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華裔家庭中文教育談(文字整理)
各位家長、《小枇杷》的老朋友和新朋友,大家晚上好!
首先要說的是,我並不是從事中文教學和研究的專家、老師,我對於家庭中文教育的所有想法和感受都是來自於作為兩個ABC的母親,和主辦《小枇杷》雜誌、電台、讀書會五年來的觀察和經驗。在這五年,我確實見證了許多孩子從牙牙學語的嬰兒、到雙語混淆不能自如表達自己的兒童,再到可以流暢進行中英文閱讀、甚至寫作的少男少女。當然,我也看到了,很多家庭隨著孩子的長大、業餘時間的減少、英文交流的增加,而最後不得不放棄中文。我相信,會收聽今晚講座的家長,都是非常關心中文教育的。但是在海外學中文,畢竟是一件孤獨的事。也許學習中文的ABC總數不少,比方說很多中文學校,都有500,1000人了。但是就我們身邊的10個、100個中國家庭,又有多少是把中文教育放在各種才藝學習的首位或者說前幾位的呢?所以對於重視中文教育的家庭來說,不管我們距離多遠,都是在並肩戰鬥。這也是2012年我們創辦《小枇杷》的初衷,就是希望有這樣一份雜誌,是專門屬於這個族群、這種身份的孩子,陪伴他們成長。就我自己來講,讓孩子學習中文,不管是目的、手段還是結果,其實都是我們之間的一種「陪伴」。
在海外學中文這件事很難,真的很難,不是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抱有一個美好的期待,就會順理成章實現的,因為這是逆水行舟。想想我們當年學英文,至少大環境是對我們有壓力的,即使是為了考分,我們也是想爭取學好的。而這些條件,海外華裔甚至都沒有。但另一方面,這是一件家長完全可以影響,甚至可以說起決定作用的事情。這不像是讓他們去學希伯來語、阿拉伯語,我除了給他請老師,做不了太多。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我們整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因此我們所做的所有積極的努力,都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不要放棄,堅持,一定會順利。
剛才提到在國內學英文和請老師,任何語言教育如果只交給學校或家庭,都是很難在大範圍內取得成功的。單依靠學校,就像我們在中國學英語,雖然後來大家也考toeflgre出來了,但是英文的流暢程度一般說,跟付出的時間來比,還是很低效的;而單單依靠家庭呢,就需要父母花費大量的心血,尤其是到了後期,在強勢語言英文的衝擊下,中文的保持和提高是個很大的挑戰。所以呢,如果孩子已經在上中文學校,或者有老師在教,我也希望家長不要放棄家庭中文教學,而如果家長打算獨自承擔中文教學任務呢,也注意給孩子創造跟外界進行中文交流和練習的機會,也就是說,讓孩子接受中文的渠道不是唯一的。
(1)我先來說說學校教育有什麼優勢。
首先它有系統性、規範性,循序漸進,還有考核標準,有同伴競爭的壓力或者說動力。Peer pressure.另外呢,孩子有一個固定的地方,可以看到跟他們一樣黃皮膚、黑頭髮的孩子也會讓他有種民族認同感。因為我們讓孩子學習中文,不僅僅是將這門語言作為一項技能來掌握,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長大以後,有一個健康積極的自我認知,不會產生太多的身份困惑,對自己的血統、民族、祖先的文化感到驕傲自豪。這才是我們教孩子中文更重要的意義。而中文學校,作為一個華人社區,都會組織很多活動,像慶祝春節啊、演講比賽啊、各種書法、國畫等等的文化課啊。給孩子呈現的是一個全面、立體的華人文化。
(2)但中文學校確實有它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
首先就是時間上。如果是周末中文學校,一個學期30次課,一次兩個小時,一年才60小時。這拿來學習一門語言肯定是不夠的。
其次,很少中文學校有嚴格的升級考試。一個班裡孩子的水平差距很大。這樣也造成老師很難執行教學計劃。
再有呢,學校畢竟是學校,得跟著教學大綱和教材走,所以形式相對是單一的。像做遊戲啊,一起做頓中餐啊,一起看中國電影並且討論啊,這些很好的學習中文的方式,基本上都很難實現。
因此呢,從雙語培養的角度說,作為弱勢語言的中文,主要還是要靠家庭教育。
(3)家庭中文教育有什麼優勢呢?
