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月球計劃」浮出水面
07-07
中國「月球計劃」浮出水面 踏上月球和空間站的建立,是20世紀人類航天最偉大的技術成果,「和平號」空間站榮歸故里,「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仍馬不停蹄。20世紀90年代以來,曾經受到冷落的月球再一次被人們想起,隨著「重返月球」的呼聲迭起,在21世紀,人們將會看到月球探測的撲面熱浪,而所取得的成果將可能改變人類社會的面貌。令人可喜的是中國將邁開矯健的步伐向月球挺進。人類探月的腳步有多長?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衛星,與地球朝夕相伴,寸步不離,被譽為「地球的情人」, 自古以來,月球給人類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為深入地了解月球,從阿利斯塔克到阿姆斯特朗,人類經過了千百年漫長的歲月。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古希臘的阿利斯塔克第一次用幾何學的方法測定日、月地之間的相對距離和大小。他的《關於日月的距離和大小》被認為是人類最早的月球的研究記錄。1609年的一個漆黑的夜晚,伽利略站在一座山頭上,手持一架放大倍數只有30倍、且做工粗糙的望遠鏡,發現了月面山上布滿的山谷。他將觀測到的情況繪出了月面圖,這便是人類第一次看到的月球的面容。1647年,波蘭天文學家赫維留經過10年辛勤觀測,發表了第一張月面詳細圖。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信號部隊把雷達波發射到月球表層,這便是人類第一次與月球進行「親密接觸」。人類大規模的探月壯舉始於航天技術誕生的20世紀50年代末期。1959年蘇聯發射了「月球」2號宇宙飛船,這是人類到達月球的第一艘宇宙飛船,從而揭開了人類探測月球的序幕。緊接著,「月球」3號宇宙飛船發回了首批月球表面圖片,使我們逐步了解了這顆距地球僅38萬千米的地球天然衛星。蘇聯人的這一舉動大大刺激了美國人,白宮那張橢圓型辦公桌前,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再也坐不住了。1962年的一天早晨,打開收音機的美國人聽到了一件令他們振奮的信息:他們的總統宣布將於1970年以前把一批宇航員送到月球上,並把他們再帶回地球。於是,一項先後動員了120所大學,2萬家企業,400萬人參加,耗資300億美元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正式啟動了。此後,為實現「阿波羅「壯舉,美國陸續啟動了「 先驅者」等一系列月球探測計劃,從1966年到1968年,有五艘探測飛船在月球上登陸,這些飛船送回了約86000張有關月球表層信息的照片。幾乎就在同一時期,「阿波羅」8號的宇航員駕駛著飛艙圍繞月球進行了多次飛行,反覆查看月球地形,以便選擇合適的登陸地點,同時,對月球表面的環境做了進一步考查,進行了登月綵排。1969年7月20日,令人驕傲的時刻來到了,由巨型「土星」5號發射火箭發射的「阿波羅」11號,載著3名宇航員在月球著陸,尼爾·阿姆斯特朗和伯茲·阿爾德林跨出登月艙,踏上月球的陸地,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早拜訪另一個星球的使者。這次月球之行不僅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腳印,同時,在月面上8個不同的地點進行勘查,通過對月球物質進行研究,極大地豐富了對月球的認識。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蘇兩個空間大國突然不玩登月了,轉而在載人航天上比起了高低,以致於在1973年完成最後一次「阿波羅」飛行後,人類的月球活動便停止了,月宮受到了冷落。而日本卻在1990年1月24日,悄悄地發射了一顆重量只有11公斤的月球衛星「繆斯-A」,對月球進行了探測,從而第三個加入了「月球俱樂部」。該探測器於3月19日在距月球14700千米的高空,向月球施放了一顆籃球大小的試驗衛星「羽衣」,這顆小衛星穿透月球表面2~3米,對月球進行了探測。至今,據不完全統計,蘇聯共向月球上發射了25個無人探測器,主要有月球號系列,宇宙號系列和探測器系列,美國發射了24個無人探測器,主要有先驅者系列、徘徊者系列、月球軌道器系列、勘探者系列和探險者月球探測器。7次載人蹬月,6次成功,不僅掌握了第一手月球資料,還向地面帶回382·7千克月球土壤和月岩樣品。