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舉名詞集解
【察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例如《張衡傳》載:「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陳情表》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漢代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
【徵辟】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征,是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先由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例如《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經常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說:「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科舉】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科舉始於隋代,至明朝形成了完備的科舉考試製度,共分四級,即院試(即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所以稱為「八股文」。科舉制度在清代結束了它的歷程。
【童生試】也叫「童試」,是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所以叫「童生試」。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後發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及第】科舉考試應試中選稱「及第」。「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進士】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有這樣的文字:「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貢士參加殿試錄為三甲的都叫進士。我國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參見「殿試」條。科舉考試中殿試第一名者稱狀元,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的最高榮譽。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的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予狀元稱號的。
【會元】參見「會試」條。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者稱貢士。
【解元】參見「鄉試」條。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獲第一名者稱解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的,則被稱為「連中三元」。
【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貢士】參見「會試」條。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舉人】參見「鄉試」條。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
【生員】即秀才。通過院試(童試)的即稱為生員或秀才。
【八股文】明清科舉考試中所規定的一種文體,也叫時文、制義、制藝、時藝、四書文、八比文。這種文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規定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句數、句型也都有嚴格的限定。「破題」規定兩句,說破題目意義;「承題」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題」加以說明;「起講」概括全文,是議論的開始;「入手」引入文章主體;從「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為重心。在正式議論的這四個段落中,每段都有兩股相互排比對偶的文字,共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題目,出自《四書》、《五經》;八股文的內容,不許超出《四書》、《五經》範圍,要模擬聖賢的口氣,傳達聖賢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發揮。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八股文都起到了束縛思想、摧殘人才的作用。
【金榜】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後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布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多由皇帝點定,又俗稱皇榜。考中進士即稱金榜題名。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錄取的人互稱同年。
推薦閱讀:
※宋詞鑒賞:趙企名詞賞析
※數碼相機名詞概念大集錦
※老黃曆名詞解釋
※這樣5種面相的人躲得遠遠的,貪心、卸磨殺驢是這些人的代名詞!
※佛學名詞解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