我們生活在海外,如果父母一方或雙方能說中文的話,其實最理想的就是對孩子進行雙語培養。中文很可能是他的第一或第二語言,當他開始進入學校,接觸社會,英語很可能逐漸成為他的強勢語言,漢語成為弱勢語言,但是這跟從小沒有習得中文,需要將它作為外語來學習,差別還是很大的。通常認為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在六七歲之前。在這個時間之前,孩子學習雙語的成功率較高;在此之後,孩子仍然可以習得第二語言,並達到近似母語的水平,但是成功率就跟成年人學習外語差不多了。所以在英文環境里,中文培養開始得越早越好。
在家裡呢,時間非常自由。通常雙語家庭對於孩子的語言培養有兩種策略:
一個是「一位家長一門語言(One-Parent-One-Language, OPOL)」
這種策略最適合父母一方非華人的情況,或者家裡比較強調強勢語言的教育。如果在孩子幼小時就這樣做,孩子能很好地適應跟不同的家長說不同的語言,並不會混淆。
另一個是「家庭母語(Minority Language at Home, mL@H)」
也就是所有家庭成員在家只說弱勢語言(中文),對外才使用強勢語言(英文)。這樣做可以極大地增加孩子接觸中文的時間。
接下來我想具體談談家庭中文教育的方式。
(1)家庭學習中文的第一步,首先是定目標、做計劃。
我之所以提出這一點,是因為我發現很多家長對孩子學中文的目標要不然是不清楚,要不然是不現實。比如很多家長說,希望孩子長大能讀金庸。讀金庸有多難呢?需要五千以上的漢字量,需要知道很多歷史、典故甚至詩詞。這麼高的要求,家長又準備花多少時間教呢?一周兩小時中文課,再加四小時完成中文作業,十年也達不到這樣的水平。而十歲讀射鵰的ABC還在的確也是存在的。比如我們小枇杷公眾號就推出過這樣的介紹。這個孩子的母親分享了她推孩子中文的經歷,有心的家長可以學習、比較一下她下的功夫。
ABC學中文之獨立閱讀的漫漫長路
推中文高手秘籍分享:如何九歲讀射鵰所以我們在定目標的時候,就要給孩子的各種事情劃分優先順序。體育、音樂、下棋、計算機,各種才藝,你把中文放在哪個位置,給它多少時間,這都要考慮進去,來決定你的目標是否合適。
(2)有了目標,再制定計劃。
好多家長的計劃可能就是今年學完某某教材第三冊,每天寫50個漢字。有這樣的計劃挺好的,但這只是學習計劃。每周給孩子講多少分鐘的中文故事呢?這也可以有計劃,長期的、短期的,細節越多越好,而且不一定是母親一個人,還有父親,還有跟其他中國人交流的機會,都可以寫進去。
(3)好,我們來說家庭中文教育的四個方面。
第一是日常交流。
日常交流特別特別重要。如果說家長為孩子學中文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好好跟他說話。
用家長式的語言跟他交流,英文叫做parentese language.
