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20項修鍊》讀書筆記

出處:新浪學思不至博客

1、對沒有理想的人來說,現實成為一切拒絕理想的託詞,寧願在平靜的絕望中慢慢死去,即使光明的康庄大道擺在面前,他也會把它看作是死路一條。追求理想的過程或許是曲折的,甚至是痛苦的,只要透過現實的迷霧,捕捉到前頭的一絲光亮,我們都要為夢想而活著。因為,只有在夢想中,人才能自由,從來如此,也將永遠如此。

2、教育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我們要用目標去激勵學生,用活力去感染學生,用激情去感動學生,用美德去感化學生,用創新去吸引學生,用智慧去啟迪學生,用文化去豐富學生,用良知去引導學生,讓學生獲得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共享人類的文明成果!

3、教育需要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可悲的是,陷於功利追求中的教育及其之中的人們,大多麻木不仁了,鐵石心腸,沒有任何「感動力」。前不久,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女兒初中畢業照畢業合影時,全體校領導沒有時間到場,畢業照合影中學校領導的形象是後來用電腦合成的。聽到這個故事,我真的十分憤怒,我真的不知道這個所謂的名校的校領導在忙些什麼,學校領導如此的麻木不仁!面對即將畢業跨入人生新階段的孩子們,連給孩子們一點真實的記憶都那麼吝嗇,他們能夠感動誰?我始終覺得,不能感動學生的教師不是好教師,不能感動家長的學校不是好學校。

4、教育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追求卓越、反對平庸的理想和信念,使每個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使學校真正成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發展型、學習型組織的理想和信念。美國教師工會對全體教師發表了一份具有強烈情感衝擊力、飽含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師誓言」,使人銘記教育的追求,教育的使命,喚起對教育的美好憧憬以及為之奮鬥的動力。沒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沒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學校不是好學校。

5、時代的發展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教師的角色期待也越來越多。譬如,希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成為知識的傳授者,而且要成為研究者、指導者、合作者、創生者、開發者;講課的語言像播音員,教學行為像演員;在處理與學生的關係過程中,教師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學生心靈的傾聽者、心理諮詢師、學生積極生活的指導者或引導者;要像慈母一樣關愛學生、像嚴父一樣要求學生;在處理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上,教師又要像一位社區教育工作者;對待同事,教師要成為同伴互助者、自主反思者、改革實踐者。應該說,這些角色的要求是合理的。但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位教師能夠完成這些高難度動作!

6、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系統。有一位教育家曾經做過一個因素分析,該研究表明,如果要把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需要涉及108個因素,而要把一個兒童培養教育成人,則涉及1019個因素。處理如此複雜的因素,教師不去承擔多重角色職責,行嗎?當然,這裡涉及一個「度」的問題。角色衝突無度、角色負荷無度、角色期待無度。因為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也不是萬能的,不能把一切的失誤都歸於教育或教師,不能把一切的成敗歸結於教師。人們對教師、對教育需要一點耐心,需要一種等待。

7、面對角色衝突,中小學教師需要真正進行教師規劃,學會教師智慧,具有教師德性,堅定教師信念;面對角色負荷,需要中小學教師真正養成教師習慣,關注自己身心健康,經常保持微笑的心態,緩解教師壓力,感受教師的幸福;面對角色期待,需要中小學教師真正堅持教師閱讀,形成教師思想。

8、「蠟燭」「春蠶」「園丁」的隱喻本意是用來讚美教師,卻也存在忽視教師自身利益、成就需要的問題。「水桶」「炮手」的隱喻暗含著教師和學生僅僅是知識的容器的觀點。20世紀90年代以前流行:你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這一隱喻顯然把教師的角色單一化了。英國有位數學家在批判中小學教育中功利主義現象的時候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在功利主義盛行的中小學教育里,每個學生就是指向大學的一門大炮,12年的基礎教育就是由教師不斷地往炮筒里塞火藥的過程,教師就是炮手,12年準備期到了,炮手點燃了每一門大炮,結果,有的大炮打到了目標,有的沒有。無論是否打到目標,那一門門大炮剩下的都僅僅是空殼。無論教師是什麼的角色,都不要失去了人性。只要他真正把學生當成人,把自己作為一個有思想、有價值、有情感的人,他的角色職責就會得到踐行。

