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佔輿論高地
田德文 田智輝
《 人民日報 》( 2011年08月25日 22 版)
儘管倫敦騷亂已漸平息,但其背後隱藏的深層次社會問題,以及社交媒體所扮演的角色引發人們更多的反思。
此次倫敦騷亂最直接的原因是英國社會管理不力,或者說是治安方面的缺陷。其他背景性因素包括青年失業、移民問題、經濟低迷、從眾心理和要害部門休假等。此外,在信息全球化時代,互聯網的傳播擴散效應也對事件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有這些因素並不是英國所獨有的,英國政府乃至全球各國政府都需要從中吸取一定的經驗教訓。
首先,在事態發生之初,示威者在倫敦警局門口靜坐要求給予槍殺少數族裔青年的合理解釋,在這個階段如果警方就能妥善處理的話,事情不至於擴大到難以收拾的地步。其次,英國政府實施財政預算削減後,倫敦警方實施大幅裁員,這導致在事情發生後警力投入嚴重不足。整個事件中,不光是窮人和移民,許多倫敦當地的中產階級也趁火打劫,最終形成一起難以控制的群體事件。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英國失業者壓力不斷增大,社會心理黯淡且脆弱。一旦日益積累的這種失望情緒尋找到一個社會失序的環境,社會心理就會出現某種變異,平時道德和法律意識都很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會跟著扭曲。在此種情況和氛圍下,許多行為舉止已經不受理性控制,青年群體尤其如此。騷亂中的英國失業青年或中產階級參與者,抱著一種法不責眾的僥倖或從眾心理宣洩自己的不滿,更何況其中某些移民和失業者,本身就有平時壓抑了很久的反社會情緒在裡面。
就目前來看,英國政府處理比較成功,事態已經得到控制。第一,警方宣布任何參與搶劫的人都會被繩之以法,並且運用網路力量搜尋證據,通過現場照片和錄像抓人,這對打擊從眾心理和預防大規模的騷亂都是比較有效的;其次,大量增派警力全天執勤,警方獲准使用高壓水槍和橡皮子彈,並且法院也通宵工作,迅速起訴騷亂者,這種類似國家緊急狀態的治理方式在英國並不多見。
騷亂中社交媒體所扮演的負面角色也引人深思。現代傳播技術賦予了人們組織和使用信息的簡易方法,社交媒體也就應運而生。從目前來看,社交媒體跟傳統媒體相比,除了「快」之外,還能「聚眾」,引來很多「看客」。在突發事件或群體事件中,圍觀產生的力量可能行善也可能作惡。
倫敦騷亂髮生後,社交媒體的雙刃劍作用也凸現出來。有人利用推特組織搶劫,通過臉譜展示「戰利品」,並呼籲對警察使用暴力。同時,愛好和平的人同樣可以利用社交媒體來傳播正面信息、提供幫助,在社區的恢復工作中起到積極作用。那些呼籲上街和平示威、向警方提供線報、呼籲停止暴行,甚至組織人們上街清理街道的行動就是通過社交網路完成的。
倫敦騷亂讓社交媒體的監管被提到了西方政府社會管理的議程上。目前,西方各國正在逐漸調整網路監管政策。重要的是,政府要利用社交媒體搶佔輿論高地,第一時間控制謠言的傳播,讓大眾了解事實真相。
(田德文為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田智輝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推薦閱讀:
※情變(清宣統二(1910)年上海《輿論時事報》連載。八回) - 中華傳統文庫 - Powe...
※鋒芝婚變,得輿論者得家產?
※甲午戰爭中日宣傳反差強烈 中國戰場未敗輿論先敗
※輿論建言各方保障應跟上「二孩政策」步伐
※明代輿論獨立的超前和君權約束的分析(四)
TAG:輿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