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脾濕

關於脾濕脾濕是現代人常見的體質之一,什麼叫脾濕?我來講一個故事。有個老專家,他給一個患者看病,看完病,這個患者問:「老先生,我這是什麼病啊?」這位醫生說:「你這是脾濕。」然後這患者很奇怪,都笑了,說:「我幾年前出車禍,都把脾摘除了,您怎麼說我脾濕呢?」醫生也笑了,說:「中醫對脾的概念,和現代醫學是不一樣的。我們所說的脾的功能,不是你所說的那個血肉的脾。」

所以我們首先要對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脾,不是我們生理解剖學上的那個脾。中醫對脾與胃分得非常細。例如病人只表現為吐,是與胃有關係;只表現為瀉,是與脾有關係。在這裡,脾胃是對應某種功能,而非器官。還有一個現象,比如說,一個小孩兒,他吃了一個熱饅頭後,又馬上吃了一根冰棍。於是腹瀉了。中醫叫它作脾虛(或脾濕)腹瀉,就是一涼一熱導致的。脾胃的升降功能出現了問題,同樣會有這種腹瀉現象。其實,對於這種情況,只要吃點葯,或是平衡一下飲食,基本就好了。因此,脾胃上的疾病,通常是因為飲食不幹凈或者方式不當導致的。

脾濕也是現代都市人群的一個體質

從中醫上來講,脾主運化,胃主受納。怎麼理解運化與受納?我們可以把人體的胃理解成一個糧倉,你所吃的任何東西,都能保存到裡面。那麼,脾的功能就是物流公司。你要把倉庫(胃)的東西,經由這個物流公司,運輸到你身體需要的部位去。如果物流公司的功能出現了問題,就是脾胃不合了。脾胃不合就會導致我們之前所講的那些疾病的發生。但這些疾病在中醫里,不叫胃炎,也不叫十二指腸潰瘍,而是叫胃脘痛。常常是由於過飢過飽所致。

那麼,為什麼說脾濕也是現代都市人群的一個體質呢?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普遍自身工作和精神壓力較大。再加上飲食上的過剩,運動量減少,於是,攝入和排出不成正比,久而久之,積留在你體內的這個東西,我們就管它叫濕。 風邪加脾濕就是風濕

體內有濕,外感風寒。風邪與濕相相合,就成為風濕。比如我們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等,在中醫上就叫做痹症。天氣變化的時候,人的四肢冰涼,或者是有疼痛的感覺,往往是和你體內有濕有關的。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比如小河溝在冬天來的時候,河水就會結冰。那麼,如果你體內的濕氣很多,在感受風寒之邪的情況下,你的體內也會結冰、堵塞。寒性的東西有一個特徵,寒主收引、凝滯。收引、凝滯在你體內發生了,經脈就會堵塞,從而引起周身疼痛。

平常人怎樣自我判斷有脾濕呢?

如果出現以下癥狀:食慾減退、便不成形,胃脘痛,四肢厥冷,舌苔黃膩等癥狀就是脾濕。它多數伴有嗜好茶茗,運動量少,形體偏胖,思慮過度等因素。

那麼,我們怎麼化濕呢?

脾濕、陰虛、內熱往往是相合為病。比如說濕熱,以冠心病為例。目前,很多人都得了冠心病。在中醫裡面,我們不管它叫冠心病,我們叫心痛,或者是真心痛,或者是胸痹。導致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種是極為常見的,就是「痰濕瘀阻型」。這個痰,不是我們吐的那個痰,而是廣義的痰。痰在我們的體內,分兩種,一種叫有形之痰,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一種叫無形之痰,就瀰漫在人的上、中、下三焦,彌補在你氣血周身無處不在的濕氣。這個,我們也稱之為痰。

你具備了這個內在的危險因素,在外來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痰聚成核。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像女性的這種乳腺結節,也是一種濕。久而久之,聚之為結,聚之為核。痰濕瘀阻型冠心病也是這樣的,你體內的這些濕多了,時間長了,瘀阻在你心臟周邊的毛細血管裡邊,造成大面積的瘀阻,就會導致你胸悶、胸憋。實際上,對於這種病的預防,是非常簡單的。你平時化濕就可以了,我記得我祖父曾給山東的一名人看過病。他就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在山東做過督軍的周自齊。有一回,他在北京,讓我祖父幫他看病,我祖父就去了,就是這個病的徵兆。他老人家給周自齊開了幾副葯,就好了。

由此可見預防之法是多麼重要。你不要等它發作的時候才來治療,你要把這些濕給化掉。

葫蘆黃酒化濕法

關於化濕呢,我在這裡給大家一個小配方。這個配方很簡單,不管是男女老幼,無論你是陰虛體質,還是內熱體質,或是脾濕體質,都可以作為一種養生保健的方法食用。

我們要先找葫蘆,在農村,哪裡都能見到這種葫蘆。葫蘆分為兩種,一種是苦的,一種是甜的。我們要那個甜葫蘆,因為這種葫蘆沒有任何毒性。如果有條件,我們就要新鮮的葫蘆,不要舊的。我們找兩個葫蘆,把其中的一個上面那塊兒削掉,把裡面的瓤想辦法摘趕緊了。之後,把另外一個葫蘆洗凈,剁碎,把這些碎塊兒倒到那個葫蘆里。接下來,買些紹興的花雕,或者買其他特別好的黃酒都可以,把酒倒進去。然後,把葫蘆蓋封住,放在家裡的陰涼處,放10天以上。再打開,每天晚上臨睡覺前倒上一小杯,一兩就好,溫一下。