9、人是要有信念的。信念是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是人在自我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信奉的觀點,是需要堅守的理念。信念與理想、理念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沒有信念,便沒有思想,沒有主見,沒有理想的追求。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只能像風中蘆葦牆上草,沒有根基和方向,沒有堅持和堅韌,完全聽任風吹草動的擺布,聽任流言蜚語的支配,受制於他人的蠱惑,受制於落後陳腐的思想,喪失自己的處事立場。

10、教育是一種需要信念的活動,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人。一個沒有信念的教師所從事的教育活動是否還屬於教育的範疇,真令人懷疑。教師的信念是教育場景中應該堅守的基本教育觀念、教育的思想和教育的理想。人們通常所說的「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實質是指去除或消解教師誤以為真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去信奉並堅守正確的教育理想與信念。

11、美國教育家杜威從1896年創辦他的芝加哥實驗學校開始,就一直堅守著他的五大教育信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或改組;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應該說,無論是一位大家的教育信念,還是一個普通教師的教育信念,大抵都內在地蘊涵著對教育的理解,對學生及其發展的理解。就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現實來看,教師信念的核心是教育價值觀和學生髮展觀。按照時下流行的說法,就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具體來說,教師的信念首先是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它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發展潛能;其次是全面發展的發展觀,它包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的願望和能力,信任每個學生的發展可能;再次是教育本質觀,它涉及對教育自身的理解和認識,即關於「教育究竟是什麼」的看法。在教育本質觀上,教育即解放兒童個性,教育即培育兒童生命價值。這些信念是教師信念的內核。當然,教師的信念可以分成若干層次,新課程中強調的體驗觀、建構觀、生成觀,都是其內核的具體化。對每個教師而言,其信念可能是非常具體的、形象的、生動的;可能是一句話,一個命題。

12、為信念去投身辛苦的、繁瑣的教育工作,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教師的信念蘊涵著教師的信誓,蘊含著教師的激情。成都磨子橋小學的教師誓言就蘊涵著許多發人深省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激情:教育,我所從事的神聖事業;教師,我所選擇的崇高職業;育人,我所承載的終身使命。我宣誓:我將全身心投入我的工作。我要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熏陶。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孩子,我都能改進他的現狀,都能讓他受益,都能讓他愛上我。我將努力鑽研教學內容,用崇高的價值準則去引導學生剛剛萌生的意識,為此,我將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倡導者、實踐者和示範者。即使非常辛苦,我也將堅定不移地實現這些承諾。並時刻準備著,責無旁貸地鼓勵我的同事們做到這一點。我將存幸福從教之心,立振興教育之志,揚教育改革之帆,育天下之英才。當桃李芬芳之時,我的青春就展現在孩子們燦爛的臉上,我的希望已鑄成孩子們人生的輝煌。

13、有教育思想並不是一件難事,難就難在要通過抗爭來堅守它,承諾它,實踐它。是什麼因素在干擾著教師的信念,消磨著教師堅守教育信念的意志?答案也許只有一個,那就是目中無人的教育方式、知識授受主義的教育傾向、功利主義的教育評價、控制主義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混血兒。有目共睹的是,當下的中小學和教師在夾縫中艱難求生存和發展,談教育的信念並踐履信念何其不易。面對渴求尊重與理解的幼小心靈,面對祈望得到全面和諧發展的稚嫩少年,我們不少的教師懷揣教育良知,艱難地信守「為每個孩子提供一生都值得回味的優質基礎教育」的諾言。但總有魔鬼現形,試圖泯滅教師的信念。當下的基礎教育,教師的信念模糊了,失落了!與其說「救救孩子」,不如說「救救信念」!教師信念的危機才是基礎教育最深重的危機!無論是教師還是校長,擬或教育行政官員及教育理論工作者,可能都得反思心中的教育信念,召回教育信念。教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也許是教師的信念。

