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調查稱我國每年近三千萬畝耕地撂荒

調查稱我國每年近三千萬畝耕地撂荒2011年9月13日 02:22來源:央視《新聞1+1》 選稿:袁松祿

  核心提示:

  9月12日正值中秋佳節,央視新聞《1+1》關注農村留守人口。調查顯示,我國每年近三千萬畝耕地因農村人口進城撂荒,農村進城人口以及留守人員的生活引發關注。以下為節目實錄:

  解說:

  團圓的節日,空心的家庭,今天這些空椅子上的人是否能與家人團聚?

  劉傑 新華社記者:

  差不多隻剩下1/3的人口,其他家裡人據我了解沒有回來。

  字幕:

  農村留守婦女4700萬

  農村留守兒童5000多萬

  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

  楊俞風(音):

  想他們,我們在家裡過得很好,你工作順利,掙好多錢。

  解說:

  「農村」一個越來越模糊的概念,「空心家庭」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現象。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空巢老人,中秋時節,如何安慰他們的思親之情?

  《新聞1+1》今日關註:「中秋的月亮,有圓有缺!」。

  白岩松 評論員: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首先要祝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和您全家中秋節快樂。今天傍晚的北京交通非常暢通,甚至暢通得讓你覺得有點出乎意料。雖然跟除夕的傍晚比較起來,今天的車還略顯多,但是跟節前的時候那種嚴重擁堵的局面比較起來,今天簡直是天堂。我想中秋節是一個中國人團圓的日子,大多數人都在家裡,而不在路上,所以造成了傍晚這種交通非常暢通的局面。但是在目前的中國,有多少家庭能夠真正地在中秋節這一天做到團圓呢?我想非常非常的難。

  今天我們要關注的話題可能就與您有關,甚至會談論到您的父母,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來,讓我從一組照片開始說起。在看這些照片的時候,我要先做一個提示,照片上可能有空凳子,這個空凳子就代表這個家庭當中的人,或者出去打工了,或者出去就業了,或者出去求學,或者是嫁出去了。

  來,我們看這組照片。第一張,這是8月27日的時候拍的,陝西省白水縣林皋鎮,66歲的焦栓成,坐在家附近的湖邊。焦栓成有三個孩子外出打工了,所以有三個空凳子。

  我們再來看第二張,這是8月26日拍的,陝西省白水縣狄家河村,56歲的狄金省和老伴兒巨玉蘭,在窯洞前的院子里。狄金省的六個女兒,或者外出打工,或者嫁人,離開了村子,六把空凳子。

  我們再看下一張,陝西省安康市石轉鎮,8月29日拍的,陳榮英在家門前的田地里。她的丈夫和兩個孩子在外打工,可能還有其他的親屬,所以擺了四個凳子。

  我們再看下一張,8月24日拍的,陝西省靖邊縣席麻灣鄉,67歲的田雲秀和65歲的老伴兒劉德珍,在村裡的蕎麥地邊。田雲秀家有六個孩子離開農村,出去打工了,六個空凳子。

  8月30日拍的,陝西省旬陽縣石坪村,吳會琴和兩歲的兒子在家附近的空地上,吳會琴的丈夫外出打工。

  再看最後一張,8月23日拍的,陝西省定邊縣堆子梁鎮,67歲的薛丕忠,老伴兒楊桂蘭和孫子在自己家裡。薛丕忠家裡有十幾口人離開農村,外出打工,或者上學,所以這凳子我都算不過來了。

  這些照片看完之後,您的心情會是什麼樣呢?幾天前,當我看到這組照片的時候,心裡非常難受,因為我知道絕不僅僅是我剛才給你們報告的這六個家庭的狀況,而是太多的中國農村這樣一種現狀。這組照片是新華社的記者劉傑拍攝的。它的名字其實也在反映我們現實中的一種問題,就是農村當中的空心家庭。來,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

  (播放短片)

  劉傑:

  這組照片叫「空心化農村之痛」,我在構思階段就問了自己幾個問題:第一,為什麼農村人口要背井離鄉來到城市?第二,這些農民工在城市裡面過得會比在家裡好嗎?第三,他們最終的歸宿是什麼?所以我就想去看一看他們的家鄉,看一看他們的家人。

  解說:

  十天十幾個村子,從陝北到陝南,記者劉傑拍下了一組叫做「空心化農村之痛」的照片,用他自己的解釋,這是一組帶有全家福意義的照片,但是照片中的家庭卻並不團圓。

  劉傑:

  他們有三個孩子在外面上學,九口人在外面打工,分別是在內蒙古、甘肅。他們家有地,但是他們自己已經沒有太多勞動能力了。

  解說:

