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回顧(二):布希總統決定出兵海灣

伊拉克得手之後,美國迅速作出了出兵海灣的戰略決策。8月2日上午8時,布希總統在白宮召開緊急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副總統丹·奎爾、白宮辦公廳主任約翰·蘇努努、財政部長尼克拉斯·布雷迪、司法部長理查德·索恩伯格、國防部長理查德·切尼和副部長保羅·沃爾福維茨、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韋伯斯特、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科林·鮑威爾、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及其助手理查德·海斯、分管中東戰區的美國中管中東戰區的美國中央總部司令赫伯特·諾曼·施瓦茨科普夫,由於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正在蘇聯與謝瓦爾德納澤進行會晤,所以由其助手羅伯特·金米特代表他出席會議。布希政府的所有關鍵人物都集中到這裡。會議對外交上如何表態很快就取得了一致意見,但是在經濟上和軍事對伊拉克採取保種對策卻發生了爭執。有的主張對伊拉克實施經濟封鎖,但有的則擔心經濟封鎖不會對伊拉克起作用;有人提出轟炸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輸油管道,切斷薩達姆的經濟生命線,但又有人擔心這樣做的結果勢必導致世界石油價格暴漲,反而損害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利益,何況從軍事角度上看,轟炸線狀目標是不可取的;有人主張採取軍事行動,但是當時美軍可以供選擇的方案只有兩種。第一種方案只是實施報復性空襲。由於美國在中東地區沒有陸軍和空軍,空襲任務可由該地區的美國海軍艦載飛機承擔。可供襲擊的目標包括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地面部隊、伊拉克本土的軍事和戰略目標、伊拉克通往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管道以及伊拉克的油船等經濟目標。但是,這種空襲只是一種有限的、懲罰性的打擊,持續的時間不會很長,從破壞伊拉克的軍事和經濟角度來說,意義並不很大。第二種方案便是實施保衛沙特的作戰計劃。該計劃需要從諸軍兵種中調集10~20萬軍事人員到海灣,這需花費幾個月時間,而要完成這一計劃,有賴於沙特或其他某個海灣國家提供一系列的軍事基地,如果沒有這種密切配合,美軍出動地面部隊則無從談起。而從過去阿拉伯國家一再拒絕的情況看,這種提供軍事基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外,倘若動用地面部隊,美國國會和廣大美國人民由於越戰陰影而會反對出兵。總之,與會者的意見分歧很大,一時拿不出一致的對策,會議只能對所提問題議而不決。

  當天下午,布希總統飛往科羅拉多州的阿斯彭,會見前來訪問的英國首機瑪格麗特·撒切爾。撒切爾夫人主張對薩達姆的侵略行徑給予嚴厲的譴責,對伊拉克實行更加嚴厲的措施。撒切爾夫人的態度對傾向於出兵的布希影響很大,更加堅定了他用武力將薩達姆趕出科威特的決心。所以,布希在科羅拉多州的一個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口吻有所改變,不再是"我們沒有討論干涉問題"和"我現在沒有打算派遣軍隊",而是說"我們尚未確定任何方案,但我們也沒有排除任何可能的方案"。

  此後不久,布希總統與沙特國王法赫德、約旦國王海珊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通了話。這幾位阿拉伯國家領導人雖然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但不敢輕易採取過激行動,更不敢為美國出兵海灣開綠燈。所以,他們要求布希再給一些時間,讓他們尋找一種阿拉伯式的解決方式,並希望盡量讓阿拉伯人自己處理這一問題。

  隨後,布希總統通過一系列外交接觸,獲知西方盟國和蘇聯對美國予以支持的態度。法國、英國、比利時、加拿大等國先後宣布凍結伊、科在它們各自國家的資產,伊拉克傳統的武器供應國蘇聯也宣布暫停武器供應和軍事援助。不僅如此,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關於海灣危機的第一個決議第660號決議也鼓舞了布希。

