贊其化育故也。故聖人於易乾坤二卦之象,一以自強不息法天,一以厚德載物法地教人。夫自強不息,則閑邪存誠,克己復禮,非到明明德,止至善,人慾凈盡,天理流行,以復其本具之性德不可也。厚德載物,則仁民愛物,推己及人,當必本忠恕,行慈悲,胞與為懷,物我同觀,非盡其參贊之天職弗止也。然此非專指居位行政者言,即匹夫匹婦,亦皆能行。以堯舜之道,孝弟而已。聖賢之學,修身而已。能修身者,必能孝弟,必能格除物慾,擴充良知,以獨善其身矣。而其效必能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況得位行政,豈有不能兼善天下之理乎。天下不治,匹夫有責。使人人各秉誠心,各盡孝弟,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難憐貧,戒殺放生,吃素念佛。則人以善感,天以福應。自然雨順風調,民康物阜。 《增廣·挽回劫運護國救民正本清源論》 蓮池戒殺放生文,為滅殘忍魔軍之慈悲主帥。 《增廣·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恤災賑饑,濟難扶危,戒殺放生,護惜物命,持齋吃素,誦經念佛,以期自他兼利,幽顯均益者,無不家門清吉,子孫興隆,富貴尊榮,令人景仰。 《增廣·因果錄序》 佛令弟子視一切眾生,皆作過去父母親屬想,以慈悲心,行放生業,豈但現生之親,不忍漠然置之,即一切水陸空行諸生物,亦不忍漠然置之,縱令力有不及,猶以悲心善念,為之念佛,以冀彼速出惡道,速生西方而後已。 《增廣·台灣佛教會緣起序》 佛教之孝,遍及四生六道。前至無始,後盡未來,非只知一身一世之可比也。知是而不戒殺放生,吃素念佛者,豈究竟至極無加之孝乎哉。 《增廣·循陔小築發隱記》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天道好還,無往不復。欲免惡果,先斷惡因。欲得善果,先植善因。此天理人情之至誼也。是以現今有心世道人心之人,無不提倡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以闡明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等事理,而冀其普天人民,同享安樂,同得解脫也。 《增廣·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 梵網經雲,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楞伽經雲,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迴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云何於中取之而食。大乘經中,如此說者,多難具錄,觀佛所說,可知殺生食肉,其禍甚深,人畜循環,互相殺食,尚復執迷不悟,則成如來所名可憐憫者。須知兵劫,皆由殺生而起,世間一日所殺,不知有幾萬萬兆,由殺生食肉者之噁心,與受殺諸物等之恨心,結為兵劫。十餘年來,中外戰爭,罹死亡者,有數萬萬。而況天災屢降,水旱瘟疫,風吹地震,海嘯河溢,土匪盜賊,諸種災難,層見疊出,穀米昂貴,民不聊生。吾人值此時代,再不發一自憫憫他,自傷傷他之心,以期挽回劫運,則亦何貴乎預三才之數,為萬物之靈乎。忍令具可以為堯舜,可以作佛之心性,而長劫沉淪於互相殺食之業海中,莫之能出,可不哀哉。 《增廣·普勸戒殺吃素挽回劫運說》 入楞伽經雲,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迴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云何於中取之而食,食肉之過,可勝言哉。泉州諸善士,欲挽殺劫,特立大同放生會。放生雲者,欲感發眾人之慈悲心,從茲不忍食肉耳。既不食肉,則現在不造殺業,將來不受殺報,雖曰愛惜物命,實為預護自身,若大家同抱此志,何難感召天和。倘放者自放,食者自食,則所放有限,所食無窮,消放者個人之殺業則可,消眾同分之殺業則未也。 《增廣·慈悲鏡發隱》 佛經廣說戒殺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讀。當觀安士先生萬善先資,可以知其梗概矣。 