  這是67歲的薛丕忠,旁邊是老伴兒楊桂蘭和還沒有上學的孫女,而空著的座位代表了常年在外打工的子女們。又到一年月圓時,今天他們依然沒能回家和老人團圓。老人所在的村子叫紅沙梁村,這個只有三百多人的小村莊,如今已經沒有剩下多少人了。

  馮彥斌 陝西省定邊縣堆子梁鎮副鎮長:

  現在出去的佔60%左右,家裡的人口以60後為主,所謂60後就是60年代初升的,還有一部分就是60歲以上的。當地的經濟屬於中上水平,全鎮的經濟狀況在我們縣裡屬於相對比較滯後一點。

  解說:

  一個家庭丈夫出去打工,留下妻子和孩子,為了賺錢養家,妻子也會隨同丈夫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而孩子長大了,考不上大學,也要出去打工,留下老人。劉傑說,這樣的一種循環,已經成為他所走訪的十幾個村莊固有的一種生存模式。

  劉傑:

  他們的農業生產條件比較差,交通不太便利,經濟條件差。

  解說:

  這是程孝林和他的兩個孩子,程孝林的妻子在黑龍江打工。一個星期之前,她回到了村莊,原因是她打工的鞋廠效益不好,結果沒了工作。沒有賺到錢,沒有給孩子帶禮物,空著手離開,又空著手回來,但是在今天,他們一家人可以一起過個中秋節。

  劉傑:

  這原本是一個完整的家庭,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家庭被分離了,然後擺上空凳子,有一點想讓家人團聚的意思。當事人心裡是有這樣的期許,但是他們心裡也有無奈,這是不得以的選擇。

  白岩松:

  劉傑,我不是特別熟,這可能像錢鍾書老爺子說的那句話,既然你喜歡了雞蛋,就沒有必要去詳細地了解這個雞蛋誕生它的母雞。聽劉傑的口音,我隱約聽出一些西北人的口音,正好他拍的是陝西,獲取他能有這樣的選題也跟他的這種感受有關。其實不要去說劉傑了,也不管我猜的對還是不對,我們每一個人當看到這組照片的時候,很快地就能找到自己或者身邊很多人家庭這樣一個影子。

  現在給您一個密碼,我稱之為叫「中國農村空心家庭密碼」,不是達芬奇密碼,386199什麼意思?電話號碼?不對,拆借它一下,首先是38,三八婦女節代表的是女性留守人群,61兒童節,代表的自然是兒童,99是重陽節代表的是老人,連在一起被稱為「386199部隊」,當然這是一個帶有幽默的,可是卻只能讓你苦笑的這種幽默,代表著現在在農村留守的人群。雖然是用節日來代表的,但是當他們真正的現在空心家庭狀況留在農村的時候,不要說過節了,過日子都難。其實帶來的挑戰也非常大。

  比如說根據國土資源部調查,我國每年撂荒的耕地是多少?近三千萬畝。真是荒,不光是撂荒的土地,中國很多農村裡由於人都出去了,很多的房子都空著,後來長了野草在地裡頭,有的玻璃都已經碎了,甚至有的村子裡,推門似乎就能進去,反正家裡也沒有剩什麼東西了。

  這些照片,專欄作家魏英傑有他的感受,他說,「這些照片應是大多外出打工者共同擁有的一張家庭照,這些空凳子描繪了傳統家庭結構的崩潰,以及新的社會穩定結構缺位。這幅圖景本不該以這種方式出現,這個龐大群體本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月圓之時,給家裡打一個電話吧。」所以節目可能還會繼續進行,如果這會兒給家裡打一個電話的話是應該的,想一想你在父母的身邊,或者妻子的身邊,或者孩子的眼睛裡,就是那一張空凳子,所以可能現在打一個電話,不過打電話的同時,也可以繼續關注。

  來,讓我們看看這些空心家庭如何過中秋呢?

  (播放短片)

  字幕:

  2011年9月10日湖南省邵陽縣人民醫院

  記者:

  出院了想幹什麼?

  郭中榮:

  過節。

  記者:

  過中秋節,跟誰一起過?

  郭中榮:

  跟爺爺。

  記者:

  爸爸媽媽呢?

  郭中榮:

  在廣東。

  記者:

  他們回來不回來?

  郭中榮:

  不回來。

  記者:

  就跟爺爺一起過中秋節,打算怎麼過中秋節?

  郭中榮:

  還不知道。

  記者:

  爺爺怎麼跟他過中秋節?