日本發射一個。人類緣何對「廣寒宮」一往情深?月球是人類第二個留下足跡的星球,這片寂寞的世界,始終給人一種冷漠的面孔,就象一個高傲的少女,被譽為「廣寒宮」。那麼,為什麼人類不惜耗費巨資探月宮呢?顯示綜合國力,展示航天技術。毋庸置疑,月球探測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做後盾,需要航天高技術的發展為依託,離開了這些就無從談起。也就是說,有錢沒技術和有技術沒錢都不行。因此,月球探測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是航天技術發展水平的象徵,與載人航天一樣,是提升國家地位的載體。同時,航天技術由應用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三個方面組成,只有在月球探測上有所作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航天大國,才能在分享空間權益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促進多學科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月球是人類研究宇宙和地球本身的最佳平台。科學家認為,月球表面含有能夠追溯到數十億年前被彗星和小行星碰撞的記載,而在地球上這種記載被大氣層所掩蓋,這種環境是人類的寶貴財富,通過利用月面上沒有人為改造和破壞的某些本來面目研究月球,有助於了解地球的遠古狀態、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起源和演變,了解月球的成因、演變和構造等諸方面的信息,有助於搞清空間現象和地球自然系統之間的關係,可以極大地豐富人們對地球、太陽系以至整個宇宙起源和演變及其特性的認識,從中尋求有關地球上生命起源和進化的線索,同時,對月球的探測活動,還可以大大帶動人工機智能機器人、高超音速飛行、光學通信、耐高溫材料等一大批相關高新科學領域的發展,對人類文明產生不可估量的重大影響。開發利用月球資源。其實,月球並不是不毛之地,而是一片未開墾的寶地。月球具有豐富的物質資源,據探測,月岩中含有地殼中的全部物質元素,約有60種礦藏,地球上常見的17種元素,在月球上都可以找到。在月球岩土中,具有豐富的氧、鐵、鎂、鈣、硅、鈦、鈉、鉀、錳等物質,月球表面平均有10厘米厚的沙土,共含有80000億噸鐵。月球研究認為,如果不把碳氫化合物計算在內,月球上的物質能為人類製造出90%的所需物品。月球上有豐富的能源。月球表面覆蓋著一層岩屑、粉塵、角礫岩和衝擊玻璃組成的細小顆粒狀物質。這層月壤中富含由太陽風粒子積累所形成的氣體,如氫、氦、氖、氮等氣體,這些氣體在加熱到攝氏700度時,就可以全部施放出來。尤其是月球上的氦-3,是地球上所沒有的核聚變反應的高效燃料,在月壤中的資源總量可以達到100萬~500萬噸。30噸這樣的塵埃,經熱核反應產生的能源,可相當於美國一年生產能源的總和,如果每年從月球上開採1500噸氦-3,就能滿足世界範圍內能源的需要。利用氦-3進行熱核反應,產生的放射性最低,具有經濟安全兩大優點。另據計算,從月球中每提煉出一噸氦-3,還可以獲得6300噸氫氣、700噸氮氣和1600噸含碳氣體。所以,通過採取一定的技術,來獲得這些氣體,對於人類找到新的能源和維持永久性月球基地十分重要。用月球作基地,進行深空探測活動。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航天器從月球上起飛,可大大節省能源。月岩土壤中氧佔40% ,可以就地生產推進劑和作為受控生態環境和生命保障系統的氧氣來源。硅佔20%,可以為航天器製作太陽電池陣,其它金屬可以為航天器製作各種部件設備。還可以用月球作中轉站,為過往的航天器進行檢修和補充燃料。進行天文觀測和研究的理想場所。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寂靜的月球環境,是進行空間天文學研究得天獨厚的場所。月球表面的地質構造極其穩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陽的輻射,沒有大氣層對光線和電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擾,沒有塵埃污染,沒有磁場,月球的背面沒有人造光源和射電的干擾,地震很微小,月球有漫長的黑夜,黑夜溫度極低,這種環境為建造高精度天文觀測台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在那裡架設望遠鏡可以進行全波段的天文觀測,獲取地面觀測系統所無法得到的信息。