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懂西方美術史

藝術風格的變化,原因是生活方式的變化——這是讀懂藝術史的祖傳秘訣。別聽教授們口乾舌燥地講歷史學、新歷史學、藝術史方法論、風格學,就好比做生意未必要去商學院學,常識就夠了。

首先,是我們常說的「古代」,古代的藝術史用一句話說就是,他們畫各種神。古代可以理解為原始,既然是原始,就是說對很多事物都搞不懂,不明覺厲,害怕。看見打雷,艾瑪那裡是個啥東西這麼大動靜看來我弄不過他,我得跟他搞好關係,我不認識他也沒見過,但我把好東西給他他應該不會劈死我吧~~於是出現了「祭祀」。那會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跟這個有關,中外都一樣。看官要去研究中國上古三代,會聽到一句話叫做「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就是國家的大事有兩件,祭祀和戰爭。其實那會老祖先們還沒閑心思琢磨「藝術」是啥,那會的所有心思都是怎麼著吃飽別餓死,別讓野獸給吃了——《瘋狂原始人》都看過吧,就那意思。

順便說,祖先們對神的想像,是一個由亂鬨哄到清晰的過程。開始他們眼裡啥都是神,樹那麼粗是神,發大水也是神,太陽月亮都是神……你眼中的神和我眼中的神都不一樣,特別容易混亂。比如張三遇到一頭大野豬打不過,以為是神剛要祭祀,隔壁老王餓了三天看見這頭肥豬瘋了也得弄死它給拖走了;李四上山砍柴發現一棵很粗的沒見過的樹,嚇壞了趕緊祭祀,隔壁老王過來把樹砍倒拖回家蓋房子了……這樣時間久了,大家就會紊亂。所以,大家湊到一起一討論,哪些是神哪些不是神就達成共識,於是就出現「圖騰」,出現了系統的神話體系。

西方古代藝術史中經常提到的有兩塊,一是古埃及,一是古希臘羅馬(古東方和古西方)——都是「畫各種神」,但這個時候大家所說的神,體系已經非常嚴密。古埃及時期,各路大神總共有2000多位,大地、空氣、河流、天空、太陽、月亮、動物和植物都是神,而且眾神的形象和名字都是統一的,太陽神就得叫「拉」,死神就得是狼頭「阿努比斯」,不能隨便改。

古希臘時期也是如此,太陽神是宙斯,海神就是波塞冬,冥王就是得叫哈德斯——各位看官想要了解這眾神的故事,可以去看看《聖鬥士星矢》、《眾神之戰》,喜歡遊戲的可以去打打《泰坦之旅》。

然後是「中世紀」,中世紀藝術一句話就是:他們畫上帝。

中世紀的藝術,也是畫神,但這次的神,已經變成基督教裡面的上帝。關於為什麼基督教成了主流,我簡短說一句:古希臘文明牛逼閃閃的,古羅馬前半段也是牛逼閃閃,但到古羅馬晚期就已經被各種奇葩皇帝作踐的差不多了。期間基督教慢慢發展起來,由被迫害的邪教最後成了羅馬的國教。古羅馬最後被一群不識字的蠻人滅了,但蠻人們很快被基督教同化——這勁頭很像中國古代那些來滅了中原的游牧民族最後卻被漢文化同化。一般我們說的西方美術史,大多數都是從中世紀開始說,看官們去歐洲旅遊,大多也就是看到中世紀,從中世紀開始白話,夠用了。

中世紀基督教排斥古希臘羅馬的藝術思想,主要是因為不認同古希臘羅馬那種神話體系:尼瑪神怎麼能和人偷情呢?三位主神居然合夥把自己的老爹幹掉!這特么什麼亂七八糟的關係!不行!於是古希臘那種具有生命力的風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嚴格、嚴肅、強調戒律的基督教主題。整個中世紀的藝術都極少表達人的生命、氣質,而是強調人對上帝的畏懼,暗示人們不要像古羅馬帝國末期那樣放縱自己的人性,要禁慾,要遵守上帝的戒律,不然就招致毀滅。這個階段的主要藝術成就是建各種神殿般的大教堂,繪畫主要是鑲嵌在教堂窗戶上的玻璃鑲嵌畫。列位看官如果看到這種目光獃滯,面無表情的撲克臉,一般就是中世紀的了。(吐槽一下:比古希臘,藝術上確實倒退了,木辦法,你想想暗黑破壞神裡面的野蠻人非要畫,你能咋滴)

