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經典語錄
1、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自然形成的稟賦叫做人性,遵循各自的人性叫做道,修明並推廣這些道叫做教化。
2、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譯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規律。
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譯文】君子的所作所為能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所作所為則違背中庸之道。(中庸: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中」即折中,不偏不倚;「庸」即平常。)
4、 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譯文】天下和國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祿是可以推辭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卻是很難做到的。
5、 故君子和而不流。
【譯文】所以君子性格平和而不隨波逐流。
6、 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譯文】君子依據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卻半途而廢,可是我卻不能中途中止。
7、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
【譯文】對上不抱怨老天,對下不責怪別人。所以,君子處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則冒險以期僥倖成功。
8、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譯文】有的人天生就知道這些道理,有的人通過後天學習知道了這些道理,有的人則是遇到困惑之後,經過磨難才知道了這些道理,無論是哪種情況,他們最終了解這些道理的結果是一樣的。
9、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譯文】好學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義了,懂得恥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譯文】凡事預先做好準備就能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
1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要廣博地學習,要審慎地詢問,要謹慎地思慮,要明晰地辨析,要篤實地履行。
12、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譯文】愚蠢的人,喜歡憑主觀意願做事,自以為是;卑賤的人,喜歡獨斷專行。
《大學》與《中庸》,皆節選自《小戴禮記》。至宋時與《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裡面的有些言論現在看起來不免有些過時,但修身養性之道還是很值得一習的。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中庸則主要是讓人要保持中正平和之 像,這裡的庸不是庸碌無能的庸,而是平常普通的意思。中庸之道,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所謂過猶不及,凡事處處鑽牛角尖,走極端這是中庸所反對的。不過有很多人批判中庸之道,那是他們沒理解中庸的含義,其實封建社會的愚民之策本身就誤解了真正的中庸之道,以至於一誤再誤。我對封建禮教也是不屑一顧的,也 不是要為中庸平反,而是一如我序中所說,讀書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要是好的,有用的我們自然就要發揚拿來主義的精神了。其實人們的生活大多時候不就是走的中庸之道嗎?平平淡淡才是真嗎。
大學與中庸里,都有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君子要慎其獨。打個比方,一個人在人前表現的一本正經,可一個人的時候就原形畢露了,由此可見此人很虛偽。所以說君子要慎其獨,就是在一個人的時候還是很自然的保持和人前的心態舉動,那麼他的行為作風就是發自內心的。正如小偷一樣,別人看的見自然不會去偷,別人不注 意時他才動手,一個虛偽的人,不正和小偷的行徑一樣么?不過慎其獨何其之難哉,在一個人的時候發泄一下久抑的情緒總是難免的,但矯柔造作實非修身養性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 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 子必誠其意。
君子賢其賢而要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與國人交,止於信。
所謂修身正在其心者,身有所忿忄 ,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 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出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 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 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 矩之道。
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
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亡人無以為寶, 仁親以為寶。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 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 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 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 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 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 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 中於民。
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 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君子之道費而隱。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 地。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 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 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 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恥近乎勇。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 之者也。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 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 參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 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 其身者也。
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 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君子 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推薦閱讀:
※【精品經典】張旭經典狂草《李清蓮序》
※流傳千古的10條經典諺語,句句富含人生哲理!
※我們的經典 | 「啊」的一聲,日本人找到的生活美學
※一人一句經典宋詞,令人怦然心動
※《愛》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