總之,月球可以作為對太陽系、恆星系和銀河系中的其它星體進行天文觀測和研究的「風水寶地」,是進行天文物理學、重量波物理學、中微子物理學、生物科學和高能物理等觀測和實驗的理想場所。同時,利用月球具有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環境,即能生產特殊強度、塑性等性能優良的合金和鋼材,還能生產諸如超高純金屬、單晶硅、光衰減率低的光導纖維和高純度藥品等。人類留在「月宮」里的「文物古迹」完成了登月壯舉的人類安然離去,卻把大量的「文物古迹」留在了月宮裡。據《中國航天報》報道,月球上最醒目的「文物古迹」是人類一大批高科技的結晶,主要包括13個月球探測器,自動月球站以及「阿波羅」飛船的登月艙,6輛特別的月球車。1966年2月3日,蘇聯發射的自動月球考察站「月球9號」,在「廣寒宮」內的風暴洋西部地區,實現了人類首次在地球以外天體的軟著陸。這個大約100千克的探測器在月面上工作了約70小時,美國的勘測一號僅比它遲到了4個月,著陸地點相距僅幾百千米。在這些歷時文物中,最壯觀的要數美國的「阿波羅」6次蹬月後遺留下的登月艙底座。第一個登月艙「鷹」高達7米,重14·7噸,外形如童話中的大蜘蛛。它的外殼上還鑲著一塊不鏽鋼標誌牌,上面留下的英文大意是:1969年7月,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蹬上了月球,我代表全人類第一次到此。在這個蹬月艙內還精心存放著73個國家元首撰寫的親筆信、宇航員紀念章等文物,他們靜候著「月球人」的到來。21世紀的月球人還可以發現6輛「月球車」,其中5輛屬機動。最早到月球去的是蘇聯的「月球17號」送去的「月球車1號」,它有8個車輪,自重756千克,它可以爬30度的陡坡,在地面人員指揮下,它在月面上運行了10·54千米,直到第2年10月4日因能量耗盡。第二輛是「阿波羅」14號宇航員帶去的。另外3輛美國的「月球車」都叫「漫遊車」。這種車長3米,重量209千克,僅為蘇聯車的三分之一,四個車輪各有獨立的馬達,最高時速可達18千米,可以越過高25厘米以下的障礙,跨過0·5米寬的溝坑。「阿波羅」15、16、17號宇航員分別駕駛著它們行駛了27·9千米和27、35千米。第二種文物是一些儀器、器械,包括12個蹬月者為減輕返回時的負荷而遺留的各種物品,有性能極好的照相機、嶄新的靴子、背包、儀器包裝盒和鋼筆等物。還值得一提的是,6個蹬月艙旁邊,都豎立著星條旗,因為它鑲有許多鋼絲,所以,儘管月面上一絲風也沒有,卻永遠張開著。此外,美國宇航局特別許可每個宇航員可以在月面上留下自己的私人紀念品,只是重量不準超過249克。一貫極富浪漫色彩的美國宇航員留下的東西也是豐富多採的,充滿著想像力。例如,奧爾德林獻給「月神」的見面禮是一隻精製的「聖杯」,盛著優質的美酒。謝潑德是個高爾夫球迷,他在月面上揮動了幾下球杆後,取下球杆上的鐵頭,讓它與那兩隻飛的遠遠的小球永遠地留在月球上。 還有一些文物則已是殘破不全的。1959年9月12日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在兩天後撞在了月球阿基米德環形山附近,這個重達151千克的傢伙,如同一枚炸彈,把月面物質炸的直衝到500千米的高空,濺落物最遠竟達3000千米,儘管「月球2號」變成了碎鐵,但它的研製者們堅信,探測器內一大兩小3塊正五邊型的特製的金屬標牌,因有牢固的保護裝置,應當安然無恙地留在月面上。大的直徑為15厘米,上面鑄有蘇聯國徽和「C·C·C·P」字樣;直徑9厘米的兩塊上有3排俄文,其意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59年9月。 與「月球2號」一樣在月球上硬著陸的共有12個探測器,蘇聯和美國各6個,這可以使月球上留下了至少4噸鋼鐵,還有那些紀念章。人類到月球做客和生活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相信,到那時,一定會有不少人興緻勃勃地去找那些「文物古迹」,也一定會為月球的開拓者們而驕傲。重返月球,21世紀航天活動的熱點「阿波羅計劃」完成後,由於登月計劃的巨額投資沒有取得直接經濟效益,再加上科學以及政治上的原因,月球探測一度受到冷落。但由於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科學家並沒有忘記其在促進人類科技進步和挺進太空中的特殊地位。進入90年代以來,人們又一次想起了月球,開發月球的興趣與日俱增。1989年7月20日,在紀念「阿波羅」載人登月20周年的時候,美國總統喬治·布希宣布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並依此促進對火星空間探測的設想後,美、俄、歐洲和日本都組織力量進行研究,相繼制定了各自的月球計劃。