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吧:我的生活原則是簡樸、自然、靈修
愈少愈自由
鹽寮樂修二十年
來源: 廣州日報 區紀復 著
看點:
身處一個物慾橫流的浮躁的社會,需要惜福,並給生活做減法。書中的許多環保理念或許並不新奇,但重要的是作者20多年如一日地實踐著,並貢獻著寶貴的經驗,讀後令人感動。
我的生活原則:
簡樸、自然、靈修
我定的生活原則是:簡樸、自然、靈修。這二十年來都根據這原則而生活。
鹽寮凈土是在海邊,只簡單地蓋了幾間木屋,材料很多是撿拾而得,當初構想時就帶著開放的態度,沒有圍牆沒有欄柵,盡量依環境的自然狀態呈現。睡覺的木屋有門無鎖,推窗就可觸摸到戶外的綠樹,真是夜不閉戶,出不鎖門。屋內的裝飾是石頭和書本,石頭是海邊隨遇拾得,有時有所啟發就寫上幾句美言嘉語;書本很多是來體驗生活的人帶來的,有關健康、環境、心理、靈修、宗教的,歡迎人欣賞閱讀,就算有人拿走,也樂意給他,可能對他更有好處,我們的理念就可以傳給他,不是失,反而是得。
這裡汲泉而飲,采野而食。庭院里依季節生長的野生植物,有些可觀賞,有些可採食,有些遮風避雨;自然生長的植物不夠採食,就自己開墾種植些;有時人多量大時,就到批發市場撿拾;考量長期營養均衡的需要,就會購買少許,例如芝麻、核桃、花生等。
挑水燒灶煮食,所用的水資源有天然的溪水、泉水、雨水,我和我的太太一天用不到兩公升。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所需購買的只是米、油、鹽。柴火儲存在海邊與自家庭院的樹木;油和鹽我們用得非常的少,需求量是以年來計算的;醬、醋不就是酸甜苦辣的味感嗎?蔬果就是很好的調味品,加上時間的醞釀,可以轉化出各式風味來。至於茶,鹽寮一般只喝清水的。
我的衣服只分冬夏,無論哪個季節,都只需兩三套就足以應付過去,反正就是髒了洗,幹了穿,不必煩惱什麼。有時煩惱的反而是人們以為我們需要衣服,送來一堆舊衣,必須花心思轉送到需要的人手中,才不會浪費。我的鞋有兩雙,夏天的涼鞋、冬天的包鞋都是別人不要但還可以穿的,往往穿三五年都沒問題。我的簡樸原則是盡量簡單自然,鹽寮沒有鏡子,因為我不需要梳頭、剃鬍子,也不需要刻意妝扮,更沒有手錶、裝飾的累贅。洗臉、刷牙、沐浴都用最自然的方法,到溪澗里愉快地享受,沒有肥皂、牙膏、面霜等的繁雜需求。
生活里只有幾件與電有關的需要:電燈,為室內戶外照明;電話,為與來體驗的人聯絡;電冰箱,為保存食物不致變壞,但是小小的二手冰箱,不致貪心而儲存太多;一台小而舊的收音機,了解颱風的情況。有時我們外出一段時間,也不用擔心這些東西會失竊,所以真是自由無憂的。
彎腰撿菜
市場撿菜是鹽寮簡樸生活體驗的一門必修課,也是相當具挑戰性的體驗,但大部分的人都能通過。
鹽寮凈土初期的一個暑假,由中途之家來了十多個青少年,要住兩個月,希望在體驗中能變化氣質,修正行為。為了供應十多人吃飯,我們自己種的一點點菜當然不夠,需要時常上市場採購較大量的食物。有時加上其他的人,所需食物就更多,於是由小市場到大市場,再由大市場到批發市場去購買。後來發現批發市場有很多被丟棄的蔬菜水果還是好好的,我們就不再購買,而撿拾回去做食物。從此之後,我們每個星期都會到批發市場去撿菜,撿菜成為一項定期的功課。
初時我覺得這是一種惜福的體驗,尤其是告訴青少年,不要讓食物浪費掉,我們需要食物,撿菜不必花錢,何樂不為?後來經過深刻的反省,我認為這種市場撿菜是很好的修行過程,所以每個來體驗的人,我都會製造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每個人事後分享,都感到這種體驗非常難得,難忘又深刻,對人生更有很大的影響與啟悟。
