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寶典:咋用手機拍風光?

寶典:咋用手機拍風光?

2016-06-10 我們一起學攝影12評

今天沒啥正經事兒,在看一些國外網站的文章,說是十招教會你用手機拍風光。當年的同事曾跟我說: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手中無相機,心中有相機。他後來跟我解釋說,你要有一眼能發現不同事物的眼睛,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再後來,有攝影師說:拍得到拍不到沒關係,重要的是你看到了沒有。拍不到只是說明你的技術有問題,可以補。但看不到,你可能就麻煩了。

怎麼能讓自己看到?這個就得提升你自己。拍人就是拍自己。你平時讀的書、看過的繪畫和照片以及你對世界的理解,都是在那一瞬間完成。

再扯回來。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些小技巧:咋用你的手機把風光照片拍好。

第一招:就在你身邊拍。這篇文章 的意思,是好風景就在你身邊,你根本不必要花太多的鈔票去遠方。當然了,攝影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平衡攝影師內心的焦慮或叫療傷,那你想跟一伙人去外面看看,那又另當別論。如果是為了所謂的風光創作,請打住。不是我不認賬,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不太認。

所以,這一條準則就是:不要捨近求遠,身邊處處皆風景。

第二招:讓照片有個視覺中心。拍照片時,不能成為一個按快門的機器人。你得想想,照片里的哪一部分內容,成為視覺焦點,讀者或受眾來引到這個焦點上來。當然了,當年做報紙時,大多需要一個焦點。如果給雜誌拍,就得需要兩個視覺中心點。等你所有的技術掌握了,你就會發現,這一條說的不全對。但是,如果是初學者,這就是法則。

第三招:構圖簡單。別整的太複雜,太複雜了不容易控制。扯遠點兒,你知道很多攝影大師拍黒白嗎?有些人回復說是要這種感覺。其實,是攝影師怕色彩過多,分散了讀者的注意力。而簡單的黑白灰,則可以讓你更集中地去讀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容。再扯遠點兒,反轉片和普通的負片有什麼不同?反轉片拍出來為什麼漂亮?那是因為它犧牲掉了一些中間色彩。如果用它來拍紀實作品,就不夠嚴肅。

花點兒時間,在現場多看看。近點兒遠點兒高點兒低點兒偏 左或偏 右一點兒,都有可能呈現不同的效果。

現在再回到下題。有時候,多就是少。少就是多。所以,牢記這一條:讓你的構圖簡單些,再簡單些。

第四招:留意細節。多數時候,身邊的細節如果能夠拍下來,會讓人吃驚。因為很多人會忽略這些。花兒、彩色樹葉、布料等,都可以成為風景。拍的時候,把相機舉起來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也許有人們通常忽略的細節被你捕捉到了。

第五招:在非常規的光線或天氣下拍攝。攝影這一個詞的本意,就是用光寫作。任何時候別忘了,留意光線。如果在一早一晚或非常規天氣下拍照,當然照片會讓人吃驚。對了,聽說美國國家地理的攝影師,多數情況下,是在一早一晚拍攝,不知真假。

第六招:把人當作風景中的一個要素。把人拍進風景,畫面也許就能活起來了。多了人進來,畫面也有了興奮點兒。如果有可能,讓人的衣服跟背景產生對比,也會給畫面增色不少。

第七招:給照片加個前景。只要你留意,處處是前景。比如窗戶、木椅、電腦、杯子、花兒等等。只要在一個地方坐下來,安靜地去觀察,你至少可以發現十個能當你前景的東西。

第八招:多關注一下人造風景。 人造景觀是人對自然進行改造之後留下來的新景觀。所以,國外就有人專門拍燈塔,有人拍糧倉,有人拍水塔,更有人拍水電站。每一樣東西集中,就是一個大選題。在英國讀攝影研究生時,好象讀過一本人類學的書。這本書上說,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跟人類學有關。人類學下面分為:生理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等。文化人類學下面,又分為視覺人類學等。視覺人類學下面,攝影則是其中的一個。人造風景形成的視覺景觀,也應該跟人類學沾點兒邊,拍下來是有意義的。

所以,有人拍加利福尼亞廢舊輪胎形成的小山和中國福建採石場形成的新人造景觀,表達人類傷害自然的擔憂。很多年前,現任湖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楊發維航拍過一組《大地傷痕》,也算是所謂的新地貌攝影或人造景觀。大家可以上網搜搜看看。

第九招:在不同的季節拍照。這個簡單,容易理解。

第十招:讓畫面有縱深感。選好前景或背景,讓畫面有立體感或縱身感。試試,畫面會有所不同。

本文圖片: Carl Johan Johansson |

部分素材來自網路,歡迎轉發,但轉載需聯繫本微信號photouk 或者請發郵件anguangxi@gmail.com,謝絕一切拿來主義。

點擊展開全文
推薦閱讀:

你看人家過得好,其實可能只是拍得好~
老羅的手機
文博教程 | 博物館攝影系列——手機攝影初探
不日記 | 手機壞了以後
看哭果粉! 盤點小米MIX2S最實用的7大小功能!

TAG: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