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共識》發布!
住院高血糖會對患者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間做好血糖管控非常重要。
來源丨醫脈通臨床指南
院內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7.8 mmol/L,若血糖水平持續而明顯地高於此水平則提示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療。
近日,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聯合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組共同制定了《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共識》。我們為大家整理了共識的主要內容:
一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標
1、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標分層(見表1)
2、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標(見表2)
二
住院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管理流程
(圖1:住院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管理流程圖,點擊可看大圖)
三
內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1、內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標準
糖尿病患者在其長期的治療過程中涉及到"家—醫院—家"的一體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絕大多數時間需要在家和門診進行調整和管理血糖,但許多情況下可能需要住院進行短期血糖管理和優化治療、併發症篩查和應激狀態的控制等,尤其在需要起始胰島素治療的情況下。
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情況建議住院:
(1)新診斷1型糖尿病;
(2)新診斷2型糖尿病需進行慢性併發症篩查或評估,或血糖較高需考慮胰島素強化治療;
(3)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明確分型,需入院進一步明確分型;
(4)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詳見"糖尿病妊娠及妊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部分);
(5)糖尿病合併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滲狀態和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等;
(6)糖尿病血糖控制差或不穩定,經門診調整治療不達標;
(7)病程長的糖尿病需進行慢性併發症篩查或評估;
(8)糖尿病合併各種應激狀態如心腦血管意外、創傷、感染和手術等;
(9)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不達標者;
(10)糖尿病合併各種嚴重慢性併發症如各種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糖尿病足潰瘍伴或不伴感染等;
(11)糖尿病合併多臟器功能不全如肝腎心肺功能不全等;
(12)特殊類型糖尿病;
(13)糖尿病患者在門診治療過程中,出現嚴重低血糖或經常出現低血糖癥狀者;
(14)需要安裝胰島素泵治療的患者;
(15)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胰島細胞移植或幹細胞治療者。
糖尿病患者在經住院短期優化血糖控制,完善相關檢查和緩解應激狀態和病情之後,可在出院前修改為出院可維持的方案或維持住院治療的方案門診治療。
2、內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為了進一步規範內分泌科住院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制定本共識。管理流程見圖1,其中血糖管理部分闡述如下:
(1)管理對象:內分泌科住院的成人糖尿病患者。
(2)入院時病情評估:入院即刻血糖(血糖≥16.7 mmol/L時,需檢測血酮或尿酮、血氣、血鈉、血鉀、血乳酸、肝腎功能、血尿糞常規)、病史(病程、已診斷的併發症和伴發疾病,目前降糖方案及治療依從性等)、現並存的臨床癥狀、陽性體征和重要的陰性體征(包括生命體征、意識狀態、有無脫水體征等)、既往檢查的病歷資料。
(3)經上述評估後分類:
①合併急危重症者:
(a)合併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酮症、DKA、高血糖高滲狀態、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
