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字智慧解碼疾病的兩大源頭,破解疾與病的防範之道

解讀漢字 疾與 病,分清疾病的兩大源頭-疾是大自然放的「冷箭」,病是你的壞情緒

1、「疾」的甲骨文字形,像人的腋下中箭,表示人受了箭傷。看來,「疾」是從外而來侵害身體,就象朝向你放的「冷箭」,如感冒、風寒、傳染病這些引起的不適就是疾。古人認為:外傷為疾,內傷為病;輕者為疾,重者為病。病字裡面是丙,丙火,心火,心裡有火就得病。心火的意思,就是被壓抑的情緒,就是失調的七情六慾(如悲憂喜恐怒),通俗地說就是一股氣。《皇帝內經》「思則氣結,怒則氣上,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喜則氣緩,悲則氣消。」,說的就是人不同的情緒對應著氣的不同走向和變化。氣本來是人體內的一種正常能量,但被扭曲被壓抑了宣洩不了,結果越積越多,"氣有餘」就成邪火了,上火了病也就因火而生。《說文·疒部》解:病,疾加也。從疒丙聲。也就是說:病比疾嚴重,是疾發展、衍變、惡化的結果。疾,也俗稱"小病",不及時醫治,就會加重變成"病"。扁鵲見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2、疾通過兩種方式侵入人體,一是毛孔,二是鼻子、口腔呼吸道進入。看來疾從口入外,還會從毛孔入。3、不同的壞情緒會傷害不同的臟器。作用於內臟導致內臟陰陽氣血失調而發病。七情六慾失調,人就會上火,病也就因火而生。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驚傷心膽。過傷五臟,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寧而為病,故曰五勞。以其儘力謀慮則肝勞,曲運神機則心勞,意外致思則脾勞,預事而憂則肺勞,矜持志節則腎勞。是皆不量稟賦,臨事過差,遂傷五臟。4、經常慪氣或鬥氣,氣停滯下來無法推動新鮮血液運行,慢慢會形成淤血,淤血一點一點堆積就形成病灶,因為淤血是細菌、病毒滋生的泥坑。相反,如果人體內的新鮮血液天天運行正常,細菌、病毒就無棲身之地,這時人想得病都難。這大概就是強調氣血要正常運行才能健康永駐的原因吧。

5、皇帝內經把疾和病區分開來,而2007年國內引進美國暢銷書《病由心生》(一內科醫生著),主要觀點,說人將近80%的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只有20%的病是由外來細菌感染所致。咱們老祖宗早2500年。看來,不只是相由心生,病也由心生。

6、根據疾病的兩大根源,將病分為疾與病,為我們有效利用身體自愈力,破解和防範疾病找到了有效途徑。

6.1破疾之道——激活你的防禦系統。人自身的功能強大、正在沉睡的免疫系統長期處於被迫退化狀態,用進廢退,不用則失,我們要激活叫醒它,讓它時時處於警醒的狀態。

6.2心病還需心藥疾。人們最容易忽略、最不易找到、也是最難解決的病根,是由心產生的種種不良情緒。這才是萬病的根源,病根的病根。所以人所有的病本質上都是心病。心藥並不玄,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心藥就是一種本心,是從人體內部生髮出來的。很多人找不到心藥,是因為心裏面堆了太多髒東西。要不斷地挖掘屬於本心的東西。其中經絡是挖掘的通道,新氣血是挖掘這條通道的動力。心藥有三大重要成分:本心、氣血和經絡。心藥靠氣血,六神才有主。心定是心藥的最重要成分。心定需要能量來保障。這個能量就是氣血(身外的寒氣消耗內在的能量,體內的濁氣污染我們的血液)。一個人氣血不足,心絕對不可能安定。為何說氣血充足心就能定呢?因為氣血充足,人的呼吸變得均勻,氣往下沉,然後存在丹田那兒,而不是老浮在胸口。搬開心藥的有形障礙(三濁是最大攔路虎),學會保持真心(真心就是「良心」,就是一顆優質的心,就是身體里充足的氣血),找到自己真實和善良的那一面。"晴天無雲萬里明,人無濁氣一身輕」,要排除濁氣,消除濕氣,拒之寒氣。學會放屁,排除萬毒。要轉變觀念,把放屁當成一件人生很重要很幸福的事情。不「污染空氣」就污染自己。要提倡放屁排毒,全民放屁最好是「百家齊放」。要健康須自律。這兒的自律,不是壓抑情感,不是守成規,不是把自己裝進套子;自律是節省精力,排除紛擾,心無旁鶩的置心一處,一以貫之。自律養心,天人合一,積聚能量,無堅不摧。最後,人活一世,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不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活得輕鬆,過得快活。