美國為此進行了「生物圈1號」、2號密閉生態系統試驗。1993年4月,美、 歐洲及日本的200多位科學家集聚法國,圍繞著一場人類是否有必要返回月球,甚至對是否要建立一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會議傳出的消息鼓舞人心:21世紀人類將再次派宇航員登月,將在2020年前後建立月球基地,月球太陽能電站將向地球送電,經過改造後的月球,有望成為適合於人類生存的又一星球。1994年1月25日,美國發射成功的「克萊門汀1號」探測器,奏響了人類重返月球的序曲。在環繞月球為期兩個月的飛行中,拍攝了200萬張月球照片,獲得了月球鐵和鈦的分步圖和迄今為止最詳細的整個月球數字地形圖。探測器還用激光對40處月球盆地進行測繪,發現了深達12千米、這一目前太陽系中已發現的最大、最深的環形山口,這一山口被命名為「艾特金」盆地。還測量了月球引力分布情況,進一步加深了對月球結構的了解。1998年1月7日,時隔25年後,美國「月球勘探者號」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人類重返月球的計劃拉開序幕。配備5種科研設備裝備精良的「月球勘探者號」,擔負著神聖的使命,所取得的成果也是豐厚的,而最大的成果是它發現了月球上的水。水是將來建立月球基地,發展月球農業和工業的命脈,還可,以為在月球上發射火箭提供燃料,因此,這一發現對月球探測和資源開發將產生重大的影響。21世紀,人類將迎來第二個月球探測高潮。為此,各航天國家紛紛提出了月球計劃。據有關資料稱,重返月球是美國NASA面向21世紀的第三重點項目,1995年美國提出了「新盛世」計劃,該計劃將發射大量的低成本的小型月球探測器。美國計劃在對月球進行全方位探測的基礎上,在2005年前,宇航員重新登上月球,建立月球前哨站,進行初步科學試驗。在2010年前建成第一個月球基地,從事科學研究、採礦和材料加工。歐洲空間局計劃在21世紀初到2020年分4個階段進行月球探測,第一階段是發射數顆月球衛星,勘測月球資源,並把一部登月艙和月球車送上月球,考察月球南極地形、地貌和環境,為未來建立月球基地積累數據資料。第二階段,發射月球遙控機器人,進行月球化學成分分析和物理探測。第三階段,就地取材進行月球上的材料生產。第四階段,完成月球基地建設,宇航員進駐永久性月球基地。目前,正在進行月球軌道觀測站和歐洲月球演示途徑的研究。預計2002年發射首顆月球探測器。正雄心勃勃地成為第三個月球大國的日本,打算在2002年12月首先發射一個月球探測器,2004年5月12日到達月面,對月球進行考察,在2006年把月球探測衛星送上月面軟著陸,從衛星里開出的月球車將為實現日本在月球極區建立觀測站的設想而提供寶貴數據。在2015年前將發射數顆探測器對月球進行全面測繪,了解月球內部結構,完成月球採樣和返回任務。此後,建立月球極區觀測站。在建站初期,配備自主月球車,並逐步解決受控生態系統、生命保障系統、防輻射系統及能源生產系統。已經躋身核國家的印度計劃在2005年前發射無人駕駛環月球探測器。人類欲建「地球外的村莊」縱觀世界各國的月球計劃,人類在21世紀的早期將有兩個關於月球的計劃,一個是建立一個月球觀測站,另一個是一個建立永久月球基地。在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大規模開發月球之前,科學家計劃先建一座月球觀測站,對月球做進一步的了解,尋找出可建立月球永久基地的合適場所。這個觀測站極有可能建立在月球表面遠離地球的一邊,因為在那兒儀器就不會被地球上的光及無線電波所干擾。工人和建築材料將經由空間站送到月球上。工人們將乘一種特殊的火箭著陸,這種火箭能作為工人們在建造工作期間的生活住所。研究設備則包括探測、計量、記錄有關月球活動、太陽活動和外層空間活動的各種裝置,建站設備和材料用特殊的機器人去搬運。由於條件所限,月球日將給整個建造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因為一個月球日相當於14個地球日,差不多是地球上的半個月,在這期間,月球都是白天,剩下的日子卻都是黑夜,上面一片漆黑,建造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建造好了的月球觀測站,可供宇航員們短期居住,一次任務時間一般不能超過20天——往返於月球的行程得花6天時間,在月球上大約還有14個地球日可以用來工作。月球觀測站建成之後,科學家將在上面進行光學天文學、射電天文學、地理學、生命科學的研究工作。此外,當宇航員對月球觀測站造訪時,他們也需要測試自己對月球環境的生理反應,積累摸索在月球這樣一個沒有空氣和水的環境中究竟怎樣生活和工作的經驗,這一場所,對建立月球基地,開採月球礦藏和進行火星和其它行星探測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21世紀最初,這樣的觀測站將豎立在月球平原上。