那麼這個東西適於什麼癥狀呢?比如說手腳冰涼,或者有關節炎的朋友。當然,這個是不治病的,它只是能緩解一些癥狀。比如說還有非運動型損傷的腰肩背疼痛,或者胸憋胸悶,小便不利,還有的女性腿水腫,一按就發暄,都可以拿葫蘆泡黃酒來喝,而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我們都可以來試一試。

陰虛、內熱、脾濕三合一療法

陰虛、內熱、脾濕三者往往互相夾雜在一起,都存在於體內。只是可能一個人他的內熱相對多一點,或者是陰虛相對多一點。年輕人以內熱為多見,老年人以肝腎陰虛為多見。較為肥胖的人,愛思慮的人,少運動的人,往往多脾濕。在養生的時候,應該三者綜合起來考慮。

濃茶喝多了不是好事

痰濕、脾濕,現代社會之所以有這麼多人有這些病症,主要是跟生活飲食習慣有關係。比如喝濃茶,大家要記住,喝淡茶有利於養生,它可以清熱。但是濃茶喝多了,就會傷脾,因為茶是寒性的。脾傷了自然會出濕。還有就是因暑貪涼 比如從冰箱里拿出來西瓜就吃,或者倒涼啤酒拿過來就喝,同樣對脾有傷害。而且,按照春夏秋冬養生來說。夏至日後,一定不要因暑貪涼。

在這裡,我給大家幾個方子,大家可以試一試,都是比較簡單的,用起來,效果也非常好。針對肺熱,就是用兩個雞蛋。但這兩個雞蛋的方法比較特別,兩個雞蛋不要用油炒,就是把雞蛋在碗里攪拌之後,放一點醋,不要放油,也不要放鹽,在鍋里炒,這就是醋炒雞蛋。有的人可能說這樣沒什麼鹹味,那可以稍微放那麼一點點鹽,淡淡的就好。這個針對咳嗽有很好的效果。

咳嗽、肺熱,其實是會喘的,從中醫來講,叫腎主納氣。大約是牽扯到腎虛。針對咳嗽,這裡也有個小方子,就是雪梨汁。大家可以在市場上買梨榨汁,再榨蘿蔔汁,生薑汁;然後,在中藥店裡買鮮茅根,也榨成汁。之後,用蜂蜜來調,調完之後,每天吃一小羹勺,只一小勺。這個對於止咳平喘有非常好的效果,這些東西本身都是食品,沒有任何的副作用。關於量的問題,梨一般用兩個;姜要少用一些,切個幾片,弄成汁就行了。其餘的無所謂,多多少少,不要特別多就好,蜂蜜則是個調味的東西。

巧用六神丸

有的人胃火比較大,有的人表現在口臭上,因為心火與胃火是共同的,所以也會生瘡。但是,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癥狀,就是有些人可能會牙齦腫,牙痛。出現這種現象怎麼辦?我們在藥店裡邊買六神丸。但是,六神丸不是用來吃的。六神丸都是小粒,極其小,大家把六神丸擱在一個小碗裡邊,用勺給它弄碎了,然後用水化了,之後再多加些水,就拿這個六神丸水漱口,對牙痛有奇效。牙疼不算病,疼起來真要命,緩解牙痛,完全沒有問題。(本文由山上悟空整理)

關於脾濕的理解

我僅僅愛好,我說說我的理解,一起探討吧:

在五腑六臟裡面,肺對應於金;肝對應於木;腎對應於水;心臟對應於火;脾臟對應於土。左路木火升發,右路金水斂降,土氣斡旋當中,形成人體一周氣流。脾就是「斡旋當中」的中土,這一氣就是人的元氣。人屬土,是土氣,人這一氣周流,其實就是一股和緩的土氣,這一周氣流如果只升不降或只降不升,人的生命就結束了。

人體最容易生病的是脾,它運化我們吃的穀物,是擔當人體後天之氣責任,但它是土呀,最怕濕,脾濕得不到解決,人體放棄抵抗進入脾虛階段,從實證轉變到虛證,就影響各個臟腑的功能,表現為面色青黃、唇暗淡、挑食或厭食或喜肉食食量大來者不拒,但身體狀況卻不與之相應,體現疲勞慵懶無力,有些人還會以濕疹的形式體現在表皮膚上。

為什麼會產生脾濕呢?說到底還是生活習慣的原因,說到底還是吃出來的,吃寒涼性食物如冰冷飲料與燥性食物造成的。在現今物質極端豐富的前提下,其實不在於你吃得夠不夠營養和吃多少而在於你脾胃功能如何和能消化吸收多少。脾喜淡,清淡的飲食才能養脾,其才能長久而不傷。滋味淡則脾氣歸腎,後天養先天,反之則先天常供後天揮霍,透支不斷,根本日虧,外強中乾。長久的生冷油膩,厚味膏粱,動輒以營養為名以飽口腹,脾豈能不傷?