  8月3日,布會總統從阿斯彭回來後繼續在白宮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會上,布會的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史羅夫特表示,"如果這次入侵和佔領科威特成為既成事實,我們就要認真考慮美國和中東的長遠利益所在了。實際上我們不能坐視不理,我們必須從這一點出發來考慮問題。是的,我們有些無能為力,有許多原因使們無能為力,但是有所作為才是我們的職責。"與會者在討論了經濟制裁、同盟國及聯合國合作、包圍和孤立薩達姆的措施之後,還研究了一份中央情報局的報告。報告說,伊拉克的入侵威脅到了現有世界秩序,將對世界經濟帶來長期的毀滅性打擊,薩達姆力圖將伊拉克變為一個阿拉伯的、世界的超級大國,同美國、蘇聯和日本抗衡。該報告認為,薩達姆如控制世界20%的石油,將會使他如虎添翼。對此,斯考克羅夫特主張雙管齊下:"首先美國必須願意動用武力制止薩達姆,並且要對全世界申明這一點;其次必須推翻薩達姆"。

  斯考克羅夫特傾向於採取軍事行動,傾向於推翻薩達姆政權,甚至由中央情報局不惜用"隱蔽行動"的方式達到顛覆的目的。布希總統同意斯考克羅夫特的意見,遂命令中央情報局制訂推翻薩達姆的秘密行動計劃。他要求各方全力以赴地扼殺伊拉克經濟,支持伊拉克國內外的反薩達姆抵抗組織,在伊拉克軍界或社會其他各界尋找能取代他的領導人。布希知道,在伊拉克採取秘密行動是十分困難的,因為薩達姆殘酷鎮壓一切持不同政見者和反對派。儘管如此,布希還是寄希望這種行動有所作為。會後,布希要求切尼、鮑威爾和施瓦茨科普夫於次日在戴維營專門向了們彙報軍事行動方案,這說明它已開始重視出兵的問題了。

  出兵海灣,這是一個艱難的重大戰略抉擇,不僅美國政府內部意見不統一,而且美國國會、國內輿論也有人反對,這是因為美國仍未擺脫"越戰綜合症"的幽靈,害怕再次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美國前國防部長卡斯珀·溫伯格於1986年前提出動用軍事力量時必須參考的6條標準,是美國在做出捲入有限戰爭的戰略決策時必須遵循的6條原則。這些原則實際上等於在使用武力之前必須要舉行全民公決。布希認為,如果把什麼事都拿給國會討論和舉行全民公決,美國則無所作為。

  布希及其領導班子對國際形勢作了深入分析,認為美國在海灣採取軍事行動的有利條件在於:

  首先,隨著冷戰的結束,蘇聯因困於國內政治、經濟和外交諸多問題而無暇他顧,不會再出現冷戰時期那種蘇美嚴重對抗的局面。

  其次,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埃及和土耳其等中東國家因伊拉克對其構成的嚴重威脅以及自身實力的相對弱小,將會對美國採取支持與合作態度。

  再次,美國的西方盟國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嚴重危害到這些國家的戰略和經濟利益,也會同美國保持支持和與合作態度。

  最後,伊拉克的侵略行為遭到了全世界輿論的一致譴責,外境相當孤立,加上國力、軍力有限,美國完全有戰而勝之的把握。

  經過權衡利弊,布希決意運用他作為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的權力,甚至不惜冒丟掉總統寶座的政治風險出兵海灣,清除伊拉克這個威脅。

  8月4日早晨,布希總統在療養地戴維營再次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專門研究海灣局勢和軍事行動方案。出席會議的有副總統奎爾、國防部長切尼、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特及其助手海斯和中央情報局局長韋伯斯等人。情報局局長首先介紹海灣地區的最新情況。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特接著強調,沙特已面臨入侵之險,如果讓伊拉克得逞,全世界石油的40%將控制在它的手中,為保衛美國在海灣的根本利益,美國應刻不容緩地採取軍事行動,向沙特及海灣地區派兵。斯考克羅夫特的表態,實際上為此次會議商定出兵定了基調。

