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考古十大發現

六,21世紀:

1, 金沙遺址:是21世紀中國第一個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是世界上同時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遺址之一,是中國同時期出土金器、玉器最多的遺址之一。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西郊蘇坡鄉金沙村,金沙遺址是四川省繼廣漢三星堆之後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被評為200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成都地區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商周時期文化遺址。金沙遺址分布約4平方公里,規模僅次於三星堆,再現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古蜀文化的輝煌。出土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規格:外徑12.5 內徑5.29 厚0.02(厘米)重20克

2, 里耶秦簡,2002年6-7月發現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裡耶鎮里耶古城1號井,共36000多枚。主要內容是秦洞庭郡遷陵縣的檔案,包括祠先農簡、地名里程簡、戶籍簡等。對於里耶秦代簡牘發現的意義,學界認為它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其研究成果將大大填補史料的缺佚。它的重要性在於將極大地改變和充實人們原有的知識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說,里耶秦簡對於秦史的重要性不亞於甲骨文對於商史研究的意義,它將從根本上改變秦史研究的面貌。

3, 江西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位於江西靖安縣水口鄉水口村李家自然村,2006年12月30日發現,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07年1月6日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靖安縣博物館正式發掘。李洲坳東周墓葬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墓葬形制奇特,埋葬風格獨具特點,為全國僅見。出土的絲織品文物,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數量最多的絲織品,其中的染色織錦服飾,是我國發現的最早服裝,可以改寫中國紡織織造歷史和文化史。

4, 西漢海昏侯墓:即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又稱南昌西漢大墓,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主墓、墓園及周邊侯國都城遺址的完整性在國內獨一無二,並於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自2011年發掘以來,已出土1萬餘件(套)珍貴文物,對研究中國漢代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墓園由兩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園牆、門闕、祠堂、廂房等建築構成,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具有漢代高等級墓葬所包含的許多重要元素,反映了西漢列侯的墓園制度,對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價值非常巨大。

5, 張安世家族墓:於2008年被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掘,然而考古工作者發現,幾乎所有的墓葬均被盜過。發掘了3年,張安世和其子孫的墓葬已發現14座,2011年4月,經過一個多月的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在長安區張安世家族墓中終於發現了張安世夫人的墓,該墓已遭盜掘燒毀,殘存的玉衣片等揭示了張安世夫人級別很高。還有兩座墓葬待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隨葬品,僅張安世墓就有6個同藏坑,坑內分別陪葬有木俑、陶俑、車馬等,另外還發現有祠堂建築,目前已經清理出了700餘件俑,墓葬級別堪比漢王。如此高規格的墓園在已發掘的漢代考古中較為少見

6, 大河口西周墓地: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佔地面積約4萬餘平方米,有墓葬千餘座。從2009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對墓地進行的大面積發掘已揭露面積15000餘平方米,發現墓葬615座、車馬坑22座。墓葬內不僅首次發現了漆木俑、原始瓷器等國寶,而且首次發現西周時期三足銅盂、三足鼎式簋等珍稀青銅器,個別墓葬甚至發現有金器,三千年前的這些寶器為研究古代封國的歷史提供了重要史料。2011年4月25日,山西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入圍2010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7, 明代梁庄王墓: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荊門市和鍾祥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參加,共同對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梁庄王墓進行了發掘。發掘表明,該墓是一座王與妃的合葬墓,有其獨特的葬俗,墓內隨葬品十分豐富。據初步統計,隨葬品有金、銀、玉、(珠)寶石、銅、鐵、鉛錫、瓷、陶、漆木、石、骨角器等共計5300餘件,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餘件,珠飾寶石則多達3400餘件。一墓隨葬如此大量的金銀珠寶,在已發現的明代親王墓中未見,僅次於明代皇陵——定陵,是繼定陵之後的又一明代重要考古發現。

8, 喇家遺址:位於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喇家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大型聚落遺址,被稱為「東方龐貝」。1999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喇家遺址進行挖掘。遺址內分布著廟底溝時期、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種類型的史前時期與青銅時代的古文化遺址。遺址中心區外圍有一條壕溝,溝寬10米、深3~4米,溝環繞成長方形,長600米、寬200米,其內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己發掘3座,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圓形灶坑,房內有2~14人,還出土了陶、石、玉器成品及半成品、玉料等。2002年我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9, 大師姑夏代城址:位於鄭州市西北郊的滎陽市大師姑村,2002-2003年由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現並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通過發掘研究,目前已確認大師姑遺址為一處二里頭文化中晚期的大型城址。城址由城垣和城壕兩部分組成,總面積約51萬平方米。城址在商代早期繼續沿用。大師姑二里頭文化城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二里頭文化城址,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夏代城市考古的空白,為進一步研究夏代商代早期社會結構、深入探索中國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資料,對探討夏代晚期夏商文化關係、夏商文化的交替年代等夏商考古研究中的重大學術問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該項目入選 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0,小黃山遺址:位於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小黃山,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50000多平方米,是目前長江中下游地區距今9000年前後規模最大的聚落遺址。發現於1984年,2005年1月調查,2005年3月22日發掘。遺址堆積厚1—2米,依據文化堆積內涵和地層疊壓的相互關係,小黃山遺址文化內涵分成四個階段,第四階段堆積遺物顯示為良渚文化晚期遺存,前三階段遺存為小黃山遺址堆積的主體,文化內涵豐富,自身特徵鮮明突出。遺址低山丘陵的地形環境,接近生土的堆積特徵,對探索長江下游地區早期新石器文化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及重大的學術價值。出土的石雕人首距今年代在9000年上下,應是我國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中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石雕人首,具有很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水稻遺存的發現,為農業起源特別是稻作農業起源研究具有重大學術意義。以及對完整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序列、認識長江下游新石器文化區系類型都具有重要意義。小黃山遺址B區Ⅱ期遺存文化內涵中存在不少蕭山跨湖橋文化因素;A區Ⅱ期遺存繩紋圓底釜、雙鼻平底罐與河姆渡文化同類陶器可能具有內在的聯繫;小黃山遺址發掘「盤活」了浙江省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布格局。小黃山遺址兼有跨湖橋、河姆渡兩支文化因素,三者關係的結論為時尚早,但為三者關係的探討,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重要線索。2005年十大考古發現。

推薦閱讀:

最容易讀錯的十大姓氏
紅顏沉香 舊上海「十大名媛」命運結局2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十大易被異性勾引的面相
國人必須牢記:中國十大未收回的領土

TAG:考古 | 發現 | 世紀 | 21世紀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