《增廣·為在家弟子略說三歸五戒十善義》 放生一事,原為感發同人戒殺護生之心,實行自己惻隱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異,縱不能全皆感動,即感動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殺若干生命,況不止一人乎。至謂小魚被大魚所食,即放之長江,亦難免不遭網罟。此種計慮,似乎有理,實則為阻人善念,助人殺業。其人幸得為人,或不至身受殺戮,故作此無理之理,以顯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使彼為魚,及諸生命,當受殺時,斷斷不肯起此種想念。唯冀有人救己之命,別無他種救亦恐或後來又被別物所食,別人所得,唯願甘心受戮,免致後復遭殃等想。果能當此時,作此想念,尚不足為訓。況萬萬不能當此時作此想念,而於無關痛癢時,作此阻人善念,啟人殺機之語。其人來生,若不自受其報,則日月當東行,天地當易位矣,言可妄發乎。大魚食小魚,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無有。若謂小魚被大魚食盡無餘,則無此事理。放者盡被人復捕去,亦無此事理。何得如是過慮。譬如救濟難民,或與一衣,或與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則當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終身溫飽,與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凍餓而死,便可不至長受凍餓矣。又如強盜劫人,有力者為之捍禦。彼將曰,汝若能捍禦彼一生,則為甚善。唯捍禦一時,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搶劫一空,後來不至再被搶劫之為愈也。父母之於子,常常撫育,而慈母不能撫身後之子。彼將謂,既不能撫育,不如殺之之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彼必期於萬無一失,方肯行放生,則令世人盡壽皆不行戒殺放生之事矣。其人將來必膺萬無一人能救己於死也,哀哉,痛哉。不禁絡索言之。 《續編·復愚僧居士書》
必須令彼等各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人天福報。凡夫有福,必造殺業,既造殺業,難逃殺報。況有福之人,不止造一殺業。然則求福之人,乃為自他求禍也。學佛之人,不可不知此義。德明,邀大家念觀音,人各十萬,放生一百萬,以祈消滅殺劫,此亦莫大之功德也。然觀音當終身常念,凡入會者,各各戒殺吃素,方是徹底辦法。否則,今日出錢買些生放,日日買生自殺,或買於殺而賣者之家,仍是一暴百寒,何能消自他之宿現殺業乎。放生,乃提倡戒殺吃素之法耳。若不注重於戒殺吃素,則所放者有限,所殺者無窮矣。 《續編·復戰德克居士書二》 買物放生,與布施同。須善設法,勿立定期,勿認定地,勿議定物。隨緣買放,生得實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則是促人多捕矣。買牛,羊,豕,須有常年草料費,為數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納費,則須辦者代買。似宜以資交辦理之人,令彼隨意,或買生物,或買草料,為合宜耳。師壽之勸人放生文,甚好。但當以勸人戒殺吃素,護惜物命為事,則不費錢財,不招多捕,其功德甚大。 《續編·復念佛居士書》 戒殺放生,吃素念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由一傳十,由十傳百,至千至萬,靡然風從。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此實治亂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輪也。當今之世,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為訓,雖聖賢齊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若不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縱天姿高上,亦難斷惑證真,了生脫死。 