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與營養
一、膳食因素在腫瘤發生中的作用
癌症的病因極其複雜,至今科學家仍在為之不懈努力中。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約有35%的癌症主要與經常吸煙、飲用過量的烈性酒有關,包括部分的肺癌、口腔癌、食管癌、喉癌以及部分膀胱癌;約有45%的癌症與營養因素有關,這是指膳食中攝入的熱量、脂肪(飽和與不飽和的膽固醇、脂肪)過多,食物中某些營養成分不足(如維生素A、食物纖維等)所造成的,屬於這一類的癌症有胃癌、直腸癌、結腸癌、卵巢癌、宮體癌和乳腺癌,有人把這些原因引起的癌症稱為「生活方式癌」。人們預料,通過使飲食合理化,可減少1/3的癌症;通過使人們減少吸煙、不喝烈性酒,可使癌症再減少1/3。
對於腫瘤的發病原因,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但是流行的觀點是,腫瘤的發生既有自身的遺傳原因,也有環境原因。遺傳因素主要是影響機體對環境因素的敏感性。根據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主要的環境因素及其在腫瘤發生中占的權重如下:①吸煙佔30%;②飲食因素平均佔35%其變化幅度為10%到70%;③生育和性行為佔7%;④職業因素佔4%;⑤酒精濫用佔3%;⑥地理因素佔3%;⑦環境和水污染佔2%;⑧藥物和醫療因素佔1%。
許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也提示,腫瘤的發生與飲食習慣有關。由此可見,在人類腫瘤的發生中,飲食因素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癌症的發生及發展主要為三個時期,啟動期、促癌期及惡邊進展期。前兩個時期為腫瘤生長的良性階段,處在這個時期的病變是可以逆轉的,而膳食營養不當,對腫瘤影響主要是這兩個時期,因此良好的膳食即可避免向第三階段的發展。良好的膳食營養不僅具有潛在的預防腫瘤作用,某些營養素還有抗氧化、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刺激人體產生干擾素等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積極的治療作用。
二、營養治療與抗腫瘤治療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目前對於腫瘤的治療主要是外科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研究發現,癌症病人增加營養會助長癌細胞的生長、擴散,增加轉移的機會,這就使腫瘤的營養治療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但是經過反覆權衡認為營養治療還是腫瘤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其它治療的基礎。在目前我國普遍重視其它治療方法,輕視營養治療的現實情況下,應該將腫瘤病人的營養治療與抗腫瘤治療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
腫瘤細胞是一種迅速擴張、生長的細胞,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腫瘤細胞必然與正常組織爭奪營養,而且在這場爭奪戰中,正常細胞永遠是失敗者,所以不進行營養治療,受損的往往首先是正常細胞、組織、器官。癌症病人同正常人一樣,如不增加營養就會造成營養不良,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嚴重影響病人的康復。所以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配合高營養是有好處的。營養療法使機體受益大於腫瘤受益。國外已將營養療法作為整個抗癌計劃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適當的營養治療既可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使病人的免疫能力、抗癌能力增強,提高生活質量,又能提高腫瘤病人對手術治療的耐受性,減少或避免手術後的感染,使術後傷口能夠如期癒合,提高腫瘤病人對放療或化療的耐受能力,減輕其毒副反應。