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還是養脾,不在於某一樣如淮山之類的食物,而是用清淡的飲食(不再碰寒涼性食物與燥性食物,僅以粗茶淡飯為宜,以穀物為主,以糜粥為佳)和良好的生活作息來養脾,並順應身體的需求,不晚睡不勞累,困了就多睡,調整情緒,慢慢的身體就好轉了。養生養生么,就是一個長期的調養過程。如果要說「這麼多戒忌那人生還有啥意思」,那還是忽略這番話吧。脾濕問:我想諮詢一下脾濕是怎麼回事?表現的癥狀是什麼?(男孩)答:另外飲食怎樣調解?您好,您的血壓情況如何?脾濕生痰型哮證(脾虛) [病因> 由於脾失健運,飲食不化,水濕郁內,痰濁內生,上干於肺,致成哮喘。 [癥狀> 飲食減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膩易腹瀉,常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哮證。神倦乏力,氣短懶言,語言低微,痰多質稠,舌質淡,苔薄膩或白膩,脈象細軟。

飲食:竹筍西瓜皮鯉魚湯  竹筍西瓜皮鯉魚湯鮮甜可口,具健脾利水、祛濕降濁的功效,同時能適應於濕腳氣,症見足脛浮腫麻木,沉重無力,身重睏倦,小便短少,大便不暢。亦可用於多發性神經炎、血管神經性水腫、特發性水腫、慢性腎炎、高血壓、高血脂症、單純性肥胖等屬於濕濁內盛有上症者。  〔材料〕鯉魚一條、鮮竹筍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苡仁10克、紅棗3個、生薑3片。  此湯治症乃因濕濁蘊聚脾胃所致,治宜化脾之濕為主。湯中鮮竹筍性涼,味甘、微苦,其補益力雖遜,但清爽味美,更主要的是具有開膈消痰、通利二便之效,使痰濕穢濁之物從大、小二便排出,尤適於大便干硬量少者;西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功能利水輕身,配伍竹筍既可增強其利水之力,又可保留其味道之甘美;生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功能清利濕熱、健脾利水;眉豆、鯉魚所含的蛋白質及維生素B1等均甚豐富,既能健脾利水,又可使湯品清香可口;生薑性溫味辛,既能辛散水氣,又可使竹筍之通利而不傷脾陽。  〔烹制〕竹筍削去硬殼和老皮後,切成片狀,用清水浸泡1日;眉豆、生苡仁及去核的紅棗水洗後,稍浸片刻;鯉魚宰後去鰓、內臟,不用去鱗,洗凈;西瓜皮切片狀後全部材料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亳升(約8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用文火煲約2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撈起鯉魚、眉豆、生苡仁拌入醬油亦可佐餐用,此湯品可供2-3人用。

屬於脾陽虛 是服用參苓白朮散好還是附子理中丸 的好患者年齡:31 發病時間:經常(著涼或吃油膩) 主要表現:拉肚子 醫生診斷及化驗結果:您好吳大夫,我仔細看了下,我老公應屬於脾胃虛弱里的脾陽虛,服用參苓白朮散好還是附子理中丸的好?順便問下對於脾陽虛的患者,如何能長胖?謝謝!參苓白朮散健脾止瀉,附子理中丸溫中散寒,可以合用的 脾濕的調養脾濕的原因 脾濕生痰型哮證(脾虛)[病因>由於脾失健運,飲食不化,水濕郁內,痰濁內生,上干於肺,致成哮喘. 脾濕癥狀 飲食減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膩易腹瀉,常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哮證. 神倦乏力,氣短懶言,語言低微,痰多質稠,舌質淡,苔薄膩或白膩,脈象細軟. 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其中寒濕困脾是指寒濕內盛,困阻脾陽脾失溫運,以納呆,腹脹,便溏,身重為主要表現的寒濕證候.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滿,口膩納呆,欲嘔,口淡不渴,腹痛便溏,頭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體腫脹,或身目發黃,面色晦暗,或婦女白帶量多,舌體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或沉細.而濕熱蘊脾是指濕熱內蘊,脾濕健運,以腹脹,納呆,發熱,身重,便溏不爽為主要表現的濕熱證.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悶,噁心欲嘔,口中粘膩,口渴不多飲,便溏不爽,小便短黃,肢體困重,或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面目發黃色鮮明,或皮膚髮癢,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脾濕的 調養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每天在足三里(膝關節髕骨下,髕骨韌帶外側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天樞(肚臍左右兩側各向兩旁大約2寸處),神闕(肚臍部位),氣海(腹部正中線肚臍以下大約1.5寸處),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中脘(臍上4寸,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等穴位用艾條熏灸直至皮膚髮紅且微微發燙為止,此法最具成效,已有多人驗證,每日需時不長,最多30分鐘,不過一般人難以持之以恆,因為至少要三個月才小有成效。吃藥可吃參苓白朮散(党參9克、茯苓9克、白朮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藥12克、薏苡仁12克、蓮肉9克、陳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棗5枚),此方專治脾胃虛弱之證,每日一劑,分兩次飯後溫服,每月七副。另外飲食上多吃些溫性食物,少吃寒涼之品,每天注意休息,保證良好的睡眠,一年之後可徹底根除脾虛胃寒的毛病。

吃薑健脾化濕 最好帶皮吃生薑是我們日常飲食中的調味品。同時,生薑具有治病保健之功效,如吃薑可化解體內濕氣。中醫認為,體內濕氣的運化,主要靠脾來進行。吃生薑時可健脾,進而化解體內濕氣。因此,日常飲食中不妨吃點姜,以去除體內濕氣。

吃薑健脾,化解體內濕氣

專家指出,快步走可幫助人體化解濕氣,還可排除體內毒素。其實,吃薑也是化解體內濕氣的一種好方法。姜有殺菌、消炎、祛寒又解暑的作用。那麼,怎樣用姜化解體內濕氣呢?

