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育兒見聞之五——人際交往發展被破壞的孩子
還是在皇崗公園的跳健身操的地方,因為是公園,深圳的夏天還特別長,所以,晚上帶孩子來公園玩的人不少。領舞老師的女兒大約一歲半,可以在阿姨的照顧下到處遊走,找朋友玩,但是,在我離開深圳時,女孩已經2歲多,我卻從沒有看到她盡興地與小朋友一起玩過。
一天,女孩看到一個和自己一樣大小的男孩,直奔了過去,那個一歲半的小男孩也看到了和自己一樣大小的女孩,拉著奶奶的手也朝著小女孩奔了過來,他們生活在這個 「巨人」的社會(幼兒看成人都是比自己大好多),看到和自己一樣大小的人就會有接觸交流的慾望,但是,這些不到2歲的孩子還不懂得如何與小朋友交流,表達自己的意願。只見女孩和男孩興奮地站在了一起,他們笑著一個看著一個,不知道該如何搭訕,此時,女孩突然踢了男孩一腳,男孩舉起小手打向女孩的頭,他們都沒有哭,而是仍舊興奮地咧著嘴笑著看著對方。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阿姨和奶奶卻驚恐不已,立即把各自負責的孩子拉向一邊,讓這兩個好不容易開始學習人際交流的孩子離得遠遠的,板著成人那張充滿道德感的臉訓斥孩子:「不可以打人啊,這樣不是好孩子啊!」「你怎麼踢小哥哥呢,對小朋友要友好,才是乖孩子啊!」。。。。。。然後,兩個成人各自抱著孩子相背而去,不再讓兩個孩子在一起了。
兩個孩子眼睛裡透出一片茫然,對於一歲半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打招呼」,這是他們進行人際交往的初級階段,打招呼的方式是幼稚的,但他們自己沒有覺得對對方不 「友好」,他們非常真誠想與對方進行友好的交流,不知道為什麼成人要說他們不是好孩子,他們也不理解成人說的「友好」是什麼意思。可是,阿姨和奶奶不屑也不懂得去解讀孩子的眼神,不去思考兩個孩子為什麼在被踢了一腳後或者被打了一下後沒有哭,沒有尋求成人的庇護,我們用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慣性思維對待孩子成長中出現的行為,這種慣性思維中充滿了偽裝的道德和仁義,而缺失的是對兒童發展規律的理解和尊重。沒有對兒童發展規律的尊重和理解,所有的教養行為都是對兒童不道德和不仁義的。那些滿嘴的道德說教便是偽道德。
在幼兒早期的人際交往行為中,他們開始嘗試著與他人交往時,不懂得像成人那樣握手問好,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交流,就像這兩個孩子一樣,此時,成人要靜觀孩子的行為,不要輕易地出手干預。或許,這兩個孩子接下來的行為便是友好地手拉手,成為那天晚上愉快的夥伴;或許,他們用自己明白的語言開始交流,一起遊戲;或許,他們的交流方式不成熟,繼續踢打對方,如果照顧者發現孩子此刻的情緒不再愉悅,孩子從交流的行為演變成了戰爭時,再將兩個孩子分開,然後,成人可以用語言讓孩子明白他們的行為:「你們是不是想成為朋友,你們可以把手拉在一起,這樣就是好朋友啦!」然後,協助孩子把手拉在一起。成人將「友好」這個詞語與手拉手的行為進行配對,然後輸入給孩子,為孩子建構了「友好」的直觀做法,或許,下一次他們在與小朋友建立交流時,就開始用拉手的方式,而不是用腳踢的方式了。這樣的做法比起阿姨和奶奶對「友好」空洞的說教,更能夠幫助好孩子建構和發展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當然,這需要雙方的成人都能夠明白孩子此刻的心理,並能夠達成共同的目標——幫助孩子完成這次人際交往行為的目標!
一天,這個女孩帶了一個小皮球來玩,她一個人玩了一會便沒有了興趣。此時,她發現不遠處的小坡上有一個和自己相差不大的男孩,正和媽媽坐在小坡的草地上,於是高興地跑了過去,站在這個女孩的面前,她很想和這個男孩交流說「我們一起來玩球吧!」,但是一歲半的她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於是,她伸手把皮球扔給男孩,用手去拉扯男孩的衣服。此時,男孩愣在那兒,沒有反應過來她的意思,嚇得往媽媽懷裡撲,媽媽立即護著兒子,阿姨見狀上前撿起皮球,把女孩抱開,女孩又獨自玩耍皮球了。
但是,女孩沒有甘心,她再次拿起皮球來到小坡上,這次,男孩在媽媽懷裡,媽媽見女孩又來了,以為女孩要對自己的兒子下手,緊緊護著兒子。她再次把球拋給男孩,希望男孩明白她的意圖——我想和你一起玩,但男孩從媽媽身體信息中感到了不安,沒有主動離開媽媽的懷抱,懷疑地看著女孩,就這樣僵持著,不一會,阿姨見狀,為了不讓女孩惹禍,抱起女孩再次離開。
女孩第三次來到小坡,第三次把球拋給男孩,這一次,媽媽乾脆起身,抱起兒子離開了公園。如果阿姨和媽媽都看懂了這是兩個孩子發展人際交往能力的契機,媽媽就會鼓勵兒子和女孩一起球,阿姨也會教女孩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圖:「我們可以對哥哥說『哥哥,我們一起來玩球』」。然而,媽媽和阿姨沒有意識到這是一次幫助兩個孩子發展人際交往的契機,女孩多次反覆的主動找小朋友交流,如果常常得不到成人的幫助,結果都是失敗,漸漸形成了一種意識「我的交往都會失敗」,慢慢地變得不願意與他人交往,然後形成一種我們常見的「內向」,這種「內向」實則為害怕人際交往,這將對孩子以後的發展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同樣地,男孩在這位媽媽的護佑下,人際交往被蒙上了一層不安的因素,這將阻止孩子將來積極主動第與他人交往。
人類是群居動物,人際關係能力發展的 「程序」已經被 「寫入」了人類的基因中,在幼年階段,這個程序就會啟動。兒童早期在不斷學習如何與父母互動,逐漸地,隨著他們活動範圍的擴大,開始了與同齡和不同齡的孩子的交際,很多時候,孩子早期幼稚的交際行為會被成人誤解為「打人」「不友好的行為」。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過程是從幼稚到成熟:腳踢、「打人」——拉手——微笑——語言——送小禮物——微笑著握手——懂得成人社會人際交往的規則。成人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完成這個過程,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推薦閱讀:
※你越遷就,別人越得寸進尺
※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小心在人際交往和職場中有人在暗處詭視著你!
※想要輕鬆贏得他人的心,你只需要這麼做
※人際交往,原來一直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