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愛講理的孔子去拜見老子,結果被懟得無言以對 丨看世界

馮侖風馬牛 9 月洛陽行,帶您尋古中原。洛陽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出發點,還是中國禮樂制度的起源地。洛陽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見證文明,它不僅送走了唐玄奘,更迎來了孔子與老子兩大思想家。老子甚至被認為是孔子此生見過的最重要的一個人。

春秋時期,天下諸侯國紛爭,孔子面對當時的戰亂痛心疾首。於是,立志要創立一種讓天下人都認可的思想——大國不欺小國,國與國之間能和平相處。如何才能夠拯救黎民和天下?孔子百思不得其解。他來到當時周王朝的首都洛陽,向著名的思想家老子請教。

孔子一路坐著馬車,不知顛簸了多久,終於抵達首都洛陽。此行是考察禮樂之源,還是道德之歸?在孔子誕辰即將到來之際,風馬牛請來嘉賓薛仁明,來一探究竟。

點擊上圖,觀看視頻

「小學生」孔子

很多人會認為,孔子和老子兩位重量級大咖會面是中國文化史的盛事,就像中國詩歌史上杜甫與李白的相會。可在當時,孔子和老子兩人,地位上是不對等的。並不如後人所說的儒家代表人物跟道家代表人物的高峰會見。司馬遷所說的「孔子問禮於老子」中,孔子千里迢迢跑去問老子關於「禮」的事情,其實孔子問的是道。為什麼這樣推斷?我先說個張良的例子。

《史記》中提及張良曾到淮水之陽學「禮」。張良擁有超然的家世背景,為何還要千里迢迢去到淮陽學禮?其實古人所學之「禮」和我們現今的理解有所出入。在古代,學的東西若講不清楚,那麼古人就會用當時最清晰的概念來替代。

▲朝聞道,夕死可矣

秦朝之前,中國最具體的東西叫做禮,不管是多麼抽象的東西用禮替代以後就顯得具體了。回看中國文化始終沒有出現西方意義的哲學,沒有出現抽象的理論,就是因為中國文化意向都愛用顯體,就像以色顯空,所以一定要用具體的東西去彰顯空體。

這樣解釋就會發現,孔子其實是去問道於老子,是去虛心請教問題。老子那時候的輩分比孔子高,所以看到他千里迢迢從山東跑來,還假裝虛心求教的樣子,老子也就不客氣地將他「修理」一番。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老子具體所說,在《史記》中有記載。他非常不客氣地孔子說:「你外表謙虛,實則內心驕傲。看起來滿懷理想,但是你心裡藏著很多慾望。」老子一眼就把孔子看透並說穿了。而後孔子的回應《史記》中沒有記載,《莊子》中卻有記載:孔子在那一天談話之後,整整三天說不出話來,就像胸口被狠狠打了一拳。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孔子的為人

老子批評孔子,針對的是當時的社會狀況,禮崩樂壞,人心不穩,孔子所尊崇的禮只剩下空殼。因此老子批評孔子說,你年少成名,但是你的內心狀態和你的外表不吻合,表裡不一。如果你自己都不能由內而外地貼合,那麼你再談禮就變得自誤誤人,就變成了形式主義。所以在孔子過了中年之後,最在意的就是禮的形式如何和他作為人的本質取得一個平衡。

老子主張「無為」,修養自己的身體,清心寡欲、萬事和諧。只有達到了和諧的心境,身體才能健康,家庭才能和睦,國家才能太平。孔子主張人生應該追求偉大的理想,實現自我的價值。老子也強調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不過不應過分執著,因為慾望大了,容易傷身。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孔子也特別焦慮老子對自己的批評,所以後來在「禮」的本質後面發現了「仁」。禮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由近及遠,先從身邊的人愛起。研究一下和孔子最親的人,發現他的父母是未婚生子。在《史記》中記載,說是他爸媽野合,也就是沒有那麼正規的意思。孔子出生的時候腦袋上就不平,所以名「丘」。

孔子在個人生活方面也打理得不好。「子見南子」的故事就是說,他要去見一個名聲不太好的國君的女人,為了能讓她在自己的夫君枕邊吹吹風,結果把不明所以的子路氣個半死,覺得這有悖禮法。

