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與表達技巧 2

怎樣分析詩歌的景物描寫

1分析景物的動與靜

(1)動靜結合。只有動景或只有靜景,景物都是不和諧的,不美好。所以詩人在描寫景物時,一般既有靜景又有動景。在鑒賞時,要指出何為靜景,何為動景,動靜結合,畫面富有生機與活力。

(2)以動寫靜是常用的一種手段。常見的如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個字就是以動寫靜,把靜態之花盛開的熱烈與艷麗寫活了。

(3)以靜寫動,也時常見到。如遙看瀑布掛前川是靜態的描述,但卻把遠望飛泄而下的瀑布的情景寫得逼真。

2分析景物的遠近高低與層次感

景物只要有層次感,才會和諧美好。分析景物時,要分析空間位置,看看作者是如何處理高低遠近的。作答時,可逐一指出遠近高低的景物,然後說景物處理層次分明。

3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

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首詩的景物描寫就注重了景物色彩的搭配與調和,短短兩句詩就有黃、翠、白、青四色,色彩搭配和諧,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印象。

4分析景物的全景與特寫景

景物描寫可能既有全景式的描寫,也有局部的特寫式的描寫,對此應做分析。全景所用的術語一般是粗筆勾勒,特寫景一般術語是工筆細描。

5可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感官的角度來分析

其他常見的重要技巧還有哪些?如何在作答時分析

1詞語活用

活用詞是指詞性發生變化的詞語,在古詩詞中較常見的是形容詞做動詞用,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就是形容詞活用做動詞。此外,還有數量詞、名詞等的活用。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破山寺後禪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請鑒賞詩中的」「

【解析】 形容詞活用時,一般的作用有以下幾點:①使……過程化、動態化、形象化。②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③表現了某種情感。具體解答時,要注意三個步驟:一是答出其手法,即是怎麼活用的。二是結合語境具體闡釋。三是答出其在情感或意境氛圍效果方面的作用。

問題

【答案】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中的字,是形容詞活用為使動(第一步指出手法),意思是美麗的山中風光,使鳥的心情大為愉悅,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靈感到一片空靈(第二步具體闡釋)。形象地描繪了後禪院景色的幽靜,抒發寄情山水的遁世情懷(第三步指出情感意境效果等)

2名詞性意象並列

不用動詞,而直接把名詞性意象連接在一起,這是古代詩歌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手法。最熟悉的就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其作用如下:

(1)它以極其簡省的筆墨,創設了極其豐厚的意蘊,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像空間。體現了詩歌語言的凝鍊性。

(2)運用名片語成意象,可謂是一詞一景,從畫面中我們分明感到這些景是自然之景,但又分明不僅是自然之景,因為包含詩人無限情感,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3)構成……氛圍、意境,突出或強化了……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賞析詩中的頷聯在語言表達上的妙處。

【解析】 按照上面所講的三條作用,結合詩歌內容作答即可。

問題

【答案】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些都是富有早行特徵的景物,而且這些名詞性意象組合在一起,以極其簡省的筆墨很形象地寫出了早行的情景:旅人住在旅店裡,聽到雞鳴聲就趕緊起來查看天色,見天上有月就馬上收拾行裝,踏上旅程。

詩人於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起程,可謂是早行了,沒想到鋪滿寒霜的板橋之上,早已是人跡斑斑,所以詩人羈旅之苦、懷鄉之情就溢於言表了

3虛實結合,虛實相襯

具體說來,詩歌中的包括: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②已逝之景之境。③設想的未來之境。在詩詞中,虛實結合,會使情感表達得更為強烈和飽滿。此外還有以虛襯實,以實襯虛等,目的也是如此。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問題結合詩詞內容,說說該詩是如何虛實結合的。

【解析】 要答出何為虛景,何出實景,虛實結合有何好處。

【答案】 一、二兩句實寫眼前之景,三、四兩句通過聯想和想像虛寫朋友夜泊瀟湘的情狀,虛實結合,表現了作者的惆悵和依戀之情。

4起興

起興,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因為考試中並不多見,因此不少同學可能想不到。只要由它物引出自己的情感或內容的,應該往起興上考慮。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鷓鴣詞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

處處湘雲合,郎從何處歸?

鷓鴣詞

李 涉

湘江煙水深,沙岸隔楓林。

何處鷓鴣飛,日斜斑竹陰。

二女虛垂淚,三閭枉自沉。

惟有鷓鴣鳥,獨傷行客心。

 兩詩在表現手法上都繼承了我國詩歌創作的優良傳統,採用了傳統手法中的哪一種?請簡要說明。

【解析】 由它物引出自己話題的,要想到是起興。分析時,就是何物引出何內容,何情感。

問題

【答案】 起興。李益詩由斑竹的典故及鷓鴣寫起,勾起了自己懷念情郎的愁懷。李涉詩由湘江水深引出對屈原沉江的感嘆,由斑竹典故想到二女垂淚的故事,由鷓鴣的啼叫引起了自己的羈旅之愁。

