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平和、陰虛體質的調治

閔行區老科協 王坦

看中醫時,醫生常會說些名詞,什麼陰虛、血虛等等,如果大家想了解其究竟,本文可滿足你的願望。

現給出平和、陰虛體質的中醫本質、體征、臨床表現和應對方法,這些內容,你在保健養生時,可能用得著。

今後我們將陸續給出陽虛體質、血虛、氣虛、氣血雙虛、陰陽雙虛、血瘀、氣鬱、痰濕、濕熱及特稟體質這方面內容。

平和體質

平和體質的人,身心健康,面色紅潤,皮膚水潤,有彈性,不易起皺紋、長痘及生色斑,頭髮稠密、烏黑、有光澤,唇紅齒白,牙齒堅固,目光炯炯有神,很少有眼袋或黑眼圈,嗅覺靈敏通利,體形勻稱,肌肉結實不鬆軟,胃口好、吃飯香,二便正常,睡眠質量好,經充足睡眠(約7~8小時)後精神狀態記憶力較好,且不易出現疲勞、乏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均較強,能耐受風寒,平時不易生病,既是生病也能較快康復,性格平和,與人隨和、開朗、穩重、自信。

此體質人往往能自覺做到科學養生,如戒煙限酒、均衡營養,三餐有別,飲食有節,並善於勞逸結合,關注季節天氣變化,順應天時調養,適當運動,思維敏捷,勤於動腦,反應靈活,善於宣洩,注意養好精、氣、神,寡慾養精,樂觀向上,做事能持之以恆。

平和體質宜均衡營養,不要偏食,一般以平、甘偏涼食品為宜。

陰虛體質

一、概述

當人體水液(津液)虧損時,就不能抑制體內生熱,故陰虛體質的人,體內熱較重,常伴有陰虛火旺現象,身體易失衡(中醫認為,平衡才能健康)。

陰虛體質具體表現主要有這些,手足心熱,大便乾燥,小便短赤,口乾咽干,皮膚乾燥,口唇乾紅,皮下易出血,易患乾燥綜合症、甲亢,易潮熱盜汗,五心煩熱,性急易怒。陰虛火旺體質人體內激素分泌增多,血液循環加快,心跳增強、加快,會心悸心慌,心動過速,且易患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氣陰兩虛所致)。

陰虛體質人適應冬、春,不耐夏、暑,此體質往往會傷及脾胃,即消谷善飢,吃不胖,體形偏瘦、精悍,肌肉不鬆弛,舌紅苔少,脈細弱而快。津液泛指水液,它們可溫潤皮膚,佈於腦髓、關節、孔竅,起濡養、潤滑機體作用,而精、血液也屬水液,它們起繁衍後代,供人體營養及滋潤等作用,也和陰虛密不可分。

二、陰虛體質產生主要原因

首先是先天不足,後天營養失衡,喜煙、酒,辛辣、肥膩,長期心情壓抑,生活無規律等,另外,長期使用副作用較多的藥物,如治高血壓的利尿劑葯等。

三、陰虛體質臨床癥候

除概述中提及之外,陰虛體質還表現為怕熱,不怕冷,多喜冷飲,常易疲勞,男子有遺精,女子有閉經,月經不定時、色淡等,17~19時間會有低熱,午後也會有低熱,失眠多夢,年輕頭髮發白,脫髮、發枯,易感冒,咳嗽,患結核病,易患支氣管擴張,功能性低熱,慢性胃炎,胃潰瘍,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腎盂腎炎、血尿,慢性前列腺炎,紅斑狼瘡,高血壓,竇性心動過速,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痛風,過敏性紫癜,神經官能症及腫瘤等。

四、陰虛體質應對方法

(一)陰虛體質人要避免經常熬夜,不宜在高溫酷暑下活動,也不宜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可做一些中、小強度運動,並且要控制出汗量,中年後不宜做磨損關節的運動,尤其是膝關節,盡量保證午休,隨時隨地控制情緒,養陰特別關注的是,心靜神怡,凈化心靈,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能做到這點,尤為難得。

