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包PK美國小費
紅包和小費都是錢,都是發出去給提供服務者的錢,不同的是接受這錢的人。拿別人紅包的人先收下然後再提供服務,即使不提供服務也不會被追討,因為他有某種權力享有領取紅包好處。拿小費的人沒有這種權力,有的只是一種職責,陪著笑臉,好生侍候,忙了一圈,最後或許能聽到幾個硬幣落下的聲音。
給紅包也是一種技術,該給誰不給誰,給多少,那時候給,這些在中國社會中是門學問,甚至是門大學問,所有才有了一個叫「公關學」的科目。比如,「開門紅」這類紅包要起到見面禮的效果,給多了對方不明就裡反而有戒心,給少了對方小覷你。「心意費」這類紅包是主角,這包括了對方分給各負責人的打點費,包含著一個團隊的服務代價,而「答謝費」卻是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點綴一下前面的謝意,表達一番下次合作的意向,可見,中國的確是禮儀之邦。從頭到尾,接受紅包的人都保持這一種權力優勢,給紅包的人不得不給,還怕沒有這種機會,因為他感到這種權力的威懾。
小費的名堂也不少。給飯店侍應生的小費可多可少,甚至一個子也不蹦,這要看他(她)服務的滿意程度而定。在飯店中,給5%是為了侮辱他,給10%是為了提醒他,給15%是表達平常心,給20%就有點其他意思了,比如,下次他(她)給你個方便或者你希望他(她)能給你某種額外服務。有個日本作者說要鼓勵中國人給小費,說這是為了發展經濟,的確有些道理。不過,小費給出去了就可能其他地方消費費少了,說不定下次會選擇到不收小費的麥當勞了,未必真的刺激經濟發展規模,對於鼓勵提高服務品質倒是會有幫助。
中國是個以紅包為主的社會,而美國是個以小費為主的社會,對於這點大家毫不懷疑。中國的紅包多得令人震驚,因為人民公僕人數太多,給少了無法打點均勻,「小意思」變成了「不好意思」,那可是得罪人的。公僕的權力不但夠大,而且夠廣夠深,你要觸摸到這種權力就必須從底層打點開始,然後層層向上,這叫著深度,而你不得不從一個部門轉到另個部門不斷打點,這叫著廣度,最後才獲得管事的那位公僕的關照。美國的公僕們非常下賤,他們總是先得自己掏錢打廣告,說要對你如何如何好,值得你那點小費---選票,等你對他發牢騷時,他還不得不倒貼補償費給你,懶得你到處說他壞話。
其實,公僕們的工資收入都是納稅人的錢,他們有這個職位就有了拿這種收入的權力,合理合法。細想一下,這稅錢都是民眾交給了國家的稅收局的,為何有的公僕拿了不給服務,還要另收紅包,而有的拿了就得千恩萬謝,甚至不惜倒貼?這個問題倒是早有答案了,比如,老張告訴我說:「我拿了你的錢還得分給周書記呢,他還得分給羅書記呢」。 可見,這是個團隊工作,更是額外工作,不給反而顯得不講道義了。這老張老周老羅都是這特殊食物鏈上的人物,還指望最頂頭上的給更多權力呢,錢向上送,權力才會下放,天經地義啊。但那位叫史密斯的拿了紅包就燙手了:「你讓我臉面如何擺啊?我下次還怎敢向你拜票啊?」他內心真的很怕你的紅包把他給出賣了。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他孩子給你家花園剪草,你給他孩子一點小費,就像柯林頓女兒那樣,到處搞講演,每次收費7萬多美元,為慈善基因拉贊助。
如此說來,紅包和小費真的非常不同,它讓你看到了整個社會的不同運作方式,甚至讓你對未來的中國夢和美國夢有了不同看法,那麼你會選擇那種呢?
推薦閱讀:
※華為退出美國純屬沒事找抽型~
※軍報批美國「瘋狂動物城」
※大陸妹與美國牛
※世界大戰的遺產:番外篇——1936年美國大選:不可逆的壞死
※美國大選就是搶包子,爆笑漫畫解讀美國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