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方言難度排行,有你家鄉的方言嗎?

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各地方言豐富多彩。說到方言,思緒不禁飄回純真的學生時代……

漢語方言俗稱地方話,是局部地區使用的語言。

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也有說八大):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 七大方言區地圖

我們現在使用的口語實際上是前人的口語和書面語的融合體。

01

據歷史記載,商末時有1800個氏族或部族,各自聚族而居,氏族或部族間的語言有同有異。商朝定都殷墟後形成了以「殷墟話」為中心的通用語。

周武王滅商後,商周兩族的語言融合,周族王畿所在地的「鎬京語」成為比較強勢和有影響的通用語。

至周平王東遷洛邑,由於交際的需要,各大方言以「洛陽語」為基礎進行了一次大的整合,「洛陽語」成為通行各地的通用語。

魏晉至南北朝的戰亂和宋遼金時代南北的分裂對口語產生較大影響。

宋元以來隨著人口的遷徙和各民族間的融合,漢語通行的基礎方言也發生數次大的變動。

這一方面導致了北方系官話通行到大江南北,北方各地的方言相互間的差異減少,漸融為北方大方言區;

另一方面導致了南北通語的競爭和交融,尤其是很多方言詞進入通語,最終,形成南方口語近雅存古而北方口語近俗存今的發展趨勢。

「其詞多古語」和「北雜夷虜」的北方口語不斷融入「其詞多鄙俗」和「南染吳越」的南方口語,出現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四所說「北人近於俗,南人近於雅」的南北差異。

在「金元兩代」(也許更早在遼朝控制的地區),一種來自東北的官話在這兩個朝代控制區逐漸擴大影響,成為新的標準語。

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以南京話為基礎方言的「南系」重新出現,一直到清初、中葉還是佔上風。

明代中後期,朱棣遷都北京,官話基礎方言則往北轉移。

02

方言可分南北,此處的「南北」並不僅僅指地域上的劃分。

北方方言四大塊(即四大次方言區),曰華北,曰西北,曰西南,曰江淮,簡直就是鋪天蓋地,大約佔據了全國漢語地區四分之三的地盤。就連海南島,也有一小塊北方方言區。

這樣廣闊的領域,如此眾多的人口,北方方言雖說也算得上是五花八門,但語法結構差別很小,辭彙方面比較一致,語音分歧也不很大。

南方那邊就複雜多了。吳、湘、贛、粵、閩是南方方言區,其中還夾雜著許多「客家方言島」(也是南方方言)。中國南方雖說是八大方言,只怕八十種也不止。光是福建,就號稱「八閩互不交通」。所以,聽南方話就跟聽外語似的,恨不得找個翻譯來才好。

網路上「十大方言難度排行」

其中有沒有你家鄉的方言呢?

排名第十:東北話東北話可以說是跟普通話發音最為接近的方言了,而且隨著一些小品的播出,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不管老人孩子都能吆喝出幾句。

排名第九:天津話天津話可以說從骨子裡就透著幽默,相聲藝術經常使用到天津話,以達到更好的搞笑效果。

排名第八:山東話山東膠東半島的城市方言和大連話相當接近, 一般人都能夠聽得懂,但要是到了濰坊等內陸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澀難懂了。

排名第七:四川話 四川話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和普通話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點,其中以語音方面的差異最大。

排名第六:陝西話陝西各地方言土語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話,因咬音輕重語速緩急不同而內容涵義不同。

排名第五:上海話上海話和浙江的杭州話以及寧波話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  

排名第四:蘇州話蘇州話歷來被稱為「吳儂軟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尤其女孩子說來更為動聽。

排名第三:閩南話估計沒有語言天賦的人,就是在福建待上一輩子可能都聽不懂閩南話,閩南話是漢語方言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

排名第二:廣東話廣東話不只有自己獨特的發音,還有自己的文字,這在其他方言中十分少有。  

排名第一:溫州話據說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部隊互通消息出於保密需要,都是派兩個溫州人進行電話聯繫,敵人的情報部門根本翻譯不出發音極其複雜的溫州話。

03

方言難懂不僅影響交流,還會帶來許多誤會,例如咱們熟知的俗語——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就是因為方言被誤讀的典型代表。

這句俗語原意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用來比喻要達到某一目的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原本應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問題延伸

那麼,俗語中的「鞋子」一詞後來又怎麼會變為「孩子」呢?

