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雲春拍】吉金留影,再掀金石學復古之浪潮 ——全國首個「全形拓·金石拓片」專場綜述
07-07
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特別是其上的文字銘刻及拓片。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金石學經歷過三次浪潮,即宋代、清代乾嘉時期、晚清民國時期,此三個時期均出現了大量推動金石學蓬勃發展的代表性人物,他們奠定了我國的近代考古學,同時將金石、碑學融入書法、篆刻藝術。 LOT 1253 清?吳大澂藏古器物拓片 紙本?屏軸四件? 尺寸不一 出版:《愙齋集古錄》第三冊第三、第十五冊第二十一、第二十五冊第五,書學院出版部,昭和五十年七月。 說明:此吳大澂藏古器物拓片四屏,系日本迴流,原裝原裱。所拓古器皆為愙齋寶藏之品,更有鄭文焯、丁麟年遞藏之物,包含免簋、伯孝□簋、亞形祖辛鼎、杜陵東園鍾、漢雁足燈等愙齋藏三代重器,亦有先秦齊國陶文《城陽楚》、西漢石質泉范、唐善業泥佛造像等等,多見於出版物《愙齋集古錄》。亦有名拓工張茂功鈐印,名家藏重器集於四屏極罕見,價值極高。 在老藏家、行家眼裡,金石碑帖是「黑老虎」,甚至有著「一張好拓片,一座四合院」的說法。而如今字畫市場行情火爆,拓片的價值卻長期受到低估。令人驚喜的是,近年來各大頂級拍賣行,不斷傳出名人題拓的金石拓片破百萬元的成交記錄,大量與全形拓、金石拓片有關的學術專著問世,掀起了新一輪金石拓片的收藏熱潮。為順應市場的需求,朵雲軒2015年春拍,隆重推出全國首個「全形拓·金石拓片」專場,旨在為公眾普及金石文化,為藏家深度挖掘金石拓片的真正價值。本次專場的拍品分為:名家藏器、名人題跋、摹古傳真、博古花卉、金石集拓五個種類,共四十餘件,拍品來源可靠,其中大部分為日本迴流。 LOT 1252 清?陳介祺藏三代古金拓片冊 紙本?冊頁一冊十四開? 27×17.5 cm 說明:此陳介祺藏三代吉金拓片冊,所拓包含簠齋藏陳太公子禾子釜、商代御戈父丁盉銘文、孟姜彝器銘文、黃中彝器銘文、齊陳□立事歲銅量銘、戰國(齊)陳純釜銘等重器,上鈐「簠齋古器」、「簠齋藏三代器」、「海濱病史」等印,精拓成冊。其中陳太公子禾子釜,又名陳太公釜、丘關之釜、陳子禾釜、齊田和左關釜,戰國齊康公時期所鑄,高38.6厘米、口徑22.35厘米、底徑19.05厘米。1857年山東膠縣靈山衛古城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金石學於清代達到鼎盛,誕生了一批博古通今,具有極高學術研究與收藏水平的金石大家,其中陳介祺和吳大澂是最具代表性的旗幟人物。陳介祺(1813~1884), 清代金石學家。號簠齋,晚號海濱病史、齊東陶父。山東濰縣人。他嗜好收藏文物,銅器、璽印、石刻、陶器磚瓦、造像等無不搜集。精於鑒賞,尤擅墨拓技藝。著有《簠齋傳古別錄》、《簠齋吉金錄》、《十鐘山房印舉》等。本次徵集到的「陳介祺藏三代吉金拓片冊」、「陳介祺藏三代古器全形拓四屏」,系日本迴流,原裝原裱,包含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陳太公子禾子釜、漢陽泉使者合熏爐等重要陳氏收藏重器十數件。鈐蓋「簠齋藏三代器」「海濱病史」、「寶康瓠室」等常用印,拓工精良,無疑是極具收藏價值的金石拓片。 