這種語言有這樣的特點:放慢語速;強調難詞;充滿感情,溫柔;不時的停頓,給孩子重複的機會;隨時解釋、簡化、擴展可能讓孩子困惑的內容;大量的使用肢體語言;舉例說明。
這樣的語言是最能幫助孩子母語習得的。
跟孩子說話,講究很多技巧。
首先要有趣,讓孩子樂意聽。語言學家發現,家長與孩子的親密程度是決定他弱勢語言成敗的一大因素。也就說,讓孩子喜歡你,喜歡你說的話,對語言學習很重要。你是他了解中國的第一個窗口,一定要用你的語言給他留下愉快、溫暖的記憶;很多美國電視裡面,都有一個很crazy的Asian mom的形象,總是用中文或韓文對孩子大喊大叫,push他們干這干那,也許我們亞裔對孩子是要求比較高,但我希望這不是他們對母親的全部印象。有一個媽媽總是用中文很溫柔地跟孩子說話、聊天,和一個媽媽總是用中文訓斥他、催促他,兩個媽媽的孩子對於中文的感情都是不一樣的。
其次,要有益,真正讓孩子從與你的交談中學到東西,不要迴避用中文與孩子討論各種各樣「複雜」、「深奧」的問題,不必要在日常對話中不斷switch code 或mix your language(轉換或混淆語言),盡量用原汁原味的中文來表達。很多家長可能覺得,我孩子中文都說不好,我要是用中文跟他講,他可能都聽不懂。其實孩子剛出生,他什麼都不懂。我們不也是一遍遍跟他說,喝水、吃飯、尿尿,慢慢他就懂了嗎?小孩子,完全可以接受任何語言的解釋,只在於你解釋的耐心和技巧。
我們不但不應該在交流中迴避中文的一些生僻詞,反而應該隨著孩子年齡增加,刻意地添加口語里的成語、專有名詞、長句出現的頻率。在孩子達到一定年齡,開始對生活有了更多的觀察和思考之後,如果他對一門語言駕馭能力不足於讓他使用這門語言討論政治、科學、社會等問題,他會越來越少地使用這門語言。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上學前是全中文的,到了10歲以後,就開不了口了。因為他的語言跟他的智力不匹配,他即使會說也不願意說了。所以,讓孩子能夠用中文「言之有物」,是家長的責任。
再次就是有用,交流不是單向的,要讓孩子必須回應。兒童學習語言,離不開兩個核心:足夠的語言輸入(exposure)和使用這門語言的需要(need)。所以從一開始就最好不要形成「你說中文,他用英文」的交流模式。不用逼他,溫柔地提醒他,幫助他組織語言,當他用中文回答時,給他積極的情感回應。Mom, I want some water.你只要重複一下,你是想要喝水嗎?如果這樣幾次,他還不改,他再跟你說mom, i want some water.你可以跟他開玩笑,你是想要喝酒嗎?他很可能就不得不用中文糾正你了,「我是要水」。
孩子四歲到七歲這個階段,一群華裔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家長說,你們要說中文哈。每次見到這個場景,我都一方面很欣賞家長的用心良苦,一方面我知道這不會有多大用。想想我們自己,有多少人的英文是靠在國內的時候去英語角練出來的?那個時候至少還有個動力,可能是想出國,或者進外企。現在這些小孩子,除了取悅父母,他沒有任何動力去跟他的小朋友們練英文。他們在一起會說英文,是因為英文更能表達他們想要表達的。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你在家多幫助他把中文練好了,讓他出去碰見人,想說英文說英文,想說中文說中文。
假如我們是在中國養育孩子,你怎樣說話對孩子的中文水平影響都不太大。但是在海外,我們就是孩子主要的中文來源,所以在養育他們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再次學習如何說中文。見縫插針地使用一些「大詞」「偏詞」,並且加以解釋是有必要的。比如提到國家名字的時候,就中英文都說,比如雞年到了,可以跟孩子理一下有哪些含雞的成語;比如春天來了,可以說遙看草色近卻無,說到二月春風似剪刀。這些話,你說過,在孩子的大腦里都會留下印記。
家庭中文學習的第二個方面:氛圍的營造