▲吾未見有好德如好色者

《論語·雍也》: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衛靈公的寵妃南子要見孔子,孔子先是拒絕,然後有一天孔子的確見了南子。因為南子雖然名聲不太好,到底她是國君夫人,她硬要見孔子也理所當然。

古有云:「萬事誰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是流言」。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是說人言可畏。所以,人情世故要通達。凡事問心無愧旁人,背後怎麼說不要管他,只問自己。

中國式的家庭關係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後來的中國影響深遠。從家庭倫理關係上看,主要講子女和長輩,夫妻之間的關係。而孔子自己都沒有解決好家裡的婆媳關係,這讓孔子在家很憋屈。當然,這點沒有史料可考,只是傳言,《史記》中連孔子的太太都沒有寫到。

馮叔對於婆媳關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很多人說婆媳關係是男權社會造成的,可如果真的是男權社會,男人一聲令下誰都聽他的,怎麼會有婆媳糾紛?中國從來就沒有真正出現過男權社會,本質上一直是「父系母權」社會。父親就是類似廟堂上神主牌的角色,家裡真正當家的還是母親,這個時候才會有婆媳問題。母親是家裡的現任 CEO,而後來了個準備繼任的 CEO,這種栽培和角力的關係才是中國婆媳的本質問題。

▲《我們的愛》

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男權社會

有一次馮叔去台灣遊玩,在茶樓喝茶,為他泡茶的大姐從聊天中聽出是大陸來的同胞,當場就激動哭了。其實這大姐也是大陸人,來自東北,後來認識了一位台商,私定終身。

大姐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新婚第二天早上 4 點,天還沒亮,她就被丈夫叫醒,說要做早飯,這是家裡的規矩,是婆婆對新媳婦的下馬威。往後她就得負責每天 4 點起床為全家人做飯,她一下子就懵了,從那一天起她的噩夢就開始了。她說大陸現在哪裡有這樣的,要娶個新娘,得婆婆早上起來做飯。

▲《媳婦是怎樣煉成的》

婆媳關係是家庭權力的角逐

這個故事反映了中國婆媳關係的歷史中,婆婆是個主導方,是要給下一任 CEO 建立規矩的。早起做飯,洒掃庭除,走親訪友,鄰里關係,都需要一點一滴的教導。

孔子那麼多理論中,並沒有幫助解決婆媳關係的理論。但是《中庸》中有一句說得特別好:「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婦」。體現了論語中孔子講的很關鍵的一個字叫做「恕」,真正的夫妻相處,就是在鍛煉這個字。

▲《婆婆來了》

夫妻相處,在於一個「恕」

在古代,資訊不發達的時候,很多在家「掌權」的經驗,都由婆婆直接傳授給兒媳婦。中國有句俗話「多年媳婦熬成婆」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除了情感上需要爭奪主導地位,財產上也對婆媳關係存在影響,因為財產是分給男性的,一些技能也是傳男不傳女。當有一些大家族,財富比較雄厚,婆媳關係中自然有金錢的關係的成分。

馮叔對於婆媳關係的處理,觀點非常簡單:「聽媽的,然後把媳婦搞定必須聽你的,這就可以了。」這關係越簡單越好,如果有時候聽媽的,有時候不聽,太太在中間就難做。當然如果男人太弱沒有能量,這樣的情況下也搞不定混亂的婆媳關係。要搞好婆媳關係,男人的表現也很重要,如果你又是抽煙,又遊手好閒,在外賭博,家裡的婆媳關係肯定沒法安寧。

▲《雙面膠》

搞好婆媳關係,男人很重要

其實中國的「大家庭」概念正在在瓦解,婆媳關係也開始疏遠,現代女性經濟獨立,小家庭作為一個自我經營的獨立單位,正在和大家族概念分開,隨著社會的進步,年輕人的優勢漸漸凸顯,媳婦在家裡的地位反而有所上升。

現代家庭,平等、包容、互助、共榮成為了家庭關係的主流,作為組成社會的微觀單位,家庭變得如此,那麼社會也會漸漸變得更加的開放、包容以及進取。


推薦閱讀:

結果犯與實害犯不容混淆
十二星座的暗戀都會有哪些結果
親歷 | 我向學生會舉報有人違規使用「民主牆」,結果…
2017年2月1日澳洲技術移民EOI邀請結果
免疫病是細胞被病菌污染的結果(2)

TAG:世界 | 孔子 | 老子 | 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