LOT 1262 清?吳大澂題古玉璽印存 紙本?鏡片? 26×32.5 cm 說明:此古玉璽印蛻為吳大澂《十六金符齋印存》之一開,並作文字考證題跋。吳大澂收藏古璽頗豐,光緒十四年,在黃士陵、尹伯圜的幫助下輯成《十六金符齋印存》。 吳大澂(1835~1902),字清卿,號恆軒,晚號愙齋,江蘇吳縣人。金石學家、書畫家。善畫山水、花卉,精於篆書。皆得力於金石鑒賞修養。著有《愙齋集古錄》、《恆軒所見所藏吉金錄》、《十六金符齋印存》等。此次徵集到的「吳大澂藏古器物拓片四屏」,系日本迴流,堪稱當今拍賣市場的熱點。愙齋所藏古器拓本近年屢創天價,風頭正勁。此四屏涵蓋大量吳大澂《愙齋集古錄》中有著錄記載的重器,包括亞形祖辛鼎、伯孝口簋、杜陵東園鍾等,以及鄭文焯等遞藏的西漢竟寧元年雁足燈。包含商彝周鼎、泉范、兵器、造像、殘瓦等各式古器二十餘種。 LOT 1251 清?王錫棨、王緒祖藏三代古器拓片冊 紙本?冊頁一冊二十四開? 尺寸不一 出版:《東方雜誌》第二十七卷第二號P55,1930年。 說明:王錫棨(1832年-1870)字戟門,藕塘子。以諸生官至刑部主事。精鑒賞、博雅好古,書工篆隸,家藏鐘鼎彝器甚富,顏所居曰「選青山房」,意為選錢之所。其治古泉學,尤為精通。著有《泉貨匯考》十二卷等。王緒祖(1853-1919),字蘭畦,蘭溪,號鄦閣,戟門次子。承繼父祖之餘緒,終生從事金石研究,著有《王氏吉金釋文》等六種十一卷。此冊所拓三代古器皆為東武王氏父子遞藏,包含周益公鍾、古勾鑃、王懿榮藏長平句兵、齊陳子翼戈等,所拓器物流傳有序,拓工精良,極富收藏價值。 此外「王錫棨、王緒祖藏三代古器拓片冊」也值得關注,所拓包含現藏青島市博物館的益公鍾及古勾鑃等後世垂涎的重要文物三十餘件,嘆為觀止。 LOT 1255 清?陳曼生、阮元等題虢叔大林鐘全形拓 紙本?屏軸? 147.5×59.5 cm 來源:上海博古齋舊藏 說明:虢叔大林鐘又名虢叔鍾、虢叔旅編鐘、惠叔鍾、虢叔旅乍皇考惠叔鍾,為西周晚期宣王時期所鑄,傳世共七器,《愙剩》載:「出長安河壖土中」。高65.4厘米、銑寬36.4厘米,銘文共九十二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參閱:《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圖錄》P41,西泠印社編著,上海書店出版社。 名人題跋一直是研究金石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名人題跋又叫「幫手」,深受藏家追捧。「陳曼生、阮元題虢叔大林鐘全形拓」,繫上海博古齋舊藏,本次獻怕堪稱亮點,此全形拓原型為西周晚期宣王時期所鑄,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陳、阮二人皆為名重一時的金石考據、書畫大家,他們的題跋更是珍貴異常。六舟(1791-1858),名達受,清代僧人,浙江海寧人。詩書畫印,靡不精通,篤嗜金石,兼擅傳拓,以古器全形拓為一絕。時人以金石僧呼之。此件「易培基題六舟手拓南宋韓世忠翠微亭題名」,便是六舟和尚傳拓技藝的完美表現。 LOT 1256 民國?易培基題六舟手拓南宋韓世忠翠微亭題名 紙本?屏軸? 63×69 cm 說明:一、易培基(1880-1937),湖南善化人,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與毛澤東過從甚密。