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藥常識90問-3
安全用藥常識90問 |
時停葯。此外,在外用藥前,應認真閱讀說明書。 74.皮膚感染,除了外用抗菌藥物,是否需要進行其他治療? 答:對於淺表的、比較局限的皮膚化膿感染,如膿皰病(即黃水瘡)、毛囊炎、皮膚外傷後的感染,可僅外用抗菌藥物。如果感染比較廣泛,如多發膿皰瘡、多發毛囊炎,或皮膚感染部位比較深,如癤腫、丹毒,則除了外用藥外,還應在醫生指導下內服相應的抗菌藥物,輔以理療,如紫外線照射患處等。如果紅腫明顯,自覺疼痛,或者有發熱等全身不適,則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以免延誤治療。 75.慢性支氣管炎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藥物?
答:慢性支氣管炎穩定期患者雖早晚經常有咳嗽、咯痰,但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在急性發作期,如痰量增多、黃痰或粘稠、肺部羅音明顯、白細胞增高甚至發熱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菌藥物。 76.支氣管擴張的病人平時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藥物? 答:不需要。支氣管擴張的病人在繼發感染時,如痰量增多、黃痰或粘稠,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菌藥物。 77.什麼叫藥品不良反應?
答:藥品能治病但也能產生有害的反應,我們常常把這類有害的反應叫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DrugReaction,縮寫ADR)。我國對藥品不良反應的定義為藥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時所產生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它不包括無意或故意超劑量用藥引起的反應以及用藥不當引起的反應。 78.什麼是藥品不良事件? 答:藥品不良事件和藥品不良反應含義不同。一般來說,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因果關係已經確定的反應,而藥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關係尚未確定的反應。國際上給藥品不良事件下的定義為:是指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臨床事件,它不一定與該葯有明確的因果關係。 79.藥品不良反應分幾型? 答:一般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與藥物藥理作用的關係,可分為A型與B型反應。A型不良反應,又稱量變型異常。主要因藥理作用過強所致。其特點是可預測性,程度輕重與劑量有關,發生率較高而死亡率較低,多與葯代動力學特徵有關。藥物影響體內離子平衡和靶器官的敏感性過強也屬於此類。B型不良反應,又稱質變型異常。主要指與藥物常規藥理作用無關的異常反應,通常難以預測,在藥物毒性研究中也難以發現,一般與劑量無關,發生率較低,但死亡率較高。 近年來,國外一些專家把一些潛伏期長、用藥與反應出現時間關係尚不清楚的藥品不良反應,如致癌反應,或者藥品提高常見病發病率的反應列為C型反應,這種分類方法的應用還不普遍。
80.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一般分哪幾類? 答:大體可分為:(1)副作用,在正常劑量時發生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其他作用;(2)毒性反應,如廣譜抗菌藥物酮康唑及其製劑引起肝損害及其他器官損害;(3)後遺反應,多數的不可逆器官性損害,如鏈黴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聾;(4)過敏反應或超過敏反應,如青黴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5)藥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應,如紅霉素和茶鹼同時使用,引起茶鹼血濃度過高,甚至中毒;(6)二重感染,長期大量應用抗菌藥物引起菌群失調。 81.何為二重感染? 答:二重感染,亦稱菌群失調症。在正常情況下,人們處於一個龐大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中,人體的皮膚粘膜和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腸道、泌尿生殖道等處,都寄生著大量的細菌,這些數量繁多的細菌,與人體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對人體不但無害,反而有益。其中腸道的正常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腸道正常的菌群還對危害人體健康的致病菌有著強大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它們的生長繁殖,這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醫學上稱為生態平衡。抗菌藥物特別是廣譜抗菌藥物的應用,往往使體內的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使耐葯菌乘機在體內繁殖生長,導致二重感染。也就是說,本來使用抗菌藥物想殺滅致病菌,結果反遭至更嚴重的細菌感染。其中,耐苯唑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黴素的腸球菌(VRE)、產生超廣譜β一內醯胺酶(ESBLs)和ApmC酶的革蘭陰性桿菌、念珠菌、麴黴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由MRSA所致的二重感染,包括肺炎、心內膜炎、脈管炎、燒傷、術後傷口感染等。 82.什麼是醫院獲得性感染?
