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游標在美登釣魚島廣告有用嗎
陳游標刊登的保釣廣告(點擊見原樣)2012-09-03 第 2175 期今日話題利用政治廣告宣示主權有很多先例韓國國民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登了非常多宣誓獨島(日稱「竹島」)主權的廣告
韓國可能是在外登宣示主權的廣告最多的國家。不過一系列的廣告都是個人行為。做得最多的是韓國老牌歌星金章勛和知名策劃人徐敬德,前者出錢,後者負責策划出力。這些廣告的內容和陳游標的異曲同工,比如在紐約時代廣場的那則,內容就是「夏威夷是美國的,西西里島是義大利的,獨島是韓國的」,此外還在地圖下打出了「歡迎來獨島——美麗的韓國島嶼」的口號。…[詳細]日本東京都今年7月末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登了「購買釣魚島」主題廣告
點擊見廣告全文及譯文日本東京都今年7月27日在美國《華爾街日報》上刊登了「購買釣魚島」的主題廣告尋求支持,當天刊登的東京都廣告佔了2/3左右的版面。廣告除了呼籲美國國民支持其「購島」行為的文章之外,還有釣魚島諸島嶼的照片,及釣魚島位置地圖等彩色圖片。該廣告聲稱中國正對釣魚島不斷施加壓力,還寫著「如果不支持與中國對峙的亞洲國家,意味著美國將會失去整個太平洋。」…[詳細]領土爭端中,尋求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是常用手段一般而言,國際輿論在領土爭端中都傾向於弱勢的一方。所謂弱勢,指的是誰站在道德制高點,誰看上去「無辜」。在著名的有關主權爭端的英國、阿根廷「馬島戰爭」中,英國就運用了非常高超的外交手段,成功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理解,掌握了主動權。登廣告也就是這個道理——讓更多人更為直接地了解爭端,看到平時不知道的東西,尋求同情和支持。像是東京都的「購買釣魚島」廣告就頗有些「動之以情,曉之以『利』」的意思,處處透露著也是在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打算的「心思」。所以,陳游標的廣告總體來說也是這個功用和訴求,和韓國人在全世界登的獨島廣告一樣。此外,也可以看作是對東京都在《華爾街日報》廣告的回應。…[詳細]這為民間保釣增添了新的實用招數
陳游標從慈善領域走向民間保釣 以個人名義刊登廣告是很實用的選擇專題《怎看民間「保衛釣魚島」》中已經詳細分析了目前釣魚島爭端的局面:中國在實際控制上並不佔優,而出於避免衝突擴大乃至引發戰爭的最理性選擇,民間保釣是很有用的,他們能夠有效地衝破日本的實際控制,避免了政府間硬碰硬時「擦槍走火」。這也能夠為己方在日後的談判博弈中爭取更多的利益。陳游標以個人名義登報其實和登釣魚島有相似之處,他是在國際上以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身份發出理性的呼籲。…[詳細]這種理性選擇能既發出訴求又避免各種衝突個人的身份避免了將衝突上升到兩個國家之間。縱觀韓國國民歷次在外刊登的獨島廣告,日本並非沒有抗議,但是它沒有道理向韓國政府抗議,就像一個母親可管不了成年孩子的自由;向刊登廣告的個人抗議又顯得是一個國家和個人在對抗,太過「以大欺小」;沒法向美國政府抗議,因為這是商業媒體的自由;它就只能向刊登的媒體表達自己的不滿。日本就曾經向《紐約時報》和《澳大利亞晨峰報》抗議過,不過也沒什麼用。最絕的是澳大利亞這家報紙,還以「紛爭地區(獨島)廣告引發日本政府憤怒」為題進行了報道。而同一天的報紙上,他們又報道了「韓國人登上韓日紛爭地區獨島」的新聞。…[詳細1]…[詳細2]有人認為,陳游標大可以像韓國國民和東京都一樣,只用英文做廣告,半英文半中文有向國內民眾作秀之嫌,因為陳游標去年陷入了詐捐漩渦(參見專題:《質疑陳游標:扼殺善良?》),以「愛國」來挽回形象很聰明。先不說這是不是「誅心之論」,陳游標即使是作秀,也是一次高明而實際的「秀」。他沒有蠻幹,像是逼停日本大使座駕這樣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是外交糾紛,還可能傷及在日同胞(日本不理智分子可能以牙還牙報復在日華人);像是砸豐田車這樣的事情,侵犯了別人的私有財產,本身就是違法的,傷害到的也是自己同胞;並且這些做法除了宣洩情緒而外,實際功用其實不大。而陳游標是用自己的私人錢財去登廣告,表達一個中國國民的理性訴求,他確實開闢了一個新的實用的民間保釣招數。各種動機論也沒必要,只要陳游標是在用自己的合法私人財產,他怎麼表達實在是他的自由。…[詳細]這則廣告在美國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效用