我國人民比較重視中藥和營養保健品的作用,其實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營養物質直接對腫瘤細胞有殺傷作用,其主要作用就是有增強體格和免疫功能的作用,達到用體內的免疫系統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在選用補品時,應該把握以下幾點:(1)飲食應放在第一位,補品是次要的。(2)不宜"大補"。數種補品一齊使用,或每日大劑量使用,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導致相反作用。(3)不要相信有哪一種補品有治療腫瘤的作用。它們永遠是輔助治療手段。
三、腫瘤患者營養狀況的變化
各種腫瘤及其治療手段都會影響病人的營養狀況。營養不良在腫瘤病人中普遍存在。腫瘤病人主要出現的營養問題有:
1、厭食和體重下降:可見於各種腫瘤或手術、放化療和其它藥物治療的病人。厭食以消化道腫瘤最為常見,尤其是食管癌、胃癌和大腸癌。
2、腫瘤患者的代謝異常:能量代謝增高,一般認為腫瘤病人的能量代謝比正常情況下高10%,體重下降是腫瘤病人常見的一種現象,可能一方面是食慾下降引起的攝入減少,也可能是消耗增加引起的;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主要是許多腫瘤患者出現葡萄糖不耐症;蛋白質代謝異常表現在蛋白質轉換率增加、肝臟合成蛋白增加、肌肉合成蛋白減少、血漿支鏈氨基酸下降;脂肪代謝出現脂肪分解作用增強,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出現高脂血症;維生素代謝主要表現在維生素C、維生素E等抗氧化維生素下降;微量元素代謝可見腫瘤病人血硒和血鋅含量降低。
四、腫瘤病人的營養治療
(一)營養不良的判斷和分型
腫瘤病人的營養不良是一惡性循環,由於食欲不振、攝食減少,引起體力活動減少,全身衰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進一步造成厭食,最終導致體重下降,全身衰竭,影響預後。
營養不良可分為三類:①消瘦型營養不良:主要由熱量攝入不足引起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消耗,特徵為體重及其他人體測量值下降,而血清蛋白維持正常。②蛋白質營養不良:主要由蛋白質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而食量攝入正常或較多引起,以內臟蛋白質儲存消耗為特徵。主要表現為血清白蛋白、轉鐵蛋白、前白蛋白等濃度降低,免疫功能受損,而各項人體測量指標仍正常甚而高於正常。③混合型營養不良:乃由於蛋白質和熱量均攝入不足造成,表現為低蛋白血症,各項人體測量指標均低於正常。此型是最為嚴重的一類營養不良,骨骼肌與內臟蛋白質均下降,內源脂肪與蛋白質儲備空虛,多種器官功能受損,感染與其他併發症的發生率高,預後不良。
(二)腫瘤營養治療的目的
1.糾正或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抗癌能力,達到"扶正怯邪"的目的。
2.通過調整病人的營養狀況,改善生活質量,避免焦慮不安,便病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充實愉快。
3.營養治療是癌症病人總的治療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營養治療可提高病人對手術治療的耐受性,減少術後感染,加速傷口癒合,也可提高病人耐受化療和放療的能力,減少治療的毒性相副作用。
(三)腫瘤病人的日常營養支持
1.腫瘤病人的營養需求包括兩部分即日常基本營養需要和因腫瘤生長、感染、貧血以及治療所需增加的營養需要,所以各種營養素的供給量要高於推薦量,特別是動物蛋白質量。
2.乳品類:包括各種形式的乳製品。該類食物是維生素A、B和D以及鈣的主要來源,也可提供一定量的蛋白質。
3.蔬菜、水果類:主要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柑糯類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深黃綠色蔬菜則可提供胡蘿蔔素。
(四)手術病人的營養支持