答:醫院獲得性感染是病人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通稱醫院內感染。有以下幾種情況:(1)交*感染:院內病人或醫務人員直接或間接傳播、器械消毒不嚴引起的感染;(2)內源性感染:病人體內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83.常見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答:(1)肝臟損害,通常抗菌藥物吸收後在肝臟代謝,故肝臟易受抗菌藥物損傷;(2)腎臟損害:通常藥物經腸道吸收,吸收後均以原型或代謝物經腎臟排泄,故腎臟最易受到藥物損害。有報道,25%的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由藥物引起;(3)神經系統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聽力、視力、周圍神經系統病變以及神經肌肉傳導阻滯作用等。氨基糖苷類對聽力的損害已引起重視,我國每年新增聾啞兒3萬左右,50%與藥物有關,其中懷疑氨基糖苷類藥物引起者高達83%;(4)血液系統損害:各類抗菌藥物在長期和大量應用時都可以影響血細胞的生成,致血細胞減少,包括白細胞及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全血系統減少即再生障礙性貧血;(5)消化道反應;(6)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調;(7)過敏反應,此反應最嚴重或最常見,為抗原和抗體相互作用而致。 84.為什麼青黴素使用前要做皮試?
答:因為青黴素容易引起過敏反應,輕的如發熱及皮疹,重的出現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並可伴高熱及全身中毒癥狀,最可怕莫過於過敏性休克,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因此,醫生和患者都應該了解是不是過敏體質和有沒有藥物過敏史。可能許多人對這些都不清楚。所以,用青黴素前都必須作皮試,皮試有陽性反應的不能用青黴素。當然,皮試只能反映大部分患者情況,少數人雖然皮試為陰性,但也可能發生過敏反應。 85.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能引起何種罕見不良反應? 答:國外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說明書中「注意事項」欄或「警告」欄內,多有不應給兒童或孕婦使用的描述。這是由於動物實驗表明,這類葯能永久性損傷幼年動物承重關節部位的軟組織,產生承重關節及其他關節病。此外,與喹諾酮相關的「跟腱損傷」也屢有報道。由於這類葯在我國上市品種眾多,使用十分廣泛,應警惕兒童永久性軟組織損傷及成人使用引起跟腱損傷的危險。 86.哪些抗菌藥物能引起耳聾? 答: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治療劑量和引起不良反應劑量很接近,稍有過量就有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尤其是它們具有引起不可逆耳聾的毒性。我國不少兒童耳聾與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有關,已引起醫生們的注意。目前國內這類葯,有的僅用於結核病治療,皆不宜用於兒童。這類藥包括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小諾黴素和丁胺卡那黴素等。 87.使用抗菌藥物能預防「非典」嗎? 答:目前還沒有研究結果證明有任何一種抗菌藥物對引起「非典」的冠狀病毒有效。抗菌藥物屬於處方葯,即需要經過醫師診治後才可使用。如果盲目服用抗菌藥物,尤其是健康人服用抗菌藥物,不但起不到預防作用,還有可能發生過敏、肝損害、腎損害等嚴重不良反應。 88.個人是否可以在零售藥店隨意購買抗菌藥物? 答:為保障人民用藥安全、有效,方便廣大人民群眾自我保健和葯療,我國對藥品實行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制度。所謂處方葯,是指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生產,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能購買和使用的藥物。我國的抗菌藥物大多為處方葯,鑒於其不良反應、耐葯和濫用等問題,建議個人不要私自購買抗菌藥物。 89.抗菌藥物是不是越貴越好? 答:不一定。藥品的療效取決於是否對症,是否合理。在臨床的疾病治療中,好醫生用藥並非開大處方,往往幾味葯,甚至是價格低廉的普通藥品就可以為患者治好病。 90.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花費有多少? 答:據有關資料分析,2001年我國藥品消費總額為2301億,抗菌藥物約佔30%(折算為690.3億),其中不合理用藥的比例至少為40%,這就是說2001年僅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所付出的第一筆代價是276.12億。這其中不包括造成不良後果所需的費用。 |
推薦閱讀:
※用藥常識
※用藥常識(用藥篇)
※兒童用藥常識判斷與一般用藥
※[用藥常識]?不同劑型不同用法簡介
※普通感冒引起急性咳嗽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