酷愛收藏古籍與文物,金石書畫鑒別極為精審。 二、韓世忠翠微亭題名摩崖石刻,南宋紹興十二年,在今杭州靈隱寺風景區飛來峰北坡半山腰,韓彥直正書,計四十八字。道光七年(1827),六舟因沈鑅之邀編篆《靈隱志》金石一門,遍拓石刻,始訪得之。 三、韓世忠翠微亭題名摩崖石刻,南宋紹興十二年,在今杭州靈隱寺風景區飛來峰北坡半山腰,韓彥直正書,計四十八字。道光七年(1827),六舟因沈鑅之邀編篆《靈隱志》金石一門,遍拓石刻,始訪得之。 此外,「吳大澂題古玉璽印存」、「鄭文焯題西魏塗金造像」、「陸增祥題北齊六朝造像」、「陳亦清題余紹宋藏金石拓片」等,所拓古器物包攬古璽、造像、劍格、唐魚符、秦詔版、漢斗檢封等,題跋考據嚴謹充實,涉及考古學、文字學、美學等多個領域,讀來饒有趣味。 LOT 1258 清?鄭文焯題西魏塗金造像 紙本?屏軸? 33.5×17.5 cm 說明:鄭文焯(1856-1918),晚清官員、詞人。字俊臣,號小坡,又號叔問,晚號鶴道人,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光緒舉人,曾任內閣中書。工詩詞,通音律,擅書畫,懂醫道,長於金石古器之鑒。 晚清金石家致力全形傳拓的同時,西洋寫真也在器物全形繪圖中異軍突起,博古也是在此領域奮力實踐,而集大成者當屬晚清黟山派篆刻創始人黃士陵。黃士陵(1849-1908),字牧甫,別號黟山人。黃氏早年曾在南昌照相館謀生,對光線影映的效果極為敏感,所作博古繪畫多取《西清古鑒》等為粉本資料,以傳統工筆法結合西洋寫真術為之。此次徵集到的日本迴流「黃士陵題繪商辛鼎博古圖」非常難得,此作線描構圖精準,水墨烘染有姿,設色雅宜醇厚,圖繪層次分明,即使純粹水墨博古也能表達出墨分五色的豐富境界。輔之於書法篆銘、行楷考釋、花草點綴,真正別具藝術韻味。 LOT 1242 清?黃士陵?題繪商辛鼎博古圖 己亥(1899)年作 紙本?屏軸? 106×41 cm 穎拓藝術是在民國初年由書畫金石篆刻家姚茫父始創。關於穎拓的美學意義和藝術價值,郭沫若在題茫父穎拓的詩句中可見:「氈拓貴其真,穎拓貴其假。假則何足貴,君不見繪畫。攝影術雖興,畫筆千金價。」此「姚華穎拓金石造像冊」可以稱得上別開生面,取端方、陳介祺、張廷濟、吳大澂等舊藏佛法造像,勾繪成冊,雖小猶精,似拓非拓,卻能傳拓本之真,寫拓本之照,有如水中皓月、鏡底名花。玄妙空靈,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 LOT 1257 民國?姚華穎拓金石造像冊 甲子(1924)年作 水墨紙本?冊頁十四開? 9.3×6.5 cm 說明:穎拓藝術由姚華所創。似拓非拓,卻能傳拓本之真,寫拓本之照,可謂別開生面,此冊集名家藏造像十數開,極為少見。 晚清民國時期,全形拓藝術受到極大的重視,書畫家在舊拓本之上作清供花卉的現象蔚然成風。既能表現出花卉的萬千姿態,又能表現金石器物的殘破美,這種新與老、滿與缺的對比,構成了一場視覺盛宴。 LOT 1247 清?張燕昌手拓阮元藏器吳東髪補花卉 己未(1799)年作 設色紙本?立軸? 133.5×41 cm 說明:一、芑堂即張燕昌。張燕昌(1738-1814),字文魚,號芑堂;浙江海鹽人。浙派創始人丁敬高足,干嘉時期金石、篆刻大家。 二、吳東發(1747-1803),初名旦,字侃叔,號芸父,浙江海鹽人。潛心金石考據,受錢大昕指點,後與張燕昌一同受知於浙江巡撫阮元,並深得賞識。