外科手術是治療腫瘤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同時必須認識到,外科手術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給機體帶來了創傷。術前如果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況,能增加機體的抵抗力和對手術的耐受力,減少術後併發症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術後有效的營養供給對機體早日康復有積極的作用。手術前營養補充可以提高免疫力也促進腫瘤生長。上海瑞金醫院研究表明:胃癌病人術前營養支持,補充能量和氨基酸1周。NK細胞活性增高,CD4、CD8增高,腫瘤細胞異倍體增加、DNA含量增加、S期百分比增加、增殖細胞百分比增加。
對於非胃腸手術的手術前患者飲食以低脂肪、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和礦物質為主。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魚肉、雞肉、雞蛋、牛奶、豆製品以及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水果蔬菜。胃腸道手術的患者術前2~3天起給予少渣半流質飲食。術前一天給予流質飲食,或者在術前5天開始給予要素膳。患者手術後,當病人可以進食後,飲食量可根據身體情況逐漸增多,由流質逐漸過渡到半流質、軟食和普食。
(五)化療腫瘤患者營養支持
化療是腫瘤治療的一個有效手段,但幾乎所有的化療藥物都會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從而影響患者的營養狀況。合理的飲食能預防和減少因治療帶來的體重減輕和營養不良。研究發現,某些抗氧化營養素可以減輕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所以應該多補充抗氧化營養素,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蔔素、富含微量元素鋅和硒的食物。
研究發現,補充營養素後24小時各種營養素可以達到最大血液濃度,所以補充營養素後24小時是化療的最適宜期。
化療病人的膳食營養應針對化療的不良反應進行。化療的副反應主要表現在全身反應、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等多方面。化療病人的飲食宜清淡、富營養、易消化,可進食少渣半流質或少渣軟飯食,忌油膩、難消化的食品。為防止或減輕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細胞、血小板等的下降,宜多食血和肉等,烹制上以煮、燉、蒸等方法為佳,可以選擇含鐵質較多的食品,如動物內臟、蛋黃、瘦肉等,以糾正腫瘤病人的缺鐵性貧血。菌類中的香菇、蘑菇、猴頭菇、木耳之類食品,已被發現其中富含多糖類,對提高人體的細胞免疫功能有很大功效。
(六)放療病人的膳食營養
病人在治療期間往往出現口乾、咽痛、噁心厭食。鼻咽乾燥、尿黃尿少等癥狀,尤其是頜面部或咽部的惡性腫瘤,放療反應較重,還可引起口腔、咽喉、食道等處的放射性炎症。因此要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處理飲食上的有關問題。放療反應嚴重,胃口不好、吞咽疼痛、口腔有潰瘍者,宜選用半流飲食或管飼營養支持。為刺激食慾,可稍稍多放點食鹽以緩和口中乏味的感覺,肉類可劃細或燉爛,蔬菜或水果若無法咽下可以榨汁。忌狗肉、羊肉、蔥、姜等熱性食品和辛辣刺激食品。頭頸部放療的患者,以湯水較多、細軟、清單的食物為主。如果吞咽困難,可以吃一些冷食來緩解。多飲水。腹部放療的患者,飲食宜細軟,多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少量多餐。少吃牛奶、甜食和蜂蜜,以防腸道不適。放療後宜選擇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以補充因治療而損耗的能量。多選擇瘦肉、雞肉、魚肉、雞蛋、豆腐等含優質蛋白豐富的食物。
五、常用的營養支持療法
如果腫瘤病人在手術後或病情嚴重時,自然膳食已經不能解決病人問題時,必須採用外科上常用的營養支持療法。營養支持治療的目的是預防和糾正患者在疾病和治療中可能出現的或已經出現的營養不良。營養支持治療包括腸內和腸外兩種方法。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包括經口和餵養管提供機體代謝所需的營養物質。腸外營養(parenteral nutrition,PN)指通過靜脈途徑提供完全和充足的營養素,以達到維持機體代謝所需的目的。當患者被禁食,所有營養物質均經靜脈途徑提供時,稱之為全胃腸外營養(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一)管飼療法
其特點是符合人體生理、操作方便、費用低;維持腸粘膜結構和屏障功能完整性;是營養支持的首選。