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既是航天技術發展的結果,又是開發月球資源、建立月球工業農業和星際飛行等需要,月球基地將作為地球的延伸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月球基地的設想很多,其中一種設計是一個圓頂的建築物,基地內與外界完全封閉,溫度可以控制,並且非常舒服,宇航員生活工作在裡面,就象是在家中似的。由於月球有些許引力,工作人員們可以在床上休息,在餐桌旁用餐,還可以淋浴。基地內將安裝各種各樣的試驗設備和儀器,為使室內有較大的空間,有些設備將建在基地附近.但又不能太遠,以便使用更方便。而有的設備由於地形的因素,或者因為相互之間不受干擾,則要建在幾千米以外。長期在那裡工作的宇航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操作和維修這些所有的設備。為使基地內有充足的電能,專門安裝了大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和從地球運送的密封或近密封的核能裝置。這些裝置將保證宇航員在月球上用電就象在地球上一樣方便。圍繞月球基地的建設,許多科學家展開了富有創意的設想。1987年10月,在國際宇航科學院的一次會議上,來之50多個國家的近1000名科學家曾聯名提議分四步建造國際月球基地,第一階段,建造一個月球軌道站。第二階段,2003年~2005年建立月球研究實驗室,6名宇航員登月,組建住人基地,2006年~2010年將基地擴大到30人。第三階段達到每年向高軌道航天器輸送10噸產品的能力,第四階段,即2026年~2100年組建具有高度生產能力的月球基地。據美國1996年10月21日至27日的《空間新聞》報道,日本月球和行星協會提出的建立月球基地草案,打算依靠國際合作的方式,在30年內花2·9萬億日元(約合261億美元)建立一個有人月球基地,其中包括食品和能源生產工廠。該計劃將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無人探測,在2005年前進行,主要是選擇即平坦又有充足陽光和水的最佳地點。2006年~2016年為第二階段,主要是建造並運營無人系統。2017年~2023年為第三階段,主要是建造有人系統,2024年以後為第四階段,這時,基地為有人系統,每隔6個月向月球送3名宇航員,每批宇航員在月球上生活一年。還有的科學家設想建立月球基地後,逐步建立月球工廠。月球工廠在其30年工作壽命期間,主要從事採礦作業,同時大量製造產品,在自身使用的同時,向地球輸出,大型運載系統在月球就地生產和加註燃料。這時,維持月球基地的大部分經費都由出售月球產品和為顧客提供服務所獲得的收益來支付。在此基礎上,建立月球居民區。月球居民從50人增加到2000人,有多艘小型運載系統來往於地球和月球之間,這些運載系統所用的燃料可以在月球上生產,月球上大部分生活必需品和生產原料都就地解決。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在實現人類到月球上居住前,首先在月面上建立一個前哨站,它包括一部運輸機器,一個材料加工廠,一個製造車間。這些設備可加工月球上的材料,建造更多的運輸機器、材料加工廠和製造車間,擴大前哨站的規模和生產能力。然後建立科研基地,實驗室,醫療中心和火箭燃料生產工廠,進一步探測和開發月球資源,發展各種製造業,合成空氣和水,種植植物,飼養動物,建立人工密閉生態系統,科學家預計,如果進展順利,在2020年~2030年,可以建成這樣的初級月球基地怎樣建造月球基地呢?建造一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遠比建造一個空間站複雜。僅所需要的材料的運輸就是一件十分艱難的工作,因此,設計人員計劃在用宇宙飛船和太空梭運送材料的同時,儘可能的就地取材,利用月球上的礦石,就地加工成所需的材料。如用月球機器人將覆蓋在月球表面挖開一個5米深的溝,然後放置一台3米高的加熱器,蓋上2米厚的沙土,加熱到1200度左右,沙土被融化成玻璃狀冷卻後就變成幾厘米厚的沙殼,或在居室頂上覆蓋一定厚度的月土,這樣就可以解決輻射防護問題了。美國工程師曾經用「阿波羅號」飛船帶回來月壤製成混凝土,其強度很大,完全可以用作月球基地的建築材料。科學家計劃研製一種裝置,能在月球兩極和永久遮陰的隕石坑中,提取氮、氫和水。據估計,190噸月球沙土含有15~16噸含氧鐵礦物,可生產一噸氧氣,可維持月球上10人一年的需要。有了水和空氣,可種植植物和飼養動物,解決食物問題。