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是春風吹又生

  各位嘉賓、各位濟南的鄉親:  大家早上好!  剛才垂長有幸參加了「和諧天下——《論語》知識大賽」的頒獎儀式,我很有感觸:《論語》是先祖孔子及其弟子們的智慧結晶,也是儒家典籍的代表之作。通過這種學習《論語》的方式,可以提高民眾的道德水準和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度。聽主辦單位介紹,這個活動參與者的範圍之廣、水準之高,實在出乎我的意料,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各界對先祖孔子的思想、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在此,我謹對各主辦單位為傳承先祖孔子思想做出的貢獻表示無比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樣的,接下來要進行的大眾講壇也是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實實在在地做事。而這個活動能夠歷六年多之久,辦到今天的第200期,並得到社會民眾的高度關注和積极參与,形成了在社會上有廣泛影響和積極聲譽的品牌活動,這除了得益於兩個主辦單位齊魯晚報和山東省圖書館的鼎立推廣之外,也充分表明了以儒學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也還是有著強大生命力和親和力的。  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先祖孔子創立了儒家文化,絕不是希望這種思想和學說只是像故紙堆一樣停留在學術研究的象牙塔裡面,而是要將以仁道為核心的儒學思想用來經世濟民,走向社會大眾,成為普通民眾的生活行為準則。事實也是如此,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和發展,儒家思想不僅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幹,更成為其根本和基礎。在這種深厚的社會基礎上,才造就了幾千年燦爛的東方文明。即便是在近代一段時間內儒家思想受到了衝擊,失去了文化主體的地位,那正可謂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旦外部的禁錮消失,儒家思想的社會基礎就又顯現出來了。如今民間流傳的很多耳熟能詳的校訓家訓祖訓等等,都出自儒家思想,很多地區的城市精神也都源自於儒家文化。  當然,從上個世紀初到所謂的「文化大革命」時代,大陸的儒家文化經歷了繼秦始皇時期焚書坑儒、南北朝時代棄儒從佛以來的第三次大衰微,儒學這棵中華文明之樹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接近枝葉凋零。現在我們要復興中華民族,就要從根脈上復興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只有根深蒂固才能長久地枝繁葉茂。根在哪裡?就在民眾。只有讓廣大民眾更多地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將儒家思想內化為安身立命的行為準則,才是文化傳承的真正實現。說到這裡,我想起今年5月份,大陸一個很有名氣的年輕人韓寒,去台灣參訪時經歷了兩件讓他很感動也很感慨的事兒。一件事兒,一個眼鏡店的老闆,無私地提供幫助,另一件是計程車司機送回他丟失的物品。今年4月份,垂長在北大時,就介紹過,大部分的台灣民眾已經把儒家仁愛思想內化,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這樣看來,韓寒遇到的這種行為,對大部分台灣人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大陸如今在儒學的學術研究方面,恢復到了較高的水準,但也有朋友告訴我,很多年輕人受他們上一代偏激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大,對儒家文化知之甚少,而又偏見頗深。所以,我認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復興,更重要的是在普通民眾,尤其是年青一代中破除歧見,恢復儒家文化的原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歷史使命。  從另一個角度講,當今社會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由於文化斷層、信仰缺失所造成的,比如我們經常可以從社會新聞中看到一些令人髮指的犯罪行為。個人認為,要治理犯罪問題、維護社會秩序,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普及先祖孔子畢生提倡的道德教育。先祖孔子在《論語·為政篇》中提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用法制、禁令來管理民眾,用刑罰來統一民眾的言行,民眾為了避免刑罰而不作惡,但是其實內心並沒有羞恥感;如果用高尚的品德來感化民眾,用禮節來規範民眾的言行,民眾不僅有羞恥感,而且能自我約束、自我矯正。由此可證明儒家文化的道德教育、自我道德的約束,有助於改善社會的犯罪現象。  孔子的儒學思想精神是以仁為中心的「人本文化」,今天我們社會中發生了種種的亂象,必須用儒家的倫理來拯救現代社會,減少災難與悲劇的發生。實踐的方法,需由每個人的心靈改革做起,由自己做起,再循序漸進地擴大影響到整個世界,這是最快的途徑,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樣來說,無論是《論語》知識大賽還是大眾講壇,其作用和意義就顯得更為重要;而且,我也很高興聽說大陸教育部門正積極推動將儒家經典文獻選入到中小學教材裡面去,這也將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舉措。稍後董老師會給大家介紹台灣中小學有關儒學知識的課程設置情況,也許會對這個工作有所參考。  最後,垂長在這邊藉助大眾講壇提供的這個機會,謹代表我們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參訪團全體成員,向廣大山東的父老鄉親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誠摯的祝福!
推薦閱讀:

儒釋道三家在養生方面有哪些共同點?
劉澤華:儒家壞就壞在守成
為什麼《論語》裡面孔子對管仲的評價還不錯,而《孟子》對於管仲的評價很低呢?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和「仁者愛人」體現的「仁」是否矛盾?
儒家的貧富觀

TAG:文化 | 儒家 | 儒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