原來,在古漢語中是沒有j、q、x這三個音的,現代漢語中的j、q、x一部分來自古時的g、k、h,一部分來自z、c、s。所以,在古漢語中「鞋子」不讀作「xié」子,而是讀作「hái子」。

後來,「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讀作「hai」,另一部分則讀作了「xie」,「鞋」字即屬於後一種情況。

但是,在我國陝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方言中,「鞋子」卻一直被讀成「hái」子。時間一長,「捨不得鞋子套不著狼」也就被誤傳為「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了。

方言產生的問題可不止於此,有時候甚至會影響仕途。

在《我眼裡的父親梁啟超》一書中,梁思禮回憶父親梁啟超進京面聖:「光緒皇帝接見我父親,卻沒有辦法聽懂父親的廣東話,而父親又不會說『京話』,所以光緒只給他封了一個六品的小官。」

04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首唐詩為我們呈現的場景,在人口快速流動、城鄉一體化進程加速的當代中國已經不太可能存在。

城市裡有多少人已經不會講自己家鄉的方言了?有多少小孩從小就只會說普通話而不會當地方言呢?

方言不僅是一種人際間的交際工具,也不僅是一個人與某一居住族群的天然紐帶,更是個人與生俱來擁有的語言坐標,蘊含了獨特的歷史文化基因。很多《康熙字典》里已經沉睡幾百年的字,在方言中卻還活潑的存在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說,「每一種語言的消亡必將導致其獨特的文化、歷史與生態知識的消亡,這將是無可挽回的損失。」

但是也有人認為,方言的消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應該順其自然而非專門保護;也有人認為方言有排外的色彩,不利於城市的融合與發展。

你對方言的態度是什麼呢?

撰文|吳燕霞 編輯 |陳雪萌

主編|周立文 副主編|殷燕召

每個關鍵詞都是一場文化之旅

刺客| 梁祝|八寶印泥|外灘|唐三彩|血親復仇|寒食節|馬鐙|李商隱|《人民的名義》|太極拳|姐弟戀|「黑石號」|長沙窯|皮影戲|離婚|鍾馗|兒童|清代科舉|科舉題目|秘色瓷|父親節|女德|花毛一體|周敦頤 |鴉片|北大聘書|司馬懿|洛神賦|相親 |《我的前半生》|黃宗羲|綉春刀|開封|王曦之|地域歧視|地震|九尾狐|奶奶廟|旗袍|撒幣|枸杞|颱風|七夕|書札|中元節|公益|拜師禮|喝熱水|告白|《蘭亭序》|蘇東坡| 《詩經》| 王羲之|離婚協議書|羊| 蘿蔔| 城市改名| 辣椒| 書院| 古代物流| 寧以吾身代友人命| 脫髮| 救孩子| 武俠| 吐魯番| 西紅柿炒雞蛋|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 古代購物| 失眠|麋鹿|大唐氣象|佛系| 甲骨| 異地戀|下雪|貂|黃米糕|考古|蒜|江南滋味|青蛙|漢服|蔓草|會動的詩經|小年|測狗子|鞭炮| 狗文物|壓歲錢|林逋|考古與盜墓| 土豆絲


推薦閱讀:

山西曆代287座書院,看你的家鄉有幾座
寫在鹹魚吃完以後
如何為家鄉「正名」
你了解立春的歷史文化嗎?看看您的家鄉有沒有這些習俗
優美散文欣賞—— 家鄉的小溪

TAG:方言 | 家鄉 | 十大 | 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