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政治觀要遵循執政的一般性規律

現代政治觀要遵循執政的一般性規律
2012年10月31日14:19來源:濟南日報

中國需要樹立現代政治觀。理解和把握政治問題如果沒有新的思維,許多問題難以推進,很多問題無法解決。遇到問題繞著走,可能繞著繞著就又走回老路。前段時間,溫總理提到要防止「文革」思維重現。這種重現在我國並非沒有可能

構建現代政治觀的變革方向

許耀桐在《人民論壇》刊文說,近代以來,世界諸國的政治發展都經歷了革命的階段,與之相適應,必然形成革命的政治觀。當革命勝利後,取得政權的政治力量都進入了執政階段,其革命的政治觀也須及時地轉向執政的政治觀。

從革命政治觀轉向執政政治觀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1949年中國共產黨取得全國政權成為執政黨後,隨著經濟狀況的好轉、社會秩序的恢復,特別是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後,中共召開了八大,認識到黨已經成為執政黨,提出應充分發展政治民主,完全有條件完成革命政治觀向執政政治觀的政治轉變。但是,由於隨即國外發生了匈牙利事件、國內發生了反右派鬥爭,黨內左傾思想開始蔓延,導致這樣的轉變進程甫一開始便戛然而止,執政政治觀不僅沒有培育生成,革命政治觀反倒愈加根深蒂固。1978年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中國重新啟動了這樣的政治進程,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認識路線指引下,逐步加大了轉變政治思維、清除陳腐觀念的力度。因此,當下繼續認真地分析和總結革命政治觀如何轉向執政政治觀,仍是非常必要的。概而言之,從革命政治觀轉向執政政治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政治關係的衝突化轉向和諧化。二是政治競爭的野蠻化轉向文明化。執政時代,政治競爭應採取自由地表達不同政治觀點的方法,由「武鬥」轉向「文斗」,用協商、民主的文明手段措施,進行政治權力和政治決策等政治事務的科學安排。在政治競爭中,不應有什麼思想犯、政治犯,除了公開宣揚並採取實際行動進行政治暴力活動之外,不能對政治競爭者實施監禁、刑罰等強制手段。三是政治社會的無序化轉向法治化。革命要打翻的對象是舊世界、舊制度,革命政治觀倡導的政治社會無序化,當然不利於執政時代所需要的政治穩定和發展。從政治社會的無序化轉向法治化,需要解決「官大還是法大」這個根本問題,確認執政黨自身要在、也只能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內活動,而不能凌駕於法律、制度之上。四是政治精神的崇拜化轉向民主化。革命政治觀不遺餘力地推行「領袖文化」,鼓吹民眾相信領袖、崇拜領袖、服從領袖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執政時代,必須實現從政治精神的崇拜化轉向民主化;必須解除精神枷鎖,消除迷信觀念;必須以人為本,確立人民的主體地位,發展和擴大人民群眾的各項民主權利,走政治民主化之路。

三大原因延遲現代政治觀的樹立

王長江在《人民論壇》刊文說,中國需要樹立現代政治觀。理解和把握政治問題如果沒有新的思維,許多問題難以推進,很多問題無法解決。遇到問題繞著走,可能繞著繞著就又走回老路。前段時間,溫總理提到要防止「文革」思維重現。這種重現在我國並非沒有可能。

革命黨思維向執政黨思維的轉變遲遲不能完成,有三個原因。一是思維方式陳舊。中國從接受蘇聯模式之後,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就開始被曲解了,實踐漸漸變得不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是理論成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唯理論「馬首是瞻」,用書本的結論去衡量現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雖然對傳統理論有所突破,但突破的大多數只是觀點(如市場既不姓社也不姓資,股份制既不姓公也不姓私,資本主義可以用我們也可以用等等),並沒有提升到整個理論的高度。因此當遇到重大問題時,我們往往又會回到到底是根據既有理論判斷實踐,還是根據實踐來發展理論的糾結中。

二是利益問題。當改革涉及利益分配時,體制內一些人和部門想的不是正義在哪裡,而首先想的是我的利益怎樣才能免遭削弱和損害,而且往往到意識形態中去找理由。比如,在不少人的頭腦中,加強黨的領導、不能「削弱」黨的領導,其實只是加強部門權力的代名詞;「不能違反黨管幹部的原則」,實際就是在幹部問題上保留部門和少數人說了算的權力。充滿了意識形態色彩的理由背後,實際上是對既得利益的極力維護。不調整、不打破這些既得利益格局,重新配置權力,就沒有辦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更確切地說,打破既得利益格局本身就是政治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本質。

三是理論混亂。傳統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兩套體系,起點不同,邏輯不同,不少結論也完全相反。這兩套東西共存,顯然存在矛盾。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對與發展市場經濟直接相矛盾的那些部分,該放棄的放棄了,該否定的否定了,但對全部理論,卻缺乏系統梳理。結果,遇上政治問題或經濟問題時,人們可以為了各自的偏向,在同一個執政黨的理論中找到完全不同的依據,理論本身充滿了矛盾。

重視政黨執政活動的一般性規律

現代政治觀主要還是一個怎麼理解民主和民主政治的問題。總體上看,我們過去較多是囿於姓資姓社的意識形態,過於強調自己的特殊性,忽視了政黨執政活動的一般性規律。規律反映事物的本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這些說來誰都懂的常識,在政治領域、特別是在民主問題上卻時常得不到認可,甚至成了禁區。例如,民主政治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很多原則,這些原則背後往往是西方國家的長期實踐,往往帶有很強烈的西方色彩。然而,並非帶有西方色彩的東西就一定是西方的東西。事實上,人類社會積累的許多寶貴財富是人類的共同財產,但往往誰發明的便會更多地帶有誰的色彩。去除這些色彩,看到它本質的東西,而不能因為帶有它們的色彩就簡單地拒之門外,這才是科學的態度。這仍然是思維方式的問題。革命黨可以一聞到敵對階級的味道就提高警惕、防止滲透,以保純潔,但如今執政了還依然如此,肯定不行。討論現代政治觀,最重要的意義概在於此。

推薦閱讀:

特朗普背後的男人是什麼樣的?——班農眼中的世界
為什麼古蘭經是阿拉伯語的而且先知是阿拉伯人?好多東西到底是教門的傳統還是阿拉伯地區的習慣?
為什麼陳文敏不被任命為港大副校長?
第92章 菜園子餐飲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121 黑白無常

TAG:政治 | 現代 | 規律 | 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