14、教師的課程意識不是可有可無的,明確的課程意識支配著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方式、教師角色乃至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與生活方式。具有課程意識的教師是以自己對課程的獨特理解為基礎,從目標、課程、教學、評價等維度來整體規劃教育活動和行為方式,從而為課程的動態生成者,因此可以說,課程意識意味著「教師即課程」,教師是課程的動態構建者、課程的生成者。一方面,課程意識影響著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如何看待課程的本質,如何理解特定課程的性質與價值,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觀、教學質量觀以及教育評價觀。從而也反映著不同的教育觀。另一方面,課程意識影響著教師對整個教育活動體系的認識與理解,也影響著教師對整個課程系統的認識、理解與處理方式。教師如何處理教育活動體系中的目標體系、課程體系、教學體系、評價與管理體系之間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他的課程理解。

15、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壞教師教學生真理,一個好教師教學生髮現真理。」對這句話,我的理解是:只是教給學生知識的教師不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註定是關注知識之後的價值、意義和目標的。

16、知識的力量不僅僅在於,人們通過它能夠了解與知道事物、事務和世界是怎樣的,更在於通過它,人們能夠形成了解與知道的方式方法,養成智慧,並獲得處世的感悟。如果說,知識對於人認識與理解外部世界的價值屬於外在價值的話,那麼知識對於人認識、理解並覺醒自我內部世界的價值則屬於內在價值。真正具有偉大力量的知識是兼具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的知識,真正優質的教學是內外價值兼具的教學。

17、任何知識,都具有三個內在的構成要素:一是內容,二是形式,三是意義。內容即知識的內容,是指知識所反映的事物內在規律。形式,即知識的形式,是指知識自身內在體現的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思維方式和邏輯形式。意義,是指知識所具有的與人生存與發展存在的關聯性,是對人處理問題所具有的啟迪作用。知識的內容是以符號的形式表達的,人們談及知識,往往所說的僅僅是知識的表層內容。有些文字,帶著深邃練達和智慧仁愛,從古代走來,在我們的頭腦中沉澱出仁者和智者的品性與形象,令人終身受益。有些文字,蘊涵思辨哲理和生命活力,從遙遠的國度湧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恰似盞盞明燈,照亮人們的生命行程。這些頗具內蘊和魅力的文字,從遙遠的時空遠行而來,我們無需穿越時空隧道,便能體悟到它那永恆的力量。

18、學生從教師那裡獲得的知識,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是現的,但不知有多少個教師思考過這樣的問題:這些文字在學生的一生中,究竟能夠走多遠?也許只有那些伴隨學生一生的生命旅程的文字,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在教師向學生所傳遞的信息中,究竟有多少文字能夠陪伴他們的整個人生旅程遠行?我們每個人在中小學時期都學習過大量的符號知識,但究竟還有多少符號知識能夠終生受用?其實,真正讓人終生受用的不是那些符號知識本身,而是符號知識背後所隱含的內在價值,是其內具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豐富情感體驗。大凡能遠行的文字,都是思想的嫁衣。與其說教給學生文字,不如說教給學生思想;與其說教給學生知識,不如說教給學生德性和智慧。文字的遠行,其實是思想的遠行。人類獲得與創造文字的方式,其實是人類成長與發展的方式。短視的教育,往往教給學生文字,卻忘卻了啟發學生思想。

19、學習方式不僅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還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信息交流、情感交融、觀念溝通的活動。學習方式最核心的是學生的思維方式、情感升華的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建構方式。要達成思維品質優化、情感升華、價值觀建構等深層次目標,必須實現學習方式的整合與優化。學習方式如果把教學活動或學生的學習僅僅看作是獲取符號知識的活動,那麼接受性學習是最主要的方式。但面對符號知識獲取以外的目標而言,僅僅採取接受性學習,顯然有問題。因為接受性學習難以滿足師生情感交融、觀念溝通,尤其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需要。發展學生所經歷的學習方式越單一,越表層化,其獲得的發展機會就越小。

20、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本上來的,更不是他們頭腦中固有的,而是從他們鮮活的教育生活中來,從教育實踐中來,從教育反思與研究中來,從教育良知與教育責任中來,從教育夢想與教育追求中來的!