這包括他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比如:書刊、電視、電腦、平板電腦及手機上的內容,甚至還有家裡的裝飾、布置等等。
很多家長擔心買了中文書孩子不看。首先,書一開始要靠家長講的,沒有孩子能自發地看懂書;其次,書多是一種氛圍。家裡中文書多到可以開圖書館的,我還沒見過孩子中文不好的。
同樣,家裡的布置有一些中國風,經常做中餐,有一些中國儀式性的活動,對增加孩子對中文的熟悉程度和親近感特別重要。
這裡我說一下給孩子訂雜誌。每到固定時間就會收到一份寫著他名字的雜誌,多麼自豪啊,這會讓他覺得,對中文是有歸屬感的。看一些有趣的中國電視、參加中國人的聚會活動,學會幾門中國傳統的才藝,比如剪紙啊、刺繡啊、古箏啊、乒乓球啊、圍棋啊,最好能用中文學,中華文化就成了他的烙印。這就是作為母語來培養。我們辦《小枇杷》首先考慮的是,要把怎樣一個中國呈現給孩子的問題。所以圖畫和文字是同樣重要的。這是我們用過的一些插畫,都是高水平的。華裔孩子對中文的愛好完全是可以自然而然地培養出來的。中國就在那裡,但怎麼呈現是家長的責任。
第三個方面:親子閱讀、講故事
講故事和親子閱讀有很多技巧,從怎麼選書、怎麼展示一本書,尤其是繪本,怎麼吸引孩子來一起讀,怎麼提問,都有很多方法。
選書一定要選好書。看出版社、看第幾版、看首印印數、還有名家作品、獲獎作品等等。從小時候看的繪本開始,家長就要警惕那些粗製濫造、充滿意識形態的垃圾童書。買經典的,即使外文譯本也可以。
講故事也有技巧。對於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在講述中運用懸念,讓孩子欲罷不能。與孩子一同創作故事,鼓勵他表達、激發他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將歷史、地理、科技等知識融入你的故事中,培養他的求知慾。
這些內容我覺得我們都可以單獨講一期。今天時間有限,還是希望大家能花時間多看一些這方面的書來提高自己,反正現在資源也多,我們小枇杷公號也會持續的分享和推薦跟閱讀有關的內容。
家庭中文教育的第四個方面就是各類活動。
學中文不是一個老師的事,不是一位家長的事,也不是一個家庭的事,而是我們所有華人該一起推進的事。所以多多參加各種聚會,尤其是以學中文為目的的聚會,是特別有意義的。
現在美國很多地方都有中文讀書會,小枇杷也創辦了幾家。我覺得特別好。到了這個特定的場所,見到的都是跟自己一樣的華人小孩,說中文的叔叔、阿姨來給他們講故事、做手工、玩遊戲,這樣的孩子長大,是不會太抗拒中文的。
所以,如果當地有這方面的活動,我鼓勵大家多多參與;如果沒有,可以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家長創辦一個,也可以呢,家長主動到美國學校或其他場合去宣傳中國文化。我自己每年春節都去兒子的學校辦一次culture class.小孩子挺有興趣的,我孩子也會很驕傲。這樣,他以後在使用中文的時候也有自信,不覺得這是要躲著別人說的語言。
以上我說的很多都是中文作業以外的功夫,如果家長把這些做好了,那麼無論是在家裡自己教,還是送到中文學校,整個學習的過程都會輕鬆、愉快、高效很多。
好,下面我再介紹一下《小枇杷》雜誌。
前面說的這些,我想家長已經可以從中看到我作為主編對中文教育的理念是怎樣的。開頭說過,我覺得海外兒童學中文,無論是從目的、手段還是結果,都是一種父母與子女間的陪伴。所以我們設計這本雜誌,不是要把它作為教材,也不是識字讀物,而是家庭間或老師和學生間的紐帶。
每一期《小枇杷》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整本雜誌基本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我們的主題設計也有一定的規律性,每年第一期,都說講今年的生肖動物。每年介紹一個城市或地理位置,六大古都已經介紹了四個,介紹一個民俗或活動,比如足球和餃子,介紹一類人,比如美女和英雄,介紹一個節日或節氣等等。比如我們講過中秋、端午,比如一種文化成就,比如絲綢和紙。
