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音樂優質課《小魚去哪兒》教案

活動目標:

1.在遊戲的情境中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能就不同的樂句做出相應的遊戲動作並嘗試隨樂分角色進行互動。

2.嘗試創編出各種小魚的造型姿態,並和漁夫逗樂。

3.能大方地和大家一起遊戲,不膽怯。磚活動準備

4.曲譜《小魚去哪兒》(附)。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幼兒了解遊戲情節

——天氣越來越熱,河裡的小魚都出來玩了。你們喜歡小魚嗎?小魚是什麼樣子的呢?它們搖搖尾巴,游來游去真高興!噓——還會有誰來了呢?小魚們可要仔細聽一聽。

2.學習歌曲

(1)教師範唱歌曲,幼兒傾聽熟悉歌曲旋律。

——有首歌曲說的是小魚兒在池塘里一邊唱歌一邊玩捉迷藏的遊戲。我們一起聽一聽,聽完以後告訴老師,小魚兒遊戲的時候唱了些什麼,最後還會有誰來呢。

——小魚兒在歌曲里唱了什麼?

(2)教師和幼兒共同做小魚,教師再次范唱。

——小魚邀請小朋友們和它一起玩遊戲,我是魚媽媽,你們都是魚寶寶。你好,魚寶寶。魚媽媽再來唱一遍這首好聽的歌曲,看看你們剛才說的歌詞對不對。

——最後到底是誰來了啊?小魚該怎麼辦呢?(趕快變成一塊大石頭)

(3)教師再次范唱,鼓勵幼兒一起完整地做動作,幼兒試著跟唱。

——剛才有的小魚寶寶在魚媽媽唱歌的時候學做媽媽的動作,這次請所有的魚寶寶都來和媽媽一起做動作玩遊戲,想唱歌的魚寶寶也可以輕輕地唱。

(4)教師範唱,引導幼兒跟唱並做動作。

——魚寶寶的聲音真好聽,這次魚媽媽邀請所有的小魚一起來唱歌玩遊戲。

(5)探索小魚和漁夫逗樂的情節規則。

——魚寶寶的歌唱得好,還和漁夫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小魚做鬼臉逗逗漁夫,還記得剛才我們做的是怎樣的鬼臉嗎?(隨口令練習)

——聽到漁夫來了,小魚要怎麼做?變成大石頭,媽媽變得是一塊什麼樣的石頭,還有記住要保持不動。這次我們來試試看,魚寶寶先做鬼臉逗逗漁夫,聽到漁夫來了趕快變成石頭保持不動。(隨口令做出「逗與靜止」的造型)

(6)師幼隨樂在座位上完整遊戲。

——魚寶寶真能幹,會唱歌曲還會勇敢地逗逗漁夫,現在我們跟著音樂把魚寶寶在池塘里唱歌、逗漁夫的遊戲連起來玩一玩。

3.隨樂加入創編動作

(1)集體回憶遊戲中的小魚造型,創編不同的小魚造型、石頭造型。

——剛才我們用身體變成的小魚是什麼樣子的?還可以變成什麼樣的小魚呢?漁夫來了你們能變成什麼不一樣的大石頭嗎?你們變給我看看。

(2)隨樂加入創編動作,在座位前完整遊戲。

——再玩遊戲時小魚都變成××的小魚和魚媽媽玩一玩。(示範剛才一名幼兒創編的動作)

4.嘗試分角色邊唱邊遊戲

(1)嘗試分角色在座位前完整遊戲。

——剛才是魚媽媽帶著你們一起遊戲的,現在媽媽不能和你們做一樣的動作,你們自己會做嗎?如果你們忘記了,魚媽媽會再提醒你們一下。這次你們可以變成自己喜歡的小魚、大石頭,做不同的鬼臉逗逗漁夫?(抽取一名幼兒動作,集體做該示範動作)

(2)幼兒嘗試自主選擇空位,分角色獨立完整遊戲。

一魚寶寶你們遊戲玩得太棒了,媽媽覺得你們都很勇敢,一點也不害怕漁夫。這次我們一起到遠一點的池塘玩遊戲,媽媽要躲起來了哦,你們會單獨玩遊戲嗎?

活動反思:

在本次遊戲化歌唱活動中,我們關注、強調讓幼兒在自然、有趣的遊戲情境中學會歌曲。與過去教師先引導幼兒學會唱歌然後再玩遊戲的教學形式不同,今天的教學活動中遊戲貫穿了歌唱活動的始終,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多次感受歌曲,自然而然地進行學習。本次活動藉助遊戲情境的創設,突出表現具有逗樂情趣的角色之間的交流,即使是對立角色(魚兒、漁夫)之間也強調適度的緊張感,這樣的遊戲挑戰難度適宜,更加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漁夫和魚兒兩個角色之間的對立增強了遊戲性,小魚需要在音樂的一瞬間做出控制反應。與此同時,我們也注重幼兒音樂規則意識的培養,體現在小魚只有聽到漁夫發出「漁夫來了」

的指令時,才能快速變成靜止的造型。

本次活動中幼兒需要創編小魚、石頭、鬼臉等幾處的動作。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盡量讓幼兒在每個環節只完成一個方面動作的創編,以避免造成幼兒在同一時間負擔過重。但是在教學現場發現,幼兒在過多的動作要求下,注意力明顯傾向於對動作本身的關注,而忽視通過演唱歌曲感受遊戲的趣味。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做出以下調整:創編動作對只創編小魚的姿態和靜止造型的動作,避免給小班幼兒太多的動作負擔。讓幼兒通過簡單的

動作表演、好聽的歌聲去感受音樂帶給自己的快樂。

-----------------------------------------------------------------------------------------


推薦閱讀:

澳大利亞幼兒園以玩為主
華愛華:幼兒園表現性活動區的特點及環境創設
巧用兒歌培養小班幼兒生活常規
簡單實用培養幼兒常規的八個方法
1-3歲幼兒護理

TAG:音樂 | 幼兒園 | 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