就這樣過了將近一千年!進入了文藝范最愛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藝術,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打著畫神的旗號畫人。畫了長達千年板著臉的上帝,太枯燥了有木有!沒有一點生活氣息有木有!有神性沒人性有木有!當時歐洲的資產階級已經長發及腰,生活富裕了就得講點情調,清規戒律一弄就上千年,黑山老妖都受不了了!於是當時的土豪們就開始不鳥教會的三大紀律八項主義了,洗頭房、賭場、夜總會一個都不能少,就跟今天的土豪一樣,有錢了就不愛受當官的管,雖然嘴上和氣,心裡不服。但不服吧,也不能明著來,雖然有了倆錢,但教會說要整你,還是相當容易滴,所以不能嘚瑟,只能暗著來。於是有些個大V們就提出一個口號:文藝復興,我們要復興古希臘古羅馬的優秀文化!說是復興古希臘羅馬文明,其實壓根就是想拿這個去擠兌教會那套令人討厭的大道理,順便提倡一下古希臘古羅馬那豐富多彩的肉體生活。這種思想直接導致了藝術風格的變化:表面上畫的還是神,但實際上畫的是人情味。不信您看,提香畫的維納斯是這樣的:

這種撩騷姿勢和眼神,哪裡有神仙的樣子,這明明就是畫給人看的嘛!

再看拉斐爾給西斯廷教堂畫的聖母子,描繪聖母要把小耶穌送往人間經受苦難替人類贖罪,壓根就沒有高大莊嚴義無反顧的英雄主義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氣勢,反而體現的是作為母親的悲傷和無奈,是有血肉感情的。

一開始還遮遮掩掩,拿神話故事宗教題材做擋箭牌,又過了一段時間,乾脆就不畫神,直接畫人了。眾所周知碉堡了的《蒙娜麗莎》,據稱達芬奇畫的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簡言之就是畫了一位小富婆。那時候找畫家給自己畫張像,那可是相當時尚,比今天弄套寫真集體面多了。

終於教皇也忍不住了,也找拉斐爾給自己來了一張:

拉斐爾把教皇尤里烏斯二世那種固執、堅強的性格刻畫的非常到位,比原來的撲克臉有血有肉,有了人性的溫度。拉斐爾甚至把自己和小三都堂而皇之地弄進油畫中了——乖乖,話說今天這麼有品位的小三也很奇缺了。

然後,又是漫長的畫人,畫人,畫人……這期間的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浪漫主義都是在畫人。

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畫人的激情:魯本斯畫的搶女人,說是畫希臘神話英雄卡斯托耳與波呂刻斯搶留西帕斯兩個女兒的段子,其實畫的就是黑大漢霸王硬上弓的鼻血場面,神話只不過是旗號而已。。。。

18世紀的「洛可可」,畫人的慾望和奢靡:沒錯,只有法國人才能能出這樣桃色的小調調——據說路易十五喜歡的挑逗性小調調。華托畫的《舟發愛情島》,描繪一群男女到所謂的愛情島上約炮的場景,還煞有介事畫了一群小天使小愛神啥的:

接下來是布歇畫的月亮河狩獵女神黛安娜,看那朦朧的月紗,吹彈可破的皮膚,芊芊玉足……你確定你是去打獵的么?

現在你去盧浮宮看的,應該就是這種「香艷」的感覺。你說你想搞情色拉上古希臘眾神幹啥,真是躺著也中槍。終於又覺得過分奢靡了,奢靡就腐敗,腐敗就革命,革命就需要進行曲。再回過頭去找找古希臘古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18世紀的「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還是畫人,不過是借古希臘英雄主義鼓勵人們參加革命。達維特畫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實際上號召人們像賀拉斯兄弟那樣舍小家,顧大家,為革命不惜大義滅親。。。。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都是這個意思,你看連女神都站在我們這邊,我們怎麼可能打不贏!嗯,女神當然是裸體,不裸那不就成了普通女戰士了么?

19世紀,歐洲流行鬧革命,那還得畫現實社會中的人,展現底層人民的艱難生活,庫爾貝和杜米埃就畫現實中的人,而不是神話故事中的人。

終於,19世紀後期,人們又受不了了。尼瑪畫的好是好,又是幾百年醬油色啊有木有!好幾百年沒見過鮮艷的顏色了啊有木有!尼瑪綠光在哪裡!!於是,一次重大風格的改變再次來臨:印象派出現了。印象派藝術用一句話說就是:勞資要出去畫!勞資要有光!勞資要怒放的色彩!於是,在現代光學科技的支持下,繪畫變成了這樣:

莫奈畫的睡蓮,出現在泰坦尼克號上的那幅:

這是他畫的草垛:

到了印象派後期,又出現了一個小幫派叫「後印象派」——這幫派雖小,但名頭不低,因為其中有騷年們最愛的文森特梵高!其他兩位也是響噹噹的人物——塞尚和高更!印象派畫的是客觀的風景,那麼後印象派就開始畫主觀的風景了,顏色裡面開始帶有情緒了。所以梵高畫成這樣:

塞尚畫成這樣:

高更畫成這樣:

凡事就怕有人開頭。從後印象派開始,藝術家們既不為宗教畫,也不為客觀世界所束縛,而是進入了「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的階段——這就是「現代主義」的意思。20世紀的奇葩藝術風格一發不可收拾了,難怪塞尚被尊為「現代藝術之父」。江湖上門派林立,一個比一個能搞,出現了許多我們今天看不太懂的大師們。

其中,有個叫馬蒂斯的人說:比顏色?我給你點顏色看看!於是他畫了這樣的畫:

這位大師為了下猛葯,專門不遠萬里古老的中國拜師學藝,實不相瞞——這位大師看到了中國的剪紙,立馬如獲至寶,搬回西方去就嚇傻了一幫人:上圖那顏色知道怎麼來的了吧。當時一幫評論家說:我擦這哪是人畫的畫,這特么是野獸畫的!馬蒂斯說,那就叫「野獸派」吧!