學習中醫有許多入門之徑,可以從中醫基礎理論開始,可以從中藥學開始,也可以直接讀《黃帝內經》,但是,如果你想切身體會中醫的實質,想學而即用、用而即效,那學習經絡就是最好的捷徑。中醫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有經絡這個精髓。拋開經絡談中醫,中醫就成了偏方,就成了小術,就成了民間技法。針灸需明經絡穴位才會立竿見影,用藥需按臟腑歸經才能藥到病除。《扁鵲心書》說得好:「學醫不知經絡,開口動手便錯。」《黃帝內經》更言經絡為「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一語道破經絡既是入門之徑,又是終極目標的真理。砭、針、灸、葯、按蹺、導引,此中醫六法若無經絡貫穿,便如有利劍而無劍法,有碗筷而無飲食。知劍法,任刀槍皆可當劍。俱飲食,無碗筷照樣用餐。經絡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徒手便可操作。能自助天助,就可先知先覺。六法只是術,經絡才是道。 在經絡理論上,中醫的六法最終都得通過經絡才能起作用。有些人覺得吃藥好像跟經絡沒有關係,其實是大錯特錯,因為這些葯最後都是歸經的。如說,一個人吃人蔘,吃完了以後,肺氣充足,這就是因為人蔘歸脾肺經。再比如說,吃當歸補血,就是因為補血的東西都歸肝經。至於大家都熟悉的六味地黃丸,它是歸腎經的。這些藥物都是從裡面打通經絡的,至於五臟六腑,都只是經絡的一部分。比如說,一個人要治肝病,他吃的葯里就會有柴胡、白芍等,這些都是走肝經的,它們所起的作用也都是把氣血引到肝經上面。等肝臟的氣血一充足,病就慢慢好了。再比如說,有的人吃當歸、阿膠一類的補血之葯,是因為這些東西進入人體以後變成血液了嗎?不是,是它進入肚子以後會把氣血引到脾上,引到肝上,激發臟腑自己造血。葯就是這麼回事,不是它本身會有多大補勁,而是它能把氣血帶到需要的地方去。所以,大家請記住這一點,在中醫里,不是葯在起作用,而是經絡在起作用。所以說,中醫里的六法都是方法、小術而已。大家真正要學的是心法。心法是什麼?就是經絡。大家要是把這個學會了,就知道中醫里是什麼在真正地起作用。為什麼現在瑜伽能夠傳遍世界,就是因為它給你提供了一個心法。很多人甚至只是朝著那個心法去的,渴望藉此達到心靈上的某種提升,至少是精神上的某種振作。可惜的是,中醫里已有的心法卻被好多人弄丟了。

經絡由經和絡組成,經就是幹線,絡就是旁支,人體有12條主幹線,也叫做「十二正經」。還有無數條絡脈,經和絡縱橫交錯,在人體里構成了一張大網。經絡內聯臟腑,外接四肢百骸(百骸就是五官七竅),而且經絡之間也相互貫通。可以說身體的各個部位,臟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膚毛髮,無不包括在這張大網之中。身體哪裡有病,這張網上就會有相應的鈴鐺響起來向我們報警求救。哪條經的鈴鐺在響,就可知道是哪個臟腑器官出了問題。中醫術語叫「諸病於內,必形於外」。人體有六臟(心、肝、脾、肺、腎五臟,再加心包)六腑(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每個臟腑都聯接著一條經絡,一共12條經絡。經絡的走向在四肢兩側是基本對稱相同的。除12正經外,還有奇經八脈(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奇經八脈在經絡系統中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它對十二經絡起廣泛的聯繫作用,並有主導地溢蓄調節全身氣血的盛衰。

