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海: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中國理論國際化 ? 政治 ? 專家專欄 ? 文庫 ?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以下簡稱8·19講話)上強調:「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這為新形勢下做好對外宣傳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需要思想文化界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從理論的層面加強對中國道路的闡釋,推動中國理論國際化。
講好中國故事:加強對中國道路的闡釋
從理論上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在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上下功夫。也就是說,要建立一套新的符合當代人類文明進步潮流的、可以為世界人民所認同的話語體系。我認為,這套體系可以稱之為新人文主義的話語體系,它是對舊人文主義話語體系的超越。舊人文主義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及其後逐步形成的人文主義,它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積極的作用,但今天看來,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其歷史局限性甚至反動性。它所宣揚的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在今天的各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和諧世界建構中越來越不適用了。即使是新自由主義也難逃經濟危機的厄運。「民主」、「人權」等旗幟也逐漸演變為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政治工具以及某些西方大國推行世界霸權的手段,越來越不得人心。在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的今天,人類亟待建立一種新人文主義,其中包括一套新的話語體系。在這一歷史關頭,中華民族應當而且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中國道路、理論、制度中已經蘊含著這樣的新人文主義雛形。黨的十八大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包含著新人文主義的基本範疇,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愛。特別是「和諧」、「公正」、「法治」、「友愛」範疇最能體現社會主義特徵,也最符合當今世界人民的要求。對這些新概念、新範疇要進行深入研究闡釋。「民主」、「自由」等概念,在中國理論中也有了很多新含義,要作出新的科學表述。把這些新人文主義話語研究好、傳播好,一定能夠為國內外人士廣泛接受。
其次,在講好中國道路的文化、歷史和現實基礎上,要在「四個講清楚」上下功夫。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研究好、宣傳好中國道路,不僅對中國進一步發展有利,也可以為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8·19講話中所說:「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重要精神支撐,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這就告訴我們,研究宣傳中國道路,不能只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特別是要從文化、歷史和國情的維度多作分析。比如,中國之所以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因為歷史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同時,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集體主義和樸素的共產主義傳統。從孔子到孫中山,中國的仁人志士都追求社會和諧、世界大同、天下為公;幾乎歷次農民起義都打著「均平富、等貴賤」的旗幟;孫中山很早就提出未來的中國要實行「節制資本」措施等等。又如,中國之所以實行民主協商制度,是中國各黨派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因為在中國,從古至今、從政府到民間,遇事協商是習慣做法。這與西方投票表決的傳統是不同的。把這些道理講清楚,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中國道路形成的原因和特點。
再次,要在構建中國理論的學術概念和邏輯體系上下功夫。對中國道路的闡釋,不僅要擺事實、講道理,還要形成科學規範的學術概念和結構嚴謹的邏輯體系。這是衡量一種理論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比如應當形成有時代特徵和中國特點的、可以逐步參與乃至引領世界學術潮流的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學等等。只有形成這些能夠與國際學術界對話和交流的學科體系,中國理論才能最終進入世界各國的大學、研究機構等,成為人們深入研究的對象。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但還不夠。比如,在經濟學領域,我們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也逐步形成了這一理論,並且實踐證明該理論是有效的,但在學術概念和邏輯體系構造上還缺乏科學性、規範性、嚴密性,這是我們的經濟學理論在世界學術界影響不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他學科的情況大致如此。所以,在這方面還需要作長期的努力。