5側面描寫、側面烘托

不從正面直接對事物加以描寫,而是從側面進行描寫,讓讀者從想像去推斷感受事物的情形。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夜 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該詩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詩歌內容解說。

【答案】 這首詩寫夜雪,主要就是從側面來寫的,從視覺(窗戶明),觸覺(衾枕冷),聽覺(折竹聲)等角度間接烘托雪之大,寫得很傳神。

問題

6動作描寫、細節描寫

寫人物,只要寫到人物的動作,都可以視為動作描寫,如果對細微的動作進行刻畫,即要視為細節描寫。山東卷曾就此設題: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答案即為動作描寫細節描寫

1.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余干旅舍①

劉長卿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②。

詩歌的形象

【注】 ①本詩是劉長卿寄居在余干(今屬江西)旅舍時所作。

這首詩選用了哪些意象來表達離情鄉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暮天,楓葉(霜葉),孤城,獨鳥,渡口,月,搗寒衣。

2.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白雲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簡要分析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詩抒情主人公是一個胸懷淡泊、精神閑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詩人的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詩作中。詩人以雲自無心水自閑自況,表面上寫白雲隨風飄蕩,舒捲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從容自得,實際上正是詩人內心的獨白。

3.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醉花間

馮延巳

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卻老。相逢莫厭醉金杯,別離多,歡會少。

作者通過晴雪」「」「等意象,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簡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用晴雪」「」「等意象,描繪出小園蓬勃生機的早春氣息。詞句中春雖未到,但不遠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開,池水碧綠,點明小園已經充滿了活力與生機,這都是大地蘇醒的先兆。

1.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回答問題。

[雙調]沉醉東風·重九

盧 摯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詩歌的語言

【注】 白衣送酒典出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陶潛九月九日無酒,於宅邊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是寫景佳句,請簡要分析」「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稀:雁影稀疏,與長天相襯,更顯空曠冷寂。

瘦:一方面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山的孤峭,同時瘦山與冷月相融,更添一份落寞與凄冷。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魏萬之京

李 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①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 ①御苑,皇家宮苑,指京城。

此詩中以長於鍊字為後人稱道,第三聯中的」「二字更見推敲之功,請你選擇其中一字分析其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字運用擬人手法,把平常景物人格化,寫的有情有感,十分生動。本來是寒氣使樹變色,但寒不可見而樹色可見,好像樹色帶來寒氣,見樹色而知寒近,是樹色把寒催來的。

:將近、臨近之意。傍晚砧聲之多,為長安特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詩人不描繪城關雄偉、御苑清華這樣的景色,只突出向晚砧聲,把內心離別的酸楚和悵惘形象表達出來。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對,暗含歲月不待,年華易老之意。

3.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題金陵渡

()張 祜

金陵①津渡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③。

【注】 ①金陵:即鎮江,這裡非指南京。②津渡:即西津渡,古代著名渡口,鎮江人俗稱小碼頭。③瓜洲:是長江北岸的一方沙洲,在揚州城南四十里,也是著名的渡口,和西津渡隔江相對。

若把兩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換上楓橋夜泊詩的漁火好不好呢?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好。因為江楓漁火是近景,看得清,兩三星火是遠景,看不分明,只見星星點點,如何知是漁火?是燈光?唯其如此,卻更惹人想像。

1.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①有秋山②。

表達技巧

【注】 ①淮上:今江蘇淮陰一帶。②秋山:詩人《登樓》詩有坐厭淮南守,秋山紅樹多的詩句,此處化用。

繪畫藝術中有所謂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之說。詩歌的表現同樣有疏密的問題,有些東西不是表現的重點,就應從略,使之疏朗;有些東西是表現的中心,就應詳寫,使之細密。疏密相間,詳略適宜,才能突出主體。請談一談你對本詩疏密特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疏的地方:詩的首聯概括了以前的交誼,頷聯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表現的時間最長,表現的空間最寬,表現的人事最雜,但只用了疏朗的筆墨,就起到了鋪墊、陪襯的作用。密的地方:頸聯和尾聯細膩地描寫了今日的相聚、痛飲和歡笑,突出了故交情篤,也寫出了自己的心跡,這是全詩的重點和主體,能給人留下真切的印象。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臨江仙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回頭煙柳漸重重。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1)上片回頭煙柳漸重重一句描繪出詞人怎樣的情態?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一句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有什麼樣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在寫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麼?請你結合內容加以具體闡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回頭煙柳漸重重一句描繪出詞人一步三顧、不忍離去的情態,船兒漸去漸遠,柳色愈來愈濃,離愁也逐漸加深。

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一句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淡雲寒日孤雁暮天,環境氣氛的渲染、景物的烘托,準確地傳達出詞人旅途的落寞情懷。

(2)情景交融的寫法。本詞是抒寫詞人羈旅行役的愁緒,為了傳達出這種心境,作者選取了煙柳、孤雁、寒日、淮月、殘燈、輕浪等景物,緣情布景,以景寫情,憑藉對這些典型意象的描繪和氣氛的渲染寫旅愁,從而產生了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 懷