(b)低血糖昏迷;
(c)合併感染:包括糖尿病足或不明原因發熱。
②血糖控制差且非急危重症者:
(a)符合下述特徵的糖代謝嚴重紊亂狀態:間斷多次測定隨機血糖≥16.7 mmol/L;可有輕度脫水體征;血pH正常,尿酮陰性或弱陽性,或血酮≥1.0 mmol/L且<3.0><320.0>
(b)符合下述特徵的較高血糖水平:尿酮陰性或血酮<1.0 mmol/l、無明顯脫水體征且滿足空腹血糖(fpg)≥11.1="" mmol/l或隨機血糖≥13.9="">HbA1c≥9.0%;
(c)符合下述特徵的高血糖水平:FPG<11.1><13.9>HbA1c<>
(d)單純的高血糖水平:FPG<11.1><13.9>HbA1c<>
(4)血糖管理:
①合併急危重症:
(a)合併急性併發症:DKA、高血糖高滲狀態、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
嚴重糖代謝紊亂伴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時的降糖治療:此時患者處於急性糖代謝嚴重紊亂狀態,合併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酸中毒,危及生命。
補液和胰島素的應用有利於最大限度地逆轉病情。在積極補液,有效改善組織灌注的同時,給予小劑量短效胰島素靜脈滴注,開始時按每小時每千克體重計算胰島素的劑量0.1 U·kg-1·h-1,每1小時監測血糖。
之後根據血糖下降速度調整胰島素劑量,血糖下降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小時降低3.9~6.1 mmol/L為宜。如第1個小時血糖下降不明顯,且脫水已基本糾正,胰島素劑量可加倍。當血糖降至13.9 mmol/L時,胰島素劑量減至0.05~0.1 U·kg-1·h-1,使血糖穩定在8.0~13.9 mmol/L。
觀察病情,臨床癥狀緩解,消化道癥狀基本消失,能少量進食後,需皮下注射基礎胰島素(即中效胰島素或長效胰島素類似物)1~2 h後,方可停止胰島素靜脈滴注。靜脈輸注胰島素轉皮下胰島素注射時,可選擇每日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MDI)或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CSII)。不能正常進食者,可僅給予基礎胰島素,或CSII的基礎量,每4~6 h監測血糖。
基礎胰島素劑量可參照患者院外基礎胰島素劑量,如果院外沒有使用胰島素者,可按0.2 U·kg-1·h-1計算。進食主食量不足25 g時,可暫時不給予餐前胰島素,但要觀察餐後血糖變化。進食量增加且能規律,或進食後血糖明顯增加時,可在三頓主餐前加用短效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類似物,或CSII的餐前大劑量。使用劑量視患者進餐情況並參照院外胰島素劑量,同時監測7次血糖,每2~3天調整1次胰島素劑量,逐漸控制血糖達到住院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標。
患者病情穩定,血糖控制滿意後,調整為院外降糖方案,並至少監測1天的7次血糖。院外降糖方案可依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MDI、CSII、預混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類似物2~3次皮下注射,加用或不加用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製劑。
院外血糖控制目標可參照2011年《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標的專家共識》,血糖監測計劃可參照《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2015年版)》。
(b)低血糖昏迷:
停止全部降糖治療藥物。靜脈推注50%葡萄糖液60 ml,繼而5%~10%葡萄糖液持續靜脈滴注,至意識恢復並保持。監測血糖,至少觀察3 d。
搶救參照《內科學》第八版,以及2013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2年《中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專家共識》。通常血糖在3~7 d後逐漸增高,依據血糖水平和病情及本次低血糖昏迷的誘發因素綜合分析,重新選擇較為安全的降糖策略。
(c)合併感染:
包括糖尿病足或不明原因發熱。
感染可導致難以控制的高血糖,高血糖不利於感染的控制,如患者存在糖尿病足或不明原因發熱,嚴格控制血糖為首要措施,胰島素治療為首選,如無嚴重糖代謝紊亂伴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應採用CSII或MDI治療。
基礎胰島素劑量可參照患者院外基礎胰島素劑量,如果院外沒有使用胰島素者,可按0.2 U·kg-1·h-1計算。三餐前餐時胰島素或餐前大劑量視患者進餐情況並參照院外胰島素劑量,同時監測7次血糖,每2~3天調整1次胰島素劑量,逐漸控制血糖達到住院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標。