最後,要在總結中國道路的優勢、經驗上下功夫。一種發展道路好不好,最終要看其實踐效果。實踐證明,中國道路有其顯著的優勢,但我們總結概括不夠。要通過中國與世界各國發展道路的比較,從理論和實踐上講清楚中國道路的優點。比如,中國道路的優點起碼有四個方面,即穩定、高效、和諧、和平,這是西方很多大國的現代化過程無法與之相比肩的。又比如,中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比較成功,起碼有五個方面的原因,也是五個方面的經驗,即一元主導、多樣發展、增量改革、中庸和諧、堅強領導。講清楚中國道路的實踐效應,才能使我們的理論具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推動中國理論國際化:刻不容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備受世界關注,但我國的思想理論在國際社會影響較小。這種情況與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越來越高的國際地位不相稱,也是國際社會不能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出現不少誤解或誤判的重要原因。西方社會或誤以為中國人沒有思想,沒有理論,甚至認為中國人只是經濟動物;或對中國道路知之甚少,作出各種誤判,說中國走的是新自由主義道路、國家資本主義道路;或鼓吹「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不一而足。
之所以會這樣,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生事物,相應地,我們的思想理論發展還在進行中,有的問題仍然在探索中,還沒有形成十分完備的足以引起世人關注的學術理論體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採取了韜光養晦的態度,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是這樣。主觀上講,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思想理論總結概括不夠,同時沒有隨著實踐的發展及時調整對外交流的理念和思路。這些年來,我們的對外文化交流成就很多,但主要是傳統文化、民間文化等對外交流較多,文學藝術等思想文化交流近來才逐漸增加,至於思想理論交流可以說少得可憐。另外,我國的外向型理論人才嚴重缺乏,中國學者中能夠用外語交流和寫作的人很少,這也是制約理論對外交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升級,參與國際事務越來越多,所承擔的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任務越來越重,同時隨著中國道路、理論、制度越來越成熟,需要我們主動發出聲音,從理論上闡明自己的觀點。這不僅有利於我國發展,對世界文明進步也大有益處。當然,韜光養晦、不要張揚,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到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但過度低調,也會適得其反,甚至被人利用。只要注意掌握理論對外交流的時、度、效,做好理論外宣工作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近年來世界上研究中國的人員、機構等越來越多,迫切需要獲得來自中國的權威理論信息,但目前我國能夠提供的有關外語文獻嚴重不足,主要限於黨和政府公開發表的有關重要報告、領導人著作以及個別學者的理論文章和著作的外文文本,而西方大國一些學者關於中國的各種理論甚至誤解、謬論則大行其道。我們對本來應有的國際話語權不去主動掌握,對國際社會的一些錯誤思想觀點也沒有及時澄清,影響了我們國際輿論環境的營造和世界思想界的健康發展。
所有這些都迫切要求我們主動實施中國理論國際化戰略,加強理論對外交流。這不僅是中華民族復興之必須,也是世界文明進步之需要。
推動中國理論國際化:創新工作方式
推動中國理論國際化目的是要在國際舞台上爭取民心、爭取話語權,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力量,這就要創新理論外宣工作方式。在這個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重點要在理念創新、內容創新、手段創新上下功夫。
創新理論外宣工作理念。其一,要樹立融通中外的理念。為此,要善於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用科學的觀點、方法以及世界各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話語,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處理國際事務中,要尋找最大公約數,佔領道義制高點。即使講中國故事,也要堅持「中國立場,國際表達」原則。在對外交往中,不宜多講中國利益、中國情懷,以免給攻擊我們的所謂「中國例外論」、「中國自私論」等提供口實,而應多講共同命運、共同利益、共同價值等。這樣才能展現我國包容開放、豁達大度、公平正義的大國形象,從而贏得國際認同和讚譽。
其二,要樹立「主動發聲」理念。理論外宣的目的決不僅僅是把中國的發展現狀告訴世界,而是要在當今人類文明發展的舞台上有所作為,從舞台的邊緣逐步走向中心。隨著我國在世界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需要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回應國際社會關切,特別是要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以及世界絕大多數勞動人民的利益。既要善於開展和風細雨的輿論引導工作,又要敢於開展國際輿論鬥爭。對惡意的排華、反華言行要旗幟鮮明地予以回擊,對國際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要理直氣壯地加以反對,以樹立伸張正義、有理有據的風範。