歐陽修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①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注】 ①鹿車:佛家所謂三車之一,小乘如羊車,中乘如鹿車,大乘如牛車。此處借指歸隱山林。

賞析頷聯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在表達上的特點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頷聯將西風」「酒旗」「」「細雨」「菊花」「這幾個名詞聯綴在一起,使用純白描手法,不著一個動詞,卻寫出了西風裡酒旗招展、細雨中菊花盛開的動態景象。這兩句以樂景寫哀情,照應首聯節物豈不好,從反面襯托突出了詩人心情的黯然

一、具體描述景物,不對景物做總的概括

(2009年寧夏海南卷)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

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

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詞的上闋描繪了什麼景象?請簡要描述。

【考生答案】 平原上的桑樹已經發芽,鄰居的蠶已經開始生長,山岡上牛犢在草地上鳴叫,夕陽下的樹林里有一些烏鴉。

【現場點評】 可以得住基本分,但得不住全分。因為缺乏一句總的概括,概括的句式常常是:描繪了一幅某某時間、某某地點……的一幅圖畫。或者是:描繪了某某時間、某某地點的一派……的景象。這種概括既可以在開頭做領起,也可以放在最後收尾作結。

【正確答案】 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二、用說明的文字,而不是用描述的文字,使得景物的描述不充分、不到位

(2009年全國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次石湖①書扇韻

姜 夔②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 ①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於此時。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成的?請簡要敘述。

【考生答案】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幽、優美的景物圖。裡面有小橋、小河、浮萍、盛開的藕花等。

【現場點評】 答的語言太簡單,沒有進行描述,只說出了有哪些景物,沒有相應的定語或狀語對其進行描述。對景物的描述不充分,不到位。評卷時,會酌情扣分。

【正確答案】 描繪了一幅山環水繞、村閣隱然、浮萍泛綠、藕花飄香的恬靜優雅的隱居風光圖。分別寫了溪橋橫躍,曲水彎流,村閣隱約,浮萍漂碧,藕花飄香。從視覺與嗅覺等角度渲染出閑適雅寂的石湖風景。

三、只回答詞語本身所描述的意義,不回答對人物形象或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

(2009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杜 甫

萬里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

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和風襟靜,高當淚臉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 ①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②上弦:上弦月,農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頻頻。

【考生答案】 萬里說明瞿塘峽上空的月亮俯照的大地廣闊無邊,言簡意豐,讓讀者產生無窮的想像。

夜久說明時間長,意在表明烏鵲停留時間之長,含蓄地表明了自己在外漂泊時間之長。

時時與下聯的故故相對應,使語言結構對仗工整,音韻和諧。

【現場點評】 考生答案只是側重於對詞語本身所描述意義的回答,沒有緊扣命題中的表情達意作答。也可能考生想從表情達意方面作答,但不知怎麼答。萬里夜久兩詞都應該考慮它們對詩人內心情感或心理的襯托或間接表現作用。

時時一詞主要是語言結構方面的作用,並不符合表情達意的命題指引,所以讓考生從表情達意方面分析時時的作用,命題是有問題的。

此類表情達意的題答題要求是:詞語本身所描述的意義+對人物形象或情感主旨的作用。

【正確答案】 萬里一詞,突出空間範圍之廣,表現了廣闊的天地籠罩於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襯了詩人的個體的渺小孤獨寂寞之情。

夜久一詞,強調時間之長,寫出了南飛的烏鵲在深夜經長時間飛奔後只能落在江邊暫時棲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現了詩人長時間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艱難處境。

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與下句的故故相對,使語言表達更富有韻律美。

四、只回答詞語在結構上的作用,不回答詞語在內容情感上是的作用或籠統作答

(2009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寄 遠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首句中的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

【考生答案】 悠悠在結構上領起全詩,為全詩奠定一種淡淡的愁緒。

【現場點評】 考生既沒有解釋悠悠表面意思,即水悠悠,也沒有答出它的深層意思,即詩人的心悠悠。只是答了它在結構上的作用,而且答得也不準確,應是此處的悠悠為下文的孤迥做了鋪墊。

【正確答案】 悠悠寫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也暗透出他一絲羈旅的孤獨。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準備,打下了鋪墊。

五、 只看局部,不能從詩歌整體來判斷其手法

(2009年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頡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①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②。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注】 ①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以五彩絲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羅江。

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麼?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

【考生答案】 直抒胸臆。上闋的空惆悵,誰復吊沅湘,下闋的《離騷》讀罷總堪傷都直接抒發了自己情感。

【現場點評】 詩中確有幾處是直接抒發情感的。但從詩歌的整體來看,最突出的不是此種手法,而是對比。詩人的情感是通過對比來抒發的。特別是上闋的處處忙空惆悵形成明顯的對比。

【正確答案】 手法:對比。簡析: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反襯,且簡析合理也可)


推薦閱讀:

職場如江湖 如何把握語言密碼
古典詩歌鑒賞專題三語言賞析
語言相對性的一個簡單綜述
個性語言
選擇合適的語言來愛你的孩子|今日心理學

TAG:詩歌 | 語言 | 形象 | 表達 | 古代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