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已過,我們與古人的差異在哪?
許以熟知,先以真知。
導語:
近日,我們邀請到徐春龍先生(書法家,曾師承張伯駒),為我們解讀古人在清明節時節的不同情緒。看看我們與古人的差異在哪?
小的時候,曾經讀過宋詞一百首。其中有一首是關於晏殊在寒食節里,對曾經見過的女子,陷入了深深的思念當中,描寫得非常的痴情。
宋 晏殊《寓意》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在清明節里,詩人抒發各自不同的情懷。一般都是緬懷傷感、寄託思念居多,因為清明時節細雨紛紛、桃花飄零,容易引起詩人的傷感。詩人通過雨天、柳絮等,把自己的不如意,寄以幽情抒發,寫得較為動人。
其中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杜牧的這首詩:
唐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實際上描寫了杜牧在雨中有些狼狽的狀態,好像丟了魂似的躲雨,略顯落魄。前兩句以詩人的角度看行人,在雨中大家走得匆匆忙忙。後面是寫杜牧一個人問哪有酒館,想喝酒禦寒解憂,從此杏花村也出名了。
清明節還有踏青的活動,要說在詩里表達情緒比較輕鬆的,應該是杜甫的這首:
唐 杜甫《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沓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灸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宋 蘇軾《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過》
深深庭院清明過。桃李初紅破。
柳絲搭在玉闌干。簾外瀟瀟微雨、做輕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
更闌人靜月侵廊。獨自行來行去、好思量。
從這首詩我們看出蘇東坡居住的環境比較好,「深深庭院」嘛。他透過窗帘看外面的景色,略感寒冷。「已拼花前醉」雖然沒說酒,但是像蘇東坡肯定會有酒相伴,而且看這樣的美景也醉了。
他描繪得比較輕鬆,也有些微微的傷懷,主要體現在「獨自行來行去」。那麼他思量什麼呢?一個可能是憂國憂民;或者是思念遠方的人,他不是有首詩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嘛;也有可能暗指自己的前途,因為他老是受貶,表達了對仕途的憂慮。
唐 韓翃《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王侯家。
詩人應該是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視角,並沒有把自己置身其中,前兩句描寫長安的春天。後兩句寫,因為是禁煙節,老百姓都不能生火、點燈,但是皇宮可以。皇宮蠟燭的輕煙還飄到王侯家,這比較有諷刺意味。
北宋王禹偁《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那麼窮書生是怎麼過寒食節的呢?「無花無酒過清明」,生活不如意,就好像荒山野寺的窮和尚一樣,吃了上頓沒下頓。描寫的是落魄文人自嘆哀憐的一種情懷,顧影自憐。
南宋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這是描寫西湖踏青的,看來詩人的心情比較好。陽春三月正是清明時節,幾乎全城一半的人都出城尋春踏青。大家熱鬧的時候,黃鶯不敢來,當接近傍晚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走了,黃鶯就開始飛來飛去,盡情歌唱了。
詩人在這時候反而感覺比較輕鬆,實際上在表述自己的自命清高,一種孤傲的性格,不願意與世俗同流。
唐 李建勛《清明日》
他皆攜酒尋芳去,我獨關門好靜眠。
唯有楊花似相覓,因風時復到床前。
這首也是孤芳自賞,有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味。
他們都踏青去了,我把門一關睡覺。楊花透過窗戶的縫隙飄進來,被東風送到了我的床前作伴。
這是寫得最輕鬆洒脫的一首。詩人以自我的情懷,描寫了清明節不隨波逐,彰顯了自己的個性。
宋 趙鼎《寒食清明二首》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卧,莫管城頭奏暮笳。
這首詩也寫得很瀟洒,有點杜甫寫李白的那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感覺。
「寂寂柴門」描寫大家都去上墳、踏青去了,所以這裡很寂靜沒有什麼人。門前插柳,表示清明節到了。他可能曾經到過廣東,說那裡沒有插柳的風俗,但是也都上墳。龐老家指的是三國時期的龐統,他不願意做官。
漢唐時期的陵寢已經沒有人憑弔,唯有梨花野草。詩人看著眼前荒涼的景象,不由的多喝了幾杯,感嘆時光的流逝。喝完就往草窩裡一趟,非常的洒脫。
唐 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
時節慾黃昏,無聊獨倚門。
頭兩句很像男人的口氣,以男人的視角描寫南園的景象。因為下雨,柳絮一堆一簇,討人嫌感覺不舒服,所以有「愁」字。雨一直到了下午,杏花被打落到地上,但依然還散發著芳香。這也是形容屋內的女人還是很有姿色的,讓人去想像。
這時候筆鋒一轉,轉到屋裡去了。寫一個獨處閨中的女子,剛剛睡醒的形態。連雨都是傷感的,獨自倚著門,沒有人陪伴,形容女人的孤寂。
杜甫用這種轉換的寫法寫過:「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清明裡的唐詩宋詞
清明裡,艾香肆意,杏花芬芳。
葉底藏露,高山迷霧,
牧童牽牛穿山過。
清明裡的宋詞,物語呢喃。
途中寒食
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蝶戀花
蘇軾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
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
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閭門即事
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後登城眺望
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日曲江懷友
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遊,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
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
清明日憶諸弟
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長安清明
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清明日
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同錦州胡郎中清明日對雨西亭宴
張籍
郡內開新火,高齋雨氣清。
惜花邀客賞,勸酒促歌聲。
共醉移芳席,留歡閉暮城。
政閑方宴語,琴築任遙情。
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岩村有懷
張繼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
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
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
舊遊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江南清明
鄭准
吳山楚驛四年中,一見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風連夜起,韶光隨酒著人濃。
延興門外攀花別,採石江頭帶雨逢。
無限歸心何計是,路邊戈甲正重重。
清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寒食上冢
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的經典詩句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晏殊《破陣子·春景》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黃庭堅《清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高翥《清明日對酒》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
——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清明的來歷
介子推:割股救主
話說當初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過得異常艱難。有次糧食被偷,幾乎要餓暈過去,介子推狠心將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與野菜同煮了給重耳吃。重耳很感動,發誓他日為王,定當好好報答。
重耳燒山,介子推抱樹而亡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與其母抱樹而亡。
寒食節與清明節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據說重耳給介子推安葬遺體時,發現介子推用脊樑堵著的柳樹樹洞里,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一片衣襟,上面有一首血詩,大致說的是: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而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我覺得很惋惜,「一根經」的介子推如果從山裡出來,故事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來源:頂尖藏品
推薦閱讀:
※炸大樓,究竟虧在哪裡?
※師恩不忘 仙氣永存 靈感在哪裡 《出馬仙文化》第四十七章
※3種痣相錢財進家門,發財吉痣究竟長在哪些位置?
※深度解讀|半年數據公布!中國經濟底氣在哪,看完這九張圖就懂了
※下一個風口在哪?近期國內資本市場的全面解讀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