將生薑(帶皮)切下5~6片,開水沖泡代茶飲。如果覺得生薑水味道難以下咽,還可加些紅糖調味。需要注意的是,在烹飪生菜、大白菜、苦瓜、絲瓜等涼性蔬菜時,最好加入蔥、姜、花椒。

吃薑最好帶皮

有些人吃薑時,喜歡將皮去掉吃。其實,這樣做不利於發揮姜的最大功效。一般的鮮姜用水洗乾淨後直接切絲切片即可。

溫馨提示: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的原則,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解密孔子長壽方:每頓飯都適量吃生薑  孔子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後人遵循的不僅僅是他的思想。在春秋戰國年代醫療衛生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歲高齡,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其長壽之道。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鈕而蝕,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這八不食分為三類:一、色味方面:食物變顏色了不吃,變味了不吃。二、食物質量方面:糧食陳舊了不吃,魚和肉不新鮮了不吃,不新鮮的菜蔬不吃。三、製作方面:烹調不當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飯菜不吃,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熟肉不吃。

  孔子主張吃應季的食物「不時不食」,要遵循大自然的陰陽氣采備藥物、食物,這樣的藥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氣,氣味淳厚,營養價值高。在中醫看來,食物和藥物一要講究「氣」,二要講究「味」,它們的氣味只有在當令時,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時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氣,否則,它就沒有那個季節的特性,它的健康價值就會因此改變。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意思是說,儘管各種美味的肉類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時候不能讓肉食總量超過主食的總量。在孔子看來,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種類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飲食要注意的地方。

  「不撤姜食,不多食」。即是說每次餐桌上,都必須要有生薑吃,但是每頓飯都不能多吃生薑。民間有種說法「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這句俗語道出了冬吃蘿蔔夏吃薑的好處。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吃薑的好處是溫養脾胃及全身陽氣,對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為適合。但忌多吃易傷陰助火。

  「唯酒無量,不及亂」。孔子酒量不大,不過他都能自我遏止、適量而飲,是所謂「唯酒無量,不及亂」。

中醫專家談「姜」

「上床蘿蔔下床姜」

  無論是蒸魚做菜,或是調味佐料,生薑絕對是桌上一味。其辛辣滋味既可去魚腥、辟膻味又可將自身的特殊氣息滲入菜肴當中,使之鮮美可口菜湯中予以數片,可祛寒和中,味道清香。但凡烹制豬、牛、羊肉及各類野味美饌皆用之。君不見桌上美味有如薑汁熱窩雞、薑汁肘子、薑汁豇豆、薑汁鴨掌等風味菜肴小巧有如姜茸、薑片、姜蔥末甜蜜有如姜醋、薑汁奶。

  俗話常說「飯不香,吃生薑。」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吃上幾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點嫩姜,能夠改善食慾,增加飯量。著涼、感冒時不妨熬些薑湯,能夠起到很好的預防、治療作用。胃潰瘍、虛寒性胃炎、腸炎以及風寒感冒也可服生薑以散寒發汗、溫胃止吐、殺菌鎮痛。生薑還是傳統的治療噁心、嘔吐中藥,有「嘔家聖葯」之譽。生薑,不獨食材,實為葯食同源。

  如此種種,皆因生薑的神奇功效。生薑辛溫,具有促進血行、祛散寒邪的作用。內里富含揮髮油,可加速血液循環。生薑的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使消化的功能。人體在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生理功能時,會產生一種有害物質――氧自由基,促使機體發生癌症和衰老。生薑中的姜辣素進入體內後,能產生一種抗氧化酶,它有很強的對付氧自由基的本領,甚至比維生素E還要強得多,因此,吃薑確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可除「老年斑」。生薑里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民間「上床蘿蔔下床姜」一說,不無虛假。

  「男子不可百日無姜」

  中醫認為,姜是助陽之品,於是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現代臨床藥理學研究發現,姜具有加快人體新陳代謝、抗炎鎮痛、同時興奮人體多個系統的功能,還能調節男性前列腺的機能,治療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礙,因此,姜常被用於男性保健。姜含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姜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

  若然男性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經常含服鮮薑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鮮姜滋潤而不傷陰,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薑,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

  不僅如此,乾薑入菜也能治療腎虛陽痿。現小編推薦一款有益男性健康的葯膳,簡單易烹。取雄鯉魚1尾(約500克),乾薑、枸杞子各10克。取鯉魚肚內之魚G(雄魚腹中白色果凍樣物質,為雄魚精囊腺),加入乾薑、枸杞子同煎。煮開,加料酒、鹽、味精適量調味即成。空腹時服食,隔日吃1次,連服5日。

  乾薑溫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此葯膳可以治療由於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軟、倦怠等。

  女子吃薑保安康

  古葯書雲「生薑辛溫,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郁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治傷寒頭痛、傷風鼻塞、胸壅痰隔、寒痛濕瀉,清水氣、行血痹。」、「炮姜辛苦大熱,除胃寒而守中,溫經止血,定嘔消痰,去臟腑沉寒痼冷……」中醫常用姜作佐葯使葯。產後女子坐月子餐餐以姜醋佐膳,省內各地皆然,生薑或佐以豬腳雞蛋豬腸加烏醋鹽糖煲,或切成姜茸佐雞蛋糖醋蒸,皆取其藥效,適宜於產婦體質復原,也有利於餵養嬰孩者。