每當我聽家長說,我的孩子讀不懂你們雜誌,所以不能訂閱的時候,我都很替她遺憾。因為這些文化主題,如果你不在他識字前開始介紹,當他學習漢字的時候,那些字就是無根之木,他能記住多少,多久呢?我覺得,很多家長的中文教育一大誤區,就是忽略了「文化積累」的重要性。他們生活在美國或者歐洲、澳洲,以及其他國家,他並不會天然地知道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那麼如果他不了解這些,中國漢字對他就成了無意義的符號,這將讓他的學習變得多麼艱苦卓絕。
除了每期一個主題外,《小枇杷》的欄目設置也很有特點。每年我們做一個連載。既改寫過中國的經典故事,《花木蘭》、《阿凡提》、《哪吒》和《齊天大聖》,也有關於美國華裔兒童的原創,就在今年。而且語言上儘可能還原生活中的狀態,中英文穿插,但是會用中文解釋英文的意思,讓習慣用英文表達自己的孩子知道這句話中文可以這麼說。
除了連載的故事,還有成語故事和故事。每期還有中國文字,簡單易懂的介紹一個漢字,解說他的演變。文化類的欄目主要有中國人文、世界人文、民族民俗、中國自然、詩詞金句。還有一個特色欄目是童年記憶,專門給孩子講述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小時候的中國。還有一些偏理科的欄目,比如科普、你問我答、動腦筋。
趣味類的欄目有適合剛識字的孩子的四格畫、手工、兒歌、謎語。像我們的一些圖畫遊戲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迷宮、找不同、哪裡錯了。這樣的安排,增加了孩子的趣味性。就是他不識字,也能翻到某一頁開始看。
所有這些欄目呢,劃分成一到五星,從易到難。當孩子可以閱讀我們的五星文章時,基本就實現了自主閱讀,也就是說,到這,孩子的中文你不用太擔心了。回頭看看,我們小枇杷的第一批讀者,很多都到了這個水平,作為編輯,我覺得這也是我從工作中得到最大的獎勵。
為了星級難度的劃分,我們還根據我們自己的字型檔,將所在星級以上的難字注音,難詞呢,下面打上三角符號,有些重點知識做注釋,每期有1-2個欄目為雙語,並且每期都有英文的導讀和目錄,其實這也是讓一些非華裔的家長或者剛開始學漢語的小孩,不要對這個雜誌有畏懼心理,覺得象隔著一睹山一樣進行不下去,搭一個英文台階,讓他們走入這個中文世界。
每期還有一篇文章有斷句符號,幫助孩子學會朗讀中的停頓。
這些編輯的設計,都是為了我們獨有的讀者群--海外華人兒童設計的。他們的需求是獨特的,我們的內容和提供的輔助也是獨特的。所以我可以很自豪地說,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海外,《小枇杷》是最適合他的讀物,而且可以陪伴他成長。即使對於中國的孩子,這也是一本高質量、不媚俗、三觀正,沒有意識形態,可以開闊眼界,提高審美品位的雜誌。而何況,它還是一個展示兒童才華的平台,我們每一期漂亮的封面,都是兒童創作的,每一期里也有發表他們作品的童話童畫欄目,有許多充滿童真和想像的文字和畫作。
今天我要說的差不多就到這了。如果有想購買《小枇杷》的朋友,可以隨時到我們的網站pipamag.org訂閱今年一年的雜誌,以及購買過刊。因為我們有連載,所以你任何時間開始訂閱,都會收到這一年的雜誌,已經出版的會一次性寄過去。之後按月寄。往年的過刊內容也不會過時,但是我剛才看了一下,2013-2015的都已經缺貨了。有時候我們會少量補印一些,所以一旦有貨,要抓緊下單。
小枇杷一年六期,定價是30多美元。但我們的成本遠遠不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是一家需要捐款的非營利組織。也沒有人力、物力去做很多宣傳推廣。主要就是靠大家口碑相傳。所以如果大家希望支持我們,歡迎訂閱、捐贈、成為志願者,並且向學校、圖書館和朋友們推薦我們。
我們的心愿,就是陪伴華裔兒童共同成長!
謝謝大家!
群友提問:
1.《小枇杷》鼓勵以家庭為單位組織孩子的讀書會,請程主編介紹一下各地讀書會的情況?