(二)飲食方面

少吃:辛辣熱性肥膩食品,如韭菜、辣椒、蒜、肥肉、羊、狗肉,蝦、桂圓、荔枝、核桃及味精(味精在炎熱乾燥天氣宜少吃)等。

宜吃:甘酸可化陰,甘寒可清熱,應吃這些食品,如豬肉、鴨肉、龜、甲、鱉、雞、鴨蛋、豆腐、豆漿、奶製品、蜂蜜、百合、黑木耳、蓮肉、綠豆、枸杞子、檸檬、荷葉、菊花茶、蘋果、香蕉、金桔、柑、橙、獼猴桃、桔子、西瓜、草莓、葡萄、桑葚、番茄、薺菜、芹菜、菠菜、青菜、大白菜、綠豆芽、藕(生藕汁在夏季食用最補脾胃)、小米、糯米及薏苡仁。

陰虛體質人補益關鍵在秋季,可用百合、麥冬、沙參、玉竹,它們均可護肺。夏季可用西洋參、沙參、麥冬、玉竹、梨、百合。

(三)陰虛體質治理主要中藥

主葯:生地、熟地、天冬、麥冬、首烏、黃精、女貞子、玄參、龜甲及阿膠。

輔葯:山茱萸、天冬、麥冬、玉竹、玄參、沙參、山藥、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

炙甘草、百合、阿膠,鐵皮楓斗、扁豆、茯苓、烏梅、芡實。

(四)陰虛辯證施治藥方

1肺陰虛

(1)癥候:乾咳、咽燥,甚至失音,咯血,潮熱盜汗,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而快。治宜養陰潤肺——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12、麥冬、玉竹各15、天花粉、

桑葉各10、甘草6)。

(2)癥候:乾咳,咳聲短促,或咳少量黏痰,或痰中帶有血絲,色鮮紅,胸部隱隱悶痛,午後手足心熱,或盜汗,皮膚干灼,口乾咽燥,疲倦乏力,納食不香,舌尖、邊紅,苔薄白,脈細而快。治宜滋陰潤肺——月華丸加減(北沙參、麥冬、天冬、白及、百部、浙貝母、茯苓、桑葉、白菊花各10,生地黃12、三七3)。

(3)癥候:病程多較長,常見低熱盜汗,乾咳無痰,面色潮紅,舌質紅少津,苔花剝,苔少或無苔,脈細而快。治宜養陰清肺,潤肺止咳——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天花粉、桑白皮各5、玉竹6、扁豆10、炙款冬花、甘草各3)

(4)癥候:咽部紅腫,咽痛,口乾咽燥,急、慢性咽炎。治宜養陰生津,清熱利咽——金果含片(地黃、麥冬、玄參、太子參、西青果、胖大海、南沙參、陳皮及蟬蛻)。

(5)癥候:咳嗽氣喘,咽喉乾燥,咳痰甚少,或痰中帶血,舌紅苔少,脈浮而快。治宜養陰補肺,寧嗽止血——補肺阿膠湯(阿膠、馬兜鈴、牛蒡子、杏仁、糯米、甘草)。

(6)癥候:燥咳少痰、痰中帶血、咽干喉痛。治宜養陰潤肺,化痰止咳——百合固金丸(百合、川貝母、當歸、白芍、甘草各100、地黃200、熟地黃300、麥冬150、

玄參、桔梗各80)。

(7)肺陰虛治理主要中藥

玉竹、天冬、麥冬、南沙參、北沙參、山藥、阿膠、蟲草、川貝、天花粉、銀耳及黃精。

2、心陰虛

(1)癥候: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大便乾燥。治宜滋陰養血,補心安神——天王補心丸(丹參、石菖蒲、党參、茯苓、玄參、遠志、甘草、桔梗各25,當歸、五味子、麥冬、天冬、柏子仁各50,地黃200、硃砂10)。

(2)癥候: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乾,盜汗。治宜滋陰清火,養心安神——天王補心丹加減(生地、天冬、丹參各12,玄參、麥冬、當歸、黃苓、茯神、酸棗仁、桔梗、炙甘草各10,党參15、黃連5、遠志6、五味子5)。

(3)癥候: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脈弦。治宜養血安神,清熱除煩——酸棗仁湯(酸棗仁25、知母、茯苓、川芎各5)。

