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畫之經典佳作(129) 王吉松《出征》

王吉松,1954年生,哈爾濱市人,原籍山東黃縣,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藝術委員、總參謀部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美術創作院院長。1970年以油畫專長特招入伍,1982年進修於解放軍藝術學院,1985年師從於中央美術學院著名油畫家戴澤、李駿、蘇高禮等先生,主攻油畫,1987年畢業於中華社會大學繪畫美術專業,2007參加中央美術學院王玉平先生主講的全軍油畫色彩高研班。代表作品有:油畫《毛澤東會見希思》、《將軍與孤女》、《出征》等。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並有獲獎、收藏。

129、出征 王吉松 創作年代 :2007 規格 :225×4270cm 品類 :油畫129、油畫《出征》270×227大型油畫《出征》是王吉松2007年的代表作。載人航天,是中華民族的夢想,胡主席親自為航天英雄送別,楊利偉肩負著幾代中國人的夢想進入太空,並成功地完成了這一光榮使命。這是我國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為了藝術地再現這一歷史時刻,王吉松作為同時代的見證者,並沒簡單對待,他在查閱的大量相關資料、圖片和影視報道中反覆尋找,從中吸取創作元素和靈感。經過縝密構思,幾易其稿,最終選取了胡主席向楊利偉揮手告別的感人瞬間,生動地再現了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作品採用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利用豎構圖增強向上延伸的趨勢,以接見大廳為環境載體,胡主席和楊利偉為中心人物,利用誘視增設了科技人員的陪同。畫面中,接見大廳燈火輝煌,在科技人員的陪同下,胡主席揮動右手動情地向航天員致意,在具有現代感的弧形隔離窗內,楊利偉手提儀器,用莊嚴的軍禮向黨和人民做出了保證。創作中王吉松突破了固定模式,利用高大的玻璃窗把室內和室外環境融為一體,使一件很難處理的畫面,迸發出浪漫主義的藝術火花。作品內涵深刻,構圖別緻,色彩冷暖對比強烈,人物造型形神兼備,具有獨特的時代氣息,把中華民族崛起的英雄氣魄,永久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不失為難得的時代佳作。王吉松創作的油畫《出征》在2007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全國美展美術作品展覽中獲得「建軍80周年全國美展」一等獎。併入選「《翰墨丹心》全國美術書法精品展」。

《毛澤東會見希思》151x181cm 1996年1997年創作的大型歷史油畫《毛澤東會見希思》就代表了王吉松這種嚴謹求實的態度,這幅作品真實地展現了1974年毛澤東主席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的歷史性場景。毛澤東指出:「香港的主權交接在1997年要有一個平穩的過度。」毛澤東旁邊是當時剛剛復出的鄧小平,中國政府對香港回歸的一貫立場,由此作了清晰的交代。為了真實準確地再現這一場景,王吉松查閱了大量文獻,觀看了相關影視資料,三易其稿,對於當時的整體氛圍,人員參與的身份,主次的位置排列和室內的物品陳設,都進行了再三考證,反覆推敲,進行了藝術化的重組,創作歷時三個月完成了這幅高2米,長3米的大型作品。這是他多年研究法國新古典主義後,創作的一幅具有新古典主義特色的代表性力作。作品在構圖上以毛澤東為中心,以希思和鄧小平為主的各兩組人物分列兩側的空間位置處理,達到了穩定和平衡的效果,而毛澤東和周恩來衣著則在暗色調為主的背景中顯得跳脫而活潑。同時,畫作中,由冷色調傳達莊重與每個人物輕鬆微笑的表情相結合,體現了那一歷史時刻的獨特魅力。作品借鑒了古典藝術大師的表現手法,將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語言和油畫創作的基本技巧相結合,注重把握色彩和結構在畫面中的協調關係,以及色彩遞進和明暗推移所形成的節奏感。筆法精細嚴謹,線條主次分明,形體結構準確,以莊重典雅的藝術語言,表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豐富的內心世界,不失為歷史畫創作的成功案例。

《鞠躬盡瘁》1994鞠躬盡瘁而作於1994年的《鞠躬盡瘁》則是從另一個層面上,向我們展示出作者以小見大的創作思維和見微知著的表現風格。出現在這幅作品上的不是周總理那為人熟悉的勃勃英姿,而是抓取了美術家塑造偉人形象很避諱的一個情節,周總理閉著眼睛的一瞬。已經身患癌症的周總理在連續工作之後,極度疲勞,竟站在衛生間靠著牆睡著了。畫面中那憔悴消瘦的面容,稍稍傾斜的身姿,右手的刮鬍刀,左手垂落的毛巾,與人們熟悉的那位英俊瀟洒,神采奕奕的總理判若兩人。然而,這些細節非但沒有損害周總理的形象,反而將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總理刻畫得更加真實、高大,更加震撼人心。


推薦閱讀:

【經典語錄】魯迅解讀中國人:魯迅經典語錄摘抄
即使拍過被全網 diss 的爛片,他仍是中國最好的導演之一
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我帶著小蜜蜂,咱們一起去養蜂賞景可好!
中國古詩詞 詠霜篇
《中國古代房中養生秘笈》(全三卷)目錄

TAG:中國 | 經典 | 油畫 | 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