  隨後,美國的決策者們重點圍繞"90-1002作戰計劃"進行了討論。切尼和鮑威爾等人一致認為,現有的"這個計劃是切實可行的,它能完成防禦或擊退敵人進攻的任務"。如果"以後又決定向北進入科威特,它仍是可行的,但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他們表示不贊成只派空中力量對伊拉克目標進行報復性空襲,強調歷史上的空襲常常達不到期望它達到的效果,無論防禦還是進攻都要包括地面作戰部隊。當布希總統問到第一批派駐該地區的美軍會冒什麼樣的風險時,鮑威爾毫不猶豫地說:"風險極大。如果伊拉克發動攻擊,我們的部隊極易受損。假如您最終決定動用部隊的話,總統先生,那就必須採取儘可能大規模的行動,給予決定性打擊。選准靶子,確定目標,然後設法壓垮它。"

  與會者進一步分析了美伊雙方的情況。負責中東、非洲和海灣地區的美國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詳細介紹了伊軍的情況,並指出,從整體上來看,伊拉克的實力顯然在於它的規模龐大的地面部隊和化學武器。伊軍的弱點是指揮與控制過於集中,依賴外國提供零備件,缺乏縱深作戰的經驗,慣於採用兩伊戰爭中像伊朗常用的正面攻擊戰術。隨後,他又說,美軍需要17周的時間,才能把"90-1002作戰計劃"規定的全部遏制力量--陸、海、空軍和陸戰隊總計20至25萬人運到那個地區。

  會議考慮到沙烏地阿拉伯接受美軍進駐的難度,沒能就出兵問題最終敲定,但出兵的基調已定。可以說,戴維營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是一次決定性的會議,它對於布希總統最後定下出兵海灣的決心和執行代號為"沙漠盾牌"的作戰計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8月5日下午,布希總統在白宮前的草坪上接見記者們時說:"對這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不能按兵不動,不能置若罔聞。"這表明,布希在短短的3天時間內已迅速完成了從經濟制裁到出兵海灣的重大決策過程。

  5日晚上,國家安全委員會舉行了危機以來的第四次決策會議。鮑威爾按照總統的意圖談了4點意見:"1.薩達姆不想同美國開戰,也打不過美國。他是殘酷無情,但並非不通情理。他能夠看出同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全面開戰必然要吃敗仗。無論如何,要讓薩達姆自己覺得不想同美國打仗,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美國向那裡派兵。2.要派出遣足夠的部隊,不要搞假防禦,不要搞遏制。"90-1002作戰計劃"能保證空海優勢。地面部隊應包括幾個重裝師,既有強大的遏制力量,又有強大的作戰能力。3.應立即派遣一支象徵性部隊,如第82空降師的值班的分隊,以便顯示承擔義務的決心。4.部署的部隊要使薩達姆看得見,並使他心裡明白進攻沙烏地阿拉伯必會同美軍發生地面戰鬥。"布希正式肯定了"90-1002作戰計劃"。會議最後做出了準備出兵的決定,並將行動命名為"沙漠盾牌"行動。

  這樣,布希政府在經歷了3天艱難的抉擇後,終於做出了出兵海灣的決策。

  美國出兵海外能否行得通,還得取決於出兵所駐海外國家的態度。沙烏地阿拉伯是否接納美軍,還是美國能否向海灣大規模派兵的基礎,也是影響布希政府決策的重要因素,因此,布希政府在運籌出兵決策的同時,又千方百計做沙烏地阿拉伯領導人的工作。

  沙烏地阿拉伯在海灣地區是個大國,沙特的財富和重要的戰略地位使它在阿拉伯世界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國王法赫德·伊木·阿卜杜勒·阿齊茲在外交方面奉行中立不結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張通過政治談判方式解決中東問題,加強伊斯蘭、阿拉伯國家間的團結。在兩伊戰爭中,他給予伊拉克大量援助。在海灣危機爆發前,法赫德擔當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的調解人,並成功地解決了雙方在石油生產配額上的分歧。