《續編·學佛淺說序》 天地間完全一團太和元氣。故風雨順時,谷麥豐熟,動植諸物,悉得生育。人若體此以行,固不愧與天地並立為三,而稱三才。以茲自衛衛他,俾一切含識,悉得其所,共樂天真。非所謂繼往開來,以先覺覺後覺,補天地之缺陷,贊天地之化育者哉。而世人因貪口腹,取彼水陸空行諸物,殺而食之,以期悅我口腹,衛我生命,則欲求衛生,適得其反。由殺生故,大幹天和。戾氣所感,致有水旱瘟蝗等天災。殺業所結,發生彼此戰鬥之人禍。究此災禍之由,總因宿世現生殺生食肉之所致。食肉之禍,極酷極烈。不但害及現生,而復累及多劫。凡欲自衛其生者,可不以普衛一切水陸空行諸生乎哉。食肉衛生,大是異事。由習慣故,視以為常。如非洲人,殺人供膳,彼地之人,恬不為怪。緬昔聖人在位,則曰,鳥獸魚鱉咸若。若者,順也。咸若者,咸令順其天性,不罹殺害之苦,與驚竄之怖也。此誠所謂乾為大父,坤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之懷抱也。若此,可不名之為大衛生家乎。惜今之衛生者,戕彼生而衛我生,卒致現生後世,苦報無窮。人羊轉轂,強弱遞換,盡未來際,亦難了結。於是古今緇素各大衛生家,咸皆提倡愛物行慈,戒殺放生,持齋茹素,信願念佛。實為究竟衛生,至極圓滿之義舉也。華悟棲居士,篤信佛法,修持凈業。欲挽世道人心,特輯古今名人言論,及殺生放生種種果報,名之曰衛生集。冀世人慾自衛其生,先當衛彼水陸空行諸生。則其自衛,不但止及現身,將使生生世世,凡所生處,悉各吉祥,無諸災禍。若又念佛,以此衛生功德,迴向往生。當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斷盡煩惑,得大無畏,普為一切孤露無依之六道眾生,以作護衛,此命名衛生之微義也。郭涵齋居士,以近來殺劫瀰漫,了無底止。欲流通此集,冀閱者咸發衛生之心,以息殺劫而正風化。祈余為校,因稍更正其次序,名稱,卷數。又附前人所批數段,於各文之下。附唐人勸孝歌,及八反歌於後。俾各重衛生,各敦孝思,以廣仁德,以報親恩。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尤當推廣孝敬之心,以期究竟自衛衛生云爾。 《續編·衛生集序》 光一向不主張於佛菩薩誕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鐵案。捕生者特為放生者多捕,則買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來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則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了事,若不於此各日放,則便不肯特為買放矣。光雖為人如此說,究亦只成空談。 又生亦不可亂放。放之於江,則無不可。放之於池,凡害魚之魚亦放其中,是放賊於人民之聚處,則群魚皆為彼之食料。然欲一一如法,實難做到。是宜極力提倡戒殺吃素,以為根本解決之法。其於放生略為舉行,以期人各體會放之之意而已。若盡量放而設法未能合法,則亦只功過不相掩耳。
放生之舉,事雖為生,意實為人。人若止殺,則固用不著此種作為。然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設此舉,久而久之,將舉非洲之野蠻行為,遍行於世。可不預為設法,令彼嗜殺嗜肉之人,同生反躬自省之誡乎。 放生者,但以不忍殺生為念,不能計及彼之食生物與否。魚多食小魚及小水蟲。若如所論,則放一大魚,必日殺無數小魚水蟲,則放一以殺多,是放之功少過多也。然穿山蛇獺,究無幾何。既不能盡生物皆買放,則似宜從緩,庶免閑議。 放生以志誠為彼念佛持咒為本。所有儀式,亦不過表示法相而已。如有其人,固宜按儀式行。否則但竭誠念佛即已。又凡生欲放,若夏日當宜速行。倘泥於等齊,按儀式作法,或至久經時刻,有礙生命。居士放生,宜從省略。若真誠無偽僭之心,即按儀式行,亦非絕不可行。若妄效僧儀,則成我慢矣。法固圓融,當善用心。在家居士可放蒙山,則此放生儀,固無所礙。然須絕無僭越之心,深存度生之念方可耳。 《三編·復羅智聲居士書一》 必須藉此以普勸一切人戒殺護生,吃素念佛,方為大放生。並自己同倫,通皆放之於蓮池法海中,俾永離生死苦,常享真常樂,方為放生之一大結果耳。 