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偏方
食療偏方供大家使用。 配料:山楂30克,佛手15克 製作方法:將以上兩味放入砂鍋中用水煎30分鐘左右即可 使用方法:僅喝葯湯即可,每日1劑,連服7~8天。 適應症:適用於痛經、月經量過多、經色紫紅,有塊狀的慢性確認患者。盆腔炎 禁忌:神疲乏力、小腹綿綿作痛者不宜。 1.氣滯血瘀 表現:小腹刺痛或脹痛,疼痛放射至腰骶部,下腹部有包塊,壓之疼痛,帶下量多,月經不調,色暗有塊。舌暗邊有瘀點,苔薄白,脈弦細。 中成藥: ①婦女痛經丸,每次30粒(約重5.4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②桂枝茯苓丸,每次10丸,每日3次,飯前溫開水送服。 食療: ①山楂30克,佛手15克,苦蕒菜60克,加水同煎,每日1劑,連服7~8劑。 ②敗醬草30克,佛手、玫瑰花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劑,連服5~6天。 2.肝腎陰虛 表現:小腹隱隱作痛,帶下量多,色黃粘稠腥臭。伴腰膝酸軟,頭暈,或月經提前,色淡紅。舌紅少苔,脈細數。 中成藥: ①茸坤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②烏雞白鳳丸,每次10丸,每日2次,溫開水或黃酒送服。 食療: ①生地30克,粳米30~60克。將生地洗凈切片,用清水煎煮2次,共取汁100毫升。把粳米煮粥,待八成熟時入葯汁,共煮至熟。食粥,可連服數日。 ②鴿蛋5個,阿膠30克。先將阿膠置碗中,入清水適量,無煙火上烤化,趁熱入鴿蛋和勻即成。早晚分作2次食用,可連續服用至病癒。 3.脾腎陽虛 表現:小腹墜脹、隱痛,帶下量多、清稀。伴腰酸肢軟,畏寒肢冷,面腫。舌淡體胖,苔薄白,脈沉細。 中成藥: ①婦科白帶丸,每次3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②止帶丸,每次3~6克,每日2~3次,飯後溫開水送服。 食療: ①韭菜根50克,雞蛋2個,白糖50克,同煮湯食,連服數天。 ②核桃仁20克,芡實18克,蓮子18克,粳米60克,煮粥常食。 家庭自療: 1.按摩:病人仰卧,雙膝屈曲,用雙手提拿小腹部數次,痛點部位多施手法。然後,雙腿伸直,用手掌揉按大腿內側數次。病人坐位,用手掌按揉腰骶部數次,提拿兩側帶脈。並按壓氣海、關元、血海、三陰交,每穴各1分鐘。 2.拔罐:主穴為歸來、關元,配穴為三陰交、足三里、合谷。首先在選用的主穴處拔罐4~5個,配穴處拔罐4~6個,留罐時間為10~20分鐘。 3.刺血療法:氣滯血瘀型,取關元、三陰交、大椎、腎俞、第十七椎下、腰眼。寒凝濕滯型取腎俞、第十七椎下、腰眼、關元、氣海、三陰交。每日選2穴進行1次,14天為1療程。 4.保健功法:姿勢取仰卧式,平身仰卧床上,頭微前俯,軀幹正直,兩臂自然舒伸,十指舒展,掌心向內,放於身側,下肢自然伸直,腳跟相靠,足尖自然分開,雙目微閉。呼吸用吸--呼--停閉法,吸氣時舌抵上齶,默念"吸"字,呼氣時舌落下,默念"呼"字,停閉時舌不動,默念"停閉"二字。意守下丹田即氣海穴,可以想像為一個在小腹表面的圓形面積,也可想像為在小腹內的球形體積。每日睡前練習30分鐘。 生活提示: 本病是不孕症的常見病因,對於未生育的婦女來說,預防本病尤為重要。預防本病,最重要的是避免計劃外懷孕而做人工流產術,在三期(月經期、妊娠期和產褥期)嚴禁性生活。在農村地區,產婦應到醫院分娩,提倡新法接生,不要在家分娩、土法接生,以防感染。這也是預防本病複發和加重的關鍵。本病為慢性病,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一般較輕,容易被忽視。但不堅持治療,使病程日久,纏綿難愈。為便於長期治療,可以在辨證的基礎上選用中成藥和食療方,常能取得滿意的療效。嚴重者應到醫院治療。 常見中醫處方 中藥處方(一) 【辨證】氣滯血瘀。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方名】疏氣定痛湯。 【組成】制香附9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五靈脂9克,當歸9克,烏葯9克,枳殼4.5克,木香4.55克,沒藥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奉五婦科經驗》。 中藥處方(二) 【辨證】下焦寒濕,氣血凝結。 【治法】暖宮散寒,行氣活血。 【方名】暖宮定痛湯。 【組成】橘核9克,荔枝核9克,小茴香9克,葫蘆巴9克,延胡索9克,五靈指9克,制香附9克,烏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奉五婦科經驗》。中藥處方(三) 【辨證】肝鬱脾虛。 【治法】養血疏肝,健脾利濕。 【方名】當歸芍藥散。 【組成】當歸9克,芍藥18克,茯苓12克,白朮12克,澤瀉12克,川芎9克。 【用法】上為散,每服6克,溫酒送下,每日3次。 【出處】《金匱要略》卷。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