馬大師苦練剪紙術

接著,畢加索不服了:顏色算個毛?你畫的人臉還是人臉!你看勞資畫的人臉牛逼不!一面能看到人臉的各個角度,這種把人攤開畫的絕技,就叫做「立體主義」!表現戰爭那種支離破碎再好不過了!

蒙克出來說:屁!戰爭給人造成的是心靈的傷害!有本事你跟我比人性的扭曲~~扭曲懂么?鑒於我的畫表現了人性的扭曲,我決定叫它「表現主義」!

康定斯基站起來說:各位好,我是康定斯基。你們畫的還能看出來是啥,恕我直言弱斃了。小弟認為,世界的本質是色彩和形式的和諧,小弟畫的才是規律、真理、靈魂,而不僅僅是肉眼看得見的東西。請叫我「抽象主義」總舵主,這是我寫的幾本書,《論藝術的精神》、《關於形式問題》、《論點線面》……還有,請以後不要叫我們戰鬥種族大老粗。

「波普藝術」兩大高手之一伊夫克萊因發話了:切,還用那麼多顏色?小弟克萊因,一種顏色就夠了。而且這種藍色已經被我申請了專利,以後哥幾個可別隨便用我的「克萊因藍」啊,熟歸熟,當心攤上官司!哥幾個還真別小瞧咱,當初有個沙龍的二逼評委跟我說:「如果您能接受至少添上一小道,或者哪怕是一點點別的顏色,我們也說不定會同意展出」——現在呢,哥這坨藍在蘇富比能拍到3000萬美元有沒有!

這時,安迪沃霍爾出現了:小子炫富是吧?牛逼是吧?「波普藝術」我還沒站出來說話,你敢出來?你這麼雞賊,難怪你只活了34歲。你還在畫,還好意思說,勞資都開始印刷了!勞資的作品都能賣1億多美元,你嘚瑟什麼?

「要說到價格……」達明赫斯特扶了扶眼鏡,若有所思地玩弄著手裡的鑲滿鑽石的頭骨,「貌似我2007年就過億了……」

吐槽:達明赫斯特《獻給上帝之愛》。以真人骷髏為「模具」,用2156克白金鑄造而成,上面鑲嵌有8601顆重達1106.18克拉的鑽石。這特馬才是土豪!

  當大家都在比比誰的藝術更牛逼的時候,一位大神級人物出現了。前面那些舵主啊掌門啊頃刻間被團滅——這位大神叫做「杜尚」。在一次大家比比誰牛逼的展覽上,杜尚把他的作品擺進了美術館。剎那間,小夥伴們都被震精了!尼瑪,搞什麼啊,太狠了吧!這是要鬧哪樣啊!

其實我為了講故事,時間順序上有一些穿越。按理說,是杜尚先出場,安迪沃霍爾和達明赫斯特比較靠後了,所以大家老能在時尚圈聽到這兩位。杜尚經過美術館門口的時候,順手買了個小便池,寫上自己的名字就送進了美術館展覽。杜尚應該是「當代藝術」的教父,小便池的真正意思就是「藝術回到生活」,沒有什麼比生活更重要,生活就是藝術——這就是一向以來我們覺得高深莫測的「當代藝術」的真正含義,就這麼簡單。後面幾位大神級人物分別把這個主題細化了,博伊斯說的是「藝術回到社會」,安迪沃霍爾說的是「藝術回到傳播」,達明赫斯特說的是「藝術就是商業」……從杜尚開始,藝術不再作為一個學科,而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唱歌不再是一個專業,而是每個人都可以想唱就唱,唱的漂亮。

看官們,回過頭來看看西方藝術史的思想,其實非常簡潔明了:一開始「畫神」,後來覺醒了「畫人」,再後來「畫世界」;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藝術家們討論「怎麼畫」,再後來就是「還畫不畫」,最後是「藝術其實就是生活」——這是一個看似漫長實則短暫的旅途,西方美術史就是從宗教、哲學大道理一步步回到人性,回到人的內心情感和日常生活的過程,變成我們生活中的時尚,變成我們的娛樂,變成我們的設計……這條看似簡單的路,藝術史走了整整兩千年。


推薦閱讀:

【素描教程】他的靜物素描,征服了99%的美術生......
《大魚海棠》的美術設計屌爆了!果然是醞釀了12年的神作!
第八章 五代十國的美術(6學時)
狸大叔:聯考的這一巴掌,你該醒醒了。
素描人物頭像各角度起稿教程!雖然方法很老,但卻很實用!很用心!

TAG:美術 | 西方 | 美術史 | 西方美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