其三,要樹立科學外宣理念。要遵循傳播學規律,以受眾為中心,認真做好中國理論在對象國的「本土化」工作。要加強世界文化多樣性、跨文化、交叉文化研究,了解對象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歷史傳統、語言文化、精神需求等,「因地」傳播、因材施教,使得中國精神在對象國民眾中喜聞樂見、深入心靈,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提高受眾的精神文化素質;要借鑒文化傳播乃至宗教傳播的有益經驗,善於把軟實力做硬,加強中國文化的載體建設,如中國文化館、博物館建設等,使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等無形的東西有形化、長久化;要善於把硬實力做軟,注意在經濟交往、軍事交往等方面融入中國文化元素,體現中國價值,使得中國文化逐步滲透在世界文明的各個方面,並發揮積極作用。
創新理論外宣工作內容,需要根據理論體系的特點和規律來進行。任何一種理論體系都有若干層面,如話語體系、哲學思維方式、價值體系、邏輯體系、理論效應等。它們相互作用,形成一個邏輯自洽的理論系統或學說體系。
創新理論外宣工作手段,要著力解決好方式方法問題。在這裡,要特別注意解決「誰來講」、「講什麼」、「給誰講」、「如何講」的問題。為此,一是要精心組織和培養理論外宣隊伍,特別要儘快培養一批既懂理論又懂外語的外向型理論人才,同時要發揮華人華僑、國外友人等作用,形成一支有效的外宣隊伍。二是要組織編寫、翻譯理論外宣材料,既要有黨和政府的文件,還要有學術著作、文章以及各種各樣的國際化的大眾普及讀物。三是要選准對象國受眾,包括各個國家的政治人物、智庫人員、高校和研究機構學者以及一般民眾。四是要充分利用各種外宣平台,既要用好傳統的媒體、期刊、圖書以及政府交流、學者交流、會議論壇等,又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特別要利用好互聯網,儘快建設大型的國家層面的多語種的理論外宣網站。只有通過多方努力,才能形成理論外宣的良好態勢。
推動中國理論國際化:加強組織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8·19講話中提出「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和要求,對於外宣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樹立「大宣傳」理念,要求我們以「大外宣」的思路開展工作,要求全黨同志乃至全國人民都要積极參与外宣工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固然是外宣部門的工作,也是各個部門、各個方面的工作,因為它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大事。這就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充分重視外宣工作,在深入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過程中,更加註重理論走出去工作,積極組織領導。各條戰線、各個方面的人們,特別是理論工作者都要有外宣意識,積极參与理論外宣工作。
圍繞中國理論國際化戰略,要做好頂層設計。要樹立世界眼光、戰略思維、歷史視野、未來意識,充分認識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發展的時代特徵和轉型特徵;充分認識我國今後若干年在世界文化舞台上角色的轉變特點,即逐步從邊緣到中心、從配角到主角、從無聲到有聲;充分認識由此帶來的整個世界文化格局的變化,包括人們心理情緒的變化。據此,制定科學的理論對外傳播戰略規劃,分階段逐步實施。
實施中國理論國際化戰略,要有落實措施。要組織協調高校、科研機構、決策諮詢機構、翻譯出版部門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投身到理論外宣工作中來;積極聯繫世界各國相關部門和機構;搭建國內外專家學者之間的理論交流平台;建立加強理論學術交流的長效機制,包括人才培養機制、激勵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等。通過這些努力,調動各個方面參與理論外宣的積極性。
實施中國理論國際化戰略,還要處理好對外交流工作方面的幾個關係。在政府與民間的關係上,既要充分發揮政府對國內外理論交流的主導作用,又要大力鼓勵國內外學者之間、學術組織之間的自由交流;在政治與學術的關係上,理論交流既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又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鼓勵開展自由寬鬆的學術討論;在提高與普及的關係上,既要注重學術交流水平的提高,又要注意思想理論的普及;在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關係上,既要推動理論文化交流事業,又要推動理論文化交流產業,做到政府推動和市場驅動有機結合,使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信息網路化深入發展以及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中國理論國際化將引導世界各國人們更好地認識中國與世界,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為推進人類文明事業作出中華民族的新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編譯局秘書長、研究員)
推薦閱讀:
※美國總統都有什麼權力?
※為什麼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滿洲國?
※如何評價知乎現在的新型愛國人士?
※北朝鮮之謎(71)——先軍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