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太空軍團」:戰略忽悠還是戰略布局?
2018年6月18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家太空委員會」會議上籤署「太空政策指令-3」後展示簽名。
全文共3011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同為共和黨的強硬派總統,很難認為特朗普對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會缺乏了解,因此並不能排除特朗普想借「新星球大戰」,來誘使其它國家偏離和平發展路徑的可能性。
「無論是粒子束武器還是激光武器,從軌道空間發射都可以順利達到十倍甚至二十倍的速度。」王亞男說,「以這種速度對地球上任意一點進行打擊的話,以目前掌握的反導手段來講是無法進行攔截的。」
早在2007年,中國便已發射導彈擊毀了報廢的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雖然這只是中國在和平領域的技術運用,但在必要時也確保了中國在空天領域的防衛能力。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一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又一次發布了重磅消息——6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宮與國家太空委員會見面時,要求美國國防部要「立刻組建一支美國太空軍」。如果特朗普的狂想能夠實現的話,「美國太空軍」將會稱為繼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空軍、海岸警衛隊後,美國的第六個軍種,同時也是繼1915年,一百多年以來首次新增軍種。
一支太空軍哪能說建就建?有人認為特朗普的大計只不過是司空見慣的「放空炮」;有人認為這其實是特朗普版本的「太空競賽」,為的是把中國從當下的經濟發展中拉偏;還有人認為,這其實是為了未來的太空戰爭率先布局。
到底什麼才是特朗普的真實意圖?
1特朗普版本的「太空競賽」?
特朗普的「太空軍」計劃一經公布,立刻引起了美國國內的各方質疑與阻力。
美國空軍參謀長大衛·戈德費因認為,此舉將會把原本歸屬於空軍的太空司令部割裂成兩股力量,最終反而削弱美國的太空力量。「如果這個舉動會把現有統一的太空力量分割開來,」戈德費因爭辯道,「那麼我會說我們走錯方向了。」
而退役宇航員、前海軍上尉馬克·凱利則在推特上稱,特朗普的計劃「是一個愚蠢的想法,這部分職責一向由空軍執行」,直斥獨立的太空軍毫無必要。「接下來難道還要把潛艇部隊獨立出來,弄一個『美國海底軍』嗎?」
與此同時,美國的社交網路上也被對特朗普「太空軍計劃」的各種調侃惡搞刷屏:有的把《星球大戰》里大反派達斯維達的頭PS成特朗普,還有的修改了一下特朗普的名言:「我們要建立一支太空軍團,而且要讓外星人給它埋單!」、「讓土星再次偉大!」。
更不要提這個計劃事實上還要國會的同意後方可實施。《外交政策》指出:「(在國會)反對太空軍的意見比支持的要多。」甚至國防部長馬蒂斯在此前,也表達過對太空部隊的不贊同。
面對國內的反對聲浪,特朗普為何還要執著於這個尚不成熟的太空軍?事實上,「太空軍」的計劃,讓人不禁聯想到當年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
「星球大戰計劃」的官方名稱的「戰略防衛倡議」,由美國總統里根在冷戰後期提出,目的是「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的洲際導彈和航天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計劃預算高達一兆億美元,但最終在冷戰結束後終止。
然而,「星球大戰」一直以來都面臨著質疑,被認為其目的是為了打擊蘇聯的經濟實力。美國中情局在1984年的《關於美國戰略防衛倡議蘇聯可能的對應》中提到:「如果蘇聯在繼續它軍事現代化的情況下,嘗試部署新型先進系統的話,蘇聯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而它的領導層將會面臨嚴重的挑戰。」
同為共和黨的強硬派總統,很難認為特朗普對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會缺乏了解,因此並不能排除特朗普想借「新星球大戰」,來誘使其它國家偏離和平發展路徑的可能性。
然而,特朗普的太空軍計劃或許並是不「拍腦袋」的興緻之舉——他對太空力量的關注由來已久。《傳播與公共外交》雜誌主編吳非對南方周末記者指出,事實上「太空軍」的建立是五角大樓數年以來討論的結果。「在奧巴馬時期,美國政府便有建立空天力量的構想,只是當時奧巴馬尚未能夠對各方力量進行整合。」吳非說。
2「制天權」的革命性影響
