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共濟失調_新浪中醫_新浪網
小腦共濟失調
2012-11-22 18:09:47 來源:新浪中醫該病症西醫病名定義為小腦共濟失調,中醫定義為痿症。屬於中樞神經退行性疾病,呈進行性加重,一般隱匿起病,一旦發病無有效藥物控制病情,顯性遺傳患者多成年起病,隱性病患者多在20歲前或者少年時期發病。
一、癥狀:初期表現是站立不穩、步態失衡、容易跌倒、持物不穩、無法書寫(這裡是強調精細動作完成困難),飲水嗆咳、進食困難、言語呈爆發性,言語蹇澀、視物雙影等等;隨著病情加重,患者的運動功能加速退化喪失,從輔助行走,到坐上輪椅、最後卧床不起,最終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二、發病原因
1、中醫:中醫理論認為此病為痿症,有說是陰陽不調;也說是絡不通;腎氣就不足等,最後引起小腦萎縮。
2、西醫詮釋與誤區:基因遺傳性疾病,??顏色體疾病。為何這個基因變換,只會引起小腦的萎縮,而基因存在每一個細胞中。
3、王玉玲博士生物電理論詮釋:由於基因的缺陷,在小腦附近電荷分布狀態,激活了病變的DNA,轉錄出大量的異常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不能進入血液循環而長期蓄積在小腦附近,繼而引起了小腦附近電荷的進一步異常分布,從而導致細胞失活、大量淍亡,最後導致腦細胞死亡,在這個過程中,患者的全身肌肉力量逐步減弱,繼而萎縮。因此患者早期會出現小腦共濟失調癥狀,繼而肌肉無力而癱瘓。
三、臨床診斷
根據患者的癥狀與家族遺傳史,再觀察患者的步態、指鼻實驗、跟膝徑實驗、神經反射這些體征就可以基本診斷。
四、臨床檢查及意義
1、基因動態突變檢測(熒游標記毛細管電泳片斷分析):
可以明確診斷致病基因的位點,並能夠定量判斷,是目前最準確地檢查,為避免時因檢驗者同位素標記技術問題,可以重複檢測確診。
2、影像檢查及臨床意義
頭顱MRI可以清晰顯示小腦及腦幹的萎縮狀況。這個檢查臨床意義不大,因為可從"影像"看出萎縮只能告知患者小腦的萎縮程度。而在細胞萎縮很小時,醫生無法分辨出,能夠辨別時,已經無法通過中醫或西醫進行有效的治療。
五、治療:
1、中醫治療:
根據中醫觀點的不同,略有不同的辯證側重點,但總的來說是平衡陰陽,來達到治療目的。痿症在中醫來講是不治之症。
2、西醫治療:
西醫目前對病因的結構學有一些了解,但是在治療技術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採用神經細胞保護性治療,給予大劑量口服進口輔酶Q10+V.E+VB.12,主要利用其超強的抗氧化作用;歐美的西醫學治療也是類似,所用的藥物的機理略同,都是抗氧化,輔酶Q10衍生藥品等。
3、生物電共振治療技術
生物電共振治療技術又稱經絡生物電技術,是針灸技術的發展。王玉玲博士研究發現,經絡就是人體的生物電,針灸治療的體表電。通過生物電共振治療,補充中西醫的治療手段,為患者解除部分痛苦。不同時期治療,療效不同。
1)疾病早期治療:可以通過生物電共振,延緩小腦細胞的萎縮。
2)晚期:阻止神經細胞的繼續萎縮。
3)緩解部分癥狀。
推薦閱讀:
※八年抗戰 中醫共赴民族難,千載傳承 岐黃同圓中國夢
※?中醫助孕:劉德華二胎得子因中醫灸療相助
※專家推薦兩款中醫藥膳 有助預防膝痹病
※中醫把脈歌訣
※一部幾乎被埋沒的經典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