小枇杷長島讀書會介紹
讀書會一年之後再分享
以上是幾篇關於讀書會的文章。其實各地讀書會辦成怎麼樣,這主要是依靠當地誌願者的付出。我們因為是自己辦了幾家,協辦過一些。然後也跟一些讀書會有聯繫。其實我覺得最難的是堅持。一般就是有2,3個或3,4個比較熱血的志願者,這件事情就可以做起來,但是你要長期運行下去,就是需要不斷有志願者上去講故事,設計遊戲,把這個組織起來,還是挺不容易的。
象長島石溪的這個故事會,我們辦了50多期了,可以說效果是非常的好。我們的方式就是所有參與的家庭輪流來主持。但是也會面臨清黃不接的問題,就是當這些孩子大了,有沒有足夠的小孩子家長加入進來。因為它是一個非常鬆散的志願者組織。所以說每家讀書會會走多遠,這個很難預計,但是我覺得這個沒有關係,可以不斷辦新的,只要是有這樣的熱情聚在一起,就可以辦一個讀書會。有些最小的讀書會,也就3,4家人,但是也堅持很多年了,就是一定要相信,你所做的一點一滴,都會帶來孩子的改變。象我自己參與的長島的讀書會,最開始有些小朋友還不會說話。或者剛剛開始說話。然後3年多過去了,慢慢這些孩子可以背木蘭詩,可以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甚至有小朋友背三字經、論語。真的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一個過程。因為你可以看到一個完全在美國生活的孩子,但是對於中文是如此的親近,如此的喜歡,如此的自然而然的運用。我覺得中文教育達到這種效果,就很成功了。
我們非常鼓勵大家在各地辦讀書會,有一個原因其實就是它跟上中文學校是不不一樣的,華裔孩子裡面,我不知道喜歡上中文學校的有沒有1%啊,反正我認識的孩子就沒有喜歡去的。尤其長大了以後。但是讀書會不一樣,它是華裔小朋友和他們的長輩聚會的場所。我覺得小朋友都很盼望這樣的活動。這對他的印象是溫暖的。前一陣有一篇紐約時報的文章,被很多人轉發。小枇杷公眾號也轉發過。那篇文章就是一個ABC說,中文學校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戰鬥。那讀書會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party。這給孩子學中文留下的印象太好了。所以我對有心辦讀書會的家長的建議就是,有這個想法就去做,一定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跟你一起干,這樣可以走得更遠,但是當干不下去的時候,也不要氣餒。你做的事情,已經在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了。這個過程是享受的。你的意義就達到了。
笑到流淚推中文
又推送了一篇學中文的笑話。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希望學中文是一個特別愉快的過程,在孩子長大以後是有溫馨回憶的,而不是讓孩子想起來是一個特別痛苦的事,然後等到進了大學,又反問爸媽,當年你們為什麼沒有更狠的推我,我現在根本就是不會說中文,看不懂中之。其實我希望孩子大了以後想到的是,幸虧學中文是這麼有趣的事情。我都不知道我怎麼就學會了。
2.關於小枇杷幾歲開始讀,到了幾歲就不合適的問題。
我們也會經常被家長問到。我覺得可以從3、4歲開始,家長可以開始給孩子講小枇杷了,裡面的內容可能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理解,但是象故事性的,他們總是願意聽的,然後趣味性的,他們也是願意玩的。從5歲到9、10歲是看小枇杷最黃金的年齡段。尤其是已經可以開始閱讀二星到三星的孩子,他已經可以在自己閱讀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但是哪家長依然應該陪伴他閱讀,把4、5星的文章讀給他聽,然後2,3星的和他交流。我們一直強調我們是一個親子閱讀的雜誌。就是它不是一本雜誌你丟給孩子,你自己去看,這件事情就完成了。而應該是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打開這本雜誌,可以釆取比如說他讀得比較費勁,他讀一段你讀一段,或他讀一頁,你讀一頁,這樣來分享,而且在讀這個雜誌的過程中,你可以隨時擴展內容,比如我們講到秦始皇、兵馬俑,那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但是如果你去過兵馬俑,可以告訴孩子比這個文字上多得多的東西。孩子就會對這個事情有深刻的記憶。而且這是一個可以讓孩子產生巨大好奇的話題。你們可以從這談開起,說到中國的甚至《盜墓筆記》。這樣子會讓學中文變得非常有意思。
到了多少歲不合適?就是這個孩子真的可以讀懂,但是他也不再有興趣了,那自然就不合適了。我覺得12歲的孩子依然可以看的,但是14歲可能就不是特別的合適。
但是同時我們也有讀者把這個雜誌訂給她的美國丈夫,讓他學中文。其實我覺得這也是學中文很好的一個方式。就象我們學英文的時候,也會有老師建議我們去讀兒童的書,文字上不會有太多的障礙,閱讀的過程更有成就感。其實兒童的讀物也是外語學習者最先定應該掌握的知識點都在裡面。
3.家庭教育如何分配聽說讀是這四方面的時間和重要性?