管飼營養所用的製劑包括二種,即勻漿膳和要素膳。勻漿膳就是經常食用的多種自然食物經粉碎加工後混合成流質的營養液。勻漿膳的適應症:胃腸道具有消化、吸收功能,但是不能經口飲食的患者;勻漿膳禁忌症主要包括胃瀦留或腸梗阻消化道活動出血 腸道感染、嚴重腹瀉 休克。勻漿膳的理化特性:成分接近正常人的膳食結構,具備自然風味;可以自己配製,營養素含量難以精確計算;受食物種類限制,營養成分不全面。
要素膳是一種營養素全面、化學成分明確,無需消化即能被腸道直接吸收利用的無渣膳食。要素膳的組成是根據人體每日膳食營養素需要量和推薦量為依據,用水解蛋白、碳水化物、脂肪和微量營養素配製的;要素膳的特點是化學成分明確,含量精確;無需消化;易溶解;熱量1kcal/ml;滲透壓高,弱酸性;不含乳糖;適口性差,不宜口服。
(二)腸外營養
通過靜脈途徑提供完全和充足的營養素,維持機體代謝所需。當患者被禁食,所有營養物質均經過靜脈途徑提供時,為全腸外營養(TPN)。腸外營養的適應症是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胃腸道功能障礙、急性胰腺炎、腸梗阻、腸瘺、短腸綜合症、炎性腸道疾病、高分解代謝狀態、圍手術期、抗腫瘤治療期間、低出生體重兒、7天以上不能進食者等。腸外營養的禁忌症有:嚴重水電解質、酸鹼失衡、休克。腸外營養的製劑通常有專業廠家製造,自己不能配製,可以提供人體每天的營養素需要量。
六、影響營養治療的常見癥狀及其處理措施
由於腫瘤和腫瘤治療所產生的許多癥狀會影響病人的膳食營養攝人,通過膳食及藥物手段可減輕這些癥狀帶來的不良影響。
1.厭食:是腫瘤和腫瘤治療中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為減輕厭食,應當從心理和食物加工的方法上進行改進。
2.味覺遲鈍:少量多餐,多進食新鮮水果、蔬菜,增加食物的色澤和香味,並避免可能引起異味的某些蛋白質食物,有可能部分克服味覺遲鈍帶來的不良影響。
3.口乾:出現於頭頸部放療之後,由於唾液腺分泌減少所致。可增加多汁的飲食和水果,咀嚼無糖的口香糖,酸辣食物應慎用。
4.吞咽困難:常常是頭頸部放療或口腔手術的併發症,如癥狀不嚴重,可用進軟食,但不主張進流質以避免食物吸人呼吸道。如癥狀嚴重,則需用管飼或靜脈營養。
5.腹脹:是因胃腸道消化能力下降和食物通過的時間延長所致,也與所進食物性質有關。少量多餐.餐前餐後坐起或適當行走,避免進食肥膩、油炸、產氣食物以及牛奶和碳酸飲料。
6.便秘:可由於缺乏膳食纖維、活動減少和使用麻醉藥品所致。膳食中應增加新鮮蔬菜、水果、全谷麵包和麥片,也應增加進液量,必要時可用輕瀉劑或灌腸。
7.腹瀉:可因化療、腹部放療或腸道手術所致。開始僅服液體使腸道休息,逐步增加無渣或少渣食物,再過渡至低渣軟食再至正常飲食。應避免迸食油膩、辛辣、刺激、過冷以及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必要時可用藥物。
8.食管炎:由化療或頭頸區放療所致。往往造成吞咽疼痛和困難。含漱或咽下止痛液如利多卡因可緩解疼痛和刺激,有助於緩和對食管粘膜的刺激,必要時可口服解熱鎮痛葯來減輕痛苦。
六、腫瘤的飲食預防
預防腫瘤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減少食物中致癌物和致癌前體物的攝入,例如黃曲霉毒素、油煎和油炸食物等;注意攝入膳食結構的平衡,平衡膳食指人體攝入的膳食中各種營養素的種類齊全、數量充足、各種營養素比例合理的膳食;增加保護性物質營養物質的攝入,例如抗氧化營養素、膳食纖維、蛋白質和鈣,還有抗致病菌食物如大蒜、韭菜等和提高免疫功能食物如真菌類食物等攝入。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所擬出12條忠告,這裡介紹給大家,供在日常生活中參考:(1)飲食應注意口味和營養兼顧。(2)克服挑食、偏食,不長期服用同一藥物。(3)美味佳肴不過量,做到飲食適度。(4)不飲用烈性的酒,同時也要避免飲過量酒。(5)不吸煙,吸煙者應戒除吸煙。(6)適量攝入維生素A、C、E和食物纖維。(7)注意少吃過咸或過熱的食品。(8)不吃燒焦的食物,尤其是燒焦的魚、肉。(9)不吃霉壞的食物。(10)避免過度曝晒日光。(11)節制性生活,避免勞累過度。(12)保持居室空氣流通,注意身體清潔。
假如您能聽從這12條忠告,那麼,癌症的威脅無疑會大大減少
推薦閱讀:
※從自身免疫入手 對抗腫瘤君
※有家族性腫瘤病史查查大腸癌相關基因
※腫瘤標誌物非百分百靈敏
※中醫vs腫瘤:治病更治人
※女性學會「自查」可早期發現婦科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