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接種反應

預防接種是把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任何生物製品對於機體來說都是外來的異物,將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反應,這些反應大部分是正常的,多數極輕微,極少因體質或生物製品的原因而產生異常反應。一般而言,兒童疫苗接種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根據反應性質和程度分為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兩大類 [1]。  預防接種一般不良反應  1. 一般反應  是由生物製品刺激機體引起的,製品性質、接種途徑不同,引起反應的程度也不同。若是採用注射途徑,一般在 12~24 小時局部有紅腫熱痛現象,偶爾也有局部淋巴結腫痛、體溫上升,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乏力、周身不適等,多在接種後 1~2 日內出現,持續 1~2 日可自行消退 [2];如超過 39℃,可給予退熱葯。接種活疫苗反應出現得較晚,可有 3 種不同程度的反應。  ①弱反應:紅腫塊直徑<2 cm,兩天內消失,體溫可有輕度上升(37.1~37.5℃)  ②中反應:紅腫塊 2.5~5 cm,體溫 37.6~ 38.5℃。  ③強反應:紅腫塊直徑>5 cm,局部淋巴結腫大,體溫 38.6℃ 以上。  以上這些反應都屬正常反應,一般都是輕微的、暫時的,無需任何處理,經適當休息即可恢復正常。注射局部在接種後出現紅腫並伴疼痛,持續 2~3 日可自行消退;對個別較重者,可在急性期後熱敷處理,應避免搔抓、按摩等,注意局部清潔衛生和預防感染。  2. 異常反應  是指同一批製品同時接種許多人,只有極個別人有與正常反應不同的反應。一般極少見,但若不及時發現和搶救,有可能引起嚴重後果,搶救及時可避免不良後果。如暈厥,在注射後數分鐘內發生,輕者感覺心慌、輕度噁心等,短時內可恢復;重者臉色蒼白,心跳快、噁心、出冷汗,有時失去知覺。有過敏性皮疹等過敏症。此外,還有血清病等 [3]。對於異常反應,要給予恰當的處置,最好就醫治療,以免耽擱。  常用疫苗引起的不良反應及接種禁忌  1. 卡介苗  接種卡介苗後 2 周左右,局部可逐漸出現紅腫浸潤、膿皰或潰瘍,8~12 周后結痂。若腋下淋巴結腫大,可局部熱敷。如已軟化形成膿皰,可用滅菌注射器抽膿,可反覆多次直至痊癒 [2]。如已破潰則癒合時間長,可擴大創口引流,可用異煙肼或對氨基水楊酸軟膏外敷,2~3 天更換敷料 1 次。禁忌切開引流,以免切口不癒合。  (1)以下情況屬卡介苗接種禁忌:  ①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免疫缺陷症、濕疹或皮膚病患者;  ②急性疾病、燒傷患者、疾病恢復期(疾病結束及健康恢復之間)、近期接種天花疫苗、泌尿道感染患者;  ③由於使用下列藥物或治療而致免疫應答抑制:烷化劑、抗代謝葯、放射治療、類固醇;  ④由於下列疾病導致免疫應答降低:全身惡性腫瘤、HIV 感染、γ-干擾素受體缺陷、白血病、淋巴瘤;  ⑤由感染性疾病導致的發熱或未知病因的發熱不得使用卡介苗;  ⑥免疫力降低的嬰兒或兒童。  (2)以下情況慎用卡介苗接種:  ①結核菌素反應強陽性的患者;  ②哮喘患者。  2. 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OPV)  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後可出現發熱、頭痛、腹瀉等,偶有皮疹,2~3 天后自行痊癒 [4]。極少數發生的嚴重不良反應為疫苗相關性麻痹病。若有發熱、體質異常虛弱、嚴重佝僂病、活動性結核及其他嚴重疾病以及 1 周內每日腹瀉 4 次者,均應暫緩服用。HIV 感染、異常丙種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白血病、廣泛性惡性病變以及其他免疫缺陷者(如服用皮質激素、抗癌藥、免疫抑製藥或接受輻射等)均屬禁忌。  3. 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接種後常見的接種反應是在注射部位出現短時間的燒灼感及刺痛,個別受種者可在接種疫苗 5~12 日出現發熱(38.3℃ 或以上)或皮疹 [5]。罕見的接種反應包括一些輕度的局部反應,如紅斑、硬結和觸痛、喉痛及不適、噁心、嘔吐、腹瀉等,極其罕見的有過敏反應、一過性的關節炎和 關節痛。對雞卵蛋白有過敏史的人要慎用。對發熱、急性傳染病、活動性肺結核及有其他嚴重過敏史者應暫緩接種。  4. 百白破疫苗(DTP)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疫苗接種的一般反應主要來自百日咳所含的菌體成分。接種未吸附疫苗 12~24 小時,局部可有紅腫、疼痛、發癢,個別人注射後注射側腋下淋巴結腫大;接種含有吸附劑的疫苗,注射局部可形成硬結或無菌性膿腫 [6]。偶見皮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  全身反應主要是出現微熱,尤其是接種未吸附疫苗更為常見,但接種後 48 小時可恢復正常,在發熱的同時還可伴有倦怠、嗜睡、煩躁不安等短暫癥狀。偶見過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腫,局部可熱敷,全身反應重者到醫院進行對症處理。  百白破疫苗接種後的異常反應也主要與疫苗中的百日咳成分有關。極個別可能發生過敏反應,或驚厥、抽搐、尖聲哭叫等神經系統併發症。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病、癲癇等或有既往病史者,以及屬於過敏體質的人不能接種;發熱、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應暫緩接種。接種第一針或第二針後如出現嚴重反應(如休克、高熱、尖叫、抽搐等),應停止以後針次的接種。  5.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後少見不良反應,少數人出現接種部位紅腫、硬結、疼痛,手臂酸重或發熱、噁心、嘔吐、乏力、皮疹等與一般疫苗接種大致相仿的輕微反應,多在 1~3 天內不治自愈。此外, 還有血管性水腫、血小板減少症、溶血性貧血、多形紅斑、腦脊髓膜炎、急性腎衰竭等。乙型肝炎疫苗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時使用。  接種疫苗後的注意事項  1. 接種疫苗後,孩子不要立即離開注射地點,應觀察一段時間後再回家。這樣做便於醫生及時處理過敏反應。  2. 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做劇烈的體育活動和運動;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用手搔抓接種部位,以免加重反應。  3. 接種部位要保持皮膚清潔衛生,襯衣要勤換、勤洗,但暫時不要給孩子洗澡。注射疫苗後的 3 天內洗澡時要避免注射部位被污染,以防止繼發感染。  4. 當反應強烈或出現異常反應時,如注射局部反應加重,發生感染、化膿現象;高熱持續不退;皮疹有增無減;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現驚厥時,應考慮並非是預防接種的正常反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5. 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應用涼開水溶解後服下或直接吞服,服藥前後 1 小時內避免過熱飲食,保證減毒活疫苗發生效應。  6. 注射疫苗後,多喝些溫開水,以促進體內代謝產物的排泄與降溫,發熱時切莫隨意使用抗菌藥物,若有高熱或其他異常反應,則應及時就診。
推薦閱讀:

愛情是一種化學反應
最怕疫苗不良反應?看完妥妥掌握!(下)
用藥┃癌痛患者長期服用止痛藥,如何應對不良反應?
β受體阻滯劑的3大適應症和7大不良反應
瘋狂去愛:你大腦里的化學反應

TAG:預防接種 | 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