(4)癥候:更年期出現的潮熱汗出,弦暈,耳鳴,失眠,煩躁不安,血壓不穩。治宜滋陰清熱,除煩安神——更年安片(地黃、熟地黃、麥冬、澤瀉、茯苓、玄參、

仙茅、首烏藤、制何首烏、五味子、磁石、浮小麥、珍珠母、牡丹皮、鉤藤)。

(5)心陰虛治理主要中藥

人蔘、黃芪、党參、茯神、五味子、遠志、蓮肉、珍珠母、生地、黃芩、丹參、

硃砂。

3、腎陰虛

(1)癥候: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骨蒸潮熱,消渴。治宜滋陰補腎——六味地黃丸(熟地160、山茱萸80、山藥80、牡丹皮、茯苓、澤瀉各60)。

(2)癥候:虛熱往來,自汗、盜汗,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軟。治宜補益腎陰——左歸丸(熟地40、山藥、枸杞子、山茱萸、

菟絲子、鹿膠、龜膠各20、川牛膝15)。

(3)癥候:兩次月經中間,陰道少量出血或稍多,色紅、質稍稠;頭暈腰酸,夜卧不寧,五心煩熱,便艱尿黃,舌偏小質紅,脈細而快。治宜滋腎養陰,固沖止血——兩地湯合二至丸(生地黃20、地骨皮、麥冬各12、玄參、白芍、女貞子、旱蓮草各15、阿膠10)。

(4)癥候:經亂無期,出血量少,淋瀝累月不止,或停閉數月後又突然暴崩下血,經色鮮紅,質稍稠,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夜寐不寧,舌紅、少苔或有裂紋,脈細而快。治宜滋腎益陰,固沖止血——左歸丸合二至丸加減(熟地黃24、山藥、

枸杞子、山茱萸、菟絲子、鹿角膠、龜甲膠、川牛膝、女貞子、旱蓮草各12)。

(5)腎陰虛治理主要中藥

枸杞子、女貞子、墨旱蓮、熟地、懷牛膝、首烏、元參、龜板、天冬、紫河車、石斛、山茱萸、桑寄生、黃精。

4、胃陰虛

(1)癥候:口乾、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或見乾嘔,嘈雜似飢,面色潮紅,舌干少津,脈細又快。治宜養陰和胃——益胃湯加減(沙參、玉竹各12、麥冬15、

生地黃15、白芍、谷芽、雞內金各10、烏梅、甘草各6、玫瑰花5)。

(2)癥候:呃聲短促而不得續,口乾咽燥,煩躁不安,不思飲食,或食後飽脹,大便乾結,舌紅、苔少而干,脈細而快。治宜養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湯合陳皮竹茹湯加減(沙參、生地黃、柿蒂各12、麥冬、玉竹、竹茹各10、陳皮5、枇杷葉8)。

(3)癥候: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治宜清胃滋陰——玉女煎(石膏

15~25、熟地25、麥冬10、知母、牛膝各6)。

5、肝陰虛

(1)癥候:肝腎陰虛,氣滯不運,胸腔脅痛,吞酸吐苦,疝氣瘕聚,舌無津,咽喉乾燥,脈細弱而虛弦。治宜滋陰疏肝——一貫煎(北沙參、麥冬、當歸身、生地、川楝子、甘杞子)。

(2)癥候:頭痛,頭暈,耳鳴,目乾澀畏光,視物模糊,急躁易怒,或肢體麻木,筋惕肉,舌紅少苔,脈弦細而快。治宜滋陰養肝——補肝湯加減(生地黃、木瓜、

制首烏各15、當歸、山茱萸各10、白芍12、川芎、甘草各6)。

6、肺腎陰虛

(1)癥候:潮熱盜汗,咽乾咳血,眩暈耳鳴,腰膝酸軟,消渴。治宜:滋腎養肺——麥味地黃丸(麥冬、牡丹皮、澤瀉、茯苓各60、五味子40、熟地黃160、山茱萸(制)、山藥各80)。

(2)癥候:虛損勞傷,精血大虧,虛火旺盛,咳嗽潮熱,形體消瘦。治宜滋陰清熱,益腎補肺——大造丸(紫河車(人體胎盤)一隻、龜板10、黃柏8、杜仲8、牛膝6、麥冬6、天冬6、生地黃12、茯苓10、人蔘5)。

7、肺脾陰虛

(1)癥候:夜間遺尿,日間尿頻量多,經常感冒,面色無華,神疲乏力,食少納差,大便溏薄,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無力。治宜補肺益脾,固澀膀胱——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加減(党參、甘草各3、黃芪10、白朮、當歸、益智仁、山藥各6、升麻3、

