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痛陳中國美術現狀(3P)
2008年1月南方周末記者採訪了89歲的美術界前輩吳冠中先生,言猶在耳,發人深省,存我博客,以表敬意。
美協和畫院——就是一個衙門,養了許多官僚,全世界可能就中國有吧。國外協會也有很多,但它們 都靠作品生存。而中國卻有這麼多養畫家的畫院,從中央到地方,養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雞,話鋒直指中國美術界存在的問題,而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一個體制問題!」
現在的情況是,教育產業化,大學擴招,學藝術的學生大量增加,他們就是為考個大學,學校多收學生多賺錢,但將來學生畢業,社會容納不下這麼多搞藝術的,他們的出路在哪裡?我很擔心這個問題。
現在很多大學老師不稱職,一定要毫不客氣地淘汰。大學之大,不在於大樓,而在於大師。我讀大學時,老師對學生往往是一個對三個,現在一個老師對40個學生,就是有好老師,這麼多學生他哪裡顧得過來!現在大學都搞綜合化,理工科學校都在搞美術學院、藝術學院,老師要評職稱,學生要拿文 憑,都掏錢在刊物上買版面發作品,很無奈。全世界很多美術家都沒有學位、文憑這些頭銜,什麼藝術碩士、藝術博士,都比不上作品。
美協和作協一樣,是從蘇聯借鑒來的。改革開放以前,美協是畫家的絕對法官,甚至可以決定畫家的命運。現在美協機構很龐大,就是一個衙門,養了許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術沒關係,他們靠國家的錢生存,再拿著這個牌子去抓錢。很多畫家千方百計地與美協官員拉關係,進入美協後努力獲得一個頭銜,把畫價炒上去,這種事我見多了。
進美協要靠哪些東西——根本不是看作品好壞,這個機構變成詐錢的機構了。說白了,藝術創作是個體勞動,和組織、集體沒關係。從中央到省、市,畫院養的那些畫家,出了什麼作品?
該不該養畫家?要不要養一輩子?哪些畫家是該養的?哪些是不該養的?這些都是問題。畫院里有一級畫家,二級畫家,這些是怎麼評出來的?弄得畫家都在拼這個頭銜,卻沒有好的作品出來。我的意思是,這些頭銜都不要了,畫院取消,根據你的作品來頒發大獎,這樣畫家也好,作家也好,他們的精力才能用到作品上去,才能出好作品。
現在有一個文化部,還有一個中國文聯,它們的很多功能是重疊的,這不是浪費納稅人的錢嗎?我的意思非常簡單:文化部只能一個,你就是服務,制定製度,其他的,讓民間組織去搞,誰的作品好,你給獎給錢。現在的體制,搞作品不如搞人際關係,都走這樣的路,作品就沒有了。
中國畫院院長龍瑞反駁:沒有畫院這樣的機構,誰來搞「國家重大歷史題材100年」這樣的重大創作?財政部為這個項目撥款一個億。美協和文聯的官員在回應你的批評時說,他們給您發請帖您也不參加活動,您對他們的工作不了解,美協和文聯還是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吳冠中:美協、畫院是什麼起的作用在哪裡?他們的活動就是搞展覽、大賽、評獎。大學擴招成了他們來錢的機會。我每天家裡收到的雜誌,都是些亂七八糟宣傳自己的,這樣搞就跟妓院一樣了,出錢就給你辦。 現在,畫院偶爾給政府完成某個項目,畫一些歷史畫,畫家就忘了藝術是什麼,就去打工了,出來的產品往往都是垃圾。美協、畫院每年都搞採風,一大幫人都去採風,大張旗鼓的,電視台、報紙記者跟著,拍幾個集體畫畫的鏡頭,花好多錢玩一趟。真正的採風不是這樣的,你悄悄去民間採風,體驗風土人情,了解民生疾苦,是很艱苦的。
真正的藝術家都是苦難中成長的。我說,社會不養詩人、畫家,藝術家沒有吃過苦沒有感情和心靈的波動成長不起來。
以獎代養」只是一個想法,具體實施起來還有很多問題,但是這個原則是對的,至少比現在的情況要好。好作品出來太不容易了,一個美術家一輩子能出幾個好作品?因此我說要大獎,出作品就是國寶。一張好畫的獎金,可以養畫家半輩子。但現在國家給的獎不夠,像科學方面的獎勵有500萬元。文化部給藝術的獎只有3萬,還是日本人捐的錢,我覺得很恥辱。
中國藝術品市場這幾年非常火熱,美術作品屢屢爆出高價,我覺得很多是泡沫,有些人可能有錢了,就投資藝術品,但他不懂藝術。畫家就利用這個機會拚命炒作,抬高自己的身價。我相信歷史是公正的,過一段時間很多東西將被淘汰,很多沙子將會沉下去。最有趣的是,現在有的美協主席,他在位時作品就貴,他一下台馬上就跌了。很多收藏者為了盈利、套現,聯合拍賣行、買家一起炒,有的還聯合畫家、媒體一起炒。這個價格跟我關係不大,因為那些收益歸他們。有一個拍賣會,把我的作品拍得價格很高,大概幾千萬吧,有個記者打電話給我說,你的一張畫到了幾千萬了,我說這個是心電圖,不準確。我一點沒有高興的感覺,這個錢不屬於我。而且我的那些畫是不是真正的好東西,還沒經過歷史考驗。壞處倒是來了,現在市場上我的假畫越來越多了,我也管不了。