  郭中榮爺爺:

  中秋節是團圓節,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分享到:

  解說:

  12歲的郭中榮,在三天前發生的湖南邵陽沉船事故中,自己潛水到岸邊,逃過一劫。由於傷勢較輕,今天上午小中榮已經出院,此時此刻他應該在家裡和爺爺一起過中秋。

  黎妮 本台記者:

  發生沉船事故的這一艘客船,學生有41名,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的人都是留守孩子,跟隨爺爺奶奶在家。塘田市鎮中學包了這一艘客船送學生們回家過中秋節,但沒想到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解說:

  昨天上午,在廣東鶴山打工的何小毛、樂順雲夫婦緊急趕回了邵陽,確認了女兒的遺體,而船上41名學生的父母也大多與何小毛夫婦一樣,在外地打工。今年中秋,很多人回不了自己的家。

  月圓之時,盼著與父母團聚的應該不僅僅是邵陽的這些孩子,今天在貴州畢節大方縣三元鄉青竹村老屋組,12歲的楊余鋒要和爺爺奶奶一起過中秋。懂事的楊余鋒知道,在廣州打工的父母回來路費很貴,所以他從不嚷著讓爸媽們回家。

  楊余鋒:

  想他們,我們過得好,你們工作順利,在那裡好好賺錢。

  解說:

  除了孩子,75歲的爺爺楊永華,也是盼著打工的兒子能回家。

  楊余鋒爺爺:

  想他們,巴不得他們早點回來,過節過年大家團團圓圓吃一頓飯,住幾天再走。

  解說:

  對於留守兒童來說,能和遠在城裡打工的父母見上一面真是難得。今年中秋,在重慶涪陵青年志願者的安排下,留守兒童吳欣娛從鄉下坐了兩個小時的車趕到了城裡,和媽媽吃了一頓團圓飯。

  吳欣娛:

  我要考一個優異的成績,再次得到獎狀,拿回家給爸爸媽媽看。

  吳欣娛媽媽:

  由於沒在她身邊,有些東西都沒能夠教她,我希望以後能夠親自教她。等過幾年條件好點了,就可以把她接到一起生活了。

  白岩松:

  雖然看到這樣的場景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一句話,哪兒有愛哪兒就是家,但是其實這是一種多少帶有點阿Q思維這樣一種自我安慰,還是希望更多人伸出援手了。可是如果要是家家能夠團圓的話,該是多麼好,但是在現在社會畢竟很難。中國古人留下了中秋節這樣一個節日,就是希望在月光下見證一個又一個家庭非常的團圓,同時享受天倫之樂,甚至三世或者四世同堂,但是現在這樣一個圖景已經非常難見了。

  不要說農村裡頭,在城市裡頭現在空巢家庭出現的年齡已經大幅度提前,到了45歲到47歲,比如說我的很多同班同學,從去年到今年,已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空巢家庭,孩子考大學離開了自己的身邊,比過去的年齡提前了15歲,而在農村裡頭到底會多少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呢?這個數字各有,民政部說留守老人是4000萬,農大說留守婦女是4700萬,婦聯說留守兒童是5000萬,但是我為什麼如此的不確定呢,這個數字我今天一天能查出五六個版本來,由數字的不確定也能證明,我們是剛剛遇到這個問題,現在連數字都無法掌握得非常清楚。非常希望這次人口普查之後細化的過程,能把這個數字進一步地推出來,因為只有接近準確數字,我們的工作才好開展。

  前不久,在新京報上看過一個很短的文章,讓人看了很難受。一個村子裡一個老人去世了,家裡人想找人去修一個墓地,但是找不著人,所有的青壯年和技術工種全部出去了,費勁千辛萬苦,最後找到一個瓦工,60歲了。沒辦法,這就是農村的現狀。

  《北京青年報》評論員張天蔚說:「留守」現象是幾十年來「瘸腿城市化」或者「掠奪式城市化」政策的併發症和後遺症,如果說這一政策在特定時期有其合理性,今後卻必須儘快改變,否則每個留守家庭的撕裂將變成社會的傷口。你敢想像嗎?中國會有幾千萬的孩子,在這個時代下會在缺少父愛或者母愛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那麼會對他的心裡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曹林說:「中秋節媒體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按、老人,留守在農村成問題,根源還是窮。因為貧富差距,才出現如此大規模、集群性的「留守」現象,因為人往高處走。因為窮,留守才成為問題。發達國家也有留守兒童,老人更嚴重,可是完善的福利保證性,留守不成為問題。中國大城市也有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可保障相對完善,也未成為大問題。他雖然沒加「大」,我給加一個。的確社會保障關也是讓我們看到的空心家庭會格外擔心的地方。

  接下來,我們擴大一種視野,不僅僅是在陝西,其實在短片播完了之後,可能還會給您一個觸目驚心的排名。來,我們先走進這個短片。

  (播放短片)

  解說:

  今年暑假,14歲的劉俊峰過得非常快樂,因為他從農村來到了父母打工的城市浙江邰州,或多年未見的父母團聚了近兩個月,而隨著假期結束,這些小候鳥們又會背上行囊,踏上回鄉的路。孩子、婦女還有老人,構成了龐大的農村留守群體。