柴胡、烏葯各5)。

(2)癥候:①咳逆上氣,咳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而快。②氣逆嘔吐,口渴咽痛,舌紅少苔,脈細而快。治宜滋養肺胃,降逆和中——麥門冬湯(麥冬63、半夏、人蔘各9、甘草6、粳米3、大棗3枚)。

8、心脾陰虛

癥候:①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②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脈細。治宜益氣補血,健脾養心——歸脾湯(黃芪、白朮、桂圓肉、酸棗仁(炒)、茯神各30、人蔘、木香各15、遠志、當歸各3、甘草(炙)7.5)。

9、心肝陰虛

癥候:起病多較緩,結塊或大或小,質地較軟(如甲狀腺腫大),伴頭暈耳鳴,心悸失眠,手足心熱,手指震顫,眼乾目眩畏光,形體消瘦,面潮紅,倦怠乏力,舌紅少苔,脈弦細而快。治宜滋陰降火,養心柔肝——天生補心丹或一貫煎加減(生地黃、茯苓各12、沙參、枸杞子、酸棗仁各10、玄參15、麥冬、天冬、人蔘、丹參、柏子仁、

五味子、遠志、川楝子各6)。

10、心腎陰虛

(1)癥候: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少氣懶言,神經衰弱,脈細或沉無力。治宜補腎填精,養心安神——烏靈膠囊(發酵烏靈菌粉330克)。

(2)癥候:心痛憋悶,心悸,盜汗,虛煩不寐,腰酸膝軟,頭暈耳鳴,口乾便秘,舌紅少津,苔薄或剝,脈細而快或促代。治宜滋陰清火,養心和絡——天王補心丹加減(生地黃、玄參、丹參、白芍各12、天冬、麥冬、茯苓、酸棗仁、當歸、阿膠、炙甘草各10、党參15、柏子仁8、五味子5、遠志6)。

(3)癥候:情緒不寧,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脈細而快。治宜滋養心神——天王補心丹合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黃20、山藥15、西洋參5、茯苓、當歸各12、丹參、牡丹皮、天冬、麥冬、玄參、柏子仁各10、

山茱萸、五味子、遠志各6)。

11、肝腎陰虛

(1)癥候: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經量多。治宜補益肝腎,滋陰止血——二至丸(女貞子(蒸)500,墨旱蓮500)。

(2)癥候:肝腎雙虧,陰虛血少,頭暈目眩,耳鳴咽干,午後潮熱,腰腿酸痛,腳跟痛。治宜滋肝腎,補陰血,清虛熱——歸芍地黃丸(當歸、白芍(灑炒)各40、

熟地黃160、山茱萸、山藥各80、牡丹皮、茯苓、澤瀉各60)。

(3)癥候: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治宜滋腎養肝——杞菊地黃丸(枸杞子、菊花各40、熟地黃160、山茱萸(制)、山藥各80、牡丹皮、茯苓、澤瀉各60)。

(4)癥候:急躁易怒,衝動任性,五心煩熱,舌紅苔薄,脈細弦,多動難靜,神思渙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欠佳,學習成績低下,兼有遺尿,盜汗,便結。治宜滋養肝腎,平肝潛陽——杞菊地黃丸加減(熟地黃、山藥各10、枸杞子6、茯苓、龜甲各8、菊花、牡丹皮、山茱萸各3、澤瀉、龍齒各4.5)。

(5)癥候:經期或經後,午後潮熱,經量少色紅,兩顴紅赤,五心煩熱,煩躁少寐,舌紅而干,脈細而快。治宜滋養肝腎,育陰清熱——蒿芩地丹四物湯加減(青蒿、地骨皮、牡丹皮、當歸、白芍各9、黃芩、川芎各6、生地黃12)。

(6)癥候:小兒重度貪血,皮膚蒼白,爪甲色白易脆,發育遲緩,頭暈目澀,兩顴潮紅,潮熱盜汗,毛髮枯黃,四肢震顫抽動,舌紅,苔少或光剝,脈弦而快或細而快。治宜滋養肝腎——左歸丸加減(龜甲、山藥、枸杞子各8、鹿角膠2、菟絲子4、懷牛膝、山茱萸、阿膠各3、山楂5)。