  80年代以來,法赫德在注意保持同阿拉伯國家關係密切的同時,積極開展多方位外交,先後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外交和經濟來往,其中和美國的關係尤為密切。兩國在軍事和經濟領域的合作密切。沙特7.3萬人的地面武裝部隊(包括5個步兵旅、1個裝甲旅、3個炮兵營、3個防空營和空降兵營)中,90%以上的裝備來自美國。沙特祟軍擁有的730輛坦克中有465輛是美國製造。在少特2.2萬人的空軍中,有100多人是美國和英國專家。1986年組建的沙特防空導彈部隊,裝備有美國的防空導彈系統(包括22個"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據統計,到1982年底,沙特與美國簽訂的各項軍事合同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在經濟上,自30年代起,沙特的石油基本上由美國貸款的阿美石油公司獨家開採。1980年,沙特全部接管了該公司。美國石油消費量的1/4從沙特進口。沙特的經濟部門大多由美國公司承包,所需建設特資大部分從美國進口。不僅如此,沙特和美國每年都有高層軍事、政治、經濟界人士互訪。密切的政治、軍事和經濟關係及戰略利益將沙美聯繫在一起。這使沙特接納美軍和美沙合作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海灣危機爆發後,沙特國王法赫德堅決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十分擔心薩達姆下一步會入侵沙特。鑒於沙特及海灣合作委員會軍事力量弱小,無法與伊拉克抗衡,沙特國王有意接受美國的出兵要求,以便讓美國幫助保護沙特王國,但又顧慮重重。首先,由於美國多年來在中東推行扶以(色列)反阿(拉伯國家)的政策,使得阿拉伯人的反美情緒十分強烈,同時伊斯蘭教規一貫反對異教徒在他們的領土內作戰,因此法赫德國王擔心因讓美國插手海灣危機而遭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反對。其次,法赫德國王對美國並不信任,因為10年前兩國曾在軍事援助問題上產生過介蒂,當時伊朗發生革命,美國卡特政府和沙特王國對伊朗新崛起的霍梅尼政權心懷恐懼,美國同意派2個中隊的E-15戰鬥機進駐沙特,但是當飛機飛至中途時,卡特政府又以飛機沒有攜帶武器為借口取消了"援助",從而使沙特在阿拉伯世界處境址分尷尬。因此,在布希總統提出派兵保衛沙烏地阿拉伯後,法赫德國王心有餘悸,沒有馬上答覆。

  但是,布希等人並不氣餒,他們通過沙特駐美大使班達爾親王做法赫德國的工作,充分利用沙烏地阿拉伯擔心伊拉克處侵的心理,對伊拉克的威脅大加喧染,並一再向沙特表明美國的出兵決心。為此,布希總統指示斯考克羅夫特、切尼和鮑威爾等人將美國的應急作戰方案和最近拍攝的衛星照片向班達爾大使作了介紹和展示,讓其信服並同意回國說服法赫德國王接受美國的出兵。布希急不可耐,8月4日的戴維營會議結束時,布希總統再次與沙特國王法赫德通電話,他詳細地說明了美國的想法和決心,法赫德國王仍猶豫不決。最後兩人商定馬上派切尼等人出訪沙特,當面向法赫德國王說明情況。