早在特朗普當選前,他的副總統候選人彭斯便曾經提出過要重建美國國家航空委員會,此後特朗普在2017年成功重啟這個被停用了二十多年的機構。而在2018年5月,特朗普也曾提到:「我們在太空中進行著大量的工作——或許我們需要一支新的軍隊,我們就叫它『太空軍』。」
而且「建立太空軍團」的提案,也不是第一次被提出。2017年,美國兩黨資深國會議員,邁克·羅傑斯以及吉姆·庫珀,曾領銜提出在當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加入「建立一支歸空軍部長管轄,但獨立於空軍體系的太空軍團」一條。
正如特朗普所說:「在太空中我們不止要建立存在,我們還要建立統治性的地位。」
二十多年前的「星球大戰計劃」之所以終止,除了蘇聯的解體使得軍事壓力大大減弱之外,同時也因為當時的航天技術不足以支撐這麼超前的布局。然而2018年2月,美國Space X發射了一枚「重型獵鷹」火箭,隨後兩枚助推火箭成功著陸回收。火箭回收技術的躍進以及一系列航天技術的發展,或許正在向世人宣示:發展空天力量的時機正在當下。
「制天權」理論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在於拓寬了現代戰爭的想像力。縱觀歷史,每一個軍種理論的突破,都為戰爭乃至地緣外交形勢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從而助力一代代國家走向世界強權地位。馬漢的「海權論」給英美以海洋稱霸世界提供了理論依據,而麥金德的「陸權論」以及「大陸心臟地帶」理論則引領了德國和蘇聯的地緣擴張。
《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認為,掌握制天權,能夠使其對敵對國家進行快速打擊。現有的傳統火力投射武器,不論是陸基、海基還是空中轟炸,都必須從敵國境外向境內打擊,而這往往難以突破敵國的防禦網。相比之下,空天力量能夠從敵國防禦網之外的戰略高度,直接向目標進行點對點打擊。
「無論是粒子束武器還是激光武器,從軌道空間發射都可以順利達到十倍甚至二十倍的速度。」王亞男說,「以這種速度對地球上任意一點進行打擊的話,以目前掌握的反導手段來講是無法進行攔截的。」
除了快速打擊外,「制天權」的另一個戰略意義在於人員的快速投送。例如像美國曾經研發的X-37B空天戰鬥機,足以把人員從軌道空間的高度送往作戰地點,這或許就是未來戰爭的運輸模式。
「以當下美軍所擁有的投射能力,它能夠在5000至10000公里之內快速投送一個步兵師的軍力,但如果從軌道空間的話,美軍或許能夠在1小時以內,向地球上任意一個點投送一支精幹的作戰部隊。」王亞男解釋道。
而空天力量最具有戰略意義的作用,莫過於摧毀敵國的衛星通訊設備與衛星偵查設備。在現代戰爭中,人造衛星就是軍隊的耳目。早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便動用了14顆通訊衛星,前線總指揮傳送回五角大樓的戰況有90%都是通過衛星傳輸,藉助通訊衛星與偵察衛星,美國空軍在短時間內摧毀了整個伊拉克的運輸線。
在愈發依賴衛星進行通訊與偵查的當下,掌握「制天權」即意味著掌握隨時摧毀敵軍耳目的能力。「太空戰爭不一定以人員傷亡為目的,而是干擾乃至摧毀你的通訊設備。」吳非說。
3特朗普的「太空軍」計劃,中國如何應對?
王亞男認為,美國發展空天軍事力量的困境之一在於實戰經驗的缺失。縱觀美國歷史,每一個軍種的成立都經過了實戰的大量考驗。例如美國陸軍在1926年時便已經建立陸軍航空隊,然而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直到1947年美國才正式成立空軍這一獨立軍種。相比起來,特朗普建立「太空軍」的計劃未免操之過急。
「當美國空軍建立的時候,無論是裝備還是戰術戰略的理論都已經非常完備。」王亞男指出,「但目前美國要成立的太空軍,所謂的戰鬥理論不過是戰術構想,目前能夠支撐太空軍的實質性元素還是比較少。」
正因如此,其實中國不必急於對特朗普的「太空軍」構想作出回應。「目前中國並沒有必要單單針對特朗普發出的信號而作出反應。」王亞男說。
然而,不針對特朗普的信號作出反應,並不代表中國就應該在空天領域毫無作為。事實上,中國已經有自己明確的發展方針,並不需要根據特朗普的動向而轉移。
例如中國的反衛星技術,早在2007年,中國便已發射導彈擊毀了報廢的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雖然這只是中國在和平領域的技術運用,但在必要時也確保了中國在空天領域的防衛能力。
另一個則是軌道空間的機動能力建設。王亞男認為,中國應當建立起快速進入軌道空間的能力。一旦有了這種機動能力,那麼就能夠反制敵軍在空天領域的軍事行動。
「有了這些技術裝備和能力建設,實際上就可以為中國謀求一個在太空的安全。」王亞男指出。
推薦閱讀:
※他才是秦朝最優秀的戰略家,比白起王翦蒙恬還勝出一籌!
※崔寧:「佔中」是美圍堵中國戰略爛招
※中東亂局隱現美國戰略「黑手」
※特朗普「基於力量的和平」的戰略表述
※祥雲無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