21、做個有思想的教師,需要心中有夢想,胸中懷信念,需要堅守教育的良知與底線,需要與現實和困境抗爭,需要尊重兒童的地位、兒童的人格、兒童的潛能,需要關注教學的細節並反思教學的問題,需要確立正確的核心教育價值觀,需要認識到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生命火種!需要激發學生終身發展的願望和能力,切實賦予他們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2、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重要的是在行動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動,成為實踐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實踐者。對待任何教育問題,首先要想一想:我該怎樣看待這一問題?我對此有自己的基本觀點嗎?我的觀點合乎教育的本質嗎?是否具有清晰的價值觀?對待重要的教育行動和策略,也要想一想:這樣行動合理嗎?是否有更合理的行為方式和更優化的策略?對這些問題的思考,通過觀念的積累,便成為自己的思想。你想成為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嗎?趕快去讀書,趕快去研究,趕快去反思,趕快去總結,趕快去提煉,趕快去合作,趕快去破除對權威的迷信,趕快去找回夢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趕快去成為你自己!

23、即使你還沒有自己的思想,但你同樣擁有思考的權力,即使我們經過努力也難以成為劉翔,但我們同樣能夠享受奔跑的快樂。心還在,夢就在!一切都可以從頭再來。不要說什麼為時已晚,只要行動,就會有思想的靈光,就會有美好的未來!

24、從來如此,也將永遠如此,真正優秀的教師,是個理想主義者;真正的教育家,是個理想主義者;真正的教育理論家,是個理想主義者。因為教育是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活的,教育是指向未來的事業,面向未來是教育的基調。理想主義的教師、教育家、理論家,絕對是個富有前瞻性、先進性的教育工作者,是個具有批判精神、反思意識的教育工作者,是個不安於現狀、追求卓越的教育工作者。

25、理想主義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擁有教育信念和夢想。沒有教育的理想、信念和夢想,只可能被教育的現實所蒙蔽、所困擾、所束縛,逃不開現實的藩籬甚至枷鎖。沒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工作者,大多數是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他們只可能在這種令人可怕的境遇里無謂地消磨精力甚至整個生命。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還有多少人還有自己的教育夢呢?一個徹底的教育現實主義者,是難以達到教育應有的精神境界的。

26、理想主義者,一定是追求卓越的完美主義者。所謂完美,始於追求,止於至善。理想主義的教育者,總是不因循守舊,不安於現狀,不滿足於現實,不限於條件而拒絕卓越,而是創造條件去體驗追求的過程,感悟創造的激情和喜悅。所謂理想,乃對未來有所憧憬,對現狀有所超越,對生活有所感悟。理想主義的教育者,應該是對教育充滿激情的,對明天有所希望的,對學生的成長有所期待的。

27、理想主義的教育者不是空想主義者,不是幻想主義者。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好大喜功、急躁冒進,不是理想主義的教育者。因為,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是一種等待的藝術。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實踐,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積累和耐心。要追求教育理想,就要有所改變,有所行動,有所對改革的親歷,有所思想。處於理想和現實衝突中的教師,一定要努力尋找並發出自己的聲音,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教育思想。要知道,開始尋找自己聲音的時間越晚,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推薦閱讀:

撩君說幾個撩男的技巧,快拿筆記!
胡慎之「人生七年」之第二課微課筆記
南師講唯識與中觀摘錄筆記系列7
韓愈·康震(百家講壇聽課筆記)

TAG:教師 | 筆記 | 讀書筆記 | 修鍊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