《三編·復周子秀居士書》 雲南張拙仙來函,言其外孫,生一年零八月,於四月間念佛而逝。平時常到佛堂拜佛已,即圍繞念,餘事皆不顧。又其次女出嫁時,婿家送雙鵝行奠雁禮,彼即放生於華亭山雲棲寺,已三年矣。彼二鵝每於晨昏上殿做課誦時,站殿外,延頸觀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後雌者不食數日,彼來觀佛,維那開示,令求往生,不可戀世。彼遂為念佛數十聲,鵝繞三匝,兩翅一拍,即死。拙仙因作雙白鵝往生記。噫異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鵝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三編·復周伯遒居士書二》 以梵網經令行放生業,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於一切有生之物,皆作宿世父母眷屬想,生慈悲孝順心。不但不妄殺,亦不宜食其肉,以肉皆由殺而得。若用錢買放,其放有限,若不食肉,並抱此志願勸導一切,皆悉愛惜物命,則其功德大矣。宗主於慈,其於仁民愛物之道,庶得其實。若殺而食之,猶曰愛物,此掩耳盜鈴之計畫,物若知之,必不生感恩之想。 《三編·復謝慧霖居士書二》
以現今兵災天災相繼而作,皆殺業所感。故極力提倡戒殺放生之事,以冀挽回殺劫耳。 《三編·復蔡契誠居士書五》 佛菩薩為度眾生示生世間,在眾生見之,則同有生死。在佛菩薩分上,實無生死。譬如夢幻,雖有非實。有生死則有苦,無生死則無苦。何得以了生死苦了生死分之為二。死即是苦,由有生死。既了生死,自無有苦。須知佛菩薩之生死,乃為眾生示現其相耳。非實先未了而今始了也。魚子放生,載於編內,雖有佛言二字,亦未見出於何經。豈以此故,致人謗法。世有多少人放魚子乎。須知南方近海之處,與普通江海不同。海魚一見淡水即死,江河中魚,一見鹹水即死,未能知其所出。縱能生,亦不能生矣。放生是感發人戒殺吃素之慈心耳,豈專欲以多為事,而作此不急之講求乎。須知世間事,多有不能以理事論者。 《三編·復王硯生居士書二》 放生一事,固為莫大功德。然須秉放生之心,勤勤懇懇勸有緣者,戒殺放生,吃素念佛。則所放者多,而且不費財力。二者並行,最為有益。 《三編·復唯佛居士書》 問一切有情,皆具佛性,大小雖異,畏死是同,凡放生者,宜先注意於小生,則自悖佛性畏死是同之說。既知是同,固宜隨分隨力是救,何所論其先後。倘能暢演佛性是同,畏死不異之理事,則其利大矣。何得偏執先後之說。 《三編·復章道生居士書三》 買物放生,若依究竟自愍愍他而論,固當埋之不可仍倒於水中,以死物浮水,究非善策。若謂已死,與家人食,並施與貧人,亦無不可。當令食者多多為彼念佛,以此是放生物,否則食之有罪過。若能為彼念佛,則彼此各有利益。以此相勸,亦能誘彼食者少種善根。即非放生物,本屬自己辦來食料,為其念佛,亦於彼此各有利益。汝崖板如此,謂已說歸依念佛者,便吃不得,則是令食肉者概勿念佛也。彼等吃肉之人,只知肉為美味,不知後來自己也做了美味教人殺的吃時心裡難受。他既是這樣不洞事,任他後來教人殺的吃便了,何必要費盡心思勸他,他要討到教人吃,你教他不要討此苦頭,他心裡反不安樂。盡他去,讓他替人做菜吃,到了那個時候,心肝疼爛也無益。那時他自曉得今日之錯,及我與汝之話,不是弄聳他,已遲了也。 《三編·復周群錚居士書》
夫治國亦如治病,有治標者,有治本者。……現者國家危難,已至千鈞一髮之際,余以為今日治國,須標本兼治。兼治之法,最莫善於念佛吃素,戒殺放生,而深明乎三世因果之理。 《三編·第二日說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 若推究災之來因,多由殺生而起。欲止殺業,須從戒殺吃素護惜物命,及買放物命而起。大家各鬚髮心,護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半夜聲,此語當奉為箴銘,力加警惕。蓋放生之意義,即是使大家發心護生,自己放生,當然不再殺生,即己不放生,看到他人放生,抑又何忍殺生。如人人能護惜生物,不加殘害,則殺劫可消,而國運可轉矣。但世人,尚有一面出資放生,一面仍照常殺生吃肉,如此,雖有放生之小功德,何能敵殺生之大罪過乎。現本會定於圓滿日舉行放生,願諸位發心捐助,自利利物,功德不可思議。 《三編·第五日略釋天台六即義兼說吃素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