  另外,煲姜水洗浴也可防風濕頭痛。廣州有個中醫專家雲,「產婦坐月子不洗頭洗澡」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廣州的天氣比較濕熱,尤其是在夏天,如果一個月不洗頭,不但不衛生,還可能造成皮膚髮炎、長痱子。廣州人產後喜用薑片煲水洗頭洗澡,甚至洗臉洗手,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薑片可以驅寒,用姜煲水進行洗浴,可以防風濕和偏頭痛。

  鏈接姜之家族

  生薑,多加工成絲、片、末、汁來入菜,是炒、煮、燉、蒸、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生薑的運用範圍是最廣泛,我們常說的老薑,泛指生薑。

  子姜,則是生薑的嫩芽,為時令鮮蔬,季節性強,可作輔料、腌漬成泡姜或切絲生食,如子姜肉絲、子姜爆鴨、泡子姜就是用子姜或泡姜作的。

  乾薑,是姜的乾燥根莖,主溫中,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脾胃虛寒、吐瀉、亡陽、寒喘咳等癥狀。乾薑在川菜中常用來煮湯食用。

  【編後按】

  姜,素以葯食俱佳見稱,經常食用能保健強身,養生益壽。然而,萬物進食需有時,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再吃辛辣的生薑,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

  吃薑一次不宜過多,以免吸收姜辣素,在經腎臟排泄過程中會刺激腎臟,併產生口乾、咽痛、便秘等上火癥狀。另外,爛姜、凍姜不要吃,因為姜變質後會產生致癌物。

  民諺素有「家備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薑,益壽保安康」、「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四季吃生薑,百病一掃光」、「早吃三片姜,勝過人蔘湯」。諸多民諺都反映了生薑的保健功效。姜之益處毋需贅言,烹制美食或入葯調理乃食物一絕。生薑獨具如此功效,或許可以成為你家中一寶。 體內濕氣去除十八法 (非常實用的方法)

人體的病來源於身體內的濕氣一、濕氣--萬惡之邪 現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里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濕邪。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以前僅僅盛行於我國西南的川菜,現在風行全國?就是因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濕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人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的濕氣,現在,全國人體內都有濕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於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 二、判斷濕氣的方法有病的人體內,是頑固的濕邪;貌似健康的人體內,也有濕邪埋伏在那裡伺機行事。那麼,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1、看大便: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形的,很通暢」。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3)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淨了。但體內有濕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三到五張才能擦乾淨。(4)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粘膩性讓大便粘在腸子上,被腸子吸收,而不讓它排出體外。這樣,糞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醫生往往就病論病,而不明白病根在於體內的濕氣,胡亂治療,這是更可怕的事情。2、看起床的狀態: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那麼,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濕邪分濕熱和寒濕。如果是濕熱,那麼舌苔應該是黃膩的,舌質應該是紅的,而寒濕則是舌苔白膩,最重要的是,舌質沒有那麼紅,往往顏色也很淡,是淡白色的。這是區分的方法之一。

濕邪性質重濁而粘膩,它能阻滯氣的流動,妨礙脾的運化。這在中醫叫「濕邪困脾」,如果是外感濕邪,常見惡寒發熱、雖然出汗但是熱不退、四肢睏倦、關節肌肉疼痛等癥狀;如果是濕濁內阻腸胃,常見胸悶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

濕邪是怎麼來的呢?在中醫里有兩種:一種是外濕,一種是內濕。

1)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長夏濕氣最盛,故多濕病。江南煙雨,路上的人根本不打傘,這樣也會讓濕氣進入體內,如果此時出汗,就更容易出問題了。還有的人在城裡身體還好,後來搬到有鄉下水庫邊居住,本來以為空氣好,可是總是有病,其實這也是沒有適應那裡的濕氣導致的。

2)另外一種濕氣是內濕,內濕是疾病病理變化的產物,多由嗜酒成癖或過食生冷,以致脾陽失運,濕自內生。比如經常喝冰啤酒,冷飲等,導致脾陽受傷,這樣濕氣就重了;還有的時候是人缺乏運動,導致氣血流通不夠,那麼陽氣就升發不利,也會導致內濕很重,因為陽氣是控制濕氣的最重要手段了。

三、怎樣去濕?

醫生會根據濕邪所在的部位來去濕,比如,如果濕邪傷到了脾胃,會用平胃散、不換金正氣散等,同時,中醫還有很多的去濕的方法,這往往是根據濕邪到底是結合了哪些其他邪氣為患來決定的,比如有清熱利濕的方法,有利水滲濕的方法,有溫化水濕的方法,有祛風勝濕的方法等。 四、排除體內濕氣十八法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噁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呢?