(7)癥候:肝腎陰虛、耳鳴耳聾,頭暈目眩。治宜滋腎平肝——耳聾左慈丸(磁石、竹葉、柴胡各20、熟地黃160、山茱萸、山藥各80、牡丹皮、茯苓、澤瀉各60)。

(8)癥候:腹大脹滿,見青筋暴露,面色晦滯,唇紫,口乾而燥,心煩失眠,時有鼻衄,牙齦出血,小便短少,舌紅少津,苔少,光剝,脈弦細而快。治宜滋腎柔肝,養陰利水——六味地黃丸合一貫煎加減(沙參、麥冬、豬苓、澤瀉各10、生地黃、枸杞子、褚實子、茯苓各12、山茱萸6、玉米須15)。

(9)癥候:小便短小,嘔惡頻作,頭暈頭痛,面部烘熱,腰膝酸軟,手足抽搐,舌紅苔黃膩,脈弦細。治宜滋補腎肝,平肝熄風——枸杞地黃丸合羚角鉤藤湯加減(熟地黃24、山藥12、山茱萸、枸杞子、石決明、浙貝母、竹茹、膽南星、竹瀝、制大黃、敗醬草各10、羚羊角5、鉤藤15、六月雪15)。

(10)癥候:腹痛隱隱,或腹內結塊,便秘,大便帶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視物昏花,五心煩熱,口乾咽燥,盜汗,遺精,月經不調,形瘦納差,舌紅少苔,脈弦細而快。治宜滋腎養肝——知柏地黃丸加減(知母、黃柏、澤瀉、牡丹皮各10、熟地黃20、山茱萸6、山藥、茯苓各15)。

12、脾胃陰虛

(1)癥候:口乾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或見乾嘔,嘈雜似飢,面色潮紅,舌干少津,脈細而快。治宜養陰和胃——益胃湯加減(沙參、玉竹各12、麥冬、生地黃各15、白芍、谷芽、雞內金各10、烏梅、甘草各6、玫瑰花5)。

(2)癥候:形體消瘦,胃納減少,或食少飲多,或不思飲食,口渴心煩,手心發熱,大便偏干,小便短黃,皮膚失潤,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細而快。治宜滋脾養胃,佐以助運——養胃增液湯加減(沙參、麥冬、玉竹、白芍各6、石斛、烏梅、焦山楂、炒麥芽各5、甘草3)。

13、滋陰降火

(1)癥候: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咳嗽咯血,耳鳴遺精。治宜滋陰降火——大補陰丸(熟地黃120、知母(鹽炒)、黃柏(鹽炒)各80、龜甲120、豬脊髓160)。

(2)癥候: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乾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治宜滋陰降火——知柏地黃丸(知母、黃柏各40、熟地黃160、山茱萸、山藥各80、牡丹皮、茯苓、澤瀉各60)。

(3)癥候:女孩乳房發育及內外生殖器發育,月經提前來潮,男孩生殖器增大,聲音變低,有陰莖勃起,伴顴紅潮熱,盜汗,頭暈,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而快。治宜滋陰降火——知柏地黃丸加減(知母、山藥、山茱萸各6、生地5、牡丹皮、澤瀉、茯苓、玄參、龜甲、黃柏、龍膽草各3)。

(4)癥候:見紫癜時發時止,鼻衄,齒衄,血色鮮紅,低熱盜汗,心煩少寐,大便乾燥,小便黃赤,舌光紅,苔少,脈細而快。治宜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大補陰丸加減(熟地黃、蜂蜜各6、龜甲3、黃柏、知母、豬脊髓各5)。

(5)癥候:夜寐盜汗或有自汗,五心煩熱,口乾咽燥,形體消瘦或兼午後潮熱,面赤顴紅,便干,小便赤,舌紅少津,苔薄微黃,脈細而快。治宜滋陰降火——當歸六黃湯加減(當歸、黃芩、黃柏、烏梅各10、生地黃20、熟地黃15、黃連5、五味子6)。

(6)癥候:起病多較緩,多因受熱及煩勞而誘發,牙齦滲血,血色較淡,牙齦微痛,牙鬆浮,舌紅,苔少,脈細而快。治宜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六味地黃丸合茜根散加減(熟地黃20、山藥15、茯苓12、牡丹皮、澤瀉、茜草根、黃芩、側柏葉、阿膠

