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中醫學術思想入門(193~196) 陰虛
07-07
《四聖心源.卷四勞傷解.陰陽》原文:中氣升降,是生陰陽,陰陽二氣,上下回周。陰位於下,而下自左升,則為清陽;陽位於上,而上自右降,則為濁陰。清陽生髮於木火,則不至於下陷;濁陰收藏於金水,則不至於上逆。清氣之不陷者,陽噓於上也;濁氣之不逆者,陰吸於下也。濁氣不逆,則陽降而化陰,陽根下潛而不上飛;清氣不陷,則陰升而化陽,陰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環抱,是曰平人。而清氣之左升,賴乎陰中之陽生,陽生則浮動而親上,權在己土;濁陰之右降,賴乎陽中之陰生,陰生則沉靜而親下,權在戊土。戊己升降,全憑中氣,中氣一敗,則己土不升而清陽下陷,戊土不降而濁氣上逆,此陰虛、陽虛所由來也。 要點(193) 中氣一敗則己土不升而戊土不降,此陰虛陽虛所由來也。這裡再次描述了黃師推崇的「一氣周流,土樞四象」的原理。戊己升降,全憑中氣,中氣一敗,則己土不升而清陽下陷,戊土不降而濁氣上逆,此陰虛、陽虛所由來也。《四聖心源.卷四勞傷解.陰陽.陰虛》原文:陰盛於下而生於上,火中之液,是曰陰根。陰液滋息,爰生金水。陰性沉靜,其根一生,則沉靜而親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賴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於西而水藏於北,陽氣蟄封,此木火生長之根本也。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則上熱而病陰虛。 要點(194) 胃土不降,金水失藏,則心液消亡,上熱而病陰虛。陽根在下,為相火蟄藏在水裡。陰根在上,火中之液,是謂心液。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則上熱而病陰虛。 《四聖心源.卷四勞傷解.陰陽.陰虛》原文:人知其金水之虧,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陽體而含陰魄,旺則氣化而陰生。以氣統於肺而實化於胃,肺氣清降而產陰精,即胃土之右轉而變化者也。是宜降肺胃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地魄湯(甘草二錢,炙;半夏三錢,制;麥冬三錢,去心;芍藥三錢;五味子一錢,研;元參三錢;牡蠣三錢,煅,研),煎大半杯,溫服。水為陰,而陰生於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斂,君相升泄,則心液消亡,而陰無生化之原。麥冬、芍藥,雙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攝肺胃之逆,元參清金而益水,牡蠣斂神而藏精。若熱傷肺氣,不能化水,則用人蔘、黃芪,益氣生水,以培陰精之原。此補陰之法也。 要點(195) 地魄湯的理法:降肺胃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金收水藏則陰根下蟄而化陰精,陰虛者,金水之收藏失政也。而前面我們已經說了,降肺宜肺胃同降,其原因是氣藏於肺,而實源於胃。故陰虛者,宜降肺胃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1) 甘草補充中氣。就其一氣之偏盛,亦緣於虛。故甘草補其虛也。(2) 麥冬、芍藥,雙清君相之火。陰虛者皆有上熱,故用麥冬、芍藥。但是為什麼地魄湯不僅僅服用麥冬、芍藥清上熱就夠了呢?因為肺膽不得右降者,戊土之逆升也。但服清潤,陰旺濕滋,中氣愈敗,胃土更逆,上熱彌增。故麥冬等清金潤肺之法,為救其標也;必用人蔘、甘草補其中。(3) 半夏、五味,降攝肺味之逆。上熱者,人之一氣周流擁堵在上而不得下也,故宜降肺氣,併兼顧「降肺必肺胃同降」,這裡就是一個例子。(4) 元參清肺經而生腎水,牡蠣斂心神而止驚。陰虛者,生熱而心液消亡也,所以需要斂神而生腎水也。(5) 人蔘、黃芪,益氣生水,以培陰精之原。水化於氣,若熱傷肺氣,氣之不足而不能化水,則在地魄湯基礎方上增加人蔘、黃芪。人蔘大補中氣兼斂氣化水,黃芪補氣最快。 要點(196) 病於陰虛者,千百之一,病於陽虛者,盡人皆是也。《四聖心源.卷四 勞傷解.陰陽.陽虛》:病於陰虛者,千百之一,病於陽虛者,盡人皆是也;後世醫術乖訛,乃開滋陰之門,率以陽虛之人,而投補陰之葯,禍流今古,甚可恨也。黃師的這個觀點與我們很多中醫從業人員的直觀感受印證不上,因為現實碰到很多被大家認為是「上熱陰虛」、「陰虛火旺」之人。如何理解呢?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可能有些人也碰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口乾舌燥、煩熱、臉上長痘痘,看起來象是陰虛火旺的樣子;同時這個人又脾胃不好,吃東西容易拉肚子。那這個人在黃師看來是不是陰虛呢?我的理解是,黃師不認為這個人是陰虛,不適合地魄湯。(1) 要關注這個人的中氣、脾胃的情況。既然脾胃不好,容易拉肚子,則表示脾陽潰敗,不宜芍藥。《傷寒懸解.卷十一 少陰經全篇.真武湯證十八》: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緣脾陽之敗,去芍藥之瀉脾,加乾薑以溫中。(2) 脾陽中氣之敗,則要關註上熱是不是有下寒。此時上熱為標,水土寒濕實為本。黃師認為這樣的人,不能算作是陰虛之人。黃師認為的陰虛,就是單純的火旺而上熱,神氣不斂,這樣的人才能用地魄湯。但是火旺之人少,而火衰者人多,故黃師說:病於陰虛者,千百之一,病於陽虛者,盡人皆是也。我們在實際給別人處方用藥的時候,要牢記這一點。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李國民:2018年頸椎病可以自己慢慢恢復嗎?
※得了腫瘤,中醫、西醫、手術還是放化療,我該如何選擇?
※「肝膽相照」事出有因——中醫臟腑的關係
※中醫辨證論治處方口訣全集
※《中醫三才醫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