1、喝薏米紅小豆粥(用豆漿機做):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葯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濕的作用。關於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周圍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赤小豆,而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經常有人自作聰明:「我在熬薏米赤小豆粥的時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我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湯,有禁忌嗎?其實,這個湯是養生佳品,沒有什麼副作用,但針對不同的人,則可以適當地做一些加減法。有的人體質偏寒,裡面可以加一點溫補的食物,像桂圓、大棗都可以;有的人失眠,體內也有明顯濕膩的感覺,那就加一些蓮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經,可以把薏米去掉,熬點赤小豆湯,再加上一些薑片、大棗、紅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緩解疼痛。關節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陰養血除痹。平日思慮傷神、勞心過度而運動量少的人,往往臉上沒有血色,精神也不夠充沛,甚至心悸、貪睡,感覺頭重如裹,心中空虛。這是體內有濕加上心氣不足的表現,可以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一些桂圓同煮。桂圓甘溫,能開胃健脾、安神補血,能振奮心陽、溫補心氣,使人精神飽滿、中氣十足。而且,單純的薏米赤小豆湯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圓後,就變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僅驅散我們體內的濕氣,而且給我們的心帶來生機與溫暖。我們就叫它薏米赤小豆桂圓粥吧,它特別適合強勞力勞動者,也很適合中老年人。 年輕人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濕熱內擾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湯洗臉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上百合與蓮子同煮飲用。百合能潤肺、養顏,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蓮茲最能養心、清心火,同時又能健脾、補腎。當然,如果感覺湯沒有什麼味道,還可以加點冰糖。如果著涼感冒了,或是體內有寒,胃中寒痛,食慾不佳,可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幾片生薑。生薑性溫,能溫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薑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變得辛辣了。如果想在湯里加點調味品,最好放紅糖,紅糖是性溫的。需要注意的是,婦女產後保養時,喝赤小豆薏米湯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點大棗,大棗對溫中、健脾、養血是非常適宜的。腎虛的人,可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一些黑豆。因為黑色入腎,豆的形狀也跟腎十分相似,以形補形,是補腎的佳品。現在人們常說的腳氣病,是典型的濕熱下注。可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點碎黃豆,用熬出來的湯泡腳,這是治腳氣的一個小秘方。如果咳嗽,還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見方的小塊兒,加入薏米赤小豆湯中同煮,可以潤肺、化痰、止咳。學會薏米赤小豆湯的加減變化,使用得當可以對生活中大部分常見病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2、用五苓散:

舌苔厚,就是厚膩的一層,滿佈於整個舌體,而且舌苔上面還都是唾液。這種舌象,就是體內水濕重的表現。由於水濕的問題主要集中出現在膀胱時,我們可以用五苓散。五苓散的組成是:豬苓、茯苓、澤瀉、白朮、桂枝。茯苓祛濕,白朮補脾,桂枝溫陽化氣,豬苓和澤瀉都是瀉膀胱經和腎經的水濕的。在《傷寒論》裡面,這個方子治療的癥狀包括:小便不利、消渴、微熱、渴欲飲水水入則吐等。

3、在調理濕氣重的人的時候,也會經常用到藿香和佩蘭,藿香和佩蘭配合其他的祛濕的藥物,效果非常的好,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把這兩味葯和三仁湯等一起用,一般是各三克或者六克,然後標註藥物快要熬好的時候再下入,這是芳香類藥物的使用方法,一般熬久了,芳香的物質就會揮發,所以最好是「後下」,在閉火的前五分鐘下入,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保留有效成分。

舌苔厚膩就反映是濕氣重,注意濕氣到底是在上焦、中焦還是下焦,如果主要是在中焦,他就讓西醫把抗生素停掉,因為抗生素是寒涼的,而寒涼可能會使得濕氣更加嚴重,用藿香、佩蘭,往往是投藥立效,很快燒退人安。

4、可以在做菜的時候,適當地放入一點香料,比如白豆蔻、砂仁、花椒等香料,這些東西有振奮陽氣的作用,比如四川那裡濕氣重,所以麻辣類的食品就是很盛行,這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智慧,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5、可以食用一些去濕的食物,比如多吃冬瓜、綠豆、赤小豆、薏米等,這些食品有去濕的作用,可以隔三差五的用點,有些好處,尤其是自己覺得自己濕氣已經很重的時候,食用一下,可以緩解情況。6、運動排汗平衡荷爾蒙祛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7、好好利用身邊的電器,比如電吹風,空調的除濕功能等,讓自己周圍的環境盡量乾燥。

8、、食療:熬綠豆、赤小豆湯,來解暑去濕。綠豆是我們中醫裡面最普通的葯食同源之物。綠豆「味甘性涼,能清火,清痰下氣,解煩熱,止消渴,安精神,補五臟陰氣,去胃火吐逆及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濕熱瀉痢,腫脹,利小水,療丹毒風疹,皮膚燥澀,大便秘結,消癰腫痘毒,湯火傷痛,解酒毒鴆毒,解諸葯。(都是熱證)」張景岳的醫方裡面,就有個方子,叫「綠豆飲」,這個方子就是一味綠豆,「不拘多寡」,熬湯隨意喝,而且張景岳還說要「略煮半熟,清湯冷飲之」。註:綠豆是性涼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祛暑清熱,所以是在人有熱證的時候才適合,張景岳沒有說脾胃虛寒的時候可以喝綠豆湯。赤小豆沒有綠豆那麼涼,但是有解毒的作用,同時也去濕,這兩個豆在一起,可是有很好的去濕作用,對暑熱天皮膚的疹子有改善作用。可以用綠豆和赤小豆一起,量隨意,幾十克就可以,熬湯,然後放點冰糖,當做飲料來喝,如果皮膚問題稍微嚴重一點,可以用當歸苦參丸解除熱毒,如果還是沒有效果,可能就要去醫院求診了。