  8月5日下午,切尼率領龐大的代表團前往沙特,其成員有國家安全副顧問蓋茨、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維茨、皮特·威廉斯、美駐沙特大使查爾斯·弗里曼和一位判讀照片的情報專家等。臨行前,布希總統在戴維營電示切尼:此行的使命是"讓國王同意接受美國部隊,爭取得到邀請,說明他。向他證明本屆政府將全力給予保護,不會後退。如果法赫德國王邀請美軍進駐,美國政府將會大批派遣美軍,需要在那裡駐多久就駐多久,但不會超過沙特人希望他們呆的時間。"8月6日,法赫德國王和部分王室成員接待了他們。會談中,切尼向國王談了海灣危機的一些最新情況,出示了伊拉克裝甲部隊在侵佔科威特後繼續向沙特邊界推進的衛星照片,指出了目前沙特面臨的危險處境。最後,切尼強調了4點:1.美國準備投入一些確實能夠保衛沙特的部隊;2.為了爭取時間,美軍的部隊必須儘快部署到位;3.美軍在沙特駐軍的時間長短完全取決於情況的需要,一旦沙特的危險解除,美軍保證立即撤走,不會多呆一分鐘;4.鑒於目前的形勢,美國必須儘早出兵對付薩達姆的威脅,希望國王在組建阿拉伯部隊的同時同意部署美軍。法赫德國王在切尼等人的勸說下,特別是在取得美國不會長期在海灣地區駐軍、此次出兵僅是保衛沙特的承諾後,很快打消了顧慮,同意美國向沙特派兵。他強調:"我們同美國的合作,並不是出於進攻他國或者要當侵略者,我們合作的基礎是沙烏地阿拉伯所遭受的威脅和共同利益。"應該說,為了減少麻煩和消除威脅,沙特在自身防禦能力不強的情況下,為了國家利益安全,不得不請他人幫助,這是法赫德國王的必然選擇。事後,法赫德國王的侄子、曾在海灣戰爭中指揮多國部隊作戰的哈立德·本·蘇爾坦將軍在解釋國王之所以做出如此選擇時說:"為了保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友軍請求幫助,尤其是美國這個唯一願意而且有辦法挫敗伊拉克侵略的強國。"接著,他又說:"在一個理想世界裡,我們更願意成立一個阿拉伯聯合部隊。但是,只要我們和我們的海灣鄰國們不能保護自己,不能抵擋住像薩達姆·海珊這樣強大的掠奪成性的人,同與我們擁有共同的重要經濟利益的西方結成多國聯合部隊,在我看來是十分必要的。"會談結束後,切尼等人立即向布希報告了會談結果。布希當即向切尼表示:既然國王同意美國出兵,那麼就干吧!

  華盛頓時間8月6日下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在得到布希總統的命令之後向已做好待命準備的部隊下達了第一道在海灣部署部隊的命令,任務是"保衛沙烏地阿拉伯,制止伊拉克的進攻,並準備奉命遂行其他作戰任務。"8月7日,布希總統正式簽署實施"沙漠盾牌"計劃。當晚7時35分,美國派往沙特的第一批部隊出發。

  8月8日6時,布希總統在電視上分開發表了講話。布希總統在講話中說:"按照我的指示,第82空降師的一些部隊以及美國空軍的一些重要部隊今天將抵達沙烏地阿拉伯,進入一些防禦陣地。我採取這一行動是為了幫助沙烏地阿拉伯捍衛家園。任何人都不會輕易派出美國武裝部隊去執行危險的使命。但是在進行了也許是前所未有的國際磋商,並且在所有選擇都試過之後,採取這一行動已成為必要。……沙烏地阿拉伯的自主獨立對美國有著切身的利益。"布希在講話中說明了美國出兵海灣的4個目的:其一是謀求伊拉克軍隊迅速無條件地全部撤出科威特;其二是恢復科威特的合法政府;其三是致力于波斯灣的安全與穩定;其四是保護在國外的美國公民的人身安全。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控制海灣寶貴的石油資源,摧毀伊拉克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維護美國在海灣和中東的戰略利益和在世界的"領導"地位,為了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新秩序打下基礎。


推薦閱讀:

傾蓮池2017回顧與2018計劃
【貼圖】歷屆香港小姐回顧 再現精彩美麗瞬間(絕對強)
2025這三年 | 【萬字重磅】中國製造三周年回顧
85歲秀蘭·鄧波兒生前回顧(圖)
一周回顧:零售行業大事記(04.30-05.06)

TAG:戰爭 | 海灣戰爭 | 總統 | 決定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