菜農將蔬菜運到市場後,還要加以篩選,將外層或有殘缺的菜葉剝掉,有一點熟爛的瓜會整個不要;水果商由冰庫拿出水果,稍有瑕疵或過熟的也一樣丟棄,這是為了要保持賣相。於是每天都有一堆果菜要淘汰,加上裝運果菜的紙箱、竹簍、膠袋、發泡盒等,隨處隨地都是,就成了堆積如山的市場垃圾,最後由推土機、壓縮車搬運,送到垃圾堆置場,既污染環境,也滋生病菌,成為公害。
在市場看到這種情景,第一個感覺是髒亂,第二是浪費。這麼大量的果菜棄物,如果分開處理,至少可以變成肥料。其實很多還是好好的東西,撿起來吃,一點問題都沒有。因此我們就挑選比較好的、完整的、新鮮的、乾淨的,回家後再清洗、處理,爛的部分切掉,就是很好的食物。每次撿菜之後,有這麼多免費的食物,實在應該感恩;也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對別人則有示範教育的作用。
市場撿菜,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會有點心理障礙,而不敢嘗試,所以首先需要一些心理準備:我們去市場撿菜不是因為沒有錢買,也不是因為貪心免費,而是為了不要讓好的東西丟棄而浪費,是惜福的行為。有了這種心理建設,就能面對別人的奇異眼光,對自己也有信心,因為是在做好事。撿菜另一種積極的意義是減輕菜販果農因丟棄浪費而產生的良心不安和罪惡感,其實他們也是無奈的。
在撿菜的時候,還有一種需要克服的困難,就是要彎腰、蹲下,在看似髒亂的垃圾中動手,找尋還好的果菜,這對住在都市、嬌生慣養的人是最難為情的事。如果這一關也過了,那就得道了!
垃圾兄弟
這個稱呼不是諷刺,不是抬舉,也不是江湖術語,而是我最近反省後對垃圾的感覺。
很多年前,我有一位好友成道學,他關心垃圾問題,到處去宣講解決垃圾之道,就有人給他封上「垃圾先生」的雅號,我也寫了一篇《垃圾先生》讚揚他,還登了報。
自從我關心垃圾問題後,首先是自己盡量不製造垃圾,不把任何東西當垃圾丟棄;在看見垃圾箱里、垃圾堆中及街邊別人丟棄的東西時,常常感覺這些其實都是有用的東西,有時還是寶貝呢。有用的東西當然就會撿起來使用,若是寶貝,就更會將它好好對待,或當禮物送人。
人只要用一點心思,就可以使東西成為廢物的速度減慢,就像一件東西每次用後,保持清潔乾淨,好好保存起來,等下次再用,它的使用壽命就會很長。又像水的使用,水用來飲用是珍貴的,能量最高;用來洗東西,它的價值就低了些,但洗完衣服的水用來沖廁所、洗地,它就不會直接到下水道去而成為零價值的廢水;洗菜水留起來澆花澆菜,它的價值就提高了很多;洗米水再洗碗,洗完碗還可以澆花,它就不會那麼快變成廢物了。
有些人會認為這樣做很麻煩,其實這和每次從水管里取水來用差不了多少動作,卻節省了很多乾淨的水,而只製造很少的無用污水啊。這就是需要用點心思的地方,如果你能用愛心耐心去做,還是一種高尚的修行呢!就看你願不願意。
紙是現代都市人最常接觸的東西之一,也是最易被丟棄而變成垃圾的一種物資。廣告紙、宣傳紙、報紙、衛生紙……有時看一眼、擦一下就丟到垃圾桶里。紙張是很容易分類回收,重新製造再生紙的,只要習慣性地把它放在一起,很多人都願意來收集,甚至收買。如果你再用點心,加點愛惜,面對紙張的使用,不但可以是修行的過程,還可以體驗到與紙張垃圾成為兄弟的情義。
多年來,我沒有花過錢去買一張紙,但我會很珍惜每一張接近我的紙。雖然我住得相當偏僻,但是信件、印刷品仍然可到達,我要寫信就用那些簡潔印刷品的反面,信封也可將較完整的信封拆開,反過來粘一粘就成。朋友寄來的聖誕卡,有圖畫一面的背面常是空白的,只要裁下來,就可以做單張卡片用。舊信封做的草稿紙上的文稿謄寫後,還要回收起來,文稿謄寫則用單面印刷過的A4紙張,這種單面用過的紙張到處隨手可得。那些信封草稿紙,有時興之所至,還可用來弄墨揮毫、陶冶性情一番,這樣一張紙可以用得很盡興。
不帶一分錢