9、體內濕邪過重,已經引發了各種頑疾怪病的朋友,可使用「三子養親湯」。

用炒萊菔籽、炒白芥子、炒蘇子(中藥店都能買到)打粉沖服。蘇子和萊菔子有溫中理氣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濕。有化痰、理氣、除濕、溫中、降逆的功效。既清除了體內的濕邪毒素,又疏通了經絡調養了氣血,還增補了脾胃功能。對於咳嗽、痰濕、哮喘、濕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體質等慢性病有著非常顯著的療效。此方還對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帶下病等婦科頑疾有很好的療效。

炒萊菔籽150g、炒蘇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藥店打成細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個月為一療程。用開水沖服,這個葯稍有辛辣,基本沒異味。

10、濕熱天不要貪涼。

很多朋友的脾胃出了問題,我一了解,都是貪涼導致的,吃了很多涼的東西,喝了很多的涼的飲料,這樣直接導致了脾胃寒濕嚴重,往往是舌苔白厚膩,上吐下瀉的,脾胃難受,此時因為是大熱的天,很多人敘述病情講得不清楚,就給醫生造成了錯覺,以為是吃了什麼腐敗的食物,導致的細菌感染,於是用了很多解熱毒的藥物,其實,不是熱毒,是寒濕,是患者本人採用了違反自然的飲食習慣導致的。

夏天可能喝點常溫的飲料比冷飲更好,過度喝冷飲會傷到身體。

11、夏天還要注意空調。現在腰痛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晚上睡覺吹空調吹的。因為天熱,所以很多人晚上開著空調睡覺,但是,大家要知道,您是睡著了,可是空調那麼吹著,這和冬天不蓋被睡覺差不多了,開始的時候沒有事兒,可是時間長了,氣血就開始凝滯了,很多人是一夜之後,腰就開始痛了,有的甚至痛的無法上班。

因為吹了空調而腰痛的時候,最適合的方子就是張仲景的腎著湯了,又叫「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這個方子裡面,最主要的藥物就是乾薑,用乾薑來暖中,然後配合上了甘草、白朮、茯苓,可是使得濕氣排出,陽氣得復。如果我們暫時找醫生不便,可以先暫時用乾薑熬水,喝湯,然後注意不要風吹,微出點汗,一般會很快緩解病情的。

12、用艾草:藥店有賣的,點燃後在關元穴烤即可。13、少鹽,幫助腎排水14、適當午睡 15、戒煙戒酒 16、早上吃上三片姜 17、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18、避環境的濕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水分攝取要適量。

香味中藥能化濕天津藥物研究院副研究員 李紅珠 《 生命時報 》( 2013年06月18日 第14 版)

  夏季天氣炎熱、雨水多。中醫認為,濕熱最易影響肺表和脾胃,出現熱傷風、嘔吐、消化不良、泄瀉等病症。這時候就需要「芳香化濕」,即用氣味芳香的中藥化濕行氣、解表祛濕。

  藿香有「夏日良藥」之稱,是藿香正氣水的君葯。藿香的主要作用是振奮脾胃之氣,有芳香化濕、解暑發表、和中止嘔的功效,既可「化」體內的濕濁,又能「解」體表的暑濕。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飲,對脾胃不和、脘腹脹滿、肢體重困、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見效很快。夏季正值鮮藿香葉大量上市,氣味清香宜人,用來製作藿香煎蛋、干燒藿香魚等菜肴,葯食兩用,有助健康。

  佩蘭氣味芳香,辛能發散,香能去穢,善於化濕醒脾,具有解暑、化濕、醒脾的作用,能治療頭暈昏悶、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暑濕不適,一般配合藿香、厚朴、荷葉同用。夏季還可常喝佩蘭茶:取10克佩蘭,洗凈切碎,沖入開水泡10分鐘後當茶喝。將佩蘭和藿香搭配著用,藿香長於解表,佩蘭長於行氣,二者優勢互補,祛除中焦濕氣、振奮脾胃的作用更為理想。將佩蘭放入香囊佩戴,則能預防多種呼吸道疾病。

  砂仁是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的要葯,入脾胃經,辛溫行散、芳香化濕,常與厚朴、枳實、陳皮等配合治療胸脘脹滿、腹脹食少等病症。用陽春砂的花、葉、莖與茶葉製成的砂仁茶芳香宜人,開胃養顏,是夏季的保健飲料。脾胃虛弱、食少腹脹的人不妨吃藥膳砂仁肚條:準備砂仁末10克、豬肚1000克,將砂仁烘脆後打成細末,豬肚洗凈、焯熟;空鍋中倒入清湯,放入豬肚,再下姜、蔥、花椒煮熟,打去泡沫,撈起豬肚待冷切成肚條;將原湯燒開,下肚條、砂仁末、胡椒粉、料酒、豬油,加味精調味,用濕澱粉勾芡炒勻,即可起鍋。需要提醒的是,芳香化濕的中藥應後放,一般關火前5分鐘再下,以免熬久了芳香物質損失掉。另外,芳香類葯辛溫香燥,會耗血傷津,陰虛血燥者慎用。▲

夏天如何除濕氣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如何祛濕??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飢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葯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冷盤。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里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噁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第二,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徵,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還有三陰交,陰凌泉都很有用,最好用艾灸)