慰安婦廣告促成了美國的譴責議案 言論自由下,政治廣告在商業媒體上如雨後春筍在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報紙都刊登了許多類似「釣魚島廣告」在內的政治廣告。《紐約時報》把這類廣告叫做觀點廣告,是如此描述的——為了支持思想的自由表達,時報向那些希望表達有分歧的觀點的人們敞開版面。在本政策下,時報經常接受那些被另外一部分人強烈反對的觀點廣告。時報要求觀點廣告言論得體,且言論有良好品位;要求觀點廣告的刊登者避免不準確的或不符合事實的誤導言論。然而,因為時報難以檢查所有自稱是事實的言論,因此時報不保證這類言論的精確性。觀點廣告的刊登者必須身份明確。如果刊登者並非知名組織,比如是個人或是專業團體,則廣告必須同時刊登廣告刊登者的通訊地址和電話號碼。…[詳細]這類廣告在美國商業媒體上非常多,可以說,報紙並不限制廣告刊登的觀點,像是《華盛頓郵報》當年和《華盛頓時報》交惡,還刊登過大篇幅後者的老闆對自己進行強烈反駁、控訴的廣告。而美國政府當然也不會過問——上個世紀50年代對美國言論自由有著標誌性意義的「警察局長沙利文訴《紐約時報》案」正是緣起於一則黑人民權運動廣告,而最後,言論自由獲得了歷史性的勝利。當然,報紙也是有節操的,不是有奶便是娘。它們一般禁止刊登有悖本報格調的或者有欺詐嫌疑的廣告,例如會讓讀者感到不適的血腥屍體圖片,給多少錢報紙也不會登,這和言論無關。…[詳細]所以,這是美國政府管不著的商業行為,「陳游標拖第三方下水」的說法很無稽有評論認為陳游標不該在美國報紙上打廣告,這是在拖美國這個第三方下水,向美國「取暖」,會讓局面更複雜,是在給中國政府找麻煩。這種說法當然是無稽之談。因為在美國,政治廣告就是個商業行為,與美國政府沒有關係。韓國就獨島打了很多廣告了,也沒上升到美、日、韓三方政府層面。而日本政府也只能對《紐約時報》發發牢騷。至於向美國「取暖」的說法,其實也站不住腳,如前文所訴,在國際領土爭端中,爭取國際輿論其實非常常見。中國古話也有雲「得道多助」,塑造有利於自己的國際輿論氛圍肯定不是什麼壞事。…[詳細]當然,在言論市場很充沛的情況下,僅靠一則廣告爭取輿論太困難美國人見慣了政治廣告,所以要想憑一則廣告爭取到輿論支持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而通常,美國報紙上很可能充斥著觀點完全相左的政治廣告。人們在輿論的爭鋒中也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立判斷。2007年的慰安婦廣告就是很好的例子。在2007年初,美國國會眾議院民主黨議員邁克·本田提出一項決議案,譴責日本在二戰期間強征亞洲國家婦女充當日軍「慰安婦」,要求日本承認歷史事實,防止再次發生同樣的悲劇,並且要求日本首相公開就「慰安婦」問題發表謝罪聲明。圍繞這個決議,美國團體組織和日本右翼分子都在《華盛頓郵報》上刊登廣告。不過日本人弄巧成拙,他們在《華盛頓郵報》刊登整版廣告,否定日軍強征「慰安婦」的歷史事實。廣告顛倒黑白說:「很多國家都為阻止軍人強姦市民而設置了妓院。」並且列舉事例稱,美國在1945年佔領日本以後,曾要求日本政府設置「慰安所」。結果,這則廣告適得其反,讓一部分中立的議員很反感,反而覺得道歉是必要的了,倒向了支持議案的陣營。最後,議案以絕對優勢獲得通過。所以,僅靠一則廣告要想達到效果很困難。而廣告最好理性、客觀,誇大其辭或者情緒性太強的不一定有作用。但是在《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這樣的大報上投廣告不僅能讓美國民眾看到,也能讓美國乃至世界政治精英聽到一個中國公民的呼聲。縱然比起東京都廣告的「老謀深算」,初次涉足政治廣告的陳游標的釣魚島廣告還稍顯稚嫩,但是他的舉動肯定是有象徵性意義的,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詳細]結論:陳游標在《紐約時報》刊登廣告無疑是一種理性的民間保釣行為,可比砸車或者搶旗要實用。
推薦閱讀:
※勿用狹隘眼光,觀他人彪悍人生
※揭秘「切胃減肥術」
※標哥是認真的:陳游標將赴美洽談收購《紐約時報》
※陳游標低價售房以流標結束 稱將曝不可告人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