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智慧:變化氣質,就在你的言談中

讀書的人生意義,最終還是在於變化氣質,對此古人已有成論。《呂氏春秋》里說:「君子所以學者,為能變化氣質而已」。人在讀書之後便會明理,明理之後言語就會溫和有禮,面目也會變得可愛起來。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曾說過:「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則語言無味。」更還有我們最為熟悉的蘇軾的那句詩「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是這個道理。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而氣質的變化在一個人身上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言語談吐的改變。

一個人如果說話急躁輕浮,那一定是氣質修養不足的表現。程顥字明道,是宋代著名理學家,與同胞兄弟程頤並稱「二程」,《近思錄》中記載,有人問明道先生,「人語言緊急,莫是氣不定否?」說有人講話講得很急促,這是不是心氣不定的表現呢?

明道先生答覆道,「此亦當習」。「習到言語自然緩時,便是氣質變也。學至氣質變,方是有功。」這句話意思是說,講話急促也是需要學習改正的事情,一定要學習到言語自然緩和、柔和,這樣的話,就是表示你的氣質變了。

言語是氣質修養的外在表現,從一個人的言語可以看出他讀書修養的深厚。孔子曰:「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所謂的溫柔敦厚、疏通知遠、廣博易良、屬辭比事,不都是在言談中表現出來的嗎?

就拿今天的讀書人來看,一個喜歡讀文學書籍的人,必定會對文學的世界充滿想像力;一個喜歡讀財經類書籍的人,必定有著經濟人的思維。他們的談吐,氣質,都會有一些微妙的差別。而這種氣質,也必定會在與別人的交流中散發出來,所謂的「胸有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讀書積澱的學問,運行在我們的精神空間之中,本身就是一個「存高遠、去凝滯,忍屈伸、去細碎」的過程。通過讀書,我們自會去機巧而求篤實,再加上不斷的自觀自省,把讀的書都內化成自己氣質的一部分,漸漸地就會養成寬舒廣博之氣度、溫厚和平之性情、飄逸灑落之胸襟、含蓄淡遠之意境。人的氣質,正是人的修養由內而外散發的過程。修養足夠深厚了,言談舉止自然就會通情達理、和緩溫柔。如果言語之間仍然充滿浮躁和不安,那一定是你的氣質修養還不到位的原因。

我們既要多讀書來修養自己,這是氣質的來源;同時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態度,氣質修養最終會體現在這裡。大方有禮、談吐溫和、恭敬謹慎、博學多識——這樣的人,大概就是能讓人如坐春風的謙謙君子吧。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推薦閱讀:

[10-25] 氣質淑女
[髮型設計] 大臉長發髮型設計 優雅氣質范兒
優雅短髮盤發 無論哪個角度都氣質動人~~
人見人誇的70後精美連衣裙,優雅氣質減齡,買一件穿三季
~&*【氣質是女人永遠的化妝品】*&~

TAG:智慧 | 氣質 | 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