首先取決於你學勻中文的目標是怎樣的。
我前面講過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很現實。如果你並沒有想把中文放在其他才藝之上,花很多時間、精力的話。也許對於海外兒童來講,學習寫作不是一個一定可以達到的目標。所以就是你想怎麼分配,你對她中文教育進行到哪一年,確實要各個家庭,根據自己的條件、目的來量力而行。
我個人覺得,在家庭而言,其實最能夠做好的是聽、說。如果你想通過中文學校把聽說這兩樣做得很好,也不是太可能的。我去年年底參加中文教師年會的時候,碰到馬立平老師,她也說過我們小枇杷電台特別有意義,因為好多家長忽略了給孩子磨耳朵的重要性。就是你要讓孩子不停的聽。其實也就是一個中文的輸入。最終才能有輸出。你要聽的僅僅是家長日常對話,這是太簡單的中文,在孩子5,6歲後,對他幫助不是特別大。他需要聽到更複雜的內容,所以家長給孩子在喜馬拉雅、荔上訂一些節目,讓他經常聽。或者讓他看一些節目,都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說小枇杷電台也是為了訓練孩子的聽力。其實最開始我們做這個電台,是因為很多家長抱怨說,沒有時間讀給孩子聽。但是電台是替代不了家長的這種親子閱讀。可是他一樣有作用,就是訓練孩子的耳朵。
因為有些詞,特別是俗語。他從耳朵聽過來,可能是挺陌生的。這個不僅僅是他認識不認識字的問題。
說這方面,家長也要去孩子有更用心的要求。就是如果從小中文教育做得很好,孩子和家長的互動對話,似乎都沒有問題。但是慢慢他大一點,他想有更多表達的東西,他可能語言就跟不上了。這時候家長要幫助他。比如說今天早上孩子吃飯的時候,小的就跟大的說,我吃的比你多一種口味,我的高級,你的太矮級了。我聽了就覺得很好笑,因為他覺得高的反義詞是矮。有高級就會有一個矮級。那我需要去告訴他,這裡有一個詞叫低級。如果我笑一笑就過去了,就失去了讓他多學一個詞的機會。
讀的話,就是回到我們前面所說的。要給孩子選擇一些好書去讀。然後還是說看你的目標是怎麼樣的。如果你對中文的要求比較高,到了孩子6,7歲,就要強調孩子的閱讀,這個過程應該是要一直持續到他上高中。這樣他的中文閱讀的功底才會紮實。如果你沒有這個心的話。就是堅持幾年,如果孩子能夠考個AP考試,把它通過了,我覺得那也很不錯。
相關推薦:
海外華裔兒童學中文--識字篇(上篇)
海外華裔兒童學中文——識字篇(下篇)
『小枇杷主編手記』海外兒童學中文--實戰案例
『專欄』淺談海外中文教育中拼音的應用
『專欄』抓住關鍵期,突破識字關
『專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
『專欄』海外的華人兒童,為什麼需要識字和閱讀
〖讀書專欄〗閱讀與兒童的全面發展
〖讀書專欄〗培養愛閱讀的孩子
推薦閱讀:
※《跟我學預測》系列講座─第九講
※無量壽經講座43(菩提道場第十五…)
※《毫火針》講座
※怎樣學拉二胡講座
※專輯:張錦貴講座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