各10、山茱萸6)。

(7)癥候:小便短赤帶血,頭暈耳鳴,顴紅潮熱,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舌紅,脈細而快。治宜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知柏地黃丸加減(知母、黃柏、澤瀉、牡丹皮、旱蓮草、大薊、小薊、蒲黃各10、熟地黃20、山藥15、藕節15、茯苓12)。

14、陰虛內熱

(1)癥候:小便頻數或短赤,低熱,盜汗,顴紅,五心煩熱,咽干口渴,唇乾舌紅,舌苔少,脈細而快。治宜滋陰清熱——知柏地黃丸加減(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各5、女貞子、茯苓各3、山藥、澤瀉、知母、黃柏各6)。

(2)癥候: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乾,盜汗,思慮勞心時則癥狀加重,伴耳鳴腰酸,頭暈目眩,急躁易怒,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脈細而快。治宜滋陰清火,養心安神——天王補心丹加減(生地黃、丹參、天冬各12、玄參、麥冬、當歸、

黃芩、茯神、酸棗仁、柏子仁、桔梗、炙甘草各10、党參15、黃連、五味子各5、遠志6)。

(3)癥候:午後或夜間潮熱,五心煩熱,不欲近衣,失眠多夢,顴紅,盜汗,頭暈目眩,大便乾結,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而快。治宜滋陰清熱——清骨散加減(銀紫胡、知母、地骨皮、青蒿、鱉甲各10、胡黃連3、秦艽6)。

(4)癥候:溫病初期,夜熱早涼,熱退無汗。治宜養陰透熱——青蒿鱉甲湯

(青蒿、知母各10、鱉甲25、丹皮15、生地20)。

(5)癥候:經斷後陰道出血,量少,色鮮紅,質稠,腰膝酸軟,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口咽乾燥,舌質偏紅,苔少,脈細而快。治宜滋陰清熱,安沖止血——知柏地黃丸加減(熟地黃、山茱萸、山藥各12、澤瀉、茯苓、牡丹皮各9、知母、黃柏各6、阿膠10、龜甲15)。

(6)癥候:月經周期延後,經量少,色紅質稠,漸至月經停閉不行,五心煩熱,顴紅唇乾,盜汗甚至骨蒸癆熱,乾咳或咳嗽唾血,舌紅,少苔,脈細而快。治宜養陰清熱調經——二陰煎加減,再加丹參、黃精、女貞子、制香附,組方為:生地黃、熟地黃、白芍、知母、地骨皮、丹參、黃精、女貞子、制香附各12、麥冬15、炙甘草6)。

五、部分臟腑陰虛主要表現

(一)肺:乾咳,咽燥,咳血,甚則失音,潮熱盜汗,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而快。

(二)心:心悸,失眠,煩躁,潮熱,盜汗,或口舌生瘡,面色潮紅,舌尖紅或痛,舌紅少津,脈細而快。

(三)胃:口乾唇燥,不思飲食,胃嘈,胃痛如灼,易患慢性胃炎,胃潰瘍,大便燥結,甚則乾嘔,呃逆,面色潮紅,舌干,苔少或無苔,脈細而快。

(四)肝:口乾唇燥,不思飲食,頭暈,目糊,胸壁兩側灼熱,大便燥結,甚則乾嘔,呃逆,面色潮紅,頭暈,耳鳴,盜汗,手足心熱,舌干紅,脈弦細而快。

(五)腎: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甚則耳聾,牙鬆動,口乾,咽痛顴紅,遺精,午後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沉細。

六、陰虛體質常用按摩穴位

氣海、百會、命門、關元及神闕

以上文中的治病方葯,是依據病體的臨床表現和望、切、體征等給出的,同時也給

出方葯組方的配伍及用量(中醫認為方葯之秘在於劑量),它們可在治病用藥時,作為一個重要參考依據,但是因為個體的病因、體質等以及季候,寒、熱的內、外因素有別,應辨證施治。所以本文給出的方、葯須在醫生指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一、中國醫學論壇報(2012年)

二、《家庭中醫藥》雜誌(2012年)

三、上海市龍華醫院固定專欄 (2012年)

四、國家藥典成方實用手冊

五、中醫處方手冊

六、中醫處方方法學


推薦閱讀:

處暑之後不同體質喝什麼茶?
負鵬載舟的文件夾【體質養生法】
陰虛體質人群易患疾病
別自暴自棄了!「易胖體質」怎樣做到「多吃不胖」?
快來算算!出生年份決定你的【體質】!

TAG:中醫 | 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