剛才找了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叫武國忠,大家有興趣可以搜索他的博客?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葯」。這兩個葯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它們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里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里。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

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里稱作為「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祛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葯。我平時給病人開完方子後,總要囑咐他們在飲食起居上的一些注意事項,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薏米紅豆湯當茶喝。對於不具備這個條件的病人,我會讓他用薏米和紅豆熬粥,作為晚餐的主食。

有人對我說「我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加了一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我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除了紅豆薏米粥,大家還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胃中寒痛、食慾不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薑

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腳氣:薏米紅豆加黃豆

咳嗽:意米紅豆加梨

食欲不振、身體羸瘦:薏米紅豆加山藥

泄瀉、腹痛、糖尿病:薏米紅豆加南瓜

體虛、早泄、遺精、夜尿過多:薏米紅豆加芡實

孕婦:減薏米,加少量黃芪、党參

產婦:減薏米,加大棗、小米、紅糖曾有一個病人向我反映,他和愛人、兒子堅持每天晚餐吃薏米紅豆南瓜粥,吃了28天後,3個人的大便都變成了「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型的」,很通暢通了。我說:「不錯,你統計得很準確,28天,正好是人體的一個生物周期。經過了一個周期的調理,終於見到效果了」1、薏仁茶:早晚兩次,每次5克左右熟薏米粉,用溫開水沖服。飯後服用。能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根據本店主的經驗,加點糖或蜂蜜口味就更好了,很香的,又好吃又美容又減肥!

2、解暑茶:將熟薏米粉5克泡500毫升溫開水,做茶水飲料飲用,能降署解渴,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具有營養頭髮,防止脫髮,並使頭髮光滑柔軟。

3、瘦身湯:A、將鮮牛奶煮沸後加入薏米粉3-5克,攪拌一下即可。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排水瘦身。B、烏龍茶、干海帶、薏苡仁適量。共研末,沸水沖泡飲用。有減肥之功效。

4、薏米粥:薏仁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藉由吸附負責消化脂肪的膽鹽,使腸道對脂肪的吸收率變差,進而降低血脂肪。另外,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所以能達到減肥的效果。由於薏仁不容易煮熟,過度烹煮也會破壞效果,所以煮之前最好先用水浸泡三個小時以上。薏仁熱量不高,卻有飽足感,是養生保健的自然飲食中極富營養、又能清除體內雜質的膳食。

5、綠豆薏米粥:將15克大米,15克綠豆,15克薏米洗凈,加水熬粥。直接食用可充饑,清熱解渴,補肺、健脾胃、清熱、祛風濕、消水腫。也可以加上綠豆粉一起做成豆沙,煮成綠豆薏米粥,綠豆和薏仁都有利尿、改善水腫的效果。薏仁本身有淡化黑斑、美白肌膚的功效,而綠豆則有解毒的作用,使體內毒素儘快排出。對於愛美的mm,薏仁粥除了有美白的功效,同時還是一種低卡又可消瘦的減肥食品。

6、薏米粥治粉刺:薏米50克,白糖15克。 用法:薏米加水煮粥加白糖服食,每日一次。(中華偏方)

7、百合薏米粥:將薏米50克、百合15克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薏米熱爛,加入蜂蜜調勻,出鍋即成。特點: 甜香,熱糯,略有清香味,此粥常吃,健脾益胃,澤膚祛斑 ,可用於治療婦女面部雀斑、痤瘡、濕疹等症,對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8、錢草苡米粥:將金錢草30克 ,放人沙鍋加水煎煮半小時濾渣留汁,放入意米100克煮成粥,加適量糖即成。[功效]利尿,排石,通淋。[主治]腎結石,尿路結石。

9、山藥苡米粥:[原料] 懷山藥、薏米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50克,白糖少許。[製作] 將山藥切細,蓮子去芯,紅棗去核。淘洗乾淨後與小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後加白糖調勻即成。[用法] 空腹食用,每日2次。[療效] 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腹脹便塘,肢體無力,老年浮腫,婦女帶下症。[注意事項]大便秘結者忌食

10、百合薏米粥治療痛風:百合薏米粥可以提供患者必須的熱能需求,而且對痛風有直接治療作用,並能改善其關節炎的癥狀,是痛風病人的理想主食。在臨床治療當中發現:在低嘌呤飲食的原則下,以百合薏米粥為主食對痛風患者十分有效。[方法]將干百合、薏米、粳米各六十克洗凈後放鍋中煮粥,每日分中、晚兩次服完,連服,癥狀改善後仍須堅持,每周至少一至二次,以防痛風複發。

食用薏仁應該注意的事項

1、因為薏仁會使身體冷虛,虛寒體制不適宜長期服用,所以懷孕婦女及正值經期的婦女應該避免食用。

2、薏仁所含的醣類黏性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會妨礙消化唷!

3、薏仁雖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畢竟只是一種保健食品,不能當作藥品。所以有高血脂癥狀的患者,還是要找醫生治療,千萬不可以自行食用薏仁來治
推薦閱讀:

杜拉斯關於愛情的狂語摘錄
關於小葉紫檀盤玩時的幾個技巧,為什麼紫檀手串要」盤放結合「呢
轉貼:關於獅面空行母的開示和修法
關於脂肪和膽固醇的9種常見誤解
關於手相

TAG: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