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促使我更快成長

自從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以來,我渴望能在三尺講台上盡情揮灑青春和汗水。我暗下決心,一定要通過自己辛勤的付出,成為一名有經驗的優秀教師,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我知道自己離目標很遙遠,自己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但學校適時開展了《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這更加鞭策了我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經過研究和自我反思,還有許多老教師的精心指導和自己有意識的探索,自己感覺到在課堂教學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標雖然還十分的遙遠,但我會以更堅實的腳印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在實踐中,我反思總結了個人的有關情況。專業知識基礎比較牢固,教師的基本功掌握比較好,注重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這也許算是我的優勢吧。但是我的劣勢也很突出,主要是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方面做的很不夠,學生參與活動很少,即使參與了,面也不廣,師生之間交流少,對課堂反饋的信息觀察不夠細,處理也不太恰當,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沒有讓學生在輕鬆愉悅、自我參與的氛圍中自主的獲得知識,而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

人們都說: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其實誰都知道:教育還是天底下最艱難的事情。到了高中,語文這門課是最容易被學生視為「雞肋」的;而語文老師又是所有老師中最易被學生視為多餘乃至厭煩的。課堂上死氣沉沉,大家伏身於案,「漠」不做聲(不僅「默」不做聲),任你教師「張牙舞爪」的表演,任你「天花亂墜」的號召。有時說的太激動了,學生會抬起眼皮,無奈的瞅瞅,那眼神告訴你,至於這麼誇張嗎,不至於吧,或者打心眼裡就想——沒病嗎,你;搞什麼呀,不就一堂破課嗎!還有就是,課堂上亂作一團,遠超自由市場,毫無市場規律可講。任你大呼小叫,黑臉白臉,你也是——枉凝眉,教師實在是受不了了,以超過正常聲音幾十倍的氣勢,生氣起來,學生馬上轉入第一種狀態,留下你一個,唱《登幽州台歌》。

幾乎可以這樣說,高中年級的語文老師又是所有語文老師中最尷尬的,因為他要教的學生都已經在語文能力上基本定型了!而他又不得不肩負起「化腐朽為神奇」的神聖使命,只要能讓學生高考有個理想的分數,不惜使出一切解數——雖然實際上,他所做的絕大多數勞動都是「死馬當作活馬醫」,大都是無用功。

所以,師生關係與課堂效率應該被一起提出來。因此我決心要在教學中逐步克服這些不足。所以在對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如引入、教態、語言、結束語等)進行反思時,我最深挖的就是這個點,每堂課後都要想一想,今天的課活不活,學生有否參與進來,他們的積極性有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對於學生一些課堂反饋信息我有沒有恰當的處理。

經過一段時間反思之後,我感覺自己進步最大的就是這一點。而且自己覺得很充實,上課也覺得比以前更放得開了。在教材的處理上,我更注重了讓學生感受語文教學的趣味和魅力,更注重了前後內容的聯繫和銜接,注重了知識結構的展示和思維方法的培養,注重上課時朗讀的抑揚頓挫、教態的嚴肅大方、教學語言的優美生動等等。我閱讀查找教學書籍和資料,備好每一堂課。

經過實踐,我深切的感到:經驗+反思=成長,「反思性教學」對我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立足教學實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它可以提出假設,並通過實踐檢驗假設,直至解決問題。其一,它有兩種形式,既可以是個人經驗反思,也可以是群體性(教研組)教學反思;其二,它有實踐檢驗過程,其反思既是內部的思維活動,又是外界的實踐行為,以確保結果得到檢驗,並使反思性教學越來越具有合理性。

其次,教學反思強調學會教學反思,是全面發展教師教學個性的過程。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作為「學習教學」的過程,既要求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又要求教師「學會教學」,使自身獲得進一步發展,直至成為學者型教師。反思型教師不僅想知道自己教學的結果,而且要對結果及其原因等進行深思,總是問「為什麼」。這種「追問為什麼」的習慣,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師增強問題意識和「解題」能力。

第三,實施反思性教學,並不要求面面俱到,並不要求針對教學過程中所有的環節加以反思,而是可以注意自己的某些薄弱方面,側重某個環節,有的放矢,各個擊破。從單個環節的提高入手進而逐步使自身的整體素質得以提高。比如在某一次反思性備課中,可以專門訓練引入這個環節,課前設計幾種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據學生反應和教學效果加以鑒定比較哪種引入更適合哪種類型的課程。這種方式使教學水平的提高落實到某個具體的點上,既有實效性,又增加了教師的成就感。

第四,在不斷的「教學反思」過程中,教師對教學有了自覺的意識,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不斷提高,對教學過程進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就相應得到了提高,從而加強了在教學中的監控能力,自如地應對教學過程中各種問題。

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如何使這種現象得以緩解,需要教師細心體會,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自覺地檢查、審視和評價,對自己的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度等諸方面及時保持有意識的反省,在此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例如,我們要求在上每一節課時 ,對自己要講什麼內容、為什麼要講這些內容、沿著何種思路進行講授這些內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認識。

這種認識不僅表現在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中,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之前的計劃與準備以及教學結束後的回顧。如:課前要預計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構想出可能有的教學效果;課後對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是否從學生實際出發、教材的呈現是否清楚合理、教學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第五,在探索中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不僅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不僅要知道自己的教學效果,而且要對效果及其有關原因進行「為什麼」的思考,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更為合理。

實施教學反思後,我嘗到了反思的甜頭。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算是膚淺的認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總結課堂教學的點滴體會,在微小的積累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推薦閱讀:

搏擊必修:近身格鬥技巧之摔跌法教學教程
詠春拳來留去送與甩手直衝應用實戰訓練教學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淺談集中識字教學
先學後教 有效教學

TAG:成長 | 教學 |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