身上沒有一分錢是窮光蛋。身上不帶一分錢卻是一個勇敢的人。身無分文的貧窮是無可奈何的,自願不帶分文出門是為要接受一次重大的鍛煉與挑戰。一個人如果曾經有過這樣的鍛煉與挑戰,而且成功地克服了,將來對很多事情都會無所畏懼,面對人生會信心大增。
到鹽寮凈土來體驗簡樸生活的年輕人,基本上已有了接受刻苦、耐勞及新鮮事物的意願,如果他們停留的時間較長,又處在心情變化、情緒起伏或面臨前途抉擇的時候,我就會向他們提出「不帶一分錢徒步鍛煉」的挑戰。不少人會考慮,但真正接受挑戰的人不算太多。他們會考慮自己體力夠不夠?會不會遇到危險?如果有狀況出現如何應付?到哪裡過夜睡覺?怎樣得到食物飲水?女孩子還會想到荒郊野外獨行的恐懼,被人騷擾如何是好?所以考慮過後,最後付諸行動的人不多。
第一要決定的是目的地、行程與路徑,如果由花蓮鹽寮到台東,大概一百六十千米,只有一條單一方向的公路,並不複雜,可以在三天之內去回。第二要考慮的是自己的體能是否能完成全程,這要看是否曾有長途步行的經驗,或者有沒有信心與決心。如果真超過了自己體能的限度,或者太累時,可能需要求助他人搭便車,這又是另一種經驗。
第三是食的問題如何解決。因為不可能用錢解決,如何求助得到食物是很大的學問。與人接觸先要有謙遜的態度,表達誠意,說明自己是誰,正在做什麼,為什麼如此,需求的是什麼。這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並非可憐在求乞,不必不好意思,也不必自卑。
第四是住宿過夜問題。求宿比求食的機會大些,也容易些。在台灣東部,教堂、寺廟、學校、警察局、公共場所,每個鄉鎮都有,居民稀少而熱情,樂於接納外來人,求住的可能性都很大。說不定遇到很有愛心的人,不單讓你過夜,還招待你一餐呢,食的問題也一併解決了。要不然就露宿公園、涼亭,大概沒有人會幹涉,但是冬天寒冷,夏天又怕蚊子,如何應付,的確不易。
除了體力、食宿問題外,其他要考慮的事項都比較容易,口渴要水喝,洗澡找溪流或公廁都不難。路在口邊,只要不厭其煩地開口請教,就會得到答案。
在徒步獨行的過程中,其實是靜默反思的最好時刻,可能有點前路不明、孤獨、冒險的感覺,不過當你艱辛地完成旅程後,就能克服這一切的不安與恐懼,增加不少自信心。應付問題的能力及得到幫助後的喜悅與滿足,這種經驗比花錢去旅行所獲得的更為豐富,且終生難忘。也希望你能因感恩而發心,以後樂意隨時伸出關愛的手去助人。
由頭到腳的簡樸(1)
每個人都要找一個機會,在什麼時候都可以,當然愈早愈好,省思一下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或者人生的最終目的。
我經過一段相當長的省思之後,發覺自己所學所做的事,竟與自己所關心、所推廣的理念背道而馳。我學的是化學工業,在塑膠、人造纖維工廠工作,這些都是以人的智慧能力改變自然現象的途徑,製造過程則是破壞污染大自然的元兇;而我關心的,是人的生活環境品質,希望推廣愛護人類所共生共存的自然大地的理念。因此我做了一次人生的大抉擇:首先就是不再做賺錢維生的工作,而辭去從事了十多年的專職;接著我又決定放棄以前所學的專業知識,從頭過另一種簡樸、自然、靈修的生活;更認為,唯有簡樸精神才是改變社會奢侈、浪費、名利、慾望、污染、破壞、鬥爭的最根本辦法。人,從頭到腳都可以很簡樸。
頭髮
四十年前我已經思考過頭髮的問題,人為什麼要剪頭髮?一定要到理髮店剪髮嗎?自己剪可不可以?從此之後,我只在夏天炎熱或頭髮太長、不舒服時才剪短一些,冬天頭髮稍長,有保暖的作用,無妨且更好。我又想,人為什麼要梳頭?沒有梳子之前人是如何順理頭髮的呢?五指梳是最自然不過的了。從那時開始,我就沒有進過理髮店,也不再用梳子了。
眼鏡
自始至今我所用的眼鏡框都是最普通最便宜的。近年因實行簡樸生活,還會撿拾或接收別人放棄的鏡框,而不必買新的,就算萬一遺失或損壞了,也不會覺得多大的遺憾。
牙齒