這些技術已經在「和平號」空間站里得到了試驗驗證。能源問題可以通過建立月球太陽能電站來解決。至於人類能否適應只有地球的1/6的月球重力問題,要通過實驗來驗證。科學家認為,在建造月球基地的工程中,地球和月球之間的交通將變得繁忙起來,用一種航天器直飛是不合算的,因為航天器加速和減速要消耗大量能源,大部分時間在真空中飛行的航天器,通過地球大氣層時的那些複雜設備完全用不著。因此,月球運輸可以採用分段接力的辦法進行,即客運和貨運飛船從地球上出發,飛經近地軌道上的航天港,然後再由轉運飛船接替,飛向月球軌道航天港,最後由登月器接替,飛往月球基地。返回程序則相反。建造地球外的村莊,是開發月球資源的基礎工程,與初期月球探測相比,21世紀的月球探測目標更明確,規模更宏大,參與的國家更多,並將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儘管建設月球基地,實現月球定居困難重重,但是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些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人類必將以新的態勢重新踏上月球,到那片神秘的土地上居住和工作。上九天攬月,中國打造航天大國月球探測是航天技術的一個重要領域,一直受到各空間國家的重視,我國同樣決心而且有能力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在國際上「重返月球」的呼聲中,我國不少專家呼籲儘快啟動月球計劃,適度開展月球探測活動,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他們認為,開展月球探測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開展月球探測,加入「月球國家」行列,有助於維護我國在國際外空事務和未來開發月球中的權益,還可以促進空間技術和其它高新技術發展,推進我國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月球是沒有國界的星球,發達國家都想早日捷足先登,跑馬圈地式的在那裡佔一塊地盤。儘管聯合國1984年通過的《月球協議》規定,月球及其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產,任何國家、團體和個人不得據為己有,但是實際上,在月球上是真正的實力的較量,先登先得仍然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國不開展月球探測,並取得一些成果,那麼,不僅在國際論壇討論分享月球開發權益的問題上,不可能有更大的發言權,而且我國在外空事務和空間開發上的權益也得不到有效的維護。為此,富有遠見的中國科學家迫切期望中國早日啟動月球計劃,不然就要落後,犯下歷史性的錯誤。我國專家認為,我國開展月球探測的條件已經成熟。運載工具方面,據長征三號火箭總設計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龍樂豪研究員認為,目前,中國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已具備將1·5噸~3·0噸探測器送入月球軌道的能力。測控能力方面在現有測控網的基礎上,再研製增加直徑60~70米的地面主控站就可滿足月球探測的測控和通信的需要。幾十年來,我國曾經研製發射成功多顆空間環境探測器和空間遙感器,積累了豐富的飛行器在軌運行管理經驗。多年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衛星工程中,開展了「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工作,使空間飛行器的研製水平及可靠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實踐五號」現代小衛星和「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公用平台的基礎上稍加改動,配置有效載荷,就可以為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月球探測器平台。2000年底中國政府發表的《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向世界宣布:中國在今後十年內將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中國的月球探測活動正式啟動。