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習》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敗在了學生手裡,而是敗在了家長手裡。孩子教育是個技術活兒,要多管齊下,不僅僅需要學校,更需要家庭和社會,缺哪一方面都不行。作為家長,我認為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在此,我認為孩子教育管理要做好以下三點:1.更新教育觀念,從「他該學會什麼」轉變為「怎樣他才愛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我想到:學習好=愛學習+會學習,想要學習好,就要讓他愛學習和會學習。學習不是簡單的灌輸,需要想辦法讓孩子在興趣中成長。作為家長,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他的成長,不是首先想「他該學會什麼」,而是首先想「怎樣他才愛學」,這也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對於我們那個年代考入大學的人,高中生活的艱苦仍然記憶猶新。有人說讀高三脫層皮,教室徹夜通明的燈火,沒完沒了的考試……相信這是很多人的印象。高考成為我們那個年代孩子成功的唯一路徑,高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的一生:讀了好的大學,能夠讓我們擁有一張含金量十足的敲門磚,能夠結識更多同一層次的同學,日後可成為供我們使用的「社會資源」。種種背後,無外乎兩個字:功利。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好大學不一定有好工作,讀書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以後投身於社會,如果功利地要求孩子,只用成績說話,一定要考上某所名牌大學,結果可能事與願違。拋開功利來談,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這種培養應該是全方位的,與努力程度和智力水平相關的成績,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但遠遠不是全部。因為在現實中,我們看到,一個人的修養、為人處世能力,以及合格的現代公民意識並不能通過成績體現出來。作為家長,要用平常心對待孩子分數,從關注孩子學習向關注思維過程轉變,從關注成績向關注成長轉變,成績與成長相比,成長是第一位的,分數是第二位的。2.改變教育方法,從「批評孩子如何學」轉變為「指導孩子怎樣學」。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由此讓我明白:即使在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我們也要善於發現這件事情中還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可能是方法、思路和立場的問題。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和孩子之間充滿了無休止的小麻煩、階段性的衝突,以及突如其來的危機,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感中,他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他希望我們家長能理解他心理的感受,承認他的困境,他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的失望。心通→心動→行動,孩子教育要做到心通才能心動,心動才能行動,這三點如果沒有做到有機地聯繫起來,即使你花再多的精力,都將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傳統的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並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我們需要學慣用尊重、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談溝通,做到心通,讓孩子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做到心動。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不能用粗魯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能指責孩子的品德,我們應該先處理事情,而不是人,應就事件本身給孩子適當指導,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3.拓展教育模式,從「以我為中心」轉變為「我該怎麼做」。沒有哪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哪位父母一大早醒來時就打算要讓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可是我們常常本著愛孩子,為孩子好的心,在批評與指責中,把孩子越推越遠。我們總是認為我們的做法是對的,都是為了孩子著想,所以,我們以「我認為對的」方法教育孩子。這可能就是我們家長的誤區,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是百分之百的愛。事實上,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愛,只是在孩子滿足了家長的期望時,才會愛孩子。而這樣的心態會造成孩子的反感、叛逆。孩子是種子,家庭是土壤,很多時候我們花大力氣試圖去改良種子,卻很難反思土壤和種子發育不良之間的關係。尤其是要求完美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不完美。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都跟他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密不可分。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從「以我為中心」轉變到「我該怎麼做」,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無論孩子是取得榮耀還是犯錯,父母都要給孩子始終如一的愛,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愛,也要讓孩子把愛心獻給別人,懂得感恩。只有我們家長漸漸學會了理解、傾聽孩子,學會了尊重他們的人格,和他們平等對話,這樣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愛。讓孩子愛上學習,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方法,拓展教育模式,從一點一滴的行動中做起,做一個用心的家長,培養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只有今天的辛勤付出,才能奢望明天的豐收和希望。雖然不是每一個付出,都會有回報,但是不付出,絕對不會有回報;也不是每一份關愛,都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暖,但是不去關愛,孩子絕對感受不到溫暖。為了孩子的未來,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長吧。
推薦閱讀:

在香港上學 感覺家在隔壁(圖)
為什麼一定要上大學?
那天,我上學了
帶著愛去上學
三大妙招讓男孩子愛上學習

TAG:孩子 | 學習 | 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