牙齒是人身體很重要的一部分,吃飯要靠它,儀容要靠它,它也是人健康的一個指標,所以要好好保護,經常刷牙就是這個道理。刷牙要用牙刷,很多人用牙刷是一打一打買的。我近二十年來已不必買牙刷了,因為很多是別人留下來,或者忘記帶走的新舊牙刷。其實我不一定用新的,只要還可以用,清洗後就好。牙刷用久了會散開,我把散開的毛剪去,就可以繼續使用,所以一支牙刷我可以用上一兩年,甚至幾年。
其實牙膏不是必要的,用清水、鹽水都可以得到同樣效果,最重要的是勤刷,每次飯後就刷。鹽寮開始的時候,我只買過一支牙膏,用了一年多;後來就沒有再買過。有人留下就用,沒有的時候就不用,而用鹽水或清水刷牙。一天刷三四次,常保口清齒爽。牙膏用到擠不出來時,很多人就會把它丟掉,其實裡面還有不少的,只要把外殼剪開,就可以繼續使用,我常會再用一兩個月,才徹底用完,這才是惜物惜福的極致。
可能有人會懷疑,這樣刷牙夠清潔健康嗎?老實說,我已六十五歲(編者註:2007年時),牙齒排列整齊、潔凈,沒有一顆假牙,只少了一顆智齒,我是相當滿意的。
由頭到腳的簡樸(2)
衣服
很早之前,我已把穿衣的需求降到最低的程度。我工作上班時,除了很特別的情況才打領帶,西裝對我已不是必需品,現在更沒有了。大約三十年前,我已決定不買新衣服,我常會收集親友的舊衣,送給需要的人,從中選一兩件較合身的自用。褲子的腰圍也只要用一個別針或改變一下寬窄就可以。到今天我還有足夠的衣服可穿而不缺乏,現在我仍然縫補衣褲。
鞋襪
鞋是足下的穿著,不少人為了虛榮摩登而買了一雙又一雙,需要一個大鞋櫃才裝得下,去不同的場合,穿著不同的款式。其實只要有冷暖之別就夠了,我們居處亞熱地帶,全年一雙鞋子也是可以的。與上身的衣服一樣,我已很久沒有買鞋子了。鞋子常與地面摩擦,較易損壞,但二十多年來我一直不缺,因為過時不流行的,別人穿舊了的,修補好的,真是穿不完呢。襪子只有冬天才需要,在鹽寮總是有用不完的。
拉撒
我到鹽寮之後,很快就學到大小解之後用水洗肛門的道理,在到過印度之後,更領悟到這是人類幾千年留傳下來的智慧。便後水洗是最徹底而即時的清潔方法。我改變如廁後清潔的方法後,十多年來已不再使用一張廁紙或衛生紙。若要計算,則不知救了多少樹木可免被砍伐的命運。當然這是看不見的,具體實際的,則是自己的受惠,身體隨時保持清潔,內衣褲只用清水就能洗乾淨,旅行在外也不必為要隨身帶廁紙而煩惱。
睡卧
我們的老祖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應大自然的作息規律。可是自從有了科技工業,人的作息規律就被大大地改變了,常常是日夜顛倒,以致健康受損,心情受壓,新病怪病層出不窮。所以人應該反省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什麼?想通了,就要徹底地改變,回歸自然。每天的子、丑時(深夜十一點到三點)是排毒養膽養肝的時刻,一定要休息,如果這段時間不休息而繼續工作,傷害會很大。在鹽寮,我們絕對遵守大自然的作息時間,生活無憂無慮。
行住坐
行住坐是日間的活動,都以簡樸為準,並以不破壞自然為原則。近距離盡量步行,較遠則乘公共交通。自備的交通工具要兩人以上或辦兩件事以上才使用,以免浪費燃料,污染空氣。居家不豪華,舒適即可。有任何物品欠缺時,先考慮是否真的需要,看看有沒有別人棄置,再問別人有無不用的,或者可暫時借用;都不行時,試著自己動手製作;真不會做時,認真考慮好,才購買;不必買全新或最貴的,合用就好。
推薦閱讀:
※乾卦、坤卦、離卦、坎卦的自然產生
※深受多年不孕困擾是選擇泰國試管還是自然妊娠,2點搞定
※儒道自然觀與佛教造像
※秋季自然水域釣魚釣草邊有哪些技巧?
※【大自然】震撼人心的航拍![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