市場也有一些好處,它讓畫家能夠離開體制生存,壞處在於市場會把畫家定型,專門畫好賣的。西方的畫廊也是這樣,我包你的,你不許改變風格,你一變我就賣不掉了。相當多的畫家為了賣錢,炒作越來越厲害。藝術家泛濫,空頭美術家、流氓美術家很多,好的藝術卻出不來了。
現實中不但是民眾,甚至高級知識分子對美也不理解。我有一些親戚朋友,他們專業知識很強,可家裡的工藝品、陳設布置等等,非常庸俗,不可理解。最直觀的就是,中國人家裡電視都放在客廳,但在美國和歐洲,很多人家電視機放在卧室里,客廳里掛畫,擺雕塑,這就是區別。
中國的藝術教育功能,一直藏在大學裡邊,沒有跟社會生活發生關係。中國美協和畫院這些官辦機構,他們沒有拉近普通人的生活與藝術的距離。
我們生活中的美感也很少,我們的建築大部分都很難看,北京修了那麼多高樓大廈,偶爾也有單個建築很美,但整個街區環境卻很差。國外要從城市建築、設計、日常細節上感受到藝術之美。另外他可以去博物館、美術館……就連商店的櫥窗擺設都很有美感。他的生活無時不與藝術發生關係。中國的情況呢,商店裡主要的櫥窗都是盡量擺放最貴的商品。
以前,我和國內的一些作家參加國外筆會,有個活動,參觀博物館,外國作家看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就某個物品進行討論,我們的作家一竅不通,無聊地轉來轉去。
這幾年,中國的美術館、博物館越建越多,硬體越來越好,但你收藏了很多垃圾,許多東西是走後門憑關係送進去的。現在一些國外美術館,經常有中國人主動送畫,回來就宣傳炒作自己。
所以說起來,現在的問題,不光是藝術教育,還有藝術場館、大賽評獎、市場,全方位都有問題,而問題的背後,其實就是一個體制問題。
藝術境界就是感情的真實。技術只是一個手段,學技術比較容易。情懷是多年的人格,多方面因緣修來的結果,這個是最重要的。
(文摘於南方周末)
傑瑞:吳冠中(1919年8月29日至2010年6月25日)江蘇宜興閘口人。曾在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中心、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美國舊金山、伯明翰、堪薩斯、聖約翰、底特律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印尼國家展覽館、台灣歷史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等處舉辦個人作品展數十次。海內外出版畫集、文論集、散文集近百種。1991年獲法國文化部最高文藝勛位,1993年獲巴黎市金勳章,2002年入選法蘭西學士院藝術院通訊院士,2003年獲中國文化部終身成就獎。
傑瑞:吳冠中是20世紀後期中國畫壇無法忽略也無可代替的人物。像他那樣保持和張揚自己個性的人,在他同代藝術家中十分罕見。如果我們對他和同一時代的畫家從思想、藝術觀念和行事方式等方面比較,就會發現他們之間有多麼顯著的差異,就會驚奇在同一個時代怎麼可能出現如此不同的美術家,也就會懂得吳冠中遭遇到反覆討伐是多麼自然。
傑瑞:吳冠中終生致力於中西方藝術結合之路,致力於油畫民族化與國畫現代化的不斷探索和創新,畫風獨特,成就卓著,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自己的傑出藝術實踐,為中華文明傳承、為中西文化交流、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
傑瑞:在這裡,我忍不住要向吳先生致敬和致謝,同時也真誠祝願吳先生的生命之樹、藝術之樹和思想之樹常青。
吳冠中名言
1、人生只能有一次選擇,我支持向自己認定的方向摸索,遇歧途也不大哭而歸,錯到底,作為前車之鑒。
2、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可以發表作品,為了名利,忙於生存,已經不做學問了,像大家那樣下苦工夫的人越來越少。
3、整個社會都浮躁,刊物、報紙、書籍,打開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畫廊濟濟,展覽密集,與其說這是文化繁榮,不如說是為爭飯碗而標新立異,嘩眾唬人,與有感而發的藝術創作之樸素心靈不可同日而語。
4、藝術發自心靈與靈感,心靈與靈感無處買賣,藝術家本無職業。
5、懷才就像懷孕。只要懷孕了不怕生不出孩子來,就怕懷不了孕。所以我天天在外面跑,就是希望懷孕。
6、筆墨等於零:脫離了畫面,單獨的線條、顏色都是零。筆墨不是程式化的東西。
傑瑞:有關吳冠中詳細介紹,點擊查看:吳冠中:我敬仰的美學宗師(1V)
推薦閱讀:
※吳冠中的美術史意義
※吳冠中捐畫新加坡113幅(9P)
※中國美盲要比文盲多--吳冠中
※吳冠中作品賞析下
※吳冠中100幅代表作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