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些中國話,你真懂嗎

  樓宇烈生於民國年間,畢業於北大,執教於北大,有著老「北大人」的風骨。他的學術研究範圍貫穿哲學、儒學、佛教、中醫及至整個國學範疇,幾乎無所不包。談到國學對個人的影響,他的回答卻十分簡單:「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人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樓宇烈十分贊成中國傳統教育的整體觀。「中國古代的教育是一以貫之。不像今天,學校里教的只是知識,而且是分門別類的知識,不能讓學生打通。比如,你學了政府管理學就去政府,學了企業管理就到企業,學了人才管理就要去管理人。換個地方就功力全失。」  與之形成對比,中國傳統教育的只教人兩條:為人之道,為學之方。樓宇烈提到中國傳統書院的精神:教育宗旨就是為人之道;教育方法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育氛圍是師生如父子,書院如家庭。這樣的教育如同「授人以漁」,足以受用終生。  雖然採訪之前作了一些準備,但和樓先生對話起來,還是被他問住了。  「我問大家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怎麼理解?」樓宇烈問在座諸位。記者心想,這句話不是經常用來教人自私嗎?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就是講人要為自己啊,不然連天地都要誅滅你啊。這不是教人自私自利嗎?」他笑著猜透大家心思——這個詞為什麼教人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呢?  「至於它本來的意思,現在很少有人知道。」下面一番解釋,令聽者重新認識這句話。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為己之學。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什麼叫為己之學?為己之學,是「君子之學,美其身也」。這種學問「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就是說,學問從耳朵里聽進去,要留在心裏面,發散到四肢,落實到行動里,以此來完美自己。而為人之學是什麼呢?為人之學,是「小人之學,以為禽犢」。禽,就是飛禽,犢,就是牛犢子,這些都是財物的象徵。意思是,為人之學無非就是把學業當做一種資本,一種炫耀。這種學問「入乎耳,出乎口」,聽進去了就說出來了,只是口耳之間的一種販賣。  所以「人不為己」,不是要遭到天誅地滅嗎?這句話其實講的是「為己之學」。人不懂得自我完美,自我提升,就要遭到天誅地滅。本意是用來強調,學習一定要落到心裡,滲透到身體里,落實到行動里,要能夠完美你自己,超越你自己,提升你自己。  樓宇烈指出,像這樣的曲解還有很多,以至於本來的意思不被人知曉。比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是不是丈夫就要「毒」啊?後句和前句能對得起來嗎?這句諺語本來寫作:「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度和量是相對的,指沒有度量的不是丈夫。「度」在古代念duo,今天,「度」被誤傳成「毒」了。  再有,「學而優則仕」的觀念,今天被我們批判。因為讀書是為了做官,不提倡。但其實是斷章取義。「學而優則仕」,前面還有一句話,「仕而優則學」。這句怎麼解?「仕」的本意,是做服務工作,指做事的人。「優」不是優秀,是空閑的意思。這句話完整的原意是,你學習有空了,就去做做事;你做事有空了,要去學習學習,提高一下自己。所謂知行合一,知行促進。  「我支持國學以大眾化的方式傳播,但不要盲目拿錯誤的東西廣泛去傳播,有時需要正本清源。」樓宇烈說,有時傳播起到反作用,為傳統文化招來麻煩,甚至招來公眾的逆反心理。  目前,在全世界106個國家,共建有350個孔子學院,成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但在去年,美國審查孔子學院學術資質,要求部分教師離境。談到對這一事件的看法,樓宇烈認為:「這個事情不能怪人家,只能怪我們自己。我們派出去的人,是不是夠資質呢?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如果依託于海外辦孔子學院,打著傳統文化的旗號,真正傳承中國文化的內容卻比較少,這樣的出發點也難說正當。」  他進一步指出,值得反思的是:中國在海外辦孔子學院,但是自己的國民對孔子真正認同的有多少人?自己並不珍視的東西,丟給人家,如何能被當做寶貝?要讓孔子走向世界,必須先走回自己的國家。
推薦閱讀:

中國繪畫郵票圖錄(3-8)秦漢繪畫·秦漢瓦當
真正跑到日本稱王的中國人 日本大名得看他臉色 各個俯首帖耳
當今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的分析
中國究竟是「錢荒」還是錢多 ?
1600多家最權威《中國易學風水機構網站實用手冊》資料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