詩文書畫無不擅長。 由當代金石大家童衍方鑒題「葉志詵手拓太保方鼎趙浩補花卉」、「張燕昌手拓阮元藏器吳東發補花卉」、「金越舫手拓漢磚阮性山補花卉」、「舊拓曼生壺任薰補花卉」均為這種博古藝術形式的表現,金石的斑駁、花卉的婀娜交織在一起,渾然天成。 LOT 1248 清?葉志詵手拓太保方鼎拓片趙浩補花卉 設色紙本?屏軸? 119×47.5 cm 說明:一、葉志詵(1779-1863),字東卿,號遂翁,湖北漢陽人。清學者,藏書家。游於翁方綱、劉墉門下,藏金石、書畫、圖書甚富,能辨金石文學之源流。 二、趙浩(1881-1949),字浩公,廣東台山人。擅花鳥、山水,精鑒賞。摹古高手,幾可亂真。 金石拓片是隨著金石學的興起而來的,是研究當時的歷史、社會風俗最直觀的資料。其鈐拓對象具有唯一性,大多數的文物已遷入國家級博物館,因此金石拓片不可再生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西泠印社藏漢三老碑」從被挖掘到最後留守孤山,充滿著戲劇性。此拓本上鈐有「石藏杭州西泠印社」印,為民國時期西泠印社同仁恐石流入日本,協力以八千元購入,當時只拓了100份,拓本悉數分給出資者,此拓片即為其中之一,背後的文化價值不言而喻。此外,本次專場中的鄦惠鼎、夨方彝等皆是極具收藏價值的全形拓藝術作品。 LOT 1233 民國?西泠印社藏漢三老碑拓片 紙本?鏡片? 129.5×59 cm 說明:《漢三老諱字忌日記》共計二百一十七字,書刻年代在漢初建武末年或永平年間,是現存東漢名碑最早者之一,堪稱浙中第一名碑。清咸豐二年(1852)夏五月,浙江餘姚東北十里客星山董氏祖墓出土,旋歸周世熊。民國八年(1919)周氏後人無力常保碑石,轉售於上海房地產商人陳渭泉。民國十年(1921)西泠印社同仁恐流入日本,以八千元購得,出資者逾百份,一份得一拓本作紀念,此應為其中之一份,意義非凡。 硯台拓片一直因其稀缺性受到藏家們的青睞,而硯譜中「沈氏硯林」是公認的至美之寶。沈石友(1858-1917),原名汝瑾,字公周,因喜石硯,取石友別號,江蘇常熟人。善書法、工詩詞,藏硯頗多,亦精刻硯。沈石友平生最好硯石,與吳昌碩、翁同龢、趙古泥等友善。吳昌碩晚年經常與沈石友有書信來往,常請沈石友幫他題詩在自己的畫上。而沈石友則仰慕吳昌碩的篆刻、書法水平,經常請吳昌碩為他雕刻硯台,題寫硯銘,沈石友自己則熱衷於藏硯、拓硯,製作硯拓。 LOT 1249 清?沈氏硯林抄 紙本?線裝一冊? 29×28 cm 說明:本冊收錄沈石友所藏名家銘硯十八方,精拓成譜,其中吳昌碩為沈石友題銘最多,不乏缶翁自畫像等名硯精拓。亦有傅山、王時敏、黃易、阮元、朱彝尊、俞鍾鑾等金石書畫大家題銘,甚為珍貴,極富收藏價值。 沈石友去世後,其子將所藏100多方名硯精拓成譜,於是就有了硯台收藏界的無上寶典《沈氏硯林》。本次徵集的《沈氏硯林抄》系日本迴流,梅舒適題籤,彙集沈氏硯林著錄名硯十八方,精拓成冊,存世極少,極具資料價值,賞玩收藏兩相宜。還有《桐硯影錄》也是市場稀見的善本硯譜,識者寶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康雍乾三代的瓷器有多貴?一起來看春拍成交榜單Top40!
※三百印譜 百家印人 · 北京匡時2015春拍「集古范世——歷代印譜專場」
※【嘉德春拍】何楚侯先生舊藏
※匡時春拍:文沈仇唐——明代四家集珍
※李可染又雙叒來了,天價神話《萬山紅遍》姊妹篇也將現身今春拍場