  在農村,與留守人群數量一同壯大的是走向城市的青壯年,這是造成農村家庭空心化的根本原因。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我國有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中國農業大學2010年的一項針對農村留守人員的調查顯示,我國有留守婦女4700萬,而全國婦聯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5000多萬。

  鄭風田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我們國家巨大的城鄉、地區、工農收入差距,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都離開農村去沿海,去發達地區、大城市打工。第二個原因就是目前我們國家的戶籍制度,如果你在其它地方打工的話,你的孩子或者你的父母沒法帶過去,我們國家的戶籍制度確實是使很多老人、孩子沒法離開自己的土地。

  解說:

  外出打工已經成為說很多農村青壯年勞力的首選,這一點可以從我國人口的地理分布變化中得到證實。根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2000年至2010年,東西部共有9省市出現了人口增長超過10%。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均爆炸性地增長了29%以上,而全國人口增長中的54.9%都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前五個城市中,而這些人口的增長大多來自外來人口的侵入。與此相關,重慶、湖北、四川、貴州、安徽和甘肅六個省份的常住人口,卻出現了負增長。無一例外,他們都在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

  李強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

  年輕勞動力外出對於推動中國東部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確實很有好處,但反過來,農村年輕勞動力外出,我們測試結果發現,越是有技術、越是能力強的就往外跑,這樣的話農村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我們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句話往往就落空了。

  白岩松:

  因為我們剛剛結束了一次規模非常大的人口普查,在人口普查的時候,一些新的數字代表著一種新的變化。比如說過去我們會說哪個省人口最多,可能會想到沒有拆之前的四川,後來沒了四川的時候,就會想到估計是河南。但是沒有想到結果一出來的時候,因為這次人口普查是用常住人口這樣一種方式來計算,它跟戶籍人口還不一樣,所以廣東是排在第一位,然後山東,河南沒有進入到前兩名的範疇之內。其實也反映了一種吸虹現象,因為越來越多去打工,結果就導致廣東的常住人口非常大。

  如果從2000年到2010年常住人口的增長率來看,我們看看前五名,北京是第一位,上海是第二位,天津是第三位,廣州如果單列出來,我估計也能進前三或者前四,因為要按省算,所以廣東是第四,浙江是第五。北京十年間常住人口增長了41.9%,上海也不善,這都是大量地吸引年輕人,吸引外來打工者,所謂的北上廣都在裡頭。

  我們來看看常住人口增長率倒數的最後五名,甚至是負的,倒數第五名是安徽,倒數第四名是貴州,倒數第三名是四川,倒數第二名是湖北,倒數第一名是重慶。恰恰這五個省,包括這種直轄市,都是勞務輸出這樣一個大省,所以從常駐人口上大量減少。

  說完這樣一個數字,我們來看看,這個紅色代表的是常住人口的增長率。我還可以加上幾個紅色,為什麼?因為在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常住人口增長率比例也比較高,排名也比較靠前,這是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特殊的,然後另外由於它原來人口基數低等等,所以你會發現中西部反而是常住人口下降的,中國也呈現出了一個像盆地一樣,甚至人口外遷的這樣空心化的趨勢,這一點就非常讓人擔心了。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玉林已經在開藥方:如果說確實只有通過城市化和工業化才能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那麼有必要重新溫習和進一步研究費孝通先生當年提出的「離土不離鄉」的命題,是否應該站在家庭生活、人性的角度,通過宏觀而又具體和系統的政策引導,來推進農村人口的就地和就近轉移呢?

  如果都是大範圍這種遷徙的話,在中國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這樣一個「家庭」的概念,會不會面臨這樣一種解體的空間。另外,天倫之樂慢慢是不是也成了一個很難享受到的這樣一種樂趣?從社會的發展角度來說,公平又該如何去面對?我們不能總是空巢的這種家庭在城市裡慢慢向農村蔓延,現在的比例在城鄉達到50%,到了農村,甚至有的會超過70%這樣一種局面,為了更多人的幸福,可以該考慮考慮到我們家庭的一種穩定了。不過在今天節目的最後,還是要祝願一下,不管你身在哪裡,都能在中秋節里感到快樂。


推薦閱讀:

山西鞭桿拳四路三四式如封似閉和鐵牛耕地
耕地指標可跨省「買賣」,大城市用地「緊箍咒」能否解除?
說大城市土地供給不足所以房價永遠漲,地真的缺嗎?
「地票」制度推向全國,大城市用地「緊箍咒」能否解除?
02年父親欠信用社2w貸款至今未還,是否會影響或者說怎麼把父親的耕地轉到我名下?

TAG:耕地 | 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