經絡在身體里起一個什麼作用呢?只要經絡暢通,您就百病不生。但很多人不信,說這個經絡能有這麼神嗎?您是不是誇大了它的功效?我們來聽聽古人是怎麼說的吧。《靈樞經》中說:「夫經脈者,所以決生死,除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中醫諺語說:「學醫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有人說,中醫看病經常是開湯藥方,吃中藥,這裡面有什麼經絡嗎?好像沒經絡什麼事兒。其實這裡面同樣有經絡,而且中藥都講究經絡。中藥裡面有什麼?可能大家知道的就是當歸、柴胡、人蔘、黃芪,這些葯都是歸經的。所謂歸經,就是這葯被吃下去後,專門被這條經所吸收了。所以甭管您是用藥也好,還是按摩、拔罐、針灸、刮痧,以及用什麼方法鍛煉,甚至做瑜伽,治病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打通經絡。用《黃帝內經》中的一句話,我覺得更能夠非常細緻、全面地給大家講述經絡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粗之所易,上之所難也。」這就是說,您要想生長發育,就要靠經絡來提供氣血。而病是怎麼生成的?生病的原因很簡單:經絡不通就生成病了。如果您想防病,想治理一下自己的身體,那就要靠打通經絡。您只要保持經絡暢通,疾病就沒法侵入您的身體。如果有病,也可以有起色,能夠好轉。另外,學養生祛病之道要從經絡開始學,而好的醫生所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把經絡搞明白了。把《黃帝內經》中的這段話弄明白了,就能知道防病、治病、保證健康的著力點在哪裡了。所以很多長期身體虛弱、疾病纏身的朋友不用擔心,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敲敲打打照樣可以維護健康,達到有病調病、無病強身的效果。要記住:打通經絡是獲得健康的必經之路。求醫不如求經絡.經絡能夠通到四肢百骸和體內臟腑,也能夠內聯人的精神和思想,那我們就要善用經絡,善待經絡。當我們藉助經絡這座橋樑與自己進行溝通聯繫時,我們會發現,身與心已不知不覺間實現了處處皆通途的美妙境界。此謂「經絡飛架南北,身心皆通途。」經絡穴位那麼多,哪些是要掌握的呢?   全身主要經絡12條,再加上奇經八脈(360多個穴位,聽起來就會讓人望而卻步、無從下手。其實,我們需要掌握的穴位總共也不過20多個。每天記住兩個,十幾天也就都爛熟於心了。而正是這20多個穴位,在對付一般常見疾病中卻顯示了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 五輸穴是12經絡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的5個特定穴位(井、滎、俞、經、合),因為具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屬性,所以也叫五行穴。五輸穴首見於《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可以說將經絡氣血流注的狀態,用不同的水流,形象地比喻出來,由微至盛,從涓涓細流逐漸匯成滔滔江海。某條經絡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屬於這條經絡的屬性,如肺經的穴都有肺經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條經還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構成五個特定穴(井、滎、俞、經、合),叫「五輸穴」。「輸」就是傳導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經絡的傳導比喻為水流從小到大,從淺入深的變化過程。五輸穴以「井、滎、俞、經、合」來說明經氣由四肢末端向心臟方向流注於肘膝關節,經氣由微至盛,由淺入深,匯入臟腑的過程。五臟(心、肝、脾、肺、腎)所主的經絡叫「陰經」,六腑(小腸、大腸、膀胱、膽、胃、三焦)所主的經絡叫「陽經」。不管是陰經還是陽經,都有其各自的五輸穴,各自的屬性也完全不同。陰經的「井」屬木,「滎」屬火,「俞」屬土,「經」屬金,「合」屬水。而陽經的「井」屬金,「滎」屬水,「俞」屬木,「經」屬火,「合」屬土。對於這些屬性,其實大家可以不必強記。「五輸穴」在一條經絡中的功能,就像是一個公司里不同部門主管的作用,中醫經典《難經》上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五輸穴的效用非常廣泛,這裡只是簡單地略述其皮毛,讓大家有一個簡單的印象。知道了穴位的五行,就可以試著用在日常保健上了。如肺經的太淵穴,是俞穴,屬土,肺經屬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經的商丘穴,是經穴,屬金,脾經屬土,也是「土生金」。這兩穴合在一起來用,補肺健脾,功效顯著。有人總說買不到參苓白朮丸,而這太淵與商丘就是免費的參苓白朮丸。學會了五輸穴的用法,您可以靈活地搭配出許多免費的中成藥來。而且是最正宗且無毒副作用的良藥。不要著急,穴位很多,但不用一下子都掌握,學中醫,一定要一點一點滲透進去。中醫的精髓,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人性化的科學,需要靈感,需要領悟,需要身心交融,更需要寬大的胸懷。五輸穴對內臟病、五官病、情志病等有獨特的治療作用,是強身保健的方便工具,也是系統學習經絡的入門之法。五輸穴的效用非常廣泛,這裡只是簡單地略述其皮毛,讓大家有一個簡單的印象。知道了穴位的五行,就可以試著用在日常保健上了。如肺經的太淵穴,是俞穴,屬土,肺經屬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經的商丘穴,是經穴,屬金,脾經屬土,也是「土生金」。這兩穴合在一起來用,補肺健脾,功效顯著。有人總說買不到參苓白朮丸,而這太淵與商丘就是免費的參苓白朮丸。學會了五輸穴的用法,您可以靈活地搭配出許多免費的中成藥來。而且是最正宗且無毒副作用的良藥。不要著急,穴位很多,但不用一下子都掌握,學中醫,一定要一點一點滲透進去。中醫的精髓,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人性化的科學,需要靈感,需要領悟,需要身心交融,更需要寬大的胸懷。


推薦閱讀:

小馬oem是如何做到windows激活的?
信用卡使用不當被關進「小黑屋」,怎麼破解?
談《易經的奧秘》12:破解命運
(已解決)psv破解對於正版卡帶價格的影響?
破解12地支:人的性格跑不出三大類別

TAG:漢字 | 疾病 | 智慧 | 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