2000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空間展上,出現在軍事博物館展位上的中國登月沙盤,引來了無數國人新奇的目光。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深空探測作為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個方面,我國已經在前兩個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就,今天,我國政府決心抓住國際上的月球計劃正處於起步階段的大好時機,開展月球探測,走出深空探測的第一步,填補我國在深空探測上的空白,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其實,早在幾年前,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就已調集了大批專家,進行開展月球探測的研究工作。數個專家組分別對我國月球探測長遠規劃、首次月球探測科學目標、有效載荷、運載發射和工程實施等相關技術進行了研究論證,目前,已完成了關於開展月球探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月球探測初步方案的論證,不少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據業內專家透露,中國月球計劃的首期目標是首先對月面進行全方位、整體性的綜合遙感探測,從中選出有關鍵意義的月球區域,發射月球車軟著陸,進行深入探測,其目的是為月球基地的建立選擇地址,下一步則是建立月球基地。為此,我國專家提出,我國月球計劃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應在2005年前,發射月球資源探測器,分別採取繞飛、擊中月球表面和環月飛行的方法,對月球進行拍照,了解掌握月球環境、能源、資源的分布情況和分布規律,獲取月球表面地形圖。第二階段:在2010年前發射月球探測器軟著陸,就是使探測器在月球附近緩緩減速,在接近月球時,使速度下降到每秒10米以下,在試驗月球軟著陸技術的同時,對月球進行探測,為進一步月球研究打下基礎。第三階段:在2020年前,通過月球車、空間智能機器人等進行現場探測,確定月面土壤成分,為載人登月飛行和月球前哨站的建立提供數據。第四階段:在2030年前,發射小型採樣返回艙、月面鑽岩機、月球機器人等,採集有關樣品,返回地面進行研究,為載人登月和將來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有關數據。在人類登月中,月球機器人是登月前期的關鍵設備,據報道,在清華大學的一間實驗室里,我國的機器人專家正帶領他的小組在默默地工作,他們建立的「機器人遙控操作系統」已經初具規模,在實驗中,科學家在地面發出指令,機器人就可以按著科學家的旨意在月球上進行各種工作。地球至月球有38萬多公里,探測器大約飛行3~5天,能否實現可靠的姿態和軌道控制,使探測器對準太陽或某顆恆星,按預定的軌道飛行;能否有效地接收探測器發出的信號,實施對探測器的指揮和調整;能否保證探測器上的有效載荷經受住長途飛行和月球環境的考驗,完成肩負的使命?將成為我國月球探測成敗與否的關鍵。目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航天一大批躊躇滿志的專家,正在為攻克登月探測的關鍵技術而日夜不停地勞頓,許多難關已經攻克,中國人通向月球之路已經不再遙遠。我們終將看到,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研製發射的探測器將登上月球,而在突破無人登月探測技術和載人航天技術後,中國的宇航員也將登上嚮往的月球,月球,龍的傳人看你的日子已經不再遙遠。人類在新世紀正雄心勃勃地拉開架子要當「月球公民「,到月球上去辦工廠,鍊鋼鐵,種糧食,育後代,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和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一切困難都將被人類踩在腳下,實現長期移居月宮的動人神話就在明天。(據《科學新聞周刊》)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孫錫良:5000年中國「最壞的盛世」!
※中國式喝酒
※即使有錢也不能當別人爸爸
※美國應減少中國的「被包圍感」
※中國的「地獄之門」:昆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