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卡爾丹頓式的發展之道炫彩中國

「卡爾丹頓」中槍了,開火的是中國媒體老大CCTV。央視曝光「卡爾丹頓」只是在義大利有商標註冊,但經營只在中國國內,其實是並非其宣稱的「義大利品牌」,而是「披著洋皮的國貨」。對於我來說,驚訝的不是「卡爾丹頓」的本來面目,而是央視和其他媒體居然到現在才摸清楚「卡爾丹頓」的真正身份,或者以前知道了但現在才披露出來。作為服裝從業者,我至少十年前就知道「卡爾丹頓」的假洋鬼子身份,類似的還有「迪萊」、「迪柯尼」、「迪塞」、「卡奴迪路」、「梵思諾」等或大或小的「歐美品牌」。他們自誕生起就打著「國際品牌」的大旗,走中高端路線,立足中高端商圈,面向中高端消費者,現身中高端時尚雜誌。這樣,他們完全區別於「雅戈爾」、「杉杉」、「金利來」式的國內品牌,久而久之,「國際品牌」的形象便牢牢樹立於服裝市場。

  但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反而非常敬佩他們的成就。長時間裝逼裝到這種境界,絕對是一種超然於凡俗的經營之道。「卡爾丹頓」們誕生於1990年代中後期,那時「雅戈爾」、「杉杉」、「金利來」等中端男裝品牌如日中天,新生品牌如果在同一戰場和他們硬撼,無疑死路一條;同時,國外大品牌還未進入中國市場。如果不想走低端路線,裝扮成「國際品牌」身份,定位高於國內品牌,取悅于越來越有錢穿著品味越來越高的中國男人,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至於信不信「卡爾丹頓」們的洋身份,了解內情後又是抱什麼樣的心態,那是消費者的觀點,用不著媒體喊打喊殺,反正我是非常淡定。

  判斷一個服裝品牌的好壞,尤其是中國服裝市場,應該從法律意義上來剖析,比如產品會不會有質量問題,會不會偷漏稅,會不會違反勞動法,會不會苛刻對待員工,會不會拖欠客戶資金,會不會以經營服裝之名行不法勾當,等等。能做到這些,國家有關部門就應該授獎送匾了。「卡爾丹頓」在義大利和中國都有註冊,叫「義大利品牌」還是「中國品牌」可以根據經營需要選擇。至於價格,憑什麼「卡爾丹頓」就不能賣幾千上萬?只要消費者認可而且沒有品質問題,賣多少是人家的本事。是否「義大利製造」,則需要認真鑒別,我知道不少品牌因為國內技術達不到要求而從歐美進口成衣,到國內後再貼上自己的商標,這樣賣高價無可厚非(「卡爾丹頓」有沒有玩貓膩,國內生產標義大利進口,媒體沒有明說,如果有,該罰!)。大量正宗「洋鬼子」在中國生產,到歐美轉一圈後回到中國銷售,價格幾萬十幾萬,這又是什麼樣的德行?崇洋不可盲目,不能認為LV們什麼都是應當的,「卡爾丹頓」們就該打。「卡爾丹頓」們純正中國血統但娶個洋名,至多是投機取巧,可以嘲笑譏諷,可以用錢投票不買他們的衣服,但不可以以正義之名進行劫殺。如果「卡爾丹頓」們違法亂紀,自有法律會去關照。

  「卡爾丹頓」還算是端正的,就算那些明明是中文拼音也宣稱是「國際品牌」但守法經營的服裝品牌也是可以忍受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廣州西湖路、教育路有很多專門經營假冒國際名牌的人,賺到第一桶金後,隨著有關部門「打假」力度越來越大,便到義大利或法國或英國或歐美其他發達國家,註冊一個服裝品牌,拿回國內來經營,找個廣百這樣的氣派寫字樓,打著「國際品牌」的旗號。這些品牌或成功,或失敗,或半死不活,終有其可值得學習和借鑒或防戒之處。

  在我心目中,「卡爾丹頓」是與「雅戈爾」、「美邦」、「以純」有同等地位的中國服裝標誌性品牌,粗寫的「K」字母已經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

  「卡爾丹頓」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包裝堪稱是中國服裝品牌發展的標準典範,雖披洋品牌外衣讓某些人不爽,但也擯棄了國內品牌的媚俗,遍及全國的銷售網路印證了其成功。「卡爾丹頓」在廣州友誼商店環市路店(總店)男裝區域曾經好多年霸佔靠近世貿的一面牆的大面積的邊廳位置,這可不是一般品牌能做到的。在全國的很多中高端百貨商場,「卡爾丹頓」也總是占著最好、最大的位置,顯然,只有銷售業績和產品品質上佳才能讓嗜血如命的中國百貨公司給「卡爾丹頓」優待地位。七、八年前,「卡爾丹頓」從正裝中細分出高爾夫系列,又引入女裝,經營實力不斷增強。「卡爾丹頓」不是唯一的「假洋鬼子」,但可能是混得最好的一個,槍打出頭鳥,所以中了央視的埋伏,遭到無妄之災,如今官網也閉了。如果「卡爾丹頓」就此衰敗乃至消失,將是中國服裝界的重大損失。

  以上是假設「卡爾丹頓」合法經營,如果違法亂紀,就是另外一種性質了。

推薦閱讀:

淺談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
咖文丨咖啡第三輪發展紅利來臨
我國拱橋的現狀及發展
祝志男:正確把握「四個全面」的歷史發展和豐富內涵
破解人口均衡發展三大難題

TAG:中國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