如存在嚴重糖代謝紊亂伴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應積極補液及靜脈胰島素治療,具體靜脈使用胰島素的方法與前述"(a)合併急性併發症"部分相同,使血糖穩定在8.0~13.9 mmol/L。觀察病情,臨床癥狀緩解,過渡至皮下胰島素注射,應避免低血糖發生。存在嚴重感染時禁用二甲雙胍治療。
②血糖控制差且非急危重症:
(a)第1類患者糖代謝紊亂嚴重,尚未危及生命,但持續高血糖狀態可促使病情進展,應積極逆轉,是胰島素治療的指征。
降糖治療需應用胰島素,可相對短的時間靜脈輸注改善高糖毒性,緩解臨床癥狀後改皮下注射。與前述"①合併急危重症者"中"(a)合併急性併發症"部分靜脈胰島素使用原則相同,不同的是開始時胰島素劑量0.05 U·kg-1·h-1,且靜脈滴注時間相對短。
患者血糖穩定在8.0~11.1 mmol/L後2~4 h,可改為多次胰島素(基礎—餐時)皮下注射或胰島素泵治療。同時改每小時監測血糖為每天檢測7次血糖或4~6個監測點,必要時加測夜間血糖。依據血糖調整胰島素劑量,逐漸控制血糖達到住院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標後調整為院外降糖方案。
(b)第2、3類患者均為胰島素治療的指征。降糖治療亦應用胰島素,最好採用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包括:基礎加餐時胰島素的MDI、CSII、預混胰島素類似物每日3次皮下注射,優選前兩種。
胰島素強化治療時,胰島素起始劑量選擇可按0.4~0.5 U·kg-1·h-1。對於院外已用胰島素血糖較高且無低血糖者,可直接採用原劑量;對於院外已用胰島素血糖接近達標或有低血糖者,可採用原劑量的70%~80%。
監測7次血糖,必要時加測夜間血糖。依據血糖調整胰島素用量,逐漸控制血糖達到住院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標後調整為院外降糖方案。
根據病情可選擇加用或不加用口服降糖葯及胰升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需要關注患者心肝腎功能,尤其是否存在慢性腎臟疾病,以及評估患者的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
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製劑、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等的應用有利於減少胰島素的用量與血糖的波動(對於肥胖且胰島素用量較大,已聯合上述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者,可試用GLP-1受體激動劑)。因採用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原則上不聯用胰島素促泌劑。
(c)第4類患者相對病情輕。
對於胰島素缺乏為主的患者仍應胰島素治療,可以基礎胰島素聯合口服降糖葯治療,或預混胰島素2次皮下注射,必要時也可胰島素強化治療。
每天1次基礎或預混胰島素注射時,胰島素起始劑量選擇0.2 U·kg-1·h-1。每天2次預混胰島素注射時,胰島素起始劑量選擇可按0.2~0.4 U·kg-1·h-1,按照1∶1比例分配於早晚餐前。
對於院外已用胰島素血糖較高且無低血糖者,可直接採用原劑量;對於院外已用胰島素血糖接近達標或有低血糖者,可採用原劑量的70%~80%。與前述相同,需要關注患者心肝腎功能,尤其是否存在慢性腎臟疾病,要估算eGFR。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製劑、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等的應用有利於減少胰島素的用量與血糖的波動。
每天2次以上胰島素注射時原則上不聯用胰島素促泌劑(對於肥胖且胰島素用量較大,已聯合上述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者,可試用GLP-1受體激動劑)。監測7次血糖,或監測FPG、早餐後2 h血糖、晚餐前及餐後2 h血糖和睡前血糖。必要時加測夜間血糖。
(d)對所有患者都應進行生活方式教育和管理及對症治療。
(5)住院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標:
具體請見前文"一、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章節。
(6)住院期間:
①根據院內血糖監測情況、年齡,及入院後完善的檢查,包括HbA1c、胰島功能及其相關抗體、肝腎功能、慢性併發症情況、心血管系統及其相關代謝指標等健康狀態評估後確定院內血糖控制目標。
②根據上述情況及糖尿病分型完善降糖及綜合治療方案。
③制訂並實施飲食、運動治療方案。
④全程糖尿病健康指導,包括: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胰島素注射技術、預防低血糖和糖尿病急性併發症、足保護、體重管理等。
(7)出院前準備:
①制訂院外降糖及綜合治療方案。院外降糖方案在住院期間逐步形成,或胰島素強化治療轉為院外非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時需要至少監測1天的7次血糖,以評估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②告知血糖監測頻率和控制目標。
③制訂體重管理與生活方式計劃。
④告知隨訪時間和內容。
二
非內分泌科住院的
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管理
對非內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的管理流程同樣參見圖1,如下詳細闡述了其中血糖管理部分。
1、管理對象
非內分泌科住院的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包括既往明確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和既往無糖尿病史,在住院期間出現高血糖的患者。
2、入院時病情評估
(1)既往無糖尿病史患者,入院後出現血糖水平持續並顯著高於7.8 mmol/L,則需重新評估,制訂診治方案;HbA1c≥6.5%,提示入院前已存在高糖狀態。
(2)既往有糖尿病史患者,既往3個月內如未行HbA1c檢測,入院後則需進行HbA1c檢測;
(3)糖尿病患者,詢問既往有無低血糖事件,評判發生低血糖的風險程度。
(4)原發疾病的病情評估:年齡、預期壽命、是否存在器官功能不全、精神或智力障礙、心腦血管疾病既往史和(或)風險程度、是否需重症監護、是否需進行手術、手術的類型(急症、擇期、整形等精細手術、或器官移植手術);患者的營養狀態、進食情況(禁食、正常攝食,或胃腸外營養)等。
3、血糖管理目標
經上述評估後,對血糖管理目標進行分類:
(1)如年輕的新診斷糖尿病患者和低血糖低危人群,在接受內科治療的同時需嚴格控制血糖;其他內科疾病患者,若是高齡、或無法耐受低血糖、或存在器官功能不全,或預期壽命<>
對於重症監護患者、或擬進行急症和擇期大中小手術的患者,在術前、術中和術後建議寬鬆控制血糖;對於精細手術(如整形手術),血糖需嚴格控制;對於器官移植手術需一般控制血糖。
(2)嚴格、一般和寬鬆血糖控制目標的定義詳見本共識"一、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部分。
4、血糖管理措施
(1)對血糖控制未達標的非內分泌科住院高血糖患者,尤其在合併有糖尿病酮症、DKA和糖尿病高滲狀態等急性併發症的患者,建議邀請內分泌專科醫生協同診治。
(2)對於大多數的非內分泌科住院高血糖患者而言,胰島素是控制血糖的首選治療方法。
(3)對於急危重症患者,推薦採用持續靜脈胰島素輸注,根據血糖波動情況隨時調整胰島素劑量;在打算改用胰島素皮下注射時,需在停止胰島素靜脈輸注前1~2 h接受皮下注射。同時,每日減少大約20%~40%的胰島素總量。
(4)對於非急危重症患者,可考慮皮下胰島素注射。胰島素注射劑量根據進餐和睡眠時間進行設定;如未進食或有持續腸內或腸外營養,每4~6 h皮下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島素。
對於進食差,或無法正常進食的患者,可考慮以基礎胰島素為主,輔以臨時短效或速效胰島素注射;營養攝入充足患者,則推薦基礎—餐時胰島素治療方案以及必要時臨時補充短效或速效胰島素,有條件的也可考慮胰島素泵治療。推薦餐前進行床旁血糖監測。
(5)在胰島素製劑的選擇上,有短效或速效胰島素、預混胰島素、中效或長效胰島素。速效胰島素類似物聯合長效胰島素類似物進行基礎—餐時胰島素治療或者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用於胰島素泵治療能夠帶來更好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的發生風險,血糖達標時間更短,有助於縮短手術前準備時間和住院時間。
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可以餐前即刻或餐後立即注射的靈活特點也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進食不規律的住院患者的治療需求。而且,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堵管的發生風險較低,更適合於胰島素泵治療。對於入院前應用預混胰島素且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入院後可考慮繼續應用預混胰島素治療。
(6)口服降糖藥物,包括二肽基肽酶4(DPP-4)抑製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在住院高血糖患者的使用證據較少。如果患者的臨床狀況比較穩定、進食規律並且沒有使用這些藥物的禁忌證,則在入院後可以考慮繼續應用其入院前已經使用的口服降糖藥物或GLP-1受體激動劑。
5、特殊情況的處理
(1)腸內或腸外營養:
①持續腸內營養,每日1次或2次基礎胰島素;同時,每4 h給予短效或速效胰島素皮下注射;
②分次腸內營養,維持原基礎胰島素治療方案;如初始治療,給予10 U基礎胰島素。同時,在每次進行腸內營養時,給予短效或速效胰島素皮下注射;
③腸外營養,全胃腸外靜脈營養液中添加短效或速效胰島素;同時,每4 h給予短效或速效胰島素皮下注射。
(2)糖皮質激素的使用:
糖皮質激素在使用時需考慮其在體內作用時間對高血糖的影響。可使用中效或長效胰島素控制血糖。同樣床旁血糖監測非常重要,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的使用。
(3)圍手術期:
①圍手術期血糖控制目標參見本共識"一、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部分;對於缺血性心臟病高風險患者,存在自主神經病變或腎功能衰竭患者需慎重評估圍手術期低血糖風險;
②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一般狀況及手術的類型決定是否需要停用之前的口服降糖藥物以及是否需要胰島素治療。對於需要禁食的手術,在進行手術當日早上,停用口服降糖藥物,給予半劑量中性低精蛋白鋅胰島素(NPH),或全劑量長效胰島素類似物,或全劑量胰島素泵基礎量。
③在禁食期間,每4~6 h進行血糖檢測,超過血糖控制目標時給予短效或速效胰島素。
(4)DKA和糖尿病高滲狀態:
處理目標包括:糾正血容量、改善組織灌注、糾正高血糖、血電解質紊亂和酮症等。尋找相關誘因非常重要。小劑量胰島素靜脈、肌肉或皮下注射是治療DKA和高滲狀態的安全有效措施。具體治療方案詳見本章節"(三)內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中"2.內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部分。
6、低血糖的治療和預防
參見"(三)內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中"2.內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中對低血糖的管理。
7、出院隨訪
(1)完整的出院小結信息有助於患者在出院後方便安全地在門診隨訪或至當地或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相關信息包括高血糖的病因信息(或尋找病因的方案)、相關併發症與合併症、推薦的後繼治療方案等。
(2)出院時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清楚治療方案,確保新處方的安全性;正確使用並處置胰島素皮下注射針頭和注射器;提供購買相關醫療設備或耗材的信息(如胰島素筆、攜帶型血糖儀);對藥物的服用方法、藥品的管理、血糖監測、高低血糖的識別、預防和應急處理進行宣傳教育。
(3)建議所有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在出院1個月後接受內分泌專科醫生的評估。糖尿病患者根據出院後的血糖水平,由內分泌專科醫生進行降糖方案的調整並制訂長期隨訪方案。對於住院新發現的高血糖患者更有必要在出院後重新進行糖代謝狀態的評估。
三
糖尿病妊娠及妊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
妊娠期間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妊娠與妊娠糖尿病(GDM),不論是那種類型高血糖,均可能導致不良妊娠結局,其中需要進行住院血糖管理的患者包括:糖尿病患者計劃妊娠或已妊娠時,或GDM患者,經門診治療血糖不達標者;合併嚴重急、慢性併發症者;妊娠期需啟動胰島素治療者;另外,在產科住院的妊娠高血糖患者,依據血糖情況,必要時也應請內分泌科進行血糖管理。
1、計劃妊娠的糖尿病患者住院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從計劃妊娠至整個孕期,都應進行嚴格的血糖管理,以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計劃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或合併嚴重急、慢性併發症入院時,需要進行以下管理:
(1)糖尿病病情評估:
系統評價血糖控制狀況,監測全天血糖譜(三餐前後、睡前血糖)及HbA1c,必要時可進行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GMS);全面評估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狀況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糖尿病腎臟病變(DKD)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評估可能加重或促使DR、DKD進展的危險因素;根據White分級(表3)評估糖尿病病情與妊娠風險,White分級在F級以下的患者,妊娠後胎兒存活率不到5%,因而應避免妊娠。
(2)血糖控制目標和治療方案:
計劃妊娠的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 mmol/L,餐後血糖<8.5>HbA1c<>HbA1c<>
目前我國口服降糖藥物均未納入妊娠期使用適應證,因此孕前正在使用口服降糖藥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應適時停用,並轉換為胰島素控制血糖。
(3)制訂妊娠計劃與患者教育:
住院期間,應對計劃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教育,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明確糖尿病與妊娠間的相互影響,幫助患者制訂以家庭為單位的妊娠計劃,並制定完善的孕期隨訪計劃。
2、妊娠期間的住院血糖管理
對於血糖控制不良的孕婦而言,如何在較短的孕期內儘早實現良好血糖控制十分重要。妊娠期間進行住院血糖管理內容包括:
(1)病情監測與控制目標:
血糖控制不良或不穩定時,應每日監測全天血糖譜(三餐前後、睡前血糖),必要時可進行CGMS。當孕婦出現不明原因噁心、嘔吐、乏力等不適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時還應及時監測尿酮體,必要時行血氣分析。妊娠期間血糖控制目標根據糖尿病類型不同有所不同(表4)。
(2)管理方案:
①飲食與運動方案:飲食與運動干預是妊娠期高血糖管理的基礎,在孕婦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住院期間也應進行合理的飲食、運動干預。飲食應控制總能量攝入,並保證營養均衡,可請營養科進行指導。
②胰島素治療方案:糖尿病患者妊娠時,血糖水平波動較大,血糖較難控制,均需要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而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血糖不能達標的GDM孕婦應首先推薦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雖然國外有研究證實了口服降糖藥物二甲雙胍等在GDM孕婦中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我國尚缺乏相關研究,且口服降糖葯在我國均無妊娠期間使用的適應證。對於孕前已使用二甲雙胍的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患者,應權衡藥物的潛在風險和可能獲益,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妊娠期間繼續使用。
妊娠期常用的胰島素製劑類型包括短效人胰島素、中效人胰島素,另外,胰島素類似物如門冬胰島素、地特胰島素已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可以在妊娠期間使用(表5)。
臨床上最符合生理要求的胰島素治療方案為基礎—餐時胰島素治療和CSII,兩種方案均可根據血糖監測情況進行靈活的個體化調整。需要注意的是,妊娠中、晚期對胰島素需要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妊娠32~36周胰島素需要量達高峰,妊娠36周後稍下降,應根據個體血糖監測結果,不斷調整胰島素用量。
產後一旦患者恢復正常飲食,應及時進行血糖監測,根據血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繼續胰島素治療,通常產後胰島素需要量較妊娠期會明顯減少。
(3)急、危重症的處理:
①妊娠期低血糖:常見誘因包括:早孕反應(如晨起噁心)引起的攝食異常;運動量過大;胰島素劑量過大;圍產期能量消耗過大。
治療原則:迅速給予糖水或碳水化合物食物;重症者需用50%葡萄糖靜脈注射;如需要,可為糖尿病孕婦提供胰升糖素;尋找誘因,及時調整藥物治療。
②妊娠期DKA:孕期血糖控制不良容易並發酮症甚至DKA,常見誘因包括:妊娠期間漏診、未及時診斷或治療的糖尿病;胰島素治療不規範;飲食控制不合理;產程中和手術前後應激狀態;合併感染;使用糖皮質激素等。
治療原則:給予胰島素降低血糖、糾正代謝和電解質紊亂、改善血液循環、去除誘因。
(4)分娩及產科、兒科處理:
住院期間如出現母兒併發症,應及時聯合產科進病情評估,根據病情決定終止妊娠時機及分娩方式。新生兒出生後易發生低血糖,嚴密監測其血糖變化及時發現低血糖,提早喂糖水、開奶,必要時進行靜脈葡萄糖滴注。
檔案建立及遠期隨訪:所有因糖尿病住院的孕婦都應常規建立隨訪檔案,制訂隨訪計劃,定期到內分泌門診隨訪血糖狀況。推薦所有GDM婦女在產後6~12周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檢查,明確有無糖代謝異常,以後每3年隨訪1次。同時,建議對糖尿病患者的子代進行生長發育狀況的隨訪,並進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
以上內容(非全文)來源: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組.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共識.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7,33(01):1-10.
推薦閱讀:
※正式發布!呈貢正式全面開掛,未來將富得流油~~!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爭取儘快發布實施
※看雨,是一種心情 發布者:Admin
※全球飲食風向標—最新版美國膳食指南終於發布
※國人體重控制研究課題成果在京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