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原來如此風流不羈!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元稹
這幾句口口相傳的詩,乃是唐代詩人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離思五首·之一》)。兩人喜結連理之時,二十四歲的元稹不過是個落榜又落魄的秀才,而芳齡二十的韋叢則是太子少保(時任京兆尹韋夏卿)的千金。
只因岳父喜歡女婿的才華,而女婿又看中老丈人的地位,於是一拍即合。儘管婚姻的初衷不是那麼純粹,好在婚後兩人還算恩愛,儘管生活艱難,但女方絲毫沒有大家千金的矯情,且十分體貼溫柔,讓元稹很是感動。
從來好花皆易落,正當元稹考中進士後逐漸平步青雲之時,二十七歲的韋叢撒手人寰。當時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還沒來得及共享繁華,斯人已逝,怎能不令人心痛。忙於公務的元稹無法自己回去料理喪事,而是寫了一篇祭文讓人在亡妻靈前代讀。
感動歸感動,風流歸風流。在結識韋叢之前,元稹還有一初戀,據說叫雙文,名字無法考證真偽,但原型正是如雷貫耳的崔鶯鶯。元稹為此還寫了一本傳奇小說,名字就叫《鶯鶯傳》(後元代王實甫以此為藍本改編成戲劇《西廂記》,不過除男女主角外,劇本內容有了很大的更改和擴展),對此魯迅先生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
不過這到底是婚前的少年一段風流事,無法苛責(據說是元稹拋棄了雙文,雙文後來傷心絕望,只能嫁作他人婦,埋葬了這煙花般散去的初戀。後來元稹到雙文夫家以表兄名義求見,雙文堅拒,只以詩作答。「棄置何足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由此可見,雙文有情有義,敢愛敢恨,對方無情無義,便堅決斬斷情絲,決不糾纏;卻又不失寬容大度,正言勸勉)。而和大他十一歲的薛濤(成都名歌姬、女詩人)的一段曠世奇緣姐弟戀,就值得說道說道了。
正是在其妻子逝世的那一年三月份,元稹來到了蜀地。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人時常在錦江之畔漫步,時而相伴於花前月下。雖說薛濤已過四十,但還是對元稹有著少女般的熱情,絲毫不加掩飾內心的火熱:「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池上雙鳥》)
要知道彼時元稹的糟糠之妻韋叢還活著呢,她是七月份才死的。即便如此,他依然是與薛濤打得火熱,至於髮妻在病榻上痛苦的呻吟,不好意思,遠在千里之外,無暇顧及。
如果說敢作敢當,還算是條好漢,不過元稹似乎是不屑於做好漢的。就在韋叢逝世的七月份,元稹從四川調離,與薛濤勞燕分飛。他也沒送別亡妻,唯有寫詩表達自己的感情,畢竟文字才能被後人看到。
然而就在滿含深情、悵然若失地吟哦出「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和《遣悲懷三首》後不到一年,元稹續了弦,悼亡詩停寫 。是因為宰相裴度去世,元稹在政治上失去了倚靠,轉而依附藩鎮嚴綬和監軍宦官崔潭峻。同年春末夏初,老朋友李景儉遺憾元稹的元配夫人韋叢不幸病逝,見元稹生活無人照顧,將表妹安仙嬪嫁與他作側室,成就了元稹的第二次婚姻。至於薛濤,那還是寫信繼續戀愛吧。
可憐的薛濤,還在天真的以為元稹是真的有一天會架著五花馬車來娶她,卻把相思淚化成箋上墨。(薛濤制箋遂成為一典故)
出人意料的是,元第二任妻子沒過多久又死了!再次經歷喪偶的元稹一年後,終於來到了四川,但,不是為了薛濤,只是因為官職調動。在一次宴會上,元稹和一個刺史的女兒又結婚了(36歲時,元稹在上司山南西道節度使權德輿做媒關照下續娶大家閨秀裴淑為妻。裴淑是山南西道涪州刺史裴鄖的女兒)。我們不得不佩服他撩妹與攀附權貴的技能。
元稹調任越州刺史(今紹興)、浙東觀察使後,他遇到了江南著名女詩人兼歌手劉采春。在唐代,劉采春以靡靡之音,紅遍江南。彼時吳越一帶,只要劉采春的《曲》響起,「閨婦、行人莫不漣泣」,可見其流行程度。據說她有夜鶯般的嗓子,「歌聲徹雲」,或許果真繞樑三日而不絕。劉采春當時二十五歲,充滿了少婦的嫵媚和嬌柔,比起薛濤的徐娘半老,對元稹更有吸引力。在觀看了劉采春的一次表演後,元稹立刻被年輕美艷的劉采春迷住了,並且寫了篇聲情並茂的評論文章,極盡捧角之能事,這篇文章立馬拉近了二人之間的距離。劉采春對元稹這個大才子也是仰慕已久,非常崇拜,便一頭扎進了元稹的懷抱。而元稹第三任妻子裴淑則在川地舊居照看著他們的孩子。
期間七八年光陰,元稹一直仍然還和薛濤有書信往來,但是薛濤終其一生,至死未能如願(薛濤終身未嫁,隱居浣花溪,死後葬於成都)。要說還是陳寅恪先生看得清,對元稹評價曰:「綜其一生行跡,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也。其豈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
不過,作為一個風流倜儻的又生活在盛世唐朝的那麼一個才子,也許我們不能簡單的用是非道德來衡量一些事情,但其與白居易的友誼還是值得千古稱道的。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得樂天書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
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
——唐·元稹(和白居易詩/絕句·三首)
元稹得知白居易因被自己牽連被貶江州,寫下「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
十數年後,白居易為悼念早逝的元稹,寫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夢微之》)
我常想古人之友誼為何能如此篤定和感人?他們的唱和詩作又讓多少像我這樣的後來人感佩涕零?
唐貞元十七年(公元 801年),30歲的白居易在長安結識了23歲的元稹,他們為對方的文采而深深折服,政治上又都反對宦官專權、提倡輕徭薄賦。真是相見恨晚!為了實現古代仕人懷有的那份安邦定國的宏偉抱負,二人同時參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試,並且同時當上校書郎。雖是個閑官,倒也可自得其樂。
從此,光陰似雲飛,詩酒趁年華!直到元稹因敷水驛事件得罪宦官、被貶下放,白居易以死上書無效。十五載後,元稹被貶為通州司馬,同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同是天涯淪落人!此後,二人只能互通書信、傾訴衷腸!又十五載過去,已60歲的白居易正賦閑於東都洛陽,驚聞元稹病逝於武昌,悲痛不已!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唐·白居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淺品二人的詩作,我感知到了這世間有一種真情叫做志同道合、相濡以沫!
張鋒編撰 丁酉冬寫於黟縣宏村三友堂
推薦閱讀:
※你在大學裡遇到了哪些暖心的事和室友和朋友?
※要分辨和接納不同層次的朋友,朋友可以區別對待
※如何看待認識二十來年但最近一兩年開始虛偽的朋友?
※為什麼越長大越覺得交不到那種可以交心的朋友?
※[轉載]教朋友用易隱斷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