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禮是社會禍亂的開始。孔子:社會禍亂是禮被破壞!聽誰的?

老子和孔子所論之禮乃是當時的周禮。那麼何為周禮?周禮是歷代儒家士子口中構建國家社會體系的最佳模式,也是魯迅先生口中吃人的封建禮教,正如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是一體兩面的關係。

周禮的核心思想可以大略概括為」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這句話的本意並不是說君父就該高高在上,臣子就該匍匐在地,甚至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指的為人父者要有父親的樣子,為人子者要有孩子的樣子,為君者就該有君主的胸襟氣度,為臣者就該竭盡臣節。

總之就是大家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同時周禮對君父和臣子的要求是對等的:每要求臣子做一件事,君父也必須對等做一件事,也就是所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為寇讎「。

事實上周禮的制定設計體現著一種博愛精神,比如《周禮·地官·大司徒》中記載著的保息制度:「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儒家和道家都屬於奴隸主階級,但其社會地位大不相同,道家代表的是下層奴隸主利益,儒家則代表上層奴隸主利益。

在春秋大變革時代,老子所代表的下層奴隸主的社會地位極不穩定,隨時都有可能消亡。因此,一方面老子對法家的政治主張和學說極為不滿,認為是法家的政治主張和學說造成了飢餓和「盜賊」;

另一方面對儒家的政治主張和學說也極為不滿,把社會動亂的根源歸咎於儒家提倡的「禮」,說「禮」是「亂之首」。老子站在下層奴隸主階級的立場上,極力提倡「無為」,認為:「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要復歸其根就得「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唯不爭,故無尤」。

反對用任何行動去妨礙「萬物」「自然」地歸復他們本來的樣子,以希望重新振興沒落的下層奴隸主階級。老子的這種政治學說是不可取的。當然老子也提出了一些關於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先進觀點,如美醜、高下、大小、難易、長短、有無、損益、剛柔、強弱、禍福、榮辱、勝敗、進退等,都是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之道,乃上士之道,神仙之道,非常人之道。不說別的,「功成弗居」自古至今幾人做到?「知足不辱」誰能做到?「知其雄,守其雌」又有誰做得到?不賣弄聰明而「大智若愚」的有幾人?

「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此對上士所言。當沒有道德仁義之士,而只剩下講「禮」之人時,「禮崩樂壞」就快了,因為「禮為中人而設」。

孔子重「禮」,是因為儒學是教做人的,而人大多數是中人。不很智,不很愚,不是道德楷模,不會人性泯滅。依「禮」則風俗良好,違「禮」則世風日下。

春秋時守「禮」,諸侯不會相互攻打,現代人守「禮」社會悲劇不會頻發,男女間「發乎情,止乎禮」,婚外情不會泛濫 ,家庭間守「禮」老幼不會失序。

推薦閱讀:

老子道德經講義連載(第一章)了空居士
老子《道德經》|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道德寶章——白玉蟾點注的《老子·道德經》
【圖】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說常清凈經》《老子列